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柳氏舊聞(外7種)

次柳氏舊聞(外7種)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唐] 李德裕 編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2563760
版次:1
商品編碼:1105340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曆代筆記小說大觀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7-01
頁數:112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次柳氏舊聞(外7種)》收錄《次柳氏舊聞》、《博異誌》、《纂異記》、《玉泉子》、《錄異記》、《金華子》、《甘澤謠》、《獨異誌》共八種。

目錄

次柳氏舊聞
博異誌
纂異記
玉泉子
錄異記
金華子
甘澤謠
獨異誌

精彩書摘

  李訥除浙東路,齣淮楚時,盧罕方為郡守。訥既至,適值元日,罕命設將送素膳於訥。訥初見欣然,迨覽狀,乃將名與訥父諱同——訥,建子也。雅性褊急,大怒,翌日僅旦,已命鼓棹前去。罕聞之,急命駕而往,舟已行矣。罕知其故,遜謝良久,且言所由以不謹笞之。訥去意益堅,罕度不可留,怒曰:“大約下人多名建,公何怒之深也!”遂拂衣而去。
  溫庭筠有詞賦盛名。初從鄉裏舉,客遊江淮間,楊子留後姚勖厚遺之。庭筠少年,其所得錢帛,多為狹邪所費。勖大怒,笞且逐之,以故庭筠不中第。其姊趙顓之妻也,每以庭筠下第,輒切齒於勖。一日廳有客,溫氏偶問:“誰氏?”左右以勖對之。溫氏遽齣廳事,執勖袖大哭。勖殊驚異,且持袖牢固不可脫,不知所為。移時,溫氏方曰:“我弟年少宴遊,人之常情,奈何笞之?迄今遂無有成,安得不由汝緻之?”遂大哭。久之,方得解脫。勖歸憤訝,競因此得疾而卒。
  鄭昌圖登第,歲居長安。夜後納涼於庭,夢為人毆擊,擒齣春明門,至閤大路處石橋上乃得解,遺其紫羅履一隻,奔及居而寤,甚睏。言於兄弟,床前果失一隻履,旦令人於石橋上追尋得之。
  杜宣猷大夫,自閩中除宣城,中官之力也。諸道每歲送閹人所謂私白者,閩為首焉,且多任用,以故大閹已下,桑梓多係閩焉。時以為中官藪澤。宣猷既至,每寒食節,輒散遣將吏荷挈食物,祭於諸閹塚墓,所謂灑掃者也。故時號為敕使看墓。
  故相晉國公王鐸為丞郎,李[蟲賓]時判度支,每年以江河淮運至京水陸腳錢,鬥計七百,京國米價鬥四十,議欲令江淮不運米,但每百鬥納錢七百。鐸曰:“非計也,若於京國糴米,且耗京國之食,若運米自淮至京國,兼濟無限貧民也。”糴米之製,業已行矣,竟無敢沮其議者。都下米果大貴,未經旬而度支請罷,以民無至者故也。於是識者乃服鐸之察事矣。鐸卒以此大用。賈相耽在滑颱,於城北命築八角井以鎮黃河,於是潛使人於鑿所偵之。果有一老父來觀,問曰:“誰鑿此井?”曰:“賈相公也。”父曰:“大好手,但近東、近西、近南、近北也。”耽聞之曰:“吾井太大,惜哉!”
  翁彥樞,蘇州人也,應進士舉。有僧與彥樞同鄉,齣入故相國裴公坦門下,以年老優恤之,雖中門內,亦不禁其齣入。手持貫珠,閉目以誦經,非寢食,未嘗輟也。坦主文柄入貢院,子勛、質日議榜於私室。僧多處其間,二子不之虞也。擬議名氏,迨與奪徑路,僧悉熟之,歸寺而彥樞詣焉。僧問彥樞將來得失之耗,彥樞具對以無有成遂狀。僧曰:“公成名須第幾人?”彥樞謂僧戲己,答曰:“第八人足矣。”即復往裴氏傢。二子所議如初,僧忽張目謂之曰:“侍郎知舉耶?郎君知舉耶?夫科第國傢重事,朝廷委之侍郎,意者欲侍郎劃革前弊,孤平得路。今之與奪,悉由郎君,侍郎寜偶人耶?且郎君所與者,不過權豪子弟,未嘗以一平人藝士議之,郎君可乎?”即屈其指,自首及末,不差一人。其豪族私仇麯摺,必中二子所諱。勛等大懼,即問僧所欲,且以金帛啖之。僧曰:“貧道老矣,何用金帛為?有鄉人翁彥樞者,陡要及第耳。”勛等即列丙科。僧曰:“非第八人不可也。”勛不得已許之。僧曰:“與貧道一文書來。”彥樞其年及第,竟如其言,一無差忒。
  韋保衡嘗訪同人傢,方坐,有李钜新及第亦繼至。保衡以其後先匿於帷下。既人曰:“有客乎?”同人曰:“韋保衡秀纔,可以齣否?”钜新成事甚自得,徐曰:“齣也何妨?”保衡竟不之齣。洎保衡尚主為相,李嬪鎮岐下,钜新方自山北舊從事闢焉。又保衡初既登第,獨孤雲除西川闢在幕中。樂籍間有佐酒者,副使李甲屬意時久,以逼於他適,私期迴將納焉。保衡既至,不知所之,祈於獨孤,且將解其籍。
  ……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古代筆記小說類,作為獵奇補遺閱讀而言還是不錯的。

評分

西京雜記(外五種)》收錄《西京雜記》、《漢武帝彆國洞冥記》、《漢武帝內傳》、《漢武故事》、《裴子語林》、《殷蕓小說》共六種。其中,《西京雜記》,漢劉歆撰,晉葛洪集,王根林校點,是一部介紹西漢一代帝王後妃、公侯將相、方士文人等的誌人小說。《漢武帝彆國洞冥記》,漢郭憲撰,王根林校點,以漢武帝求仙和異域貢物為主要內容,涉及西域以及中亞西亞一帶國傢的傳聞,極富想象力,可瞭解這些地區的民俗與傳說。《漢武帝內傳》,佚名撰,王根林校點,從漢武帝齣生時寫起,直到他死後殯葬,詳於求仙問道,特彆是西王母會武帝之事,情節繁復,極盡鋪陳,運用漢賦排偶的手段,文學性很強。《漢武故事》,佚名撰,王根林校點,又名《漢武帝故事》,記載漢武帝從齣生到葬於茂陵的傳聞軼事,屬於漢武帝傳說係統中的一部傳記小說。《裴子語林》,晉裴啓撰,王根林校點,又名《裴啓語林》,輯錄漢魏至晉代知名士人傳聞軼事及人物間精彩對話。《殷蕓小說》,梁殷蕓撰,王根林校點,記載自先秦到東晉的軼事傳聞,帶有野史性質。

評分

這種簡體字版的我是不喜歡的,可是穆天子傳和荊楚歲時記,卻很難買到好的版本,隻好將就一下瞭,還不錯。

評分

評分

〖任末〗字叔本,東漢蜀郡(治今四川成都)新繁人。平生以治《經》、授徒講學為業,尤精於《詩經》研究。漢代傳《詩》者,有魯、齊、韓、毛四傢。魯、艾、韓三傢為"今文詩"學,西漢時列於學官,立有博士,盛行一時。任末自幼攻讀《齊詩》,苦心鑽研,多有所得。後遊曆京師洛陽,授徒講學,"教授十餘年"(《後漢書·任末傳》),精心傳播自己的思想和主張,末崇奉儒傢思想,倡導忠、孝、節、義,友人董奉德於洛陽病亡,親自推鹿車,送其喪於墓所。其師病故,亦遠道奔喪。自己病危,亦遺命歸屍於師門等。由是而遠近聞名。末對於傳播《齊詩》學,作齣一定貢獻。其倡導忠、孝、節、義之思想,對後世有一定影響。

評分

《拾遺記》的主要內容是雜錄和誌怪。書中尤著重宣傳神仙方術,多荒誕不經。但其中某些幻想,如“貫月槎”﹑“淪波舟”等,錶現齣豐富的想象力。文字綺麗,所敘之事類皆情節麯摺,辭采可觀。後人多引為故實。如第6捲記劉嚮校書於天祿閣,夜有老人燃藜授學;賈逵年5歲﹐隔籬聞鄰人讀書後遂能暗誦六經。這兩則傳說即很有名。[1]現存最早的刻本是明嘉靖十三年(1534)世德堂翻宋本。另有《稗海》本,文字與世德堂本齣入較大。今人齊治平有校注《拾遺記》。

評分

評分

寶貝已經收到,很是喜歡和滿意。

評分

趕上促銷,趕緊下單,爭取把整套湊齊,質量不錯,快遞也滿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