第一章 緒論
一、土壤檢驗技術的任務與作用
二、土壤檢驗技術的特點
第二章 土壤檢驗工作的基本知識
第一節 土壤樣品的采集與處理
一、土壤樣品采集
二、土壤樣品製備
第二節 分析試劑的選擇及蒸餾水製備
一、試劑選擇
二、蒸餾水的製備
三、實驗室用水的檢驗
第三節 器皿的選擇和洗滌
一、器皿的選擇
二、器皿的洗滌
第四節 土壤分析結果的數據處理及誤差
一、溶液濃度錶示方法及一般計算方法
二、土壤化學分析的準確度和精密度
第五節 相關儀器的一般原理及應用
一、比色分析的一般原理及其應用
二、天平的性能、使用和保養
三、火焰光度計的原理及使用
四、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原理及使用
習題
第三章 土壤酸堿性和交換性能的分析
第一節 土壤pH的測定(電位測定法)
一、方法原理
二、適用範圍
三、主要儀器
四、試劑
五、操作步驟
六、結果計算
第二節 土壤中石灰需要量的測定(氯化鈣�倉瀉偷味ǚǎ�
一、方法原理
二、適用範圍
三、主要儀器
四、試劑
五、操作步驟
六、結果計算
第三節 土壤交換性酸的測定(氯化鉀交換�倉瀉偷味ǚǎ�
一、方法原理
二、適用範圍
三、主要儀器
四、試劑
五、操作步驟
六、結果計算
第四節 土壤水解性總酸度的測定(乙酸鈉水解�倉瀉偷味ǚǎ�
一、方法原理
二、適用範圍
三、主要儀器
四、試劑配製
五、操作步驟
六、結果計算
第五節 土壤陽離子交換量的測定(EDTA�慘宜獁а謂換環ǎ�
一、方法原理
二、適用範圍
三、主要儀器
四、試劑
五、操作步驟
六、結果計算
第六節 中性和酸性土壤交換性鹽基及其組成的測定
一、方法原理
二、適用範圍
三、主要儀器
四、試劑
五、操作步驟
六、結果計算
第七節 土壤鹽基飽和度的計算
一、方法原理
二、試劑
三、主要儀器
四、操作步驟
五、結果計算
第八節 土壤交換性鈉和鉀的測定
一、方法原理
二、主要儀器
三、試劑
四、操作步驟
五、結果計算
習題
第四章 土壤可溶鹽分的分析
第一節 浸提液的製備
一、主要儀器
二、試劑
三、操作步驟
第二節 土壤可溶性鹽的總量測定
一、電導法
二、殘渣烘乾(質量法)
第三節 碳酸根、重碳酸根離子的測定(雙指示劑�倉瀉偷味ǚǎ�
一、方法原理
二、試劑
三、操作步驟
四、結果計算
第四節 氯離子的測定(硝酸銀滴定法)
一、方法原理
二、試劑
三、操作步驟
四、結果計算
第五節 鈣、鎂離子的測定
一、鈣、鎂離子的測定(EDTA滴定法)
二、鈣和鎂的測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六節 硫酸根離子的測定
一、EDTA間接配位滴定法
二、硫酸鋇比濁法
第七節 鉀、鈉離子的測定(火焰光度法)
一、方法原理
二、主要儀器
三、試劑
四、操作步驟
五、結果計算
第八節 土壤中石膏的測定
一、硫酸鋇質量法
二、鹽酸浸提�睧DTA滴定法
習題
第五章 土壤養分的測定
第一節 土壤有機質的測定
一、重鉻酸鉀容量法(外加熱法)
二、重鉻酸鉀容量法(稀釋熱法)
第二節 土壤中氮的測定
一、土壤全氮量的測定(凱氏蒸餾法)
二、土壤水解性氮的測定(堿解擴散法)
三、土壤硝態氮的測定(酚二磺酸比色法)
四、土壤銨態氮的測定(2mol/LKCl浸提�駁宸永侗壬�法)
第三節 土壤中磷的測定
一、土壤全磷的測定(氫氧化鈉熔融�差饊囁貢壬�法)
二、土壤速效磷的測定
第四節 土壤鉀素的測定
一、土壤全鉀的測定
二、土壤速效鉀的測定(NH4OAc浸提�不鷓婀舛確ǎ�
第五節 土壤有效硫的測定
一、方法原理
二、試劑
三、儀器與設備
四、分析步驟
五、結果計算
第六節 土壤有效矽的測定
一、乙酸緩衝液浸提�補桀飫侗壬�法
二、檸檬酸浸提�補桀飫侗壬�法
習題
第六章 土壤微量元素的測定
第一節 土壤有效硼的測定(薑黃素比色法)
一、方法原理
二、適用範圍
三、主要儀器
四、主要試劑
五、操作步驟
六、結果計算
第二節 土壤有效鉬的測定(KCNS比色法)
一、方法原理
二、適用範圍
三、主要儀器
四、試劑
五、操作步驟
六、計算結果
第三節 土壤有效性銅、鋅、錳、鐵的測定
一、方法原理
二、適用範圍
三、主要儀器
四、主要試劑
五、操作步驟
六、結果計算
習題
第七章 土壤水分的分析
第一節 新鮮土樣水分的測定(烘乾法)
一、方法原理
二、適用範圍
三、實驗儀器
四、操作步驟
五、結果計算
第二節 土壤吸濕水的測定
一、方法原理
二、適用範圍
三、主要儀器
四、測定步驟
五、結果計算
第三節 田間持水量的測定
一、測定原理
二、適用範圍
三、主要儀器
四、測定方法(鐵框法)
五、結果計算
習題
第八章 土壤相對密度、容重、孔隙度的測定
第一節 土壤相對密度的測定(比重瓶法)
一、方法原理
二、主要儀器
三、操作步驟
四、結果計算
第二節 土壤容重的測定(環刀法)
一、方法原理
二、主要儀器
三、操作步驟
四、結果計算
第三節 土壤孔隙度的計算
習題
第九章 綜閤實訓
實訓一 土壤pH的測定
實訓二 土壤水溶性鹽總量的測定(電導法)
實訓三 土壤有機質的測定
實訓四 土壤全氮的測定
實訓五 土壤水解性氮的測定(堿解擴散法)
實訓六 土壤全磷的測定(氫氧化鈉熔融�差饊囁貢壬�法)
實訓七 土壤速效磷的測定(碳酸氫鈉提取�差饊囁貢壬�法)
實訓八 土壤全鉀的測定(堿熔�不鷓婀舛確ǎ�
實訓九 土壤緩效鉀的測定(硝酸提取�不鷓婀舛確ǎ�
實訓十 土壤有效性銅、鋅、錳、鐵的測定
參考文獻
這本《土壤檢驗技術》的封麵設計得很有質感,那種深沉的泥土色調和清晰的文字排版,一下子就讓人感覺內容專業又可靠。我一直對農業和環境科學領域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土壤健康這個話題,它直接關係到我們餐桌上的食物安全和生態係統的平衡。市麵上關於土壤的書籍很多,但要麼過於學術化,公式和理論堆砌,讓非專業人士望而卻步;要麼就是流於錶麵,隻講一些粗淺的常識,缺少實操指導。這本書的齣現,似乎正好填補瞭這個空白。我尤其期待它在采樣方法和儀器操作上的詳細論述,比如,如何準確地采集不同深度、不同類型的土壤樣本,避免引入外界汙染,這在實際操作中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此外,對於常見指標如pH值、有機質、氮磷鉀含量,這本書能否提供既有科學依據又貼閤實際生産需求的檢測流程,是檢驗其價值的關鍵。如果它能用清晰的圖錶和步驟指南,將復雜的化學分析過程簡化,讓初學者也能快速上手,那它無疑將成為我工具箱裏不可或缺的一本寶典。我希望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農技師在手把手地傳授經驗,能解答那些在田間地頭遇到的所有疑難雜癥。
評分說實話,我對技術書籍的耐心有限,太多枯燥的術語和密密麻麻的公式很快就會讓我失去閱讀的動力。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其“可視化”的潛力。我希望看到大量的實物照片和流程示意圖,而不是隻有文字描述。想象一下,如果書中能夠配有不同顔色和質地的土壤樣本照片,讓讀者能通過肉眼初步判斷其大緻的性質,那該多好。接著,在介紹電導率(EC)的測定時,如果能有一張圖清晰地展示電極插入土壤的深度和角度,以及讀數穩定所需的時間,這比純文字描述要直觀太多瞭。此外,現代土壤檢驗越來越依賴於快速檢測設備和數字化記錄。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是否觸及瞭當前最前沿的便攜式傳感器技術,或者至少,如何有效地建立和維護一個電子化的土壤測試數據庫,以便進行長期的動態監測和對比分析。如果它能將傳統化學分析的嚴謹性與現代信息技術的便捷性結閤起來,那它絕對是跨時代的工具書。
評分閱讀體驗上,我更偏愛那種語言風格輕鬆、邏輯清晰的“百科全書式”的指導手冊,而不是學院派的教科書。這本書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就太棒瞭。我希望它在介紹每一種檢測方法時,不僅說明“怎麼做”(操作步驟),更要解釋“為什麼”(背後的化學或物理原理),但這種解釋必須是高度濃縮和易於理解的。比如,在講解水分測定時,它能否用一個生動的比喻來區分田間持水量和凋萎點?我關注細節,尤其是那些容易被新手忽略的“陷阱”。例如,在稱量有機質樣品時,烘乾溫度和時間對結果的影響有多大?不同的提取劑(如Mehlich-3與DTPA)在適用土壤類型上的差異在哪裏?如果這本書能用清晰的對比錶格來呈現這些關鍵變量對最終結果的影響程度,就能幫助讀者建立起對數據可靠性的深刻認識。最終,一本優秀的參考書應該能讓人讀完後,不僅學會瞭“做什麼”,更明白瞭“為什麼要這樣做”,從而真正內化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評分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這本書的,當時我的一個園藝愛好者朋友強烈推薦,說這本書的講解方式非常“接地氣”。他強調,很多技術書籍在理論闡述上很到位,但在“異常情況處理”和“結果解讀”這兩個環節上往往草草瞭事。土壤檢驗的結果從來都不是一個孤立的數字,它背後隱藏著土壤的“訴求”。比如,當檢測齣鉀元素偏低時,這本書是否會深入分析可能的原因,是養分淋失、有機質不足,還是土壤結構性問題導緻的吸收受阻?更重要的是,它能否提供針對性的改良方案,而不是簡單地推薦某種復閤肥。我最看重的是那些關於“疑難雜癥”的案例分析。比如,土壤酸化嚴重時,除瞭常規的石灰處理,有沒有介紹其他生態友好的替代方案?或者,當土壤中重金屬超標時,除瞭警示,是否有實際可操作的修復路徑?如果這本書能在這些需要經驗積纍纔能掌握的“藝術性”環節給齣明確的指導,那它的價值就遠遠超齣瞭普通的實驗指南,真正成為瞭指導實踐的智慧結晶。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給我一種非常紮實可靠的感覺,仿佛是經過瞭長時間的田間反復驗證纔付梓的。作為一名關注可持續農業的研究者,我特彆關注土壤的生物活性和生態健康,而不僅僅是N-P-K這些宏量元素。因此,我非常期待書中對土壤微生物群落、酶活性等生物學指標的檢測方法有所著墨。這些指標往往是衡量土壤“生命力”的關鍵,但檢測難度和成本都相對較高。這本書是否提供瞭一套相對經濟可行的方法,來評估土壤的生物健康狀況?例如,對於非專業實驗室,是否有推薦的替代性指標或更簡便的間接評估方法?另外,在環境安全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農藥殘留和土壤汙染的快速篩查技術也是熱點。我希望書中能夠有一個章節專門討論如何快速識彆潛在的汙染物風險,即便不能提供詳盡的實驗室標準操作程序(SOP),也應提供清晰的預警信號和初步的現場判定方法。一本真正全麵的土壤檢驗技術書籍,理應涵蓋從肥力評估到環境風險排查的整個光譜。
評分本書由肖珊美主編,刁銀軍副主編。第一章、第八章由肖珊美編寫,第二章、第三章、第九章由刁銀軍編寫,第四章、第五章由羅小會編寫,第六章、第七章由溫正如編寫,全書由肖珊美、刁銀軍統稿。
評分hahhhahhahahhahhahahhahahhahahhahhah
評分還沒有看完,感覺還不錯
評分(1)方法原理和分析技術比較成熟,結果穩定可靠,能滿足生産和科研實際工作所要求的準確度和精密度;
評分還沒有看完,感覺還不錯
評分(2)操作簡便,技術和儀器設備條件適閤於不同層次的化驗室,有廣泛的適應能力,便於普及推廣;
評分由於編者水平所限,書中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評分本書由肖珊美主編,刁銀軍副主編。第一章、第八章由肖珊美編寫,第二章、第三章、第九章由刁銀軍編寫,第四章、第五章由羅小會編寫,第六章、第七章由溫正如編寫,全書由肖珊美、刁銀軍統稿。
評分(4)體現職業教育特點,將基本知識、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有機結閤,滿足高職學生零距離上崗要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