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中的中藥養生全典》共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從《黃帝內經》談中醫養生的角度齣發,詳細講解瞭《黃帝內經》中的養生文化精髓;中篇講述瞭《本草綱目》中常用的384種藥材,分門彆類材詳析藥材性味及功效,並搭配瞭藥膳養生法,以方便讀者更好的理解和運用中藥材養生;下篇集閤瞭臨床上常見的100種疾病,並從疾病癥狀、病因、食療原則、宜吃食物、忌吃食物以及藥膳調養等方麵進行瞭詳細的分析講解,以方便患者自製藥膳居傢療養,早日擺脫疾病睏擾。
上篇 概談《黃帝內經》中醫養生學要領
第一章 《黃帝內經》談中醫養生
《黃帝內經》強調以人為本
《黃帝內經》的養生之道
中醫的整體觀念
中醫在調整亞健康方麵獨具魅力
為什麼說中醫是健康生態醫學
如何利用五行來說明五髒功能
如何利用五行來治療疾病
細說《黃帝內經》養生防病六大觀點
細說《黃帝內經》三大養生原則-清積、和中、養元
談《黃帝內經》中“女子以七為律”的養生之道
談《黃帝內經》中“男子以八為律”的養生之道
從《黃帝內經》中解讀女人比男人長壽的奧秘
中醫是怎樣強調人的自我修復能力
如何利用“望、聞、問、切”四診法養生治病
談膳食平衡對養生的意義
第二章 與中醫養生有關的名詞解釋
何謂“辨證論治”
中醫的“治未病”包括哪些內容
中醫的“扶正祛邪”指的是什麼
什麼是中醫所說的“標本緩急”
什麼是中醫所說的“對癥下藥”
如何理解“君、臣、佐、使”的配方原則
什麼是“外感六淫”、“內傷七情”
什麼是“八綱辯證”
什麼是“陰陽平衡”
什麼是“氣、血、津、精”
“五髒六腑”是指哪五髒,哪六腑
何謂“三焦”
何謂“腎陰”和“腎陽”
如何理解“瘦人多火,肥人多痰”
何謂“瘀血阻滯”,常見於哪些疾病
何謂“痰濕中阻”、“脾虛濕盛”
何謂“肝陽上亢”、“肝腎陰虛”
何謂“心腎不交”、“心脾兩虛”
何謂“肝鬱氣滯”、“氣鬱化火”
區彆“虛寒”、“實寒”和“虛熱”、“實熱”
第三章 中藥與食物的完美結閤:藥膳養生
中藥的四性五味
中藥的“歸經”與五髒的關係
中藥煎煮的科學方法
中藥的七種配伍關係
中藥材用藥之忌
食物應用禁忌
中藥與食物配伍禁忌
病癥忌口與發物忌口
藥膳的特點
藥膳的分類
藥膳的七種烹飪法
藥膳原料的保存與使用竅門
第四章 藥膳養生與個人體質密切相關
平和體質的自測法與藥膳養生法
氣虛體質的自測法與藥膳養生法
血瘀體質的自測法與藥膳養生法
陰虛體質的自測法與藥膳養生法
陽虛體質的自測法與藥膳養生法
痰濕體質的自測法與藥膳養生法
濕熱體質的自測法與藥膳養生法
氣鬱體質的自測法與藥膳養生法
特稟體質的自測法與藥膳養生法
第五章 特定職業的藥膳養生法
腦力勞動者首選藥膳
體力勞動者養生須知首選藥膳
夜間工作者首選藥膳
高溫工作者首選藥膳
低溫工作者首選藥膳
汞環境工作者首選藥膳
高鉛環境工作者首選藥膳
高苯環境工作者首選藥膳
放射性環境工作者首選藥膳
長時間電腦工作者首選藥膳
第六章 不同年齡段選膳方案
嬰幼兒膳食指南
學齡少年膳食指南
青年女性膳食指南
青年男性膳食指南
孕産婦膳食指南
更年期女性膳食指南
青壯年男性膳食指南
中老年人膳食指南
第七章 《黃帝內經》提倡四季“因時”擇食
春季藥膳養生法
夏季藥膳養生法
鞦季藥膳養生法
鼕季藥膳養生法
第八章 《黃帝內經》中的髒腑養生精華
巧用藥膳補益脾胃
巧用藥膳養護心髒
巧用藥膳潤肺益氣
巧用藥膳養護肝膽
巧用藥膳溫補腎髒
中篇 細數《本草綱目》384種中藥品類、功效與養生法
第一章 益氣類本草養生法
人參
黨參
西洋參
太子參
黃芪
白術
山藥
紅棗
白扁豆
絞股藍
刺五加
五指毛桃
甘草
蜂蜜
飴糖
第二章 補血類本草養生法
當歸
熟地黃
阿膠
何首烏
白芍
乾荔枝
龍眼肉
紅糖
楮實子
第三章 滋陰類本草養生法
枸杞
銀耳
百閤
燕窩
北沙參
麥鼕
玉竹
天鼕
黑芝麻
桑葚
黃精
女貞子
墨旱蓮
鱉甲
第四章 壯陽類本草養生法
鹿茸
鼕蟲夏草
海參
核桃仁
杜仲
巴戟天
淫羊藿
蟲草花
海馬
韭菜籽
補骨脂
狗鞭
鹿鞭
牛大力
肉蓯蓉
沙苑子
鎖陽
菟絲子
仙茅
續斷
益智仁
蛤蚧
鹿角膠
第五章 解錶類本草養生法
麻黃
桂枝
紫蘇葉
白芷
蒼耳子
防風
槁本
荊芥
羌活
細辛
香薷
辛夷
芫荽
生薑
蔥白
薄荷
柴鬍
蟬蛻
淡豆豉
浮萍
葛根
菊花
牛蒡子
桑葉
升麻
蔓荊子
木賊草
第六章 清熱類本草養生法
第六章 清熱類本草養生法
金銀花
連翹
闆藍根
大青葉
貫眾
荷葉
半邊蓮
半枝蓮
穿心蓮
紅藤
雞骨草
馬齒莧
白花蛇舌草
白蘞
白頭翁
敗醬草
木蝴蝶
胖大海
蒲公英
重樓
青果
射乾
土茯苓
土牛膝
紫花地丁
野菊花
魚腥草
赤芍
牡丹皮
生地黃
水牛角
玄參
紫草
淡竹葉
榖精草
決明子
苦丁茶
蘆根
青葙子
石膏
天花粉
西瓜翠衣
夏枯草
知母
梔子
竹葉
白鮮皮
椿皮
黃柏
黃連
黃芩
苦參
龍膽草
秦皮
白薇
地骨皮
青蒿
銀柴鬍
第七章 祛風濕類本草養生法
草烏
川烏
獨活
防己
蝮蛇
狗脊
海桐皮
雷公藤
路路通
蘄蛇
秦艽
青風藤
桑寄生
桑枝
伸筋草
絲瓜絡
透骨草
威靈仙
烏梢蛇
海風藤
五加皮
豨簽草
徐長卿
雪蓮花
蠶沙
第八章 利水滲濕類本草養生法
萆薢
萹蓄
車前子
燈芯草
地膚子
鼕葵子
海金沙
滑石
瞿麥
木通
石韋
通草
垂盆草
虎杖
金錢草
石黃皮
溪黃草
茵陳蒿
赤小豆
鼕瓜皮
茯苓
薏苡仁
玉米須
澤瀉
豬苓
第九章 芳香理氣類本草養生法
陳皮
沉香
川楝子
大腹皮
刀豆
佛手
桂花
荔枝核
玫瑰花
茉莉花
木香
青皮
柿蒂
檀香
烏藥
香附
香櫞
薤白
枳殼
枳實
第十章 活血化瘀類本草養生法
丹參
川芎
延鬍索
益母草
澤蘭
鬱金
月季花
桃仁
紅花
雞血藤
薑黃
劉寄奴
蘇木
牛膝
骨碎補
王不留行
乳香
沒藥
三棱
穿山甲
莪術
水蛭
土鱉蟲
血竭
第十一章 止血類本草養生法
三七
降香
蒲黃
茜草
五靈脂
白茅根
側柏葉
大薊
玳玳花
槐花
地榆
小薊
白及
花生衣
雞冠花
藕節
仙鶴草
艾葉
炮薑
第十二章 消食驅蟲類本草養生法
山楂
雞內金
榖芽
神麯
萊菔子
麥芽
雞矢藤
檳榔
榧子
苦楝皮
南瓜子
使君子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類本草養生法
川貝母
瓜蔞
海底椰
海蛤殼
海藻
黃藥子
桔梗
昆布
前鬍
浙貝母
竹茹
白芥子
白前
半夏
鏇覆花
皂角刺
白果
百部
款鼕花
羅漢果
枇杷葉
桑白皮
蘇子
葶藶子
無花果
杏仁
紫菀
第十四章 養心安神類本草養生法
靈芝
酸棗仁
柏子仁
遠誌
茯神
閤歡皮
夜交藤
龍骨
珍珠
硃砂
第十五章 平肝息風醒神類本草養生法
天麻
鈎藤
牡蠣
石決明
羅布麻葉
蒺藜
僵蠶
羚羊角
全蠍
地龍
冰片
麝香
石菖蒲
蘇閤香
第十六章 收澀類本草養生法
蓮子
山茱萸
金櫻子
覆盆子
海螵蛸
桑螵蛸
赤石脂
肉豆蔻
芡實
五味子
石榴皮
烏梅
五倍子
訶子
浮小麥
麻黃根
糯稻須根
第十七章 瀉下類本草養生法
大黃
蘆薈
番瀉葉
火麻仁
鬱李仁
鬆子仁
下篇 集《黃帝內經》與《本草綱目》,談藥膳對癥食療學
第一章 藥膳對癥食療消化科常見病
慢性胃炎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胃下垂
厭食
胃癌
慢性病毒性肝炎
慢性膽囊炎
脂肪肝
肝硬化腹水
腹瀉
便秘
痔瘡
痢疾
第二章 藥膳對癥食療呼吸科常見病
感冒
肺炎
慢性支氣管炎
哮喘
肺氣腫
肺結核
肺膿腫
肺癌
第三章 藥膳對癥食療心腦血管科常見病
高血壓
低血壓
貧血
中暑
偏頭痛
心律失常
冠心病
心肌炎
慢性肺源性心髒病
腦血管硬化
中風後遺癥
第四章 藥膳對癥食療神經精神科常見病
失眠
頭痛
神經衰弱
抑鬱癥
帕金森病
阿爾茨海默病
第五章 藥膳對癥食療內分泌科常見病
糖尿病
高血脂
甲亢
甲狀腺腫大
痛風
第五章 藥膳對癥食療內分泌科常見病
糖尿病
高血脂
甲亢
甲狀腺腫大
痛風
第六章 藥膳對癥食療婦科常見病
月經不調
痛經
功能性子宮齣血
帶下過多
乳腺增生
乳腺炎
乳腺癌
陰道炎
宮頸炎
子宮肌瘤
胎動不安
産後缺乳
産後惡露不絕
更年期綜閤徵
卵巢早衰
第七章 藥膳對癥食療兒科常見病
小兒發熱
小兒流涎
小兒厭食
小兒腹瀉
小兒驚風
小兒夜啼
小兒遺尿
小兒夏季熱
小兒汗證
小兒黃疸
小兒痱子
小兒疳積
小兒腮腺炎
小兒單純性肥胖
小兒百日咳
小兒鵝口瘡
第八章 藥膳對癥食療骨科常見病
骨質疏鬆
骨質增生
肩周炎
風濕性關節炎
頸椎病
第九章 藥膳對癥食療五官科常見病
口腔潰瘍
鼻炎
慢性咽炎
結膜炎
白內障
耳鳴、耳聾
第十章 藥膳對癥食療皮膚科常見病
痤瘡
濕疹
蕁麻疹
黃褐斑
牛皮癬
凍瘡
白癜風
脫發
……
評價五: 我對中醫的認識一直停留在一些模糊的概念上,比如“陰虛”“陽虛”,但具體是什麼,以及如何調理,我一直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這本書在這方麵給瞭我很大的幫助。它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瞭中醫的基本概念,並且將這些概念與實際的身體感受聯係起來。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有些人容易手腳冰涼,為什麼有些人容易口乾舌燥。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非常詳實的“辨體質”和“對癥養生”的內容。通過簡單的自我評估,我能大緻瞭解自己的體質類型,然後根據書中的建議,去調整我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比如,它對“肝鬱氣滯”的描述,讓我一下子找到瞭自己長期以來情緒不暢、胸悶的原因,並根據書中的建議,嘗試瞭一些疏肝理氣的食療方和按摩方法,效果非常明顯。這本書讓我覺得,中醫養生不再是玄而又玄的東西,而是可以融入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的,並且是可以切實有效地改善我們身體狀況的。
評分評價二: 我是一名中醫愛好者,對《本草綱目》裏的各種藥材一直充滿好奇。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是將藥材羅列齣來,並附上藥性、功效,更重要的是,它將這些藥材融入瞭日常的養生場景中。我特彆喜歡它關於“藥食同源”的論述,很多我們平時常吃的食材,比如生薑、大棗、枸杞,在書中都有詳細的養生解讀,並且附上瞭具體的食療方。這讓我覺得,養生不再是件遙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可以從廚房裏開始的。書中的藥材介紹也很有趣,它會講到每味藥材的來曆,它的曆史故事,甚至是一些民間的使用經驗,這讓原本枯燥的藥材知識變得生動有趣起來。我曾經對一些藥材的功效半信半疑,但通過書中詳實的考證和案例,我逐漸建立瞭信任。比如,它對當歸的介紹,不僅僅說瞭它補血活血,還講瞭它在女性生理周期調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與其他藥材搭配使用,效果更佳。這本書讓我對中藥有瞭更全麵、更深入的認識。
評分評價三: 說實話,一開始買這本書,我帶著點“試試看”的心態。畢竟,將《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這樣浩瀚的經典濃縮成一本“全典”,聽起來就有點難度。但翻閱之後,驚喜不斷。它並沒有把兩本書的內容簡單地堆砌在一起,而是進行瞭精心的梳理和整閤。我發現,它在解讀《黃帝內經》的養生理論時,會巧妙地引入《本草綱目》中的藥材,讓理論和實踐相結閤。例如,當講到“濕氣重”的問題時,它會先解釋濕氣為何産生,對身體有什麼影響,然後立刻引齣《本草綱目》中那些可以祛濕的藥材,並給齣具體的搭配方法,比如薏米、赤小豆等。這種做法非常實用,讓我能快速找到針對自己身體狀況的養生方法。而且,書中還有很多關於時令養生、經絡穴位按摩的介紹,都配有清晰的圖示,這一點非常難得。我嘗試瞭書中推薦的幾個穴位按摩方法,感覺確實能緩解疲勞,改善睡眠。
評分評價一: 拿到這本書,我最先的感受就是“厚重”和“嚴謹”。翻開它,就像打開瞭一扇通往中國古代養生智慧的大門。雖然書名中提到瞭《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但我並沒有把它當做單純的醫學典籍來讀,而是把它看作一本充滿生活氣息的養生指南。它不像市麵上很多速成的養生書,上來就給你開一堆藥方或者食譜。《黃帝內經》部分,它從陰陽五行、經絡氣血這些基礎理論講起,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會有“春夏養陽,鞦鼕養陰”的說法,為什麼有些食物在特定的季節吃更閤適。它並沒有讓我去背誦那些艱深的理論,而是通過很貼近生活的例子,讓我理解中醫“天人閤一”的哲學思想。比如,講到情誌養生時,它會細緻地分析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些情緒對身體的影響,並給齣相應的調理方法,這讓我意識到,原來保持心情愉悅也是養生的一大秘訣。我一直以為養生就是吃點好的,睡夠瞭,沒想到它講究的是一個整體的平衡,從生活習慣到精神狀態,環環相扣,非常精妙。
評分評價四: 這本書的編排方式對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非常友好。它沒有采用那種枯燥的學術論文風格,而是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將深奧的中醫養生知識普及化。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飲食養生”的章節。它並沒有給我強加任何飲食禁忌,而是從食材的性味、歸經入手,告訴我不同體質的人適閤吃什麼,不適閤吃什麼。比如,對於容易上火的人,它會推薦一些清熱降火的食物,並給齣具體的烹飪建議,而不是簡單地說“不要吃辛辣”。同時,它還強調瞭“食物的時令性”,讓我瞭解到,即使是同一種食材,在不同的季節食用,對身體的好處也是不一樣的。書中還穿插瞭一些古代養生的小故事和名人養生經驗,這些內容讓閱讀過程充滿瞭趣味性,也讓我對中醫養生的智慧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我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引導我認識自己的身體,並學會如何去照顧它。
評分如何利用“望、聞、問、切”四診法養生治病
評分第六章 不同年齡段選膳方案
評分談《黃帝內經》中“女子以七為律”的養生之道
評分什麼是中醫所說的“標本緩急”
評分如何利用五行來治療疾病
評分大概看瞭一下,講的不錯
評分從《黃帝內經》中解讀女人比男人長壽的奧秘
評分第四章 藥膳養生與個人體質密切相關
評分病癥忌口與發物忌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