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不管怎麼節食、怎麼鍛煉都很難減重?
★為什麼有些人體重超重,罹患與肥胖相關疾病的風險卻不高?
★當我們平時提到肥胖時,可能更多地提到控製體重,而這本書更多關注的是健康!
★美國營養學會研究主任布魯斯·米勒,深度分析肥胖所引發的相關疾病,論述導緻肥胖的各種因素,以及達到減肥需要堅持的生活方式。
翻開本書,讓你健康瘦起來!
肥胖所引發的的健康問題日益顯著,人們也開始用不同的方式來健身減肥,以避免被中風、癌癥、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侵襲。
但是為什麼有人總是減不瞭肥呢?科學研究錶明,胰島素抵抗、甲狀腺功能減退,甚至更年期都會阻礙我們減掉身體的脂肪。
為瞭真正達到減肥的目的,徹底燃燒脂肪,並保持體內的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平衡,毫無疑問,運動和平衡飲食對體重控製至關重要。如果我們想要一生都保持健康和苗條,沒有簡單的答案,也沒有任何靈丹妙藥。保持健康是一種生活方式。
[美]布魯斯?米勒(Bruce Miller)
米勒博士是萊納斯?鮑林科學醫學研究院院士、肯尼斯?庫伯博士有氧運動中心特許會員、國際預防醫學會會員、國際應用營養學會會員、飲食分析中心創建人、美國跑步與健康協會顧問。
米勒博士在紐約大學做的博士後項目,涵蓋臨床學與營養學方麵的研究,關注老年人的營養問題。
米勒博士是注冊營養學專傢、美國營養學會會員,現擔任美國營養學會的研究主任。米勒博士和妻子喬迪居住在美國德剋薩斯州達拉斯市。
譯者:葉紅婷,英語翻譯碩士,自由譯者和撰稿人,已齣版20餘部譯著和編著作品,涉及勵誌、生活等多個領域,主要有《原來吃素*健康》《財富的秘密》《小象巴巴》《如何培養情感健康的孩子》《優雅女人6堂課》等。
第1章 為什麼我們擔心肥胖?
減體重與減脂肪 005
我們如何淪為肥胖國度? 006
你的身體需要脂肪 008
研究人員對肥胖怎麼說? 008
你的脂肪位置 011
第2章 為什麼你總減不瞭肥?
胰島素抵抗 025
甲狀腺功能減退(Hypothyroidism) 028
更年期 030
第3章 肥胖是健康殺手
心髒病發作 036
中風 037
癌癥 038
睡眠呼吸暫停癥(sleep apnea) 039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041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 042
高血壓(High Blood Pressure) 042
痛風(Gout) 043
腦老化(Aging of the brain) 044
第4章 為瞭激素隻吃對的
人們如何談論節食? 047
存儲和燃燒脂肪 051
血糖指數 055
高血糖指數食物(70以上) 057
中等血糖指數食物(55-70) 057
低血糖指數(55以下) 058
血糖負荷 059
底綫 062
吃對蛋白質 063
吃對脂肪 064
減少糖的攝入量 073
什麼是糖? 074
在飲食中加入縴維 093
答案:平衡主要營養素 094
第5章 添加減肥補充品
共軛亞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 101
香膠脂(guggulipid) 105
藤黃果(Garcinia) 106
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FOS) 107
鉻(chromium) 108
抗氧化維生素(antioxidant vitamin) 108
鎂 110
鋅 111
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 111
水與減肥 113
第6章 重新審視你的生活方式
研究人員對運動怎麼說? 117
關於運動,你不可不知的 119
運動前 121
運動帶來的紅利 122
運動與脂肪燃燒 124
有氧運動 125
無氧運動 131
什麼時候運動 133
運動的長期效果 134
減少酒精攝入 134
壓力與皮質醇(cortisol) 135
麵對壓力你可以做些什麼? 136
獲得充足的睡眠 137
雌性激素和睾酮(Estrogen and Testosterone) 140
第7章 小心不靠譜的減肥餐 / 141
第8章 小結 / 147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155
研究論文 159
術語 172
甩掉不想要的脂肪
非常低的碳水化閤物,高脂肪和高蛋白[埃金斯(Akins)],或者高碳水化閤物,中度脂肪和中度蛋白質[美國心髒病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或者非常高的碳水化閤物,非常低的脂肪和非常低的蛋白質[歐尼斯(Ornish)]都未能剋服肥胖人群數量與日俱增的問題。
要搞明白減肥,你需要瞭解你的身體如何儲存和燃燒脂肪。如果減肥的卡路裏理論起作用,那麼肥胖現象現在應該呈下降趨勢。
肥胖不隻是體重增加這麼簡單,而是你體內過量的脂肪在纍積。減肥說的不隻是你在體重秤上看到的讀數或你的BMI。你的腰圍還有“變肥”的褲子都是更好的減肥指示器。
是時候停止節食、計算卡路裏、從飲食中削減脂肪,甚至大把地服用減肥藥瞭。肥胖不隻是能否自我控製的事情。相反地,現在你該好好思考你攝入食物的方式和生活方式,而減肥補充品可以讓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glucagon)兩大重要激素保持適度水平,它們協同閤作,能調節你的糖和脂肪代謝。要減肥並保持不反彈,你必須保持這兩大激素的平衡。
對於肥胖,除瞭預防沒有任何靈丹妙藥。減肥是一種生活方式。它關乎你的飲食方式和生活方式。減肥是一個長期過程,而不僅僅是一個短期工程。
當你吃下一頓飯時,一定要攝入適量的蛋白質和脂肪,以平衡你吃的每頓飯或小吃中所攝入的碳水化閤物。如果你的飲食沒有按這個比例來,最終你會分泌齣大量的胰島素穩定你的血糖水平,多餘的糖分將會以糖原的形式儲存在你的肌肉和肝髒中,而隨後産生的過量葡萄糖將會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在你的脂肪細胞中。
除瞭堅持之外,不要指望一夜之間就能減肥成功!我在前麵已經說過,如果你遵循碳水化閤物、蛋白質和脂肪三者均衡的飲食方式,你就能減重,但如果你故態復萌,還是按起初讓你成為現在肥胖樣子的飲食方式吃喝,那麼你減掉的每一斤都會反彈迴來,而且可能會長得更重。
或許我不能幫助治療你的肥胖,但我會提供給你一套管用的方法,讓你永遠地甩掉脂肪,隻要你堅持貝瑞·希爾斯(Barry Sears)倡導的著名的碳水化閤物、蛋白質和脂肪三者均衡的飲食。我對你的提議會讓你永遠都不再肥胖。如果你想減肥並保持下去,我所要求的隻有一點——不要迴到你以前的那套生活方式上去!
我知道,開始的時候並不容易。那意味著你不得不從“舒適區”走齣來。我還知道,你可能會禁不住迴到以前的那套飲食方式上去。如果你真的這麼做瞭,那就保證在吃下一頓飯時盡快遵循我說的那個膳食計劃。如果你決心要減肥,就要盡可能多地減少誤入歧途的頻率。舉例來說吧,你可以從晚餐開始慢慢做起,直到你覺得漸漸適應。當你完全適應那樣的晚餐時,再改變午餐,繼而改變早餐。最後,這一定會成為你的第二天性。
如果你現在就很肥胖或體重超重,那這本書就是為你寫的。此外,它也適用於那些想采取預防措施以防肥胖控製自己身體的那些人。預防勝於治療。這個世界上的許多人遵循這套飲食方式,已經成功地甩掉瞭他們不想要的脂肪。我相信,你也可以這樣!
讓我再重申一遍。減肥或減重沒有立竿見影的方法。最近,減肥藥成為新聞熱點,是因為一些錯誤的原因:含有活性成分西布麯明(sibutramine)的減肥藥會導緻心血管疾病。根據西布麯明心血管終點試驗(SCOUT, Sibutramine Cardiovascular Outcome Trial)的初步結果,心髒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身有導緻心血管疾病的其他風險因素的肥胖人群應該避免服用這些減肥藥。這些減肥藥對沒有心血管疾病的肥胖者是否有害還不確定。至於我,我不相信什麼立竿見影的方法(吃減肥藥),因為我堅定地認為肥胖是生活方式導緻的疾病,因此我們應該改變生活方式來攻剋肥胖。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變成現在的樣子(肥胖)用瞭幾年時間,所以不要指望吃上幾片減肥藥你的脂肪就會在一夜之間消失。
祝願你在接下來應對脂肪的旅程中大獲全勝,尤其是你腰部的脂肪,它們不僅讓你變得難看,而且對你的健康有害。用正確的方法靜觀這件事的發生吧!
減體重與減脂肪
你總的體重是肌肉、身體脂肪和體內水分的重量總和。不是脂肪的那一部分被稱為“瘦肌肉”。因此,你可以通過減肌肉、減脂肪或減水分來減重。
如果你因為肌肉、骨骼、脂肪和水分過多而擁有過重的體重,你隻是超重,但如果你的腹部、腰部、大腿、胯部和臀部有過多的身體脂肪,那你就是過胖瞭。身體脂肪過多不僅僅會導緻你在體重秤上看到的重量超重,它還是造成肥胖的真正原因。
一個人可能會超重,卻並不肥胖。就拿健美運動員來說吧,他可能看起來很重,但他的體重極有可能來自過多的肌肉和水分,而不是過多的脂肪。
腰腹部周圍的脂肪新陳代謝很活躍,它們會增加你形成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的風險(你的細胞將變得對胰島素發齣的指令不那麼敏感),而這反過來又會增加你血液中的胰島素水平。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罹患與體重相關疾病的風險也將日益增加,這一點我會在第3章詳細闡述。
要剋服肥胖或減掉脂肪,我們需要不同的方法。要實現最佳健康,關鍵在於明白超重和肥胖之間的區彆,以及你的脂肪位於什麼部位。你的目標是確保你減掉的所有重量減的都是多餘的身體脂肪,而不是體內水分或肌肉。如果你的體重減輕瞭,但你腰腹部位的脂肪卻沒有減少,那你並沒有幫到自己。你需要改變思想傾嚮,從隻關注減體重轉為減脂肪。
我們如何淪為肥胖國度?
在西方世界,營養失調最普遍的錶現方式就是肥胖。肥胖是進化遺傳與現代生活之間碰撞的結果。在現代生活中,食物很充足,但體力活動隻是一種選擇。美國疾病控製預防中心(CDC)也附和這一點,他們錶示:“美國社會已經變得‘有肥胖基因’瞭,特點就是這個環境會促進人們增加攝入的食物,而且是不健康的食物,並且缺乏體育鍛煉。”
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肥胖並不普遍。你的祖先那會兒吃的多是未加工和未提煉的碳水化閤物,它們含糖少,且富含縴維。而今天,你愛吃快餐、即食食品,而且你明顯喜愛的食物大都是過度加工、浸有油脂、充滿化學品(添加劑、色素和調味品)、含糖量大和很長貨架期的産品,這些會導緻血糖控製紊亂。你的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瞭,就會讓減肥變得睏難重重。有胰島素抵抗的人需要更高水平的胰島素,纔能維持正常的血糖。
葆拉·貝利·漢密爾頓博士(Dr. Paula Baillie Hamilton)是人體新陳代謝方麵的專傢,她說:“在這個世紀裏,你接觸到瞭很多物質(我們食物中的人工化學品),事實錶明它們會對涉及體重控製的所有係統造成深遠的損害。這種‘增肥’效果看起來實在是太強大瞭,因此這些物質有許多實際上一直被廣泛用於農業,以增肥動物。它們還被用於醫學,幫助那些體重過輕的人增加體重。”
還有一個因素是我們誰都無法控製的,那就是你的基因。比如,有的人天生就有比彆人更好的排毒係統,可以很快地解毒,排齣體內的毒素。有的人則天生就有超活躍的甲狀腺激素,而其他人的甲狀腺功能則較低。有的人攝入再多碳水化閤物,也不會對胰島素産生多少影響。
或者我們不歸咎於任何人,而把責任歸於個人,歸於他們自己最終選擇吃什麼食物,多久進行一次運動,這樣是不是更公平一些呢?
這本書我真是太喜歡瞭!以前我總是覺得減肥是一件特彆痛苦的事情,每天都要餓著肚子,還要強迫自己去運動,結果呢,體重總是反反復復,有時候還會越減越胖。看完這本書,我纔明白,原來我一直都在走彎路,一直在掉進各種“肥胖陷阱”裏而不自知。書裏講的那些道理,比如關於“平颱期”是怎麼迴事,為什麼有時候越節食反而越胖,還有那些關於“瘦素”和“胰島素”的作用,都解釋得特彆清楚。最讓我驚喜的是,它並沒有給我灌輸什麼“少吃多動”的簡單道理,而是從更深層的角度去剖析肥胖的原因,讓我從根本上理解為什麼身體會囤積脂肪,以及如何纔能真正地、健康地瘦下來。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減肥的書,更像是一本幫助我們重新認識身體、愛上身體的書。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心態都發生瞭巨大的變化,不再對體重秤上的數字耿耿於懷,而是更關注身體的健康和感受。它讓我明白,健康的生活方式纔是瘦下來的最佳途徑,而不是那些速成但不可持續的方法。這本書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指引我在肥胖的迷宮中找到瞭一條正確的齣路,讓我不再迷茫,充滿信心。
評分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樸實,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故弄玄虛的理論,但卻充滿瞭智慧和力量。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輩,用最真誠的態度,告訴你關於健康生活最簡單、最本質的道理。我以前總是被各種減肥廣告和“專傢”的言論搞得眼花繚亂,不知道該信誰,也不知道該怎麼做。這本書卻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解答瞭我心中所有的疑惑。它沒有給我灌輸任何所謂的“秘訣”或者“捷徑”,而是強調瞭“循序漸進”和“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比如,書中提到的關於“細嚼慢咽”的好處,雖然看似簡單,但卻能有效幫助我們控製食量,並且促進消化。還有關於“白開水”的重要性,它解釋瞭為什麼水是生命之源,以及為什麼我們需要每天補充足夠的水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動的是,它讓我看到瞭希望,讓我相信,即使我過去有很多不良的習慣,但隻要我願意去改變,並且用正確的方法去實踐,我也一定能夠擁有一個健康、苗條的身體。它給我帶來瞭溫暖和鼓勵,讓我不再感到孤單和無助,而是充滿信心地踏上瞭健康之旅。
評分我最近讀瞭一本非常具有啓發性的書,它徹底改變瞭我對“健康”的看法。我以前總覺得,隻要體重達標瞭,就是健康瞭。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健康是一個更全麵、更係統的概念,不僅僅是體重的數字。它詳細地解釋瞭身體的各項指標,比如血壓、血糖、血脂等等,以及它們與肥胖之間的微妙聯係。書中還深入淺齣地講解瞭各種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壓、心髒病等等,是如何一步步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聯係在一起的。最讓我警醒的是,它揭示瞭許多我們日常生活中不以為然的習慣,比如久坐不動、熬夜、不規律飲食等等,其實都在悄悄地侵蝕著我們的健康,並且是導緻肥胖的重要原因。這本書讓我認識到,預防遠比治療重要,與其等到疾病纏身再去後悔,不如從現在開始,就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來守護自己的身體。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減肥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成為一個真正健康、有活力的人的指南。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身體多瞭一份敬畏,也多瞭一份責任感,開始更加積極地去關注和管理自己的健康。
評分最近讀瞭一本關於健康飲食的書,裏麵的內容真的太震撼瞭!我一直以為吃得健康就是吃草,或者是什麼都不吃,每天都小心翼翼地計算卡路裏,生怕多吃一口就會胖。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詳細地解釋瞭不同種類的食物對我們身體的影響,特彆是那些我們常吃的,但實際上卻可能導緻發胖的“隱形殺手”。比如,書中提到瞭精加工食品中的糖分和添加劑,以及它們如何擾亂我們的內分泌係統,導緻脂肪堆積。還有關於“飢餓感”的科學解釋,為什麼有時候明明吃飽瞭,但過一會兒又會覺得餓,這本書給齣瞭非常令人信服的答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腸道菌群”的部分,原來我們的腸道裏住著那麼多“小居民”,它們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新陳代謝和體重。書中還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建議,教我們如何選擇更健康的食物,如何通過調整飲食來改善腸道環境,從而達到一個更健康的體重。讀完這本書,我不再害怕食物,而是學會瞭如何與食物和諧相處,如何用正確的知識來指導自己的飲食選擇。感覺就像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讓我看到瞭健康飲食的無限可能,而不是那種壓抑和痛苦的節食。
評分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不像市麵上其他那些隻講“怎麼吃”、“怎麼練”的書,而是深入探討瞭肥胖背後的心理因素和生活習慣。我以前一直以為自己胖就是因為管不住嘴邁不開腿,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肥胖是源於我們內心深處的焦慮、壓力,或者是長期不良的生活模式。比如,書中講到的“情緒性進食”,我以前就經常這樣,心情不好就想吃東西,然後越吃越胖,越胖心情越糟,形成瞭一個惡性循環。這本書通過很多真實的案例和科學的分析,幫助我理解瞭這種現象的根源,並且提供瞭一些有效的心理調適方法,讓我能夠更好地應對壓力,不再用食物來填補內心的空虛。它還強調瞭睡眠和運動的重要性,但不是那種強迫式的,而是讓你找到適閤自己的方式,讓它們真正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減肥,更是在進行一場自我療愈和成長的旅程。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健康瘦身,是身心兼顧的過程,是找到內心平靜和身體平衡的關鍵。
評分很值得一看的書,京東就是給力。
評分內容不是特彆理想
評分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
評分很好,就是我要買的。
評分蠻好吃,老同學推銷給我看的這本書
評分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
評分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
評分還行,理論性太強
評分先看這一本,快遞速度很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