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火神三书: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包括《医理真传》四卷(1869年)、《医法圆通》四卷(1874年)及《伤寒恒论》十卷(1894年)。三书各有特点,又一脉相承。《医理真传》论乾坤坎离、五行、四诊、辨阳虚阴虚等中医基础理论;《医法圆通》论杂病证治,辨内外虚实及经方时方之要等,切合临床;《伤寒恒论》阐释《伤寒论》原文,解释方义,剖析脉症,诚为有识之见。以上三书可谓是中医院校师生及中医临床大夫必读之作。
《中医火神三书: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本次校勘,以校正为主,注释为辅,主要是对书中部分难解之字词进行了注释。
医理真传
卷一
乾坤大旨
坎卦诗
坎卦解
离卦诗
离卦解
气血两字作一卦解
君相二火解
真龙约言
三焦部位[说]
五运所化
五行本体受病、相传为病
[论]气血盛衰篇
辨认一切阳虚证法
辨认一切阴虚证法
外感说
内伤说
望色
闻声
问症
切脉
伤寒六经提纲病情
六经定法贯解
太阳经证解
阳明经证解
少阳经证解
太阴经证解
少阴经证解
厥阴经证解
卷二
阳虚证门问答
客疑篇
卷三
阴虚证门问答
卷四
杂问
切脉约言
三指说
拙见解
再解古脉说
五行说
认病捷要总诀
发热类
疟疾
鼓胀
积聚
痰饮
……
医法圆通
伤寒恒论
《医法圆通》中的“治未病”理念,令我深感敬佩。它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疾病发生之前,就采取措施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书中对于“情志致病”的分析,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作者指出,不良情绪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并提供了许多通过调整情绪来养生的方法。我曾尝试书中介绍的“调神法”,通过冥想和呼吸练习,来舒缓内心的压力,结果发现身体的许多不适感都得到了缓解。这种从心理层面进行调理的方法,在现代医学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医法圆通》早已将这一理念融入其中。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关于“食疗”的建议,这些建议都非常实用,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例如,针对夏季的暑湿,书中推荐了清热解暑的食物;针对冬季的寒冷,书中则推荐了温补身体的食材。这些食疗方,不仅美味,而且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调整身体的平衡。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中医的智慧,不仅仅在于治病,更在于养生,在于如何让我们活得更健康、更长寿。
评分《伤寒恒论》对“脉证”关系的深入解读,是让我受益匪浅的部分。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脉象所对应的证候,以及如何通过脉象的变化来判断病情的预后。古人有云“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而脉诊作为四诊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伤寒恒论》不仅仅是介绍各种脉象的形态,更重要的是,它将脉象与具体的病证紧密联系起来,让我们看到了脉象背后的病机。我曾反复研究书中关于“弦脉”的论述,作者指出,弦脉多见于肝胆疾病,但也可能出现在一些痰湿内阻的患者身上。这种细致的辨析,让我对脉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还强调了“脉证相符”的重要性,即脉象和证候必须相互印证,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如果脉象和证候不符,则需要进一步的辨析。这本书让我开始更加重视自身的脉象变化,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着去感受自己身体的细微变化,这为我的健康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评分《医理真传》中关于“津液”的论述,让我对人体的精微物质有了新的认识。津液,在中医看来,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它不仅滋润濡养着身体的各个脏腑组织,还参与着物质代谢和功能活动。《医理真传》将津液的生成、运行和失常,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阐述。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对于“口渴”的分析,它并非仅仅是一种症状,而是多种病因的体现。例如,热邪伤津、气虚不能摄津、阳虚不能化津等等,都会导致口渴。作者通过不同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了如何通过辨别津液的特点,来推断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我曾尝试书中介绍的一些“益气生津”的方法,例如饮用一些具有生津作用的茶饮,结果发现,我的口干舌燥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本书让我开始更加重视身体的“水液代谢”,并认识到,维持身体津液的充盈和平衡,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评分《医法圆通》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本实践指南,它将《医理真传》中的理论体系,以一种更为具体、可操作的方式呈现出来。书中对于辨证施治的讲解,简直是精妙绝伦,它并非提供一套僵化的公式,而是引导读者去体察病机,灵活运用方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寒热错杂”的论述,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阐述了这种复杂病证的辨别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基本原则,再结合具体的方剂,达到“圆通”的治疗效果。这种“圆通”并非混淆是非,而是恰恰在于其对复杂情况的深刻洞察和精准把握。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变证”的分析,它提醒我们,疾病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地演变。如何根据病情的最新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医者必须具备的智慧。书中提供的许多“变方”,都充满了巧思,体现了作者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通过阅读《医法圆通》,我学到了许多实际的用药技巧,例如如何根据不同体质、不同季节,来调整方剂的剂量和配伍,如何使用一些“非常规”的药物来解决疑难杂症。这本书让我从一个理论的仰慕者,逐渐变成一个敢于实践的探索者,让我对中医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评分《伤寒恒论》的阅读体验,则是一次对中医经典智慧的深度挖掘。它不仅仅是对《伤寒论》原文的解读,更是在其中挖掘出历代医家对于伤寒病机、治法的精髓。《伤寒论》作为中医的瑰宝,其博大精深早已闻名遐迩,但其原文的古奥和精微,常常让初学者望而生畏。《伤寒恒论》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将那些晦涩难懂的条文,抽丝剥茧般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六经辨证”的深入剖析,它并非简单地将病症归类,而是强调了六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动态过程。作者通过对经典条文的细致解读,以及引用大量古籍中的论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系统的伤寒病理体系。我曾经花费大量时间研究书中关于“太阳病”的章节,作者不仅阐述了太阳病的三种传变途径,还对每种途径的病机、脉象、舌象以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些细致入微的讲解,让我对太阳病的认识,从一个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而具体。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中医的智慧,并非停留在古代,而是具有恒久的生命力,能够指导我们应对当下的疾病。
评分《医理真传》中关于“升降”的理论,对我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书中将人体比作一个精密的机器,而升降则是这个机器正常运转的关键。升,即升清降浊,代表着气血的上升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降,即降浊升清,代表着废物和糟粕的排出。当升降失调时,人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作者通过对升降理论的深入剖析,让我们看到了中医对于人体功能的高度概括和精准描述。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脾”的论述,它在升清降浊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书中详细阐述了脾虚时,升清功能减弱,导致营养物质无法被有效吸收,从而引起腹泻、乏力等症状;而降浊功能减弱,则会导致体内湿气堆积,引发水肿、痰饮等问题。通过学习《医理真传》,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努力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以维持身体的升降平衡,让生命能量得以顺畅流动。
评分《医理真传》中的“虚实”辨证,让我茅塞顿开。在很多时候,我们都习惯于将疾病简单地归结为“虚”或“实”,但书中却将这一概念进行了细致的区分,例如“虚中夹实”、“实中夹虚”等,这让我意识到,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更容易理解。例如,他将“虚”比作“空虚的房屋”,将“实”比作“堵塞的管道”,这种直观的描述,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我曾反复琢磨书中关于“元气”的论述,它并非仅仅指代身体的体力,而是包含了生命活动的所有能量。当元气不足时,身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而如何培补元气,则成为了治本的关键。书中提供的多种培补元气的方法,都非常注重整体性,强调调养的长期性和系统性,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速效。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正在悄悄地消耗我们的元气,又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积蓄生命能量。
评分《医法圆通》中对于“八法”的运用,让我感受到了中医治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补、消,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八种基本方法。《医法圆通》并非简单地罗列这八种方法,而是深入地阐述了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禁忌症以及在实际临床中的灵活运用。书中列举了大量的临床案例,通过这些案例,让我们看到了医者如何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我曾特别研究书中关于“和法”的运用,它强调了调和阴阳、平衡脏腑的作用。在许多复杂的疾病中,单纯的攻伐或补益往往难以奏效,而“和法”则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例如,在治疗一些肝郁脾虚的患者时,作者就巧妙地运用了“和法”,通过疏肝健脾,使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中医的治疗,并非是僵化的套路,而是需要医者具备高超的智慧和丰富的经验,才能“圆通”地运用各种治疗方法。
评分初读《医理真传》时,我便被其深邃的理法所吸引,它并非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如同一位慈祥的长者,娓娓道来中医的神奇之处。书中对“火神”的阐释,并非仅仅指向一个具象的病因,而是引申出生命能量的流动、升降与调和。它让我深刻理解到,人体是一个精密运转的生态系统,阴阳失衡便是万病之源。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对于“阳气”的论述,它如同黎明前的第一缕曙光,是生命活力的核心。作者并非简单地强调“补阳”,而是深入分析了阳气衰微的各种表现,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方药、针灸,甚至生活起居的调整来培补和激发。读《医理真传》,我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看到了中医背后那套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它关乎天人合一,关乎生命的本源,让我对“治病”二字有了更宏观、更深入的理解。我曾反复研读书中关于“湿邪”的章节,作者将其与“阳虚”巧妙地联系起来,阐述了为何湿邪易困阳气,以及如何通过芳香化湿、温阳利湿等方法来祛除。这些论述,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并在我日常对养生的思考中,给予了我巨大的启发。它让我明白了,中医治病,不仅仅是针对表面的症状,更是要追溯到根本,调理身体的整体状态,让生命的力量得以自然流淌。
评分《伤寒恒论》对于“表里”关系的阐释,让我对疾病的演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将表证和里证的相互转化,以及表里同病的情况,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析。作者通过引用大量的古籍和医案,让我们看到了许多经典的案例,这些案例都充分地体现了表里关系的复杂性。我曾反复研究书中关于“少阳病”的章节,它介于表里之间,其病机和治法都与其他经络有所不同。《伤寒恒论》对于少阳病的辨证,可谓是入木三分,它不仅分析了少阳病的典型症状,还探讨了其与其他经络病的鉴别方法。书中提供的“和解少阳”的方剂,也让我受益匪浅。我曾尝试将书中介绍的知识,运用到自己身体的某些不适中,结果发现,许多看似难以理解的症状,都能找到其在表里关系中的根源。这本书让我对中医的辨证体系,有了更为系统和深入的理解,也让我对《伤寒论》的伟大之处,有了更为真切的体会。
评分货真价实,很满意
评分不太看的懂,不过还是会仔细看看。
评分送货速度快,包装完整,书籍没有破损,正版书籍,字迹清晰,内容价值高,启发很大。
评分还以为是三本书,原来是一本,不过感觉书还不错
评分书不错,挺喜欢读的,坚持!
评分自学中医,买来增长自己的知识,希望能够看懂
评分好书,要静下来好好看了。虽然价格贵,但等不到减价的时候了。特别佩服京东快递,晚上拍,第二天九点就送到家,太厉害了。
评分郑钦安火神派的适合入门
评分很好,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