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不错的太极拳初学者的工具书,平实的语言让初学者一看就会。
《陈式太极拳新手初上路》从初学入门着手,以图解为主,分别对太极拳的手法、步法、身法和缠丝劲等基本功作了详尽的描述,使初学者对太极拳产生感性认识和兴趣。
本书的内容新颖,层次分明,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操作性、阅读性。该书适应于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阅读,并可作为太极拳培训教材之用。
张富香,女,汉族,1967年出生于河南温县,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国家一级裁判员、一级教练员、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际太极拳传播大使,中国太极拳优秀人才,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武术六段,中国武术段位指导员、考评员、武术技能管理员。她曾任温县太极武术馆副馆长兼教练、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教练、陈家沟太极拳功夫学校教练,现任富香武院院长兼总教练。
她做事执着,酷爱太极。利用太极拳发祥地的优势条件,在各位太极拳大师的精心指点和自身勤学苦练的基础上,她刻苦钻研太极拳理论,习练太极拳各路技艺,熟练掌握了太极拳的各种拳械套路,在太极拳的重大比赛中频频获奖,并多次担任河南省武术比赛和温县太极拳、剑、推手锦标赛的裁判工作,是太极拳之乡崛起的新一代巾帼新秀,被誉为“太极女杰”。
崔路明,女,汉族,大学本科学历,1989年出生于河南温县,自幼随母亲练拳,多次随团外出进行拳术交流,现为国家二级运动员,国家二级裁判员,一级教练员,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武术五段。她曾在温县第十三届太极拳、剑推手锦标1赛上,获女子陈式太极拳第一名,太极剑第一名;第四届国际焦作太极拳交流大赛女子青少年组陈式太极拳传统套路一等奖,太极短器械一等奖;2007年8月,获中国陈家沟太极拳邀请赛女子丙组传统陈式太极拳一等奖, 太极剑一等奖,陈式太极拳规定套路第一名;2007年10月,获河南省青少年传统武术锦标赛女子青年组56式太极拳第二名;2011年8月,在中国焦作第六届国际太极拳年会上, 任第四赛场裁判。
第一章 初识太极拳
第一节 什么叫太极拳
第二节 陈式太极拳的起源
第三节 太极拳的流派与特点
第四节 如何练好太极拳
第五节 练拳注意事项
第二章 练拳习理
第一节 练拳常识
第二节 盘架与正隅
第三节 调息
第四节 太极拳中的矛盾运动
第五节 中正与五弓
第六节 十大要领
第七节 走架详解
第三章 带你入门
第一节 节节贯穿的基础
第二节 身体的弹柔性训练
第三节 手型、手法
第四节 步型、步法
第五节 腿法
第六节 桩功
第七节 眼法
第四章 进门学拳
第一节 太极拳的缠丝法
第二节 上肢缠丝法
第三节 下肢缠丝法
第四节 太极八法
附录 人体穴位图
参考文献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五千年的发展底蕴,太极拳就是植根于这块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发展壮大的一颗明星,堪称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和欢迎。
人生犹如百代过客,电光火石,来去匆匆。珍惜生命,保持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运动。 当前,太极拳已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有的行拳方式,为练拳者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给习练者提供了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使其在练拳中陶冶了情操,掌握了拳技,强健了体质,愉悦了身心,达到了延年益寿的目的。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在“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共识下,纷纷选择了太极拳作为养身健体的活动项目。但是,由于太极拳的门派众多,各种套路更是千变万化,各有千秋,使得众多太极拳爱好者不知道从何入手学起。在此情况下,作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自身练拳的感悟,参考前辈们的拳书理论编写了《陈式太极拳新手初上路》一书,意在抛砖引玉,为习练太极拳初学者提供一本简易实用、一看即明、一读即通、一练即会的入门宝典。
本书共分四章,其最大特点是内容翔实,言简意赅。它从初学者入门的角度定位,没有深奥的太极拳理论,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采用剥茧抽丝的引路方式,使读者在自学的基础上,增加对习练太极拳的兴趣和感悟,然后逐步走上由“招熟”到“懂劲”,再由“懂劲”到“神明”的学拳过程。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次视觉享受,封面那淡雅的水墨风格,配合着那几笔遒劲有力的书法字体,一下子就将人带入了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武学氛围中。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它的纸张质感所吸引,那种略带纹理的米黄色纸张,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绝非那种轻飘飘的印刷品可比,让人感觉这份投入是值得的。内页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里行间留出的空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疏朗的意境。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一些关键动作的图解部分,那插图的线条处理得极为精妙,既能看清骨骼和肌肉的走向,又不失艺术美感,简直就是一本可以长期收藏的艺术品。我甚至在想,即便是对太极拳本身兴趣不大的人,仅仅是欣赏这本书的工艺和设计,也会觉得物超所值。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从书签的丝带颜色到扉页的烫金工艺,都透露出出版方对传统武术文化的那份敬畏之心,让人在翻阅时,心情也跟着沉静下来,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心理准备。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它在对练习环境和心境的探讨上,有着远超一般入门教材的深度。作者花了相当的篇幅来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太极的“松紧度”,并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微练习”方法。比如,在等待红绿灯时如何调整呼吸频率,在长时间伏案工作后如何通过简单的“调息法”来恢复身体的平衡感。这些内容完全超越了“招式教学”的范畴,它是在教你如何将一种哲学和一种生活方式融入到一呼一吸之间。书中对“静”的理解也很有启发性,它不是指物理上的安静,而是一种“心念的收束”,作者通过一些冥想的小练习,指导我们如何在嘈杂的环境中找到内心的锚点。这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武术指南,更像是一本关于身心健康管理和情绪调节的工具书,让我对太极拳的价值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我作为一个初学者,最怕的就是那种晦涩难懂、术语堆砌的武术书籍,读起来感觉像是在啃一本古代的哲学著作,完全不得要领。然而,这本书的叙述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明了。作者似乎完全站在一个“零基础小白”的角度来组织语言,用最日常、最贴近生活的比喻来解释那些看似玄奥的原理。比如,在讲解“松沉”这个概念时,它没有直接抛出一堆复杂的名词,而是用“像一棵扎根很深的老树,树干笔直却柔韧”来打比方,一下子就让我抓住了那种身体由内而外向下延伸的感觉。而且,它的章节逻辑安排得非常科学,从最基础的站桩、呼吸方法开始,循序渐进地过渡到步法、手法,每一个阶段的练习目标都界定得非常明确,让人知道“我这周需要掌握什么”。这种步步为营的教学法,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信心,让我不再畏惧太极拳的“博大精深”,而是能切实感受到每一步的进步,这种被引导的感觉非常棒。
评分这本书在阐释拳理方面,展现出一种难得的“务实”精神,它不沉溺于虚无缥缈的“气感”描述,而是非常注重与现代运动科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结合。在解释“开合”与“提放”时,作者非常巧妙地引用了力学中的杠杆原理和弹簧效应,这让原本抽象的内家拳概念立刻变得具体可感。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描述去感受肌肉群的收缩与放松,发现那些过去只能“意会”的感觉,现在竟然可以用“我感觉我的肩胛骨正在向后打开”这样的语言来描述了。这种将传统智慧与现代认知进行对接的做法,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理解维度。它没有要求读者完全放弃自己的现代思维模式去“玄学化”练习,而是提供了一座沟通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让我的身体能够更科学、更安全地进入练习状态,避免了许多初学者可能因理解偏差而造成的错误用力。
评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对“循规蹈矩”和“自我调整”之间的平衡把握得极其精准。它一方面强调了遵循定式的重要性,指出如果不打好基础,后续的进阶学习必然会走偏;但另一方面,它又非常人性化地提醒读者,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和柔韧度都是不同的,不应盲目追求与范图完全一致的“完美造型”。书中专门设置了一个“常见误区与修正”的章节,里面列举了十几个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比如“膝盖内扣”、“重心不稳”等,并为每种错误提供了针对性的矫正建议,甚至是针对不同体型(例如,高个子与矮个子)的微调提示。这种“因材施教”的理念,让阅读者感到自己不是在跟一本僵硬的教材对话,而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充满耐心的老师进行交流,这种互动性和包容性,是很多同类书籍所不具备的。它真正做到了让读者放心大胆地去尝试,并在尝试中不断发现和修正自身的问题。
评分第二节 身体的弹柔性训练
评分第一节 什么叫太极拳
评分第二节 盘架与正隅
评分第四节 如何练好太极拳
评分第一章 初识太极拳
评分参考文献
评分第一节 节节贯穿的基础
评分第六节 十大要领
评分第二节 盘架与正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