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全集(1-5卷)(套装共5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收录的李大钊论著最为完备。与此前刊行的所有版本相比,在收录论著方面,这部全集所汇集的李大钊的著作最为详备,考订最为精审。二是编校精良。校勘方面,全集遵循的原则是以最初刊行的文稿为准,参校以其它较好的或通行的版本。凡编者认定错误的地方,均作了修改。三是注释全面。全集对李大钊论著中难懂、难理解的名词、术语、观念均作了详细的注解,全书注释几千条,共四十余万字。本版再一次校订了原文,并对前一版本注释作了大量增补和修订工作。
《李大钊全集第1卷》
前言
隐忧篇
(一九一二年六月)
大哀篇——(一)哀吾民之失所也
(一九一三年四月一日)
弹劾用语之解纷
(一九一三年三月上句)
筑声剑影楼纪丛?朱舜水之海天鸿爪
(一九一三年四月一日)
更名龟年小启
(一九一三年四月一日)
暗杀与群德
(一九一三年五月一日)
……
《李大钊全集第2卷》
《李大钊全集第3卷》
《李大钊全集第4卷》
《李大钊全集第5卷》
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么厚的一套“全集”会是晦涩难懂的文牍堆砌,但翻开后才发现,李大钊先生的文笔,在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中,算是相当的优美且富有煽动性的。他有一种将宏大叙事与个人情感完美结合的能力。比如,读到他在北大演讲的一些记录,那种激扬文字、慷慨陈词的画面感,几乎要跃然纸上。我尤其喜欢他论述“青春中华”的那几篇文章,那种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青年力量的无限信任,读来令人心潮澎湃,让人不由得反思自己当下的状态与责任。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很有质感,纸张和印刷都属上乘,这对于长期阅读来说非常友好,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太累。虽然内容涉及的理论深度不浅,但他的论述脉络清晰,层层递进,让你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个伟大灵魂的挣扎与升华。这是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思想的盛宴,我刚读完第一卷,就被李大钊先生那种磅礴的革命激情和深邃的理论思考深深地震撼了。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早期阐释,放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简直是石破天惊。书中对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剖析,以及对未来道路的探索,那种近乎于先知般的洞察力,让人读来脊背发凉。尤其是在涉及早期建党理论和工人运动的论述部分,文字虽然饱含历史的烟尘感,但其逻辑的严密性和思想的穿透力,即便放在今天来看,依然是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石。我特别留意了他对青年一代的期许和呼唤,那种炽热的情感,仿佛能跨越时空与我对话。每一篇重要的文章后面,都有详实的注释和背景介绍,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当时复杂的政治语境。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新文化运动如何向更深层次的社会革命过渡的读者来说,这套书是不可替代的资料库。它不是枯燥的教科书,而是一部活生生的、充满了斗争与理想光辉的史诗。
评分不得不说,这五卷书的系统性整理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按照时间线索梳理了李大钊的思想发展,还对不同时期的重要主题进行了分类标注,便于读者进行专题阅读。我最欣赏的是,编者在保持原文面貌的同时,对一些古语或特定时代的术语做了适度的注释,使得我们这些后学者能够较少障碍地进入那个复杂的语境。通读下来,我清晰地感受到了一个思想巨人是如何在血与火的年代中,为中国的未来播撒火种的过程。他对于民主与科学的坚持,对于世界大势的判断,都展现了极高的战略眼光。这套书的阅读过程,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次与近现代中国灵魂的深度对话,它给予我的启发,是零散的史料无法比拟的厚重感和整体性。
评分我本来对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兴趣一般,但朋友强力推荐后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了这套《李大钊全集》。结果是,它彻底颠覆了我对那个时代革命者的刻板印象。这本书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如何将个人的学识、良知与民族命运紧密捆绑在一起的历程。李大钊先生的文字中有一种罕见的真诚和朴素,他没有使用太多故作高深的辞藻,而是直指问题的核心,那种“为人生”而写作的态度,是当下很多浮躁的文字作品所欠缺的。我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每天坚持阅读一部分,感觉自己的思维框架都有被重新梳理和强化的效果。特别是关于唯物史观的普及性论述,写得极为深入浅出,对理解社会发展规律大有裨益。这套书的价值,远超其本身的重量和定价。
评分我是一个对历史细节比较执着的人,这套书的价值就体现在它的“全”上。它收录的很多篇章,包括一些早期的书信、未发表的手稿片段以及针对特定事件的评论,是其他选本中很难找到的。这让我得以构建一个更立体、更丰满的李大钊形象。他不仅仅是理论家,更是行动者、组织者,以及一个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普通人。通过这些零散的文本,我得以一窥他在不同历史节点上的思想是如何演变的,比如从早期的改良主义倾向如何逐步转向更彻底的革命道路,这个过渡期的心态把握得极其到位。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这套书提供了最原始的第一手材料,省去了在各个档案馆和图书馆之间奔波的辛苦。对于普通读者,虽然某些篇章需要查阅工具书辅助理解,但整体的阅读体验,是对一段波澜壮阔历史的沉浸式体验。
评分正版,印刷好,质量好,是新版
评分张泰荣(1902-1977),浙江奉化人,参与发起成立奉化孤儿院并历任募捐主任和副院长等职,是民国奉化慈善事业的中坚人物。他17岁投身教育界,并在此前后开始记日记,直至晚年,可惜早期的日记和1957年以后的日记已散失。现存1922到1957年《张泰荣日记》(以下简称《日记》)原件,按年份由日记主人自行装订为35本(其中1940年缺失),约200万字,收藏于奉化市档案馆。《日记》比较详细全面地记录了1922年到1957年间奉化所发生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大事要事等各方面情况以及其毕生所从事的奉化孤儿院事业。记述范围以奉化为主,也涉及周围地区以至他足迹所至杭州、上海等城市。因其对时局的敏感和关注,在日记中记述、议论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政局变革与动荡、社会管理与治安、士绅与民众动态、经济发展状况与变迁、文教慈善,乃至山川地理、自然生态、名胜古迹等方面,使《日记》视野广阔,不同于一般人仅囿于一私琐事的那类日记。又因他个性上谨慎细致,笃信务实,其日记真实性很强,不同于某些要人预先即含“传世”意图而有所掩饰作假的日记。
评分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评分张泰荣(1902-1977),浙江奉化人,参与发起成立奉化孤儿院并历任募捐主任和副院长等职,是民国奉化慈善事业的中坚人物。他17岁投身教育界,并在此前后开始记日记,直至晚年,可惜早期的日记和1957年以后的日记已散失。现存1922到1957年《张泰荣日记》(以下简称《日记》)原件,按年份由日记主人自行装订为35本(其中1940年缺失),约200万字,收藏于奉化市档案馆。《日记》比较详细全面地记录了1922年到1957年间奉化所发生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大事要事等各方面情况以及其毕生所从事的奉化孤儿院事业。记述范围以奉化为主,也涉及周围地区以至他足迹所至杭州、上海等城市。因其对时局的敏感和关注,在日记中记述、议论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政局变革与动荡、社会管理与治安、士绅与民众动态、经济发展状况与变迁、文教慈善,乃至山川地理、自然生态、名胜古迹等方面,使《日记》视野广阔,不同于一般人仅囿于一私琐事的那类日记。又因他个性上谨慎细致,笃信务实,其日记真实性很强,不同于某些要人预先即含“传世”意图而有所掩饰作假的日记。
评分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评分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评分正版,印刷好,质量好,是新版
评分okokokokok
评分正版,印刷好,质量好,是新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