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证通俗易懂,包含大量来自中学课本的原文例证。并且为了方便阅读,对例证中出现的难字词还予以括注,从而实现无障碍阅读。
2.对容易混淆的字的音形义进行辨析,找出其中细微的差别和不同时代的演变。
3.正文之外还设难字表,收录相对生僻的字,方便查阅。
《古代汉语字典(全新版)》收入字头约8000个(包括繁体字、异体字),其中设难字表,收录相对较难的字头,体现了难易结合、深入浅出的编纂特点,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需要。另外,还收录不少复音词,扩大容量,功能更加强大。释义方面,为了解决读者可能遇到的字义问题,尽量收录较多的义项。义项突破各种教材,涉及面更宽。这样,读者在阅读课外的古典文学作品时,《古代汉语字典(全新版)》也将起到很好的释疑解惑作用。
钟维克,男,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语言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古代汉语、汉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的教学与研究,著有《中国文字学要义》、《形近汉字辨释》专著两部。先后在《方言》、《求索》、《学术探索》、《西南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这本工具书的排版逻辑设计,简直是为当代阅读习惯量身定做的,体现了现代编辑出版技术的精湛运用。首先是字体的使用,它巧妙地平衡了古籍的韵味与现代阅读的易读性。正文采用了一种清晰、略带瘦长的宋体风格,辨识度极高,而那些生僻的异体字或注音符号则使用了更具辨识度的辅助字体,确保了信息传递的无障碍。检索系统的设计同样出色,除了常规的部首和笔画检索外,它还引入了一种基于词频和时代背景的“索引辅助”功能,虽然没有直接在书上体现,但通过其独特的编排方式,使得查找效率远高于传统字典。版面的留白处理非常恰当,既避免了信息过于拥挤导致的阅读疲劳,又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信息密度。尤其欣赏它对例句的格式化处理,重点词汇加粗,出处清晰标注在旁,使得读者在快速浏览时,也能迅速抓住核心信息点。这种现代化的排版思维,成功地将“厚重”的古代知识,以“轻盈”的方式呈现给了现代读者。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所蕴含的“温度感”,它不仅仅是冰冷的文字符号的集合,更像是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耐心地引导你走入古代的语言迷宫。这种“温度”主要来源于它在释义中偶尔流露出的文化背景介绍。比如,在解释一些与古代礼仪、服饰或官制相关的词汇时,它不会仅仅停留在词义的本义上,而是会用精炼的文字点出其背后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这种“语境化”的解释,使得学习不再枯燥,而是充满了对那个逝去时代的想象空间。例如,对某个与祭祀相关的动词的解释,它没有简单地给出“祭祀”的翻译,而是简要勾勒了周礼中该仪式的流程,这让读者能真切地体会到古代人对语言的运用是多么贴合他们的生活实际。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渗透,让查阅过程变成了一种愉快的文化探索之旅,它让人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在主动地与古代的智慧进行对话。
评分我用了好一段时间来体验这本书的收录范围和释义的深度,可以明确地说,它在“广度”和“精度”上都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高度。我特意选取了一些在其他常用字书中处理得相对模糊或简单的古词进行比对,发现这本字典的处理方式明显更为精细和有条理。例如,对于一些多义的古字,它不仅详尽列举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含义,更重要的是,它结合了大量的出土文献和传世经典作为例证,那些例句的选取角度非常巧妙,往往能让人立刻领悟到该义项在实际语境中的具体用法和微妙的色彩差异。更让我赞叹的是它对异体字的收录和辨析,清晰地标注了其源流和在不同古籍中的使用频率,这对于从事古籍整理或古代文学研究的读者来说,是无价的财富。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使得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查字典”的层面,更像是一部微型的古代语言发展史手册,每一次的翻阅都能带来新的启发,极大地提升了阅读古籍时的理解效率和准确性。
评分这本字典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质感,封面材质摸上去细腻而有韧性,那种略带哑光的处理方式,非常符合“古代汉语”这个主题所应有的庄重与典雅。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书脊的烫金字体,清晰有力,即使在光线不佳的环境下也极易辨认,这对于需要频繁查阅工具书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便利。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厚度适中,不易洇墨,即使用钢笔书写旁注也毫无压力。更值得称道的是它的开本,既保证了足够的版面空间来展示复杂的释义和丰富的例证,又没有大到让人难以单手持握,在书桌上摊开时,那种布局的疏朗感立刻就显现出来了,让人心生翻阅的欲望。它不像一些工具书那样给人一种冰冷、刻板的印象,反而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让人愿意把它摆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一种审美的享受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初次翻阅时,我就被这种细致入微的外部构建所折服,它成功地营造了一种进入古籍世界的仪式感,让查阅的过程本身也变成了一种沉浸式的体验。
评分从一个深度使用者、特别是经常需要进行文本校对的“挑剔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科学严谨性”上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几乎没有发现任何可以指摘的硬伤。我尝试着用一些网络上流传较广但存在争议的古词进行验证,发现字典中的解释都遵循了最前沿的语言学考证成果,立场客观,论证充分,绝非简单的沿用旧说。它在解释一些因时代变迁而意义产生巨大偏差的词汇时,做到了罕见的“分层解释”——清晰地标示出“上古义”、“中古义”和“后世演变义”,这对于避免因时代错位导致的阅读偏差至关重要。此外,对于那些字形相近、易于混淆的词组,它还专门设置了“辨析专栏”,用对比的方式进行阐释,这种预见性的编辑思路,极大地减少了读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点。总而言之,它不像是一个简单的资料汇编,更像是一份经过多位语言学家反复锤炼的权威参考标准,其科学性足以支撑起严肃的学术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