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美容食物一本通》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常用美容食物的药性、美容作用及应用等内容。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概要介绍了食物美容历史、皮肤护理基础知识、中医药美容及现代食物美容机理、美容食物的中医辨证施治。第二至四章分别介绍了单味美容食物、美容食疗方,以及美容中药药膳的组成、功效、美容作用及应用、用法及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内容。第五章简要介绍了常见损美性疾病的食物治疗。
《美容食物一本通》内容翔实,简明实用,可供从事美容保健的医药工作者、医药院校师生及食物美容爱好者参考。
作者简介
武谦虎,男,1962年6月生,主任中药师。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专业,现就职于江苏大学附属镇江三院。先后主持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研究,获六项科技成果。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在《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等报刊发表医药科普文章十余篇。主编出版了《常用治疗肝病中药》及《常用美容中药》两本专著。由于科研及业务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镇江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被评选为镇江市科技骨干和江苏省十佳优秀药师。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一、食物美容法简介
二、食物美容历史简介
三、中医食疗基础知识概述
四、中医美容原理概述
五、食物现代美容原理概述
六、美容食物的中医辨证施食
七、食物美容方法介绍
第二章 单味美容食物
一、润肤增白类
冬瓜子
丝瓜
苦瓜
薏苡仁
橄榄油
鸡子白
鹌鹑蛋
牛乳
山药
黄豆
芹菜
花椰菜
白萝卜
白菜
绿豆芽
苹果
柠檬
柚子
荔枝
草莓
菠萝
柿子
橘子
甘蔗
荸荠
石榴
桃
兔肉
莲花
二、悦容增颜类
牛肉
羊肉
乌鸡肉
鸭肉
黑米
粳米
糯米
大麦
菠菜
枸杞子
阿胶
龙眼肉
大枣
蜂蜜
花生
樱桃
蘑菇
豌豆
……
第三章 美容食疗方
第四章 美容中药药膳
第五章 常见损美性疾病的食物治疗
精彩书摘
5.中医美容简介中医美容学是一门在中医理论和有中国特色的人体美学理论指导下,研究损容性疾病的防治和损容性生理缺陷的掩饰和矫正,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驻颜、维护和创塑人体神形之美为主要目的的专门学科。
中医美容学中的美容是取其广义。中医美容是以健康为基础的美容,它是根据健康的标准和美学的标准对人的外形和内在的精神面貌、气质风度等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美容一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美容仅指颜面五官或颈部以上的美化和修饰;广义美容则包括颜面、须发、躯体、四肢以及心灵等全身心的美化。中医美容注重整体,将容颜与脏腑、经络、气血紧密连接,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气功及食疗等手段均体现出动中求美的观点,使精气畅通,并且简便易行、安全可靠,作用广泛而持久。中医美容在保健美容和治疗损容性皮肤病方面独具特色,从而显示了它所蕴藏的特殊潜力。中医美容具有以下特点:
(1)历史悠久,实践丰富中医美容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年前。中医美容的各种方法,被无数的人反复运用、筛选,日臻完善。其精华将为现代中医美容及世界美容提供行之有效的天然药物及自然方法。中医药和生活美容之间的联系历史悠久。在历代各类医书中,标明有驻颜、悦色作用的药物多达上百种,而方剂更是数量可观,各种洗手面方、令面悦泽方、增白方、祛皱方、驻颜方、白牙方、染发方、香身香口方,应有尽有,甚至还有发蜡、口红、胭脂的配方。这些方药具有极浓的生活美容的色彩,它们不是以治疗疾病为主要目的,而是着眼于修饰人的容颜,使之更光彩夺目。这些信息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古代医家已把对人体美的维护作为医学的任务之一,所以他们关注人体的修饰,并以医学的手段介入,使修饰品和修饰手段更完善,更符合人体健康要求。这种介入扩大了中医美容的内涵,使中医美容以其深度和广度并存,在世界美容史上占据了独特的位置。
(2)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医美容是附属于中医药学,并随中医药学的发展而发展,故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理论的源头,它也为中医美容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现代中医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发展,为中医美容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所提供的美学思想,也使中医美容学具备美学理论的基础。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底蕴,使中国构建的美学理论体系极富特色,将对世界美学做出贡献。中医美容理论基础包括中医药理论基础和中国传统美学理论基础。
(3)注重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颜面五官、须发爪甲只是整体的一部分,故要得到局部的美,必先求整体的阴阳平衡、脏腑安定、经络通畅、气血流通。
……
前言/序言
在世界性美容健身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回归自然,用天然食物来美容,已成为美容业最富有魅力的项目,也是美容和健康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上,容颜的美离不开健康的体质、健美的身体和充满青春活力的精神状态,而延缓衰老,留住青春,容颜不衰,健康永驻这些人类最好的愿望,更需要靠科学合理的饮食来实现。相传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蝉、杨玉环、王昭君,她们的美丽容颜就是从日常的吃、喝中获得的,诸暨的香榧、陕西的小米、广西的荔枝、秭归的猕猴桃,都与之有关。
其实美容最早起源于食疗,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据历代中医药文献统计,常用近百种食物具有补益养生作用,如聪耳、明目、生发、增力、善走、益智、安神、健肤、美容、轻身、固齿、强筋、壮阳、助孕、益寿等20余类。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提出了食疗的概念和原则,并列出保健食品的方剂,到了唐代,食疗发展很快,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首列《食治》专篇,其中可供食疗的食物有二百余种。此后食疗专著大增,如《医食心鉴》、《食物本草》、《养生食鉴》、《食性本草》、《食经》、《随息居食谱》等专著。这些著作中的食疗方剂,许多都是经过大量人群验证的,有较明显的效果。
食物美容也称食疗美容,是指通过饮食,把具有药食作用的天然动植物或药食结合的药膳用来美化皮肤和容貌、毛发等的方法。如《本草拾遗》所载柿饼“多食去面墨”;《普济方》载“牡蛎,治面色黧佳”及“莱菔子根(萝卜),服之令人面净肌细”等都是常用的美容食物。
食物美容应在遵循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营养学及美容学理论,根据个体体质及营养状况等,科学选用食物或中药药膳。
中医美容自开始便是中医学的自然组成部分,中医美容的方法有药物美容和非药物美容。前者包括外用类和内服类,后者有食物美容、针灸美容、推拿美容、气功美容等。中国传统美容方法强调整体美容,认为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颜面、毛发、五官指甲不是孤立存在的,要想容貌不衰,青春常驻,必须身体健康,脏腑功能旺盛,气血充足。汉代医圣张仲景指出:“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在这种整体美容思想的指导下,应更加重视运用天然食品来美化人体的容貌。美容养颜需饮食调养的另一种意义是对不同体质、体形、疾病的人利用饮食来进行调养和治疗。如对原有缺铁性贫血的人,可给予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以改善贫血症状,使皮肤恢复红润和光泽,对患有维生素A缺乏症的人,给予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以改善皮肤干燥、粗糙状态;如患有月经病的女性,可选用具有调经补血的食品和食疗方进行调理,以恢复皮肤的光泽和柔润;对体胖者,可选择食用具有减肥和美容作用的食品和药膳,以使体形健美,颜面皮肤恢复弹性;对于体瘦者,可选择食用具有生肌润肤、增重壮体的食品或药膳,以获得健壮的体魄和健美的肌肤。
总之,饮食与人体健康和美颜美体是息息相关的。科学合理的饮食,对颜面美和形体美起着重要的作用,更是人体健美所必需的。因此,应在平衡膳食的基
础上,选择具有独特功效的食品来美容驻颜、减肥壮体、抗衰延寿。鉴于此,作者编写《美容食物一本通》一书,以期对爱好美容者提供食物美容方面的借鉴资料,为普及食物美容知识起到微薄之力。
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本书在介绍常用单味美容食物的中医药性、美容功效及应用基础上,编选了大量的美容食疗方及中药美容药膳方。既系统介绍了中医辨证食疗美容知识,又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现代营养美容知识。
(2)由于中医食物美容作为中国医药学遗产之一,仍在不断挖掘整理中,故本书适当引入了部分历代文献资料,供有志于从事中医食物美容研究的读者查考。
(3)鉴于世界“绿色革命”浪潮的推动,许多人喜爱和崇尚作为自然疗法的食物美容,为达到雅俗共赏、寓教于乐的效果,本书适当介绍了一些与食物美容有关的诗词、典故和趣事。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并选用了一些正式出版的食物美容及中医药美容等书刊资料,在此一并对原作者表示衷心感谢。所用参考资料虽大多在本书相应处标出,并在本书末尾处附有参考文献,但由于篇幅及体例所限,尚有零星参考资料未能一一注明出处,在此敬请谅解。
需要在此提醒读者朋友的是,如果您是美容爱好者,您想试用本书介绍的中药美容药膳,最好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一旦使用过程中出现皮肤过敏等不适症状,请立即停用所用中药美容药膳,并请及时去医院就诊。
由于时间仓促及编者知识水平有限,本书不当及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及专家批评指正。
《肌肤蜕变:从内而外的美学重塑》 一部深入探索现代都市女性肌肤困境与科学养护的权威指南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关于“美”的定义日益多元,但肌肤的健康与光泽,始终是衡量女性魅力的核心标准。然而,都市生活的快节奏、环境污染的侵袭、以及无休止的压力,使得肌肤问题层出不穷:干燥、暗沉、松弛、细纹……我们尝试了无数昂贵的护肤品,却常常感到治标不治本。 《肌肤蜕变:从内而外的美学重塑》并非一本普通的美容保养手册,它是一次对现代皮肤科学、生活方式医学与进阶美容技术的深度整合与系统梳理。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真正的“美”,源于肌肤底层细胞的健康重塑与高效自愈,而这需要一套全面、精准、科学的内外兼修体系支撑。 本书不涵盖的领域明确划分: 一、 非营养学基础的深层皮肤生理学剖析 本书将跳脱出将食物等同于“美容良药”的单一视角,重点关注皮肤的结构、功能障碍及其与深层生理系统的关联。 1. 皮肤屏障的分子生物学构建: 详细解读脂质双分子层(如神经酰胺、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的精确比例如何决定水分的保持能力。阐述角质形成细胞的周期性更替(分化与凋亡)受何种内分泌信号精确调控。 2. 真皮层老化机制的解析: 深入探讨I型、III型胶原蛋白合成效率的下降机制,以及弹性纤维的交联(Glycation)过程如何导致皮肤弹性丧失。分析基底膜带(Dermal-Epidermal Junction, DEJ)的结构性退化及其对营养传输的影响。 3. 炎症与免疫微环境的互动: 阐述慢性低度炎症(Inflammaging)如何通过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加速胶原降解。分析皮肤局部免疫细胞(如朗格汉斯细胞)功能失调与炎症因子释放的恶性循环。 4. 光老化与自由基损伤的细胞信号通路: 聚焦于紫外线A波(UVA)穿透真皮层引发的级联反应,包括线粒体功能障碍、DNA损伤修复机制的启动与失败,以及细胞凋亡通路。 二、 进阶皮肤修复与抗衰老医学技术 本书将专业地梳理非口服干预手段在现代美容医学中的应用、机制及局限性,指导读者进行理性选择。 1. 激光与光电设备的物理作用机制: 详细区分不同波长激光(如皮秒、超皮秒、点阵、铒激光)对组织的热损伤、光热效应与光机械效应。解释其如何通过“受控损伤”诱导细胞外基质的重建。 2. 微针与射频技术的深层刺激: 分析微针刺激下,伤口愈合过程中生长因子(如TGF-β、PDGF)的分泌时序,以及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对SMAS层的靶向热塑作用原理。 3. 注射类疗法的应用与风险管理: 客观探讨透明质酸填充剂、肉毒毒素、以及不同类型生物刺激剂(如聚乳酸、羟基磷灰石钙)的作用机制、维持时间、注射层次的解剖学考量及潜在并发症的处理流程。 4. 光动力疗法(PDT)与LED光疗的分子证据: 介绍特定波长光线对细胞色素、线粒体的光敏作用,以及在痤疮和光损伤修复中的循证医学证据。 三、 皮肤屏障功能重建与“无添加”护肤品科学 本书强调成分的功效性与安全性,而非品牌营销。 1. 有效活性成分的浓度与渗透研究: 深入剖析维生素C(L-Ascorbic Acid及其衍生物)在不同pH值下的稳定性与穿透深度。研究视黄醇(Retinoids)的A醇、A醛、A酸的生物转化路径及其对皮肤细胞核受体的激活机制。 2. 屏障修复核心成分的配比学: 不仅提及神经酰胺,更探讨其与胆固醇、游离脂肪酸“50:30:10”黄金比例的意义。分析角鲨烷、泛醇、透明质酸在不同分子量下的保湿机理差异。 3. 致敏原与刺激物的识别与规避: 提供一份详尽的、基于毒理学数据的常见防腐剂、乳化剂、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梯度列表,指导敏感肌肤人群进行“成分排雷”。 4. 微生物组(Microbiome)在皮肤健康中的角色: 探讨皮肤表面共生菌群的平衡对维持皮肤免疫耐受性的关键作用,以及益生菌、后生元在调节皮肤微生态方面的应用前景与当前研究的局限性。 四、 现代生活方式对皮肤状态的隐性影响评估 本书将皮肤健康视为全身代谢的一个外在窗口,着重分析非营养干预因素的长期影响。 1. 压力荷尔蒙与皮肤衰老的关联模型: 详细阐述慢性应激状态下,皮质醇(Cortisol)如何干扰角质分化、抑制胶原合成,并引发毛囊皮脂腺的过度活跃。 2. 睡眠结构与细胞修复的同步性: 探讨深度睡眠阶段(SWS)中生长激素和褪黑素分泌对皮肤细胞夜间修复、DNA损伤清除的关键影响。 3. 环境毒素的内分泌干扰效应: 分析双酚A(BPA)、邻苯二甲酸酯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如何通过模拟或阻断体内激素,间接影响皮肤的雌激素受体介导的再生过程。 4. 体态、面部肌肉与皮肤牵张力的关系: 讨论不良姿态(如驼背、探颈)如何通过长期改变面部及颈部皮肤的物理张力,加速重力性松弛的形成,并提出针对性的体态矫正与肌肉放松策略。 《肌肤蜕变:从内而外的美学重塑》旨在为追求科学、理性美丽的读者,提供一套超越表层修饰、直击皮肤本源的知识体系。它不是一套速成秘籍,而是一部需要读者投入时间去理解和实践的,关于如何与自己的皮肤进行深度对话的“皮肤科学操作手册”。阅读本书,您将学会如何以“皮肤工程师”的视角,审视和管理自己的肌肤健康,实现长久、稳定、由内而外的优雅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