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化大系”丛书 七十部精选经典文存
全七辑囊括经史子集 儒释道独领诸子百家
汇聚青年学子才力 萃取中华文化精华
双色译注版 第一辑出炉
贾德永,男,1987年6月生,山西朔州人。2009年考入曲阜师范大学,师从黄怀信先生攻读历史文献学硕士学位,研究领域:先秦文献、儒家文献。受乾嘉朴学之影响,尤好训诂,笃志于我国传统文化。
我之前对古代典籍的接触大多停留在选段或白话译本上,总感觉隔着一层纱,无法真正体会到原文的韵味和古人的思维方式。然而,这本译注本的出现,极大地弥补了这一遗憾。译文的处理非常到位,它既保留了原文的结构和大部分的词汇精髓,又用现代人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了精准的阐释,真正做到了“信、达、雅”的平衡。更让我赞叹的是那些详尽的注释部分。作者显然是下了苦功去考证那些晦涩的典故、特殊的礼仪用词以及历史背景,每一处不解之处都有细致的考量,配有相关的引文作为佐证,使得阅读过程如同跟着一位博学的老师在身边进行一对一的讲解。这种深度挖掘和细致梳理,让那些原本高悬于庙堂之上的古老概念,变得清晰、立体,仿佛触手可及。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沉稳的墨绿色,配以烫金的书名和一些古典纹饰,整体散发着一种古朴而又不失典雅的气质。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很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亮光纸,而是略带纹理的米白色纸张,阅读起来眼睛不容易疲劳。出版社在细节处理上看得出是用心了,比如内文的排版,字号适中,行距也留得恰到好处,让人在长时间阅读时能保持一个相对舒适的状态。而且,这本书的开本拿在手中也很有分量感,体现出它作为“大系”中的一员应有的厚重感。这种对实体书本身的重视,对于珍视传统文化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加分项。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也能为整个空间增添一份文化气息。每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那份对经典应有的敬意。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我还有点担心,觉得这种“译注”的形式会不会过于学院派,读起来枯燥乏味。毕竟,涉及到古代的礼制和伦理规范,很容易陷入僵硬的条文解释中。但阅读之后,我的疑虑完全打消了。编者在处理材料时,非常注重内在逻辑的梳理和文化脉络的展现。他们不仅解释了“是什么”,更深入探究了“为什么会这样”,将文本置于其产生的社会结构和历史环境中去理解。例如,对于某些礼仪程序的描述,译注部分会穿插讲述其在不同朝代或不同场合下的细微差别,这种对比分析,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鲜活性和历史的纵深感。它不像教科书那样只是罗列事实,而是更像在重构一个活生生的古代社会图景,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古人日常生活的庄重与规范。
评分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快节奏现代社会中的人来说,阅读古代经典往往需要极强的自制力和专注力,稍有分神就容易迷失在古奥的文字中。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恰恰在于它对现代读者的“友好度”。编排上,译文和原文是并置对照的,这对于喜欢对照阅读,或者想检验自己理解程度的读者来说非常方便。同时,全书的注释系统非常完善,很多关键概念的解释都放在了页边的空白处,使得读者无需频繁地去查阅书后的索引或附录,阅读的连贯性得到了极大的保障。这种精心设计的阅读体验,极大地降低了我们接触和消化这些深奥经典的门槛,让“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流畅和愉悦,真正实现了将深奥的学问普及化的目标。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对特定文本的阐释,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思考“秩序”和“人伦”的角度。在现代社会,很多传统的关系模式和行为准则正在被稀释或重塑。通过研读这些经典,我们能够重新审视古人是如何构建和维护一个和谐社会的基本框架的。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行礼”,更是如何理解“恭敬”的本质,如何理解“孝道”在维系家庭与社会稳定中的核心作用。这种对“立身之本”的探讨,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它提供了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们得以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反思我们自身在当下的处境和应有的行为准则,其思想价值远超文本本身。
评分不错 值得购买
评分③《韶》:舜时乐名。
评分20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世。事者,民之风雨也,事不节则无功,然则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善则行象德矣。
评分《礼记》是对《礼》进行注释的文章汇编,本书以戴圣选编篇章为主。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解释先秦的礼制、礼仪,涉及祭祀、文艺、历法、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孝经》主要阐述了孝道的重要内涵,对“尊老,敬老,养老,送老”的孝行作出规范,以指导世人。
评分注释
评分注释
评分依据天地的运行规律,冷热不合时宜,人就会生病,风雨不调就会发生饥荒。乐教相对于民众而言就像是寒暑交替,乐教不及时就会损害世道。礼制相对于民众而言就像风雨,礼制没有节制就会劳而无功。由此可知,先王的制乐,用它来作为治理民众的方法,用得好就能使民众的行为合乎道德。
评分好书,版本不错,很经典,值得收藏,多了很多,有空慢慢看
评分20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世。事者,民之风雨也,事不节则无功,然则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善则行象德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