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與城市

鄉村與城市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 雷濛·威廉斯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098427
版次:1
商品編碼:1127365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43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鄉村與城市》通過梳理英國文學中有關鄉村與城市的種種論斷和描述,對當代文學及文化研究中一些錯誤的鄉村觀念和城市觀念進行瞭剖析,指齣其謬誤。作者集中駁斥瞭部分學者所堅持的“消逝的農村經濟”、“快樂的英格蘭”、“黃金時代”等緬懷舊日農村的錯誤觀念,指齣這些觀念隻是作者的想象,無論是曆史事實,還是部分作傢的作品,都顯示齣昔日的英國農村充滿瞭苦難,相對於城市而言,農村既不等同於落後和愚昧,也不是充滿歡樂的故園;同理,城市雖然是在新的生産方式確立後興盛起來的,但城市並不必然代錶瞭進步,城市也麵臨太多的問題。簡言之,城市無法拯救鄉村,鄉村也拯救不瞭城市。城市與鄉村的這種矛盾與張力反映瞭資本主義發展模式遇到的一場全麵而重的危機,要化解這場不斷加深的危機,人類必須抵抗資本主義。
  全書共二十五章。一章具有前言的性質,概括瞭曆史上人們圍繞“鄉村”和“城市”所形成的各種觀念,指齣英國經驗對於研究“鄉村”和“城市”關係所具有的重要意義。第二十五章為全書的總結。主體部分二十三章以英國文學中根深蒂固的鄉村懷舊為起點,迴顧瞭十六至二十世紀多部英國文學作品(包括詩歌、戲劇、小說、散文、隨筆等)中對於“鄉村”和“城市”的描寫以及有關“鄉村”和“城市”觀點的發展變化,並將之與資本主義社會的整體發展過程聯係起來,揭示齣“鄉村”和“城市”對立的實質及其所反映的現代大都市和工業化生活方式的危機。

目錄

譯序文學中的鄉村與城市綜論

緻謝

鄉村與城市

視角問題

田園與反田園

黃金時代

城鎮和鄉村

他們的命運他們的選擇

改良的道德

自然之綫

生為耕田命

圈地、公地和社群

法恩漢附近的三個作傢

喜人的景色

綠色的語言

城市中的變化

城市中的人們

可知的社群

被遮蔽的鄉村

威塞剋斯和邊境區

黑暗之城與光明之城

城市中的身影

生存著的鄉村人

又見邊界區

城市和未來

新都市

多樣的城市與多樣的鄉村

附錄

參考文獻精選

索引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威廉斯代錶作,字體有點小。雷濛·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1921—1988)是英國著名的文化理論傢和馬剋思主義思想傢。在其一生中,威廉斯廣泛研究瞭文學藝術、政治、大眾傳媒、哲學、曆史等諸多領域的理論和現實問題,特彆是對社會主義運動和馬剋思主義思潮進行瞭獨具匠心的研究。並提齣瞭著名的“文化唯物主義”的理論,對當代馬剋思主義和文化研究産生瞭極為重要的影響。在一篇紀念文章中,《新左翼評論》主編拉賓·布萊剋本(Robin Blackburn)曾指齣:“威廉斯是英語世界中最具權威性、一貫性和原創性的社會主義思想傢。”英國著名理論傢特裏-伊格爾頓在美刊《反潮流》(Against theCurrent)第137期(2008年11—12月號)發錶文章,紀念威廉斯逝世20周年。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評分

好書,想買已久,包裝仔細

評分

  有意思的是,雷濛·威廉斯認為,城市與鄉村的這種矛盾與張力反映瞭資本主義發展模式遇到的一場全麵而重的危機。作為20世紀中葉英語世界最重要的馬剋思主義文化批評傢,雷濛·威廉斯所錶達的情緒客觀而又帶有深邃的思想,事實上,城市化、工業化對鄉村生活來說,幾乎是天敵。不過,現代化的後遺癥猛看是消除鄉村與城市的差距,但因經濟的支撐,這種差距不是變小而是變大瞭。倘若因此而抵抗資本主義,是否能使現代生活得以拯救,這也還是一個疑問。

評分

發貨速度很快,書本質量挺好的,好評!

評分

  有意思的是,雷濛·威廉斯認為,城市與鄉村的這種矛盾與張力反映瞭資本主義發展模式遇到的一場全麵而重的危機。作為20世紀中葉英語世界最重要的馬剋思主義文化批評傢,雷濛·威廉斯所錶達的情緒客觀而又帶有深邃的思想,事實上,城市化、工業化對鄉村生活來說,幾乎是天敵。不過,現代化的後遺癥猛看是消除鄉村與城市的差距,但因經濟的支撐,這種差距不是變小而是變大瞭。倘若因此而抵抗資本主義,是否能使現代生活得以拯救,這也還是一個疑問。

評分

好書值得珍藏

評分

  然此係中國古代史籍之通病,不獨此書為然。。作者並非缺乏史識,他曾著有《中西紀事》,對當時的世界大勢還比較瞭解,但執筆續作通鑒,似乎不知不覺間受瞭官修史書風格的影響。

評分

  然此係中國古代史籍之通病,不獨此書為然。。作者並非缺乏史識,他曾著有《中西紀事》,對當時的世界大勢還比較瞭解,但執筆此書與《通鑒》、《續通鑒》一脈相承,共同構成瞭中國古代編年史的序列。此前的陳鶴《明紀》、《通鑒綱目三編》都十分簡略,《明實錄》、《國榷》等書,史料豐富,而不便於觀覽閱讀,《明通鑒》卻妙得其中,繼承瞭《通鑒》的傳統。惟文章稍嫌闆滯,與《明朝那些事兒》等現代人所寫的通俗史書相比,雖然多瞭史傢的嚴謹,但人性的關懷卻顯得頗為不足。尋行數句,櫛次考索之間,多正統天命之辯,於重大決策之曆程頗少描繪,對政治也缺乏深入刻骨之分析,流於膚泛的詔誥辭令的匯編。

評分

還沒看,包裝的很好,謝謝京東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