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咖啡厅:哈耶克自由哲学

哲人咖啡厅:哈耶克自由哲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先敏 著
图书标签:
  • 哈耶克
  • 自由主义
  • 哲学
  • 经济学
  • 政治哲学
  • 自由
  • 市场经济
  • 奥地利学派
  • 知识问题
  • 社会理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07145
版次:1
商品编码:11941418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7
字数:252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哈耶克自由哲学》向读者介绍了哈耶克的四部代表性著述,即《通往奴役之路》、《致命的自负》、《法律、立法与自由》和《自由秩序原理》。这四部著作是哈耶克建构一个自由国度的政治理想的集中表述。执著奉行自由主义的哈耶克留给后世的思想是丰富、庞杂而精深的,从经济学、伦理学、治理论到社会法律哲学,其自由哲学思想的影响超过时代,在一定意义上能够给我们积极的启示。

内容简介

  

   哈耶克,奥地利裔英国政治思想家和经济学家,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当代西方自由保守主义重要的代表。早期的哈耶克主要关注自由市场经济学,首度提出投资过度理论。哈耶克确信资本主义体系自身具有保持稳定的能力,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由于他在经济学上的突出成就,于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影响遍及经济学、理论心理学、政治哲学、科学哲学、法律人类学、人类思想史等领域,尤其是他在政治哲学领域内对自由主义的褒扬,使他在政治哲学界影响深远,并左右着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理论的走向。

作者简介

  哈耶克(Fridrich. A. VHa Vek,1899-1992),奥地利裔英国政治思想家和经济学家,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当代西方自由保守主义重要的代表。早期的哈耶克主要关注自由市场经济学,首度提出投资过度理论。哈耶克确信资本主义体系自身具有保持稳定的能力,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由于他在经济学上的突出成就,于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影响遍及经济学、理论心理学、政治哲学、科学哲学、法律人类学、人类思想史等领域,尤其是他在政治哲学领域内对自由主义的褒扬,使他在政治哲学界影响深远,并左右着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理论的走向。

  1899年5月8日,哈耶克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他的父亲是一位植物学教授,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促使哈耶克之后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从生物学领域引入政治学、社会学领域。哈耶克师从于维舍和米塞斯,于1921年10月获维也纳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23年获维也纳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并于20世纪20年代留学美国。

精彩书评

  

  如果从长远考虑,我们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那么,从短期着眼,我们就是我们所创造的观念的俘虏。我们只有及时认识到这种危险,才能指望去避免它。

  ——哈耶克

目录

一、通往奴役之路:为自由主义辩护1
1.迈向乌托邦的路径2
2.孱弱的个人主义11
3.计划是不可避免的吗21
4.挑战民主33
5.法的失败48
6.经济控制的悲剧63
7.保障与自由77

二,致命的自负:对极权社会的反抗93
1.在本能和理性之间94
2.自由、财产和公正的起源110
3.市场的进化:贸易和文明120
4.本能和理性的反叛134
5.致命的自负:一个自由社会的陷落156

三、法律、立法与自由:为规范与秩序呐喊183
1.摆脱理性束缚的进化184
2.内部秩序与外部秩序204
3.为什么需要权宜社会217
4.多数意见与当代民主262
5.民主理想的破灭294

四.自由秩序原理:自由主义的宣言307
1.沉思自由308
2.自由的责任325
3.没有雇佣的独立347
4.对国家与强制的反抗366
5.秩序的引诱388
6.法治国:一个高尚的誓言407
7.保卫自由419

精彩书摘

  1944年,哈耶克出版了《通往奴役之路》一书,该书是他在批判集体主义试图采用集体计划来规范私人行为的基础上,集中撰写的一部著作,是对集权主义进行的直接的阵地战式的反驳。

  撰写该书时,正值哈耶克试图在经济学界同凯恩斯争夺学术地位失败、转而研究政治哲学问题之际。在哈耶克看来,集体主义立场是导致私人不自由的根本原因,这主要是由于集体主义不断利用行政权力的制约能力来侵犯私人的自由空间。在他看来,只有绝对尊重私人的自由权力,才能推动个人与社会的团结和一致,才能确保私人权利顺利实现,也才能推动社会政治体制建设,实现社会文明。

  在哈耶克看来,个人主义来自于自由、民主的信念,个人主义的表现就是自由个体和全面民主。个人主义在经济领域的形式就是市场经济,或者就是当今社会的资本主义形式;而集体主义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就是计划经济,现实表现就是社会主义。

  站在哈耶克的立场上来看,个人主义所要实现的目标是平等,而集体主义所要实现的目标也是如此,但它们却迈向了完全相反的道路:个人主义在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自由以及全体民主的条件下实现平等,集体主义则试图以优先实现全体利益为前提,从而达到平等的社会目标。两者的区别就在于这个全体到底代表哪些社会成员。实际上,哈耶克的“全体”仅仅意指那些取得既得利益的社会群体,保护私人自由秩序也就可以保护这部分人的根本利益不受到侵犯。而集体主义的“全体”则指向全体民众,是希望在全体民众范围内实现全面的平等,这一平等形式不但要实现人们分配社会资源的平等份额,还希望实现每个人对社会资源的平等索取权。全体如果只是代表了某一个阶层或某一政治团体、集团的利益,那么,全体就是一个小集体,这一全体就不具备普遍意义上的代表性,也就是说自由仅成为部分人的特权。

  ……

前言/序言


哲人咖啡厅:哈耶克自由哲学 咖啡的香气,思想的碰撞。 在喧嚣都市的一隅,隐藏着一间别致的咖啡馆。它没有浮华的装饰,也没有刻意的格调,只有温和的灯光、醇厚的咖啡香,以及一群热爱思辨的灵魂。这里,被一群常客戏称为“哲人咖啡厅”。在这里,时间仿佛慢了下来,人们得以抛开日常的琐碎,沉浸在对宏大命题的探讨之中。而今晚,咖啡厅里最受欢迎的讨论焦点,聚焦于一位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思想史的巨擘——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哈耶克,这个名字本身就如同一串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密码,解锁着自由、秩序与繁荣的奥秘。他的思想,如同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味,越发显露出其穿越时空的洞见。在“哲人咖啡厅”的氛围下,我们将一同深入哈耶克的思想世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学术的探究,更是一种生活的启迪。 第一杯:自由的根基——个人主义与自发秩序 哈耶克的思想,首先建立在坚实的个人主义基石之上。他强调,社会并非由某个中央权威精心设计,而是由无数个追求自身利益的个体,在互动中自发形成的。这种“自发秩序”(Spontaneous Order)是他理论的核心。想象一下,一个繁忙的集市,商品的价格、供需关系,并非由某位市长或经济部长规定,而是由无数买卖双方在交易中自主定价、权衡利弊而形成的。这就是哈耶克所说的“演化秩序”——它不是被创造的,而是逐渐形成的。 在“哲人咖啡厅”里,我们或许会从一杯手冲咖啡的制作流程谈起。从咖啡豆的烘焙,到研磨的粗细,再到水温和冲泡手法,哪一个环节是设计好的?或许有经验的咖啡师会分享一些技巧,但最终出品的味道,是咖啡豆本身的特性、水质、环境以及咖啡师当下状态等无数个不可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不正是自发秩序的生动体现吗?无数个微小的、独立的行动,最终汇聚成一种看似有序,实则复杂的整体。 哈耶克对强制性“设计秩序”(Constructed Order)持强烈批判态度。他认为,任何试图以理性或道德的至高目标来重新设计社会结构的尝试,都可能导致压迫和灾难。因为人类的知识是分散的、局部的,没有人能够掌握并理解整个社会运作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如同一个初学者试图指挥一支经验丰富的管弦乐队,即使怀揣着最美好的愿望,也可能导致刺耳的噪音。 第二杯:知识的局限——分散的知识与价格体系 “哲人咖啡厅”的常客们,往往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职业背景。建筑师、程序员、教师、医生、艺术家……他们深知,在各自的领域,知识是高度专业化且分散的。一个程序员可能对复杂的算法了如指掌,却对如何修理汽车一窍不通;一位医生精通人体构造,却可能对烹饪一窍不通。哈耶克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他认为,社会中最重要的知识,并非那些书本上能够找到的“科学知识”,而是那些与特定时间、地点、情境相关的“实践知识”或“分散知识”。 价格体系,在哈耶克看来,就是一种极度高效的“信息传递系统”。当某种商品短缺时,价格会上涨,这传递给生产者一个信号:增加生产;传递给消费者一个信号:减少消费。这种信息的传递,无需任何中央指令,也无需任何人去“理解”所有人的需求。价格像是一种“看不见的手”,悄无声息地引导着资源的最优配置。 在咖啡厅里,我们或许会讨论起最近流行的某种新款咖啡豆。起初,它的价格高昂,只有少数“尝鲜者”愿意尝试。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它的独特风味,需求增加,生产商为了满足市场,可能会扩大种植规模,或者寻找更高效的运输和烘焙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价格的波动,就像一个无声的教练,指导着整个产业链的调整。如果政府强行压低这款咖啡豆的价格,那么生产者可能就失去了改进技术、扩大生产的动力,消费者也可能无法获得自己真正想要的产品。 第三杯:自由的捍卫——法律的普适性与有限政府 哈耶克之所以被称为“自由的捍卫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对法律的深刻理解。他认为,真正的自由,并非可以为所欲为,而是在一个公平、稳定的法律框架下,个体能够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这种法律,不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社会目的,而是具有普遍性、抽象性的规则,适用于所有人,并且不受任何特定人士或群体的随意干预。 “哲人咖啡厅”的氛围,就是一种对自由精神的体现。在这里,大家可以自由地表达观点,即使这些观点可能与主流不同,只要不违反基本的尊重和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在这里,没有“言论审查”,没有“思想警察”,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理性辩论来检验自己的观点。这正是哈耶克所倡导的“法治”(Rule of Law)的体现——法律是无差别的,对所有人都有效。 他反对“社会正义”的强制性实现。他认为,“社会正义”往往是一个模糊且主观的概念,一旦被政府用来作为目标,就可能导致对个体自由的侵犯。为了实现所谓的“公平分配”,政府可能会征收重税,干预市场,甚至限制人们的选择。哈耶克警示,这种做法最终会损害效率,扼杀创新,并导致权力的高度集中。 在咖啡厅里,我们或许会分享各自对于“公平”的理解。有人认为公平是起点均等,有人认为公平是结果均等。而哈耶克会提醒我们,当政府试图强制实现某种“结果均等”时,它就可能牺牲了“起点均等”的自由,甚至剥夺了个体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他倡导的是一个“自由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选择获得成功,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第四杯:繁荣的源泉——市场经济与企业家精神 哈耶克坚信,市场经济是促进社会繁荣的最有效方式。它并非完美的,但相比于任何人为设计的计划经济,它更能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活力。市场经济的核心在于竞争和企业家精神。企业家,那些敢于承担风险,发现市场需求,并组织生产和服务的个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火车头。 在“哲人咖啡厅”里,我们或许会谈论起创业的艰辛与乐趣。一位曾经的创业者可能会分享,如何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一个新的市场空白,并将其转化为成功的商业模式。这个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也充满了挑战,但正是这种挑战,激发了他们的潜能,也为社会创造了新的价值和就业机会。 哈耶克反对政府过度干预市场。他认为,政府的职能应该是提供一个稳定、可预测的法律框架,维护产权,并防止垄断和欺诈。除此之外,政府越少地干预市场,市场就越能有效地运作,从而带来更大的繁荣。 第五杯:思想的余韵——自由的责任与挑战 “哲人咖啡厅”的讨论,总会在意犹未尽中结束。哈耶克的思想,并非提供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而是引发更深刻的思考。自由,意味着责任。在一个自由的社会里,个体不仅享有选择的权利,也要承担选择的后果。这种责任,既是个体层面的,也是社会层面的。 哈耶克也并非是绝对的自由至上主义者,他认识到自由社会需要一定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但他强调这些都需要在不侵犯个体自由的前提下,通过市场机制或自愿的合作来解决。 在杯盘狼藉之际,我们或许会再次感叹,哈耶克的思想,就像一杯浓郁的黑咖啡,初尝时可能略带苦涩,但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其深邃的醇厚和清醒的力量。它挑战着我们固有的观念,迫使我们去反思,去探索,去理解自由的真正含义,以及如何在一个日益复杂的世界中,守护我们宝贵的自由。 “哲人咖啡厅”的灯光渐渐暗淡,但哈耶克思想的火花,却在每一个参与讨论的灵魂中,继续燃烧。这不仅仅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更是一次对自由精神的重塑,一次对更美好社会未来的探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承认,初读这本书时,我曾因为它的节奏感到一丝困惑。它不像那些宣扬某种特定意识形态的著作那样,一上来就旗帜鲜明地亮出观点,然后用一连串的论据去捍卫它。相反,它更像是一部思想的“游记”,带着读者在历史的长河和现实的切片中穿梭。作者似乎更热衷于构建一个观察世界、分析事件的“工具箱”,而不是直接给出唯一的“正确答案”。这种方法论上的取向,让我联想到那些古典的哲学家们,他们更关注提问的质量,而非简单地提供答案。书中对于“知识分散性”的论述尤为发人深省,它挑战了那种认为存在一个全知全能的中央规划者的傲慢。我从中体会到一种对人类局限性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个体智慧的由衷尊重。这种尊重,并非盲目的赞美,而是基于对复杂系统运行规律的审慎评估。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看待日常新闻和政策辩论的方式都发生了细微的偏移,多了一层审视的维度,不再轻易接受那些看似“高效”、“完美”的解决方案。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超越了单纯的政治经济学范畴。它成功地将自由的理念渗透到了文化、道德乃至个人选择的层面。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微妙平衡时所展现出的细腻情感。这绝不是那种冷酷的、只强调个体利益最大化的教条。相反,它强调的是,只有在一个真正保障个体不受强制干预的环境下,真正的互助和高尚的道德选择才有可能发生。那种“消极自由”的真正价值,在于它为“积极行动”提供了土壤。读到这些地方,我感到一种知识上的释然,仿佛长期以来困扰我的一个哲学悖论被巧妙地化解了。这种感觉是极其珍贵的,它不是简单地接受了一个答案,而是获得了一种更具韧性的思维框架去面对未来的复杂性。整体而言,这本书的文字力度是内敛的,但其思想的冲击力却是持久且深远的。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知识上的“排毒”体验。在充斥着各种快速解决方案和简单标签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那些听起来振聋发聩的口号所裹挟。而《哲人咖啡厅》则像是一剂清凉的甘露,强迫你慢下来,去质疑那些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假设。它的论证结构非常严谨,但又不失文学的韵味,仿佛每一个论点都经过了精心的打磨,剔除了多余的浮躁。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法律与习俗”的那几个章节,作者并没有把法律神圣化,而是将其置于社会演化的动态过程中去考察。这种对制度起源的探究,让我意识到许多我们今天视为“天经地义”的规则,其背后可能隐藏着漫长而曲折的试错过程。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停下来,在书页旁做大量的笔记,不是因为我不同意作者的观点,而是因为作者提出的某些观点,像一把锋利的刻刀,精准地切开了我固有思维的表皮,露出了底下的结构。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并非是低难度,它要求读者有足够的耐心和对思辨过程的尊重。它不像那些畅销书那样提供立竿见影的“秘籍”,它提供的是一种看待世界的“视力矫正眼镜”。书中的许多论证都需要反复咀嚼,初次阅读可能只能抓住其表层的逻辑线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身阅历的增加,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对人类社会复杂性的敬畏。我发现自己会不时地回到某些章节,重新审视那些看似平常的句子,每次回头,都能发现新的层次和更深远的意涵。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是否能让你成为某个学派的信徒,而在于它能否激发你独立思考的勇气和能力。它像一个睿智的老友,在不经意间,用最清晰、最优雅的语言,为你勾勒出了一个更接近真实世界的运转图景,让你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处可以安静沉思的“哲人咖啡厅”。

评分

这本《哲人咖啡厅:哈耶克自由哲学》的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奇特的吸引力,它似乎在暗示一种轻松、闲适的氛围,与“自由哲学”这一略显沉重的概念形成了有趣的张力。我抱着一种好奇的心态翻开了它,期待着能在这字里行间找到一些与传统政治哲学著作截然不同的东西。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非常克制的叙事方式。作者没有急于抛出宏大的理论框架,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引导者,将我们带入一个看似寻常却处处暗藏玄机的思想空间。那种感觉就像是,你以为你只是在听一场关于日常琐事的闲聊,但当你仔细回味时,才发现每一个细微的观察背后,都蕴含着对社会运行机制深刻的洞察。特别是对于市场自发秩序的描述,它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经济学术语,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将“看不见的手”那种复杂而优雅的运作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写作手法非常高明,它成功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一个对纯粹经济理论不甚熟悉的人也能领略到其中精髓,同时又不会让真正的思想爱好者觉得浅尝辄止。整个阅读过程,更像是一次智力上的探戈,时而轻盈,时而需要集中全部注意力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微妙之处。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平衡知识密度与可读性上所下的功夫,这无疑是需要极高文字功底才能达到的境界。

评分

非常不错,值得购入,据说学习是划得来的投资。

评分

非常不错,值得购入,据说学习是划得来的投资。

评分

人文阅读,开卷有益,阅读世界和人生……

评分

这本书很值,里面内容很有吸引力。

评分

京东正版,给老公买的,还没看9

评分

很好 非常满意 速度快 服务好信赖京东

评分

京东正版,给老公买的,还没看9

评分

看了历史,对照现实,不寒而栗。

评分

经典哲学书,哲学入门、启蒙好读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