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傢點金·文物知識係列:繪畫捲

名傢點金·文物知識係列:繪畫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文物學會專傢委員會 編
圖書標籤:
  • 繪畫
  • 文物
  • 藝術史
  • 中國繪畫
  • 名傢
  • 鑒賞
  • 收藏
  • 曆史
  • 文化
  • 藝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山東教育齣版社
ISBN:9787532863150
版次:1
商品編碼:1124150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7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繪畫,有獨特的藝術錶現手法、漫長的曆史,在此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係。按題材可分為人物、山水、樓閣、花鳥(包括花卉、瓜果、翎毛、蟲魚)等畫科;按創作主體的不同,有宮廷畫、文人畫、畫工畫之分;按載體的不同有岩畫、壁畫、帛畫、木版畫等形式;按不同技法的運用,有水墨畫、設色畫之彆。概而言之,紛繁復雜,在世界美術領域中占據不可替代的位置。

內頁插圖

目錄

一 畫類
1.中國畫分科
2.人物畫
3.山水畫
4.界畫
5.花鳥畫
6.畫院
7.院體畫
8.宮廷繪畫
9.文入畫
10.岩畫
11.帛畫
12.漆畫
13.木闆畫與木簡畫
14.紙絹畫
15.壁畫
16.墓室壁畫
17.石窟壁畫
18.敦煌壁畫
19.畫像磚
20.畫像石
二 畫技
1.墨法
2.水法
3.設色
4.工筆
5.寫意
6.描法
7.皴法
三 畫傢與畫作
1.顧十豈之
2.梁元帝蕭繹與《職貢圖》
3.楊子華與《校書圖》
4.展子虔與《遊春圖》
5.丞相畫傢閻立本
6.畫聖吳道子
7.張萱的仕女畫
8.周防筆下的貴婦
9.孫位與《高逸圖》
10.梁令瓚與《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
11.大小李將軍
12.韓幹畫馬
13.韓混與《五牛圖》
14.周文矩的人物畫
15.王齊翰與《勘書圖》
16.阮郜與《閬苑女仙圖》
17.衛賢與《高士圖》
18.顧閎中與《韓熙載夜宴圖》
19.貫休與《十六羅漢像》
20.石恪與《二祖調心圖》
21.荊浩的北派山水
22.關仝的“關傢山水”
23.董源開創南派山水
24.巨然弘揚南派山水
25.李成真跡難尋
26.範寬山水雄偉壯麗
27.宮廷畫師郭熙
28.駙馬畫傢王洗
29.齣身微賤的燕文貴
30.惠崇擅畫湖山小景
31.王室畫傢趙令穰
32.王希孟與《韆裏江山圖》
33.崔白畫麻雀
34.皇帝畫傢趙佶
35.武宗元與《朝元仙杖圖》
36.李公麟創白描畫法
37.張擇端與《清明上河圖》
38.米芾父子的米傢山水
39.李唐:南宋畫院魁首
40.院工絕品劉鬆年
41.馬遠的邊角式構圖
42.夏圭的半邊之景
43.趙伯駒與趙伯騎
44.馬和之的《詩經圖》
45.蘇漢臣的《嬰戲圖》
46.李嵩的風俗畫
47.梁楷的減筆人物
48.鬍壞擅畫契丹人馬
49.張璃與《文姬歸漢圖》
50.詩畫自娛的錢選
51.西域畫傢高剋恭
52.藝壇領袖趙孟頫
53.寄情山水的黃公望
54.隱士吳鎮
55.孤清齣塵的倪瓚
56.傢學淵源的王濛
57.畫竹專傢李衍
58.鑒書博士柯九思
59.任仁發:善畫的水利專傢
60.張渥的白描人物畫
61.戴進:走齣畫院的民間畫傢
62.吳門畫派創始人瀋周
63.吳門領袖文徵明
64.風流纔子唐寅
65.工匠齣身的仇英
66.精於畫論的董其昌
67.師法自然的石濤
68.“哭笑不得”的八大山.
69.擅用禿筆渴墨的髡殘
70.畫黃山著稱的弘仁
四 畫派
1.黃傢富貴
2.徐傢野逸
3.北方山水畫派
4.南方山水畫派
5.湖州竹派
6.浙派
7.吳門畫派
8.鬆江畫派
9.“四王”畫派
10.金陵八傢
11.常州畫派
12.揚州八.怪
13.海上畫派
14.嶺南畫派

精彩書摘

  1.中國畫分科
  關於中國畫的分科,曆代主要依據描繪對象和題材的不同來劃分,並有自身的民族傳統和沿襲形式的特點。它是以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走獸、草蟲、鞍馬、樓閣等分成不同的畫科,與西方繪畫以風景、人物、靜物畫來區分畫種明顯不同。
  東晉顧愷之在《論畫》中談及:“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颱榭一定器耳,難鹹而易好。”可見依題材而區分畫科,在東普時實已初具雛形。唐代張彥遠《曆代名畫記》分六門,即人物、屋宇、山水、鞍馬、鬼神、花鳥。北宋《宣和畫譜》分十門,即道釋門、人物門、宮室門、番族門、龍魚門、山水門、畜獸門、花鳥門、墨竹門、蔬菜門等。南宋鄧椿《畫繼》分八類,即仙佛鬼神、人物傳寫、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獸蟲魚、屋木舟車、蔬果藥草、小景雜畫。元代湯墾《畫鑒》說:“世俗立畫傢十三科,山水打頭,界麵打底。”明代陶宗儀《輟耕錄》所載“畫傢十三科”是:“佛菩薩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剛鬼神羅漢聖僧、風雲龍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林、花竹翎毛、野騾走獸、人間動用、界畫樓〕颱、一切傍生、耕種機織、雕青嵌綠。”
  現今一般認為中國畫可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大畫科,翎毛、走獸、鞍馬、花果、草蟲、魚藻等可分彆歸人此三類。在三大畫科中,人物畫齣現最早,至六朝即已趨於成熟,如著名的《洛神賦圖》、《女史箴圖》均體現齣瞭嫻熟的人物繪畫技巧。山水、花鳥等最初均作為人物活動的背景。魏晉南北朝時,山水逐漸從人物畫中分離齣來,直至隋代,山水畫的筆法、位置經營依然顯得較稚拙。到瞭唐代山水畫曰趨成熟,並完善瞭山水畫的畫理、畫法、章法,逐漸形成瞭中國山水畫的麵貌。花鳥畫在南北朝時期也開始獨立齣來,經唐、五代、北宋,花鳥畫完全發展成熟。三大畫科各自發展又相互藉鑒,共同構成瞭中國畫精彩的藝術世界。
  2.人物畫
  人物畫是中國畫的重要一科,是以人物形象為主體的繪畫的通稱。畫題包括肖像畫、曆史人物、曆史故事、高士、仕女、嬰戲、風俗、道釋等。人物畫的創作要求“形神”兼備。其“形”要求人物形象比例適度、服飾考究、場景繁簡得法;其“神”要求錶現齣人物的性格、氣質、精神、神態等。同時還要處理好人物與人物的呼應、人物與環境間的陪襯關係,以求得人物和整體畫麵布局的統一。畫法有白描、工筆重彩、寫意三種。
  人物畫的産生和發展有悠久的曆史。人物是早期繪畫的主體,人物畫的産生也早子其他中國畫科,其他如山水、花鳥均作為背景齣現。旱在周代就有勸善戒惡的曆史人物壁畫,戰國楚墓齣土的人物龍鳳與人物馭龍帛畫是已知最早的獨幅人物畫作品。
  魏晉時期,佛、道畫興盛,肖像畫在這一時期已較發達,眾多畫傢莫不以擅長肖像畫而名噪當時,其中,顧愷之堪稱第一批人物畫大師的代錶。此時還齣現瞭以《魏晉勝流畫贊》、《論畫》為代錶的第一批人物畫論,奠立瞭中國人物畫的重要傳統。
  唐代人物畫成就很高。初唐時期的丞相畫傢閻立本是唐代早期人物畫傢的代錶,也是由隋嚮唐轉變的津梁。及至盛唐時期“畫聖”吳道子齣現,更使唐代人物畫達到瞭藝術的頂峰。專攻仕女畫的張萱、周防,畫法精麗,多取材於貴族之傢的仕女形象,體貌豐腴,用色鮮艷濃麗。此外,李真、孫位的人物肖像畫則代錶瞭晚唐時期以真人為描繪對象的肖像畫藝術水平,他們的《不空金剛像》、《竹林七賢圖》都是晚唐人物畫的傑齣作品。
  ……
名傢點金·文物知識係列:繪畫捲 本書簡介: 穿越時空的色彩對話——深入探索中國繪畫的韆年流變與審美精髓 《名傢點金·文物知識係列:繪畫捲》是一部旨在為廣大文物愛好者、藝術史研究者以及普通讀者提供全麵、深入、且兼具可讀性的中國古代繪畫藝術導論性專著。本書並非簡單的畫作名錄或年代羅列,而是以“點金”之名,力求揭示那些深藏於博物館、古籍善本之中,曆經風雨洗禮的繪畫傑作背後的時代精神、技法革新以及文化意蘊。 全書內容結構嚴謹,圍繞中國繪畫史的關鍵節點、核心畫科、重要流派及其代錶性人物展開,以翔實的文物實例為支撐,輔以精到的理論分析,構建起一座通往中國藝術寶庫的橋梁。 第一部分:緒論——中國繪畫的“道”與“器” 本部分首先界定瞭中國繪畫的獨特地位及其哲學基礎。不同於西方側重於“再現”的傳統,中國繪畫更強調“傳神寫照”與“胸中丘壑”。我們將探討“六法”的演變及其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側重點,從顧愷之對“形神兼備”的追求,到宋代“理學”對繪畫審美的影響。材料學層麵的介紹也必不可少,包括絹、紙、墨、筆的特性如何塑造瞭中國畫特有的筆墨語言。這一部分為後續的深入探討奠定瞭堅實的理論基石。 第二部分:萌芽與確立——早期繪畫的探索與規範(先秦至魏晉南北朝) 此階段的繪畫是奠基性的。我們將詳細考察戰國至兩漢時期的帛畫與墓室壁畫,如長沙子彈庫帛畫所展現的神秘主義色彩,以及漢代畫像磚石中蘊含的世俗生活與神話敘事。進入魏晉南北朝,繪畫藝術開始獨立成為文人關注的焦點。本書將重點分析顧愷之“以綫造型”的成熟,以及六朝時期佛教造像藝術對繪畫人物造型的深遠影響。通過對現存壁畫和摹本的細緻觀察,讀者將理解“骨法用筆”如何在這一時期被確立為繪畫的最高標準。 第三部分:輝煌與轉摺——盛世氣象與寫實高峰(隋唐五代)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繪畫也隨之展現齣恢宏的氣象。本書將分專題討論唐代繪畫的兩個主要方嚮:一是“寫實主義的巔峰”,以吳道子的“吳帶當風”為代錶的綫條力量感;二是“世俗生活的細膩描摹”,如張萱、周昉的仕女畫,如何精準捕捉瞭盛唐貴族女性的儀態與服飾,成為研究唐代社會風俗的第一手資料。五代時期的繪畫則體現瞭地域性的風格差異,例如後蜀黃荃一派對花鳥畫的精緻化處理,預示著宋代院體的崛起。 第四部分:理學與意境——院體、文人畫與審美範式(宋代) 宋代是中國繪畫發展史上的一個高峰,文人畫理論的成熟標誌著繪畫主體性的確立。 北宋院體: 重點分析宋徽宗時期“宣和畫院”對技藝的極緻追求,如範寬的《溪山行旅圖》中對自然景觀的宏大敘事與結構控製,以及崔白的飛鳥走獸的“活”態展現。 文人畫的勃興: 深入剖析蘇軾“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的理論如何催生瞭以水墨為主、強調個人性靈錶達的文人畫。米芾父子的“米點”皴法,成為後世寫意山水的重要源頭。 第五部分:多元與探索——筆墨革命的先聲(元、明) 元代在政治劇變下,文人畫進一步脫離瞭宮廷趣味,成為士大夫階層抒發“遺民”情懷和抱負的主要載體。元四傢——黃公望、倪瓚、王濛、吳鎮——的藝術成就被作為重點分析對象,他們如何將書法入畫、以筆墨寫胸臆,確立瞭後世水墨畫的審美標準。 明代繪畫則展現齣強烈的地域和流派對抗性。本書將詳細梳理: 1. 吳門畫派: 以瀋周、文徵明為代錶,如何繼承元代衣鉢,並融入精緻的江南審美。 2. 浙派的寫實力量: 以戴進、吳偉為代錶,其“院體遺風”與對北方山水畫的繼承。 3. 晚明“個性解放”: 以董其昌為代錶的“南北宗論”的提齣,對繪畫史的梳理與再構建,以及鬆江派對筆墨趣味的推嚮極緻。 第六部分:高峰與定型——程式化與融閤(清代及近現代初探) 清代繪畫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完成瞭藝術體係的集大成與某種程度的程式化。我們著重探討: 四王與“正統”: 王時敏、王鑒等如何通過“集古”的方式,將元明以來山水畫的筆墨語言係統化,形成瞭影響深遠的學院派風格。 個性化的反叛: 以“四僧”(石濤、髡殘等)為代錶,他們對既有程式的突破,如石濤“一畫論”的創新精神,為近現代的變革埋下瞭伏筆。 地域與流派的細分: 如揚州八怪對民間趣味和生活化的引入,以及嶺南畫派的初步探索。 結語: 《繪畫捲》最終將引導讀者思考,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中國繪畫這一傳承韆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其核心價值——“氣韻生動”——將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繼續與世界藝術對話,並煥發齣新的生命力。本書旨在提供一個清晰的脈絡,讓每一件流傳至今的畫作,都能在你眼前“活”起來,成為與你進行深度對話的曆史見證。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很睏惑於如何區分不同時代名傢作品中的微妙差異,這本書在這方麵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它不僅僅是羅列瞭作品,而是真正地進行瞭一次深度的“點金”式剖析。比如,對於某一時期山水畫中“皴法”的演變,它通過對比幾位大師在不同時期的運用特點,清晰地展示瞭技法是如何隨著時間推移而自我革新和豐富起來的。這種對比性的分析方法,極大地訓練瞭讀者的“眼力”,讓我開始學會用更專業的視角去審視和品鑒畫作的內在結構和作者的創作意圖。讀完後,我再去瀏覽博物館的綫上藏品時,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非常強烈,以前隻是覺得“好看”,現在則能說齣“妙在哪裏”以及“為何如此妙”,這種能力的提升是實實在在的收獲。

評分

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令人贊嘆,但更難能可貴的是它提供瞭大量第一手資料的引用和翔實的考證,這對於追求知識準確性的讀者來說至關重要。我注意到,在涉及作品的傳承和鑒定方麵,作者引用瞭多方史料進行交叉驗證,極大地增強瞭內容的可信度,而不是簡單地采信某一主流說法。這種求真務實的態度,讓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麵嚮大眾的普及讀物,更像是一份可靠的參考手冊。對於我這樣希望深入研究的愛好者而言,書中所提及的諸多史料綫索和齣處,也為我後續的進一步探索指明瞭方嚮,可以說,它搭建瞭一個堅實的知識底層框架,後續的學習可以基於此進行擴展,讓人對內容的可靠性有十足的信心。

評分

雖然我不是科班齣身的藝術史學者,但這本書的敘述方式卻非常友好,它沒有采用那種高高在上、充滿術語的學院派口吻,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行傢在娓娓道來,用極其生動的故事性和深入淺齣的分析,將那些看似高深的繪畫理論和曆史背景變得通俗易懂。讀起來完全沒有負擔,即便是初次接觸某個朝代或畫派的讀者,也能很快抓住重點。作者在講解畫作的技法變遷時,總能巧妙地結閤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文人的心境,使得每一幅畫作背後的人物和故事都鮮活起來,不再是孤立的圖像。這種將藝術品與時代精神緊密結閤的解讀方式,極大地拓展瞭我對中國傳統繪畫的認知邊界,讓我明白瞭這些筆墨綫條背後所承載的文化重量和精神追求,著實是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評分

老實說,我買瞭很多類似的藝術普及書籍,但很多都流於錶麵,要麼是介紹多於鑒賞,要麼就是鑒賞多於曆史背景。而這本《名傢點金》係列中的繪畫捲,成功地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它的內容組織邏輯極其清晰,從宏觀的時代背景到微觀的筆墨細節,層層遞進,過渡自然流暢,仿佛是為你量身定製的一堂高水準的藝術鑒賞課。它沒有冗餘的“水詞”,每一段文字似乎都在提供新的信息或深入的洞察。最讓我驚喜的是,它成功地激發瞭我對古代文人生活和哲學思想的興趣,因為最終,繪畫是心的外現,這本書成功地連接瞭“看畫”與“理解人”之間的橋梁。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每次都能發現新意的藝術珍品集。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視覺的盛宴,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那種沉甸甸的質感,紙張的選用非常考究,印刷色彩飽滿而細膩,即便是印刷品,也能感受到畫作原有的筆觸和層次感,仿佛能觸摸到顔料的肌理。尤其是那些高清的局部放大圖,處理得極其到位,讓讀者能清晰地觀察到古代大師們運筆的細微之處,那份對細節的敬畏感是其他普通畫冊難以企及的。翻閱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每一頁都像是一次精心的策展,構圖和留白都恰到好處,既保證瞭信息量,又沒有産生壓迫感。裝幀上的用心,無疑提升瞭閱讀體驗,對於喜愛藝術品和收藏的朋友來說,光是把它擺在書架上,也是一件賞心悅目的陳設,體現瞭齣版方對“名傢點金”這個係列的定位和誠意。我特彆欣賞封麵那種既古典又不過分沉悶的設計風格,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現代讀者的審美追求,整體感覺非常高級和典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