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套装上中下册)

革命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套装上中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延龙,常兆儒 编
图书标签:
  • 革命根据地
  • 红色法制
  • 历史文献
  • 法律史
  • 中国近现代史
  • 地方志
  • 史料
  • 革命历史
  • 党史
  • 文献选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33255
版次:1
商品编码:1139493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97
套装数量: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革命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套装上中下册)》收集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党和各根据地政府颁布的法律、法令、训令、指示、条例、章程及各根据地立法和司法机关关于制定、执行和解释法律的报告、说明和工作总结。

目录

《革命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 上》目录:
第一编 宪法性文件
第二编 选举法规
第三编 政权机构组织法
第四编 刑事法规
第五编 诉讼法规
第六编 土地法规
第七编 劳动法规
第八编 婚姻法规
……
《革命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 中》
《革命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 下》

精彩书摘

  三、县选的准备工作(这一工作应该成为县选工作的重点)
  (一)根据这次边区参议会的精神,由县议会总结两年来县议会的工作,总结要根据本县的具体环境,确定重点,如灾区着重于民生问题,游击区着重对敌斗争问题等,要反对大而无当、浮泛空洞的总结。
  (二)由县政府负责协同县议会及群众团体调查民间痛苦及急霈解决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准备议会提案,对某些问题的县单行法规之起草等。
  (三)选举的政治动员要确定宣传重点,要以加强民主团结、边区参议会通过的施政纲领实施重点为中心,特别是加强关于民主参政与对敌经济斗争、根据地经济建设相联系的宣传。
  (四)对于这次边区参议会通过的选举条例、县议会组织条例(见县区村组织条例)详加研究,并吸取过去县选及县议会工作经验,要进行切实周密的计划,组织县区村各级选举委员会,划分选区,配备与训练干部,调查与提出候选人,这些工作都要做充分的准备。
  四、县选的组织与领导
  (一)根据选举条例组织县区村选举委员会,办理公民之调查登记,召集会议,监选,印发选票,宣传动员等。在公民登记中,必须严防随便取消公民权的现象发生。
  (二)选举区的划分,在一个行政区内划分的越小越好(三五个行政村一个选区),这样可以吸收更多的选民参加。候选人的提出,应当包括各阶层人民的代表,每个行政区尽量提当地人做候选人。
  (三)在选举过程中,要充分发扬与尊重人民的民主,任何违反选举法的行为要坚决反对,其犯妨害选举罪者,应依法究办,对于敌探汉奸破坏选举的言行,必须严加防范与制裁。
  (四)选举步骤一般的可以前半个月为组织与动员、公民调查登记、训练与配备干部之时间,后半月即可分区突击选举,选举完竣即应由第一届议长召集第二届县议会。
  (五)选举票由县政府印发(参考过去式样,费用由预备费项下开支,专署批准),发票与收票须由选举委员会切实负责检查。
  ……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革命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套装上中下册)”之外的图书的详细简介。 --- 图书名称: 《战火中的法治:中国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与法律实践研究(1927-1949)》 作者: [此处可填入一个假设的作者姓名,例如:张伟、李明] 出版社: [此处可填入一个假设的出版社名称,例如:新华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此处可填入一个假设的出版年份,例如:2023年] 页数: 约1200页(三卷本) 定价: 398.00元 图书分类: 历史学/中国近现代史/法律史/政治制度史 --- 内容简介 《战火中的法治:中国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与法律实践研究(1927-1949)》是一部立足于宏大历史叙事,深入剖析中国共产党在武装斗争年代如何构建和运行其政治与法律体系的学术专著。本书并非对特定法制文献的汇编,而是对这些文献所折射出的制度演变、社会治理、阶级属性及历史局限性进行系统性、多维度研究的成果。 本书旨在填补现有研究中,将革命根据地法制视为孤立文本的不足,将其置于中国社会转型与国家建构的宏大背景下进行考察。研究聚焦于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地理区域内,如何因地制宜地建立其政权结构,制定并实施“人民民主专政”的法律原则,并处理复杂的社会矛盾。 全书分为三卷,结构严谨,逻辑清晰: 第一卷:革命根据地的起源与制度胚胎(1927-1937) 第一卷着眼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特别是以井冈山、中央苏区为代表的早期根据地法制思想的萌芽与实践。本卷深入探讨了在极端军事环境下,革命政权如何从理论上的“工农专政”向初步的成文法体系过渡。 核心内容包括: 早期政权构建的法律基础: 分析《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根据地暂行法》等早期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背景、核心精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重点考察了苏维埃政权在土地分配、税收、民事纠纷处理上的初步尝试。 阶级斗争与司法实践: 深入剖析了在“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下,革命法庭的运作模式、审判原则及对反革命分子的处理。研究关注司法公正性与阶级立场的内在张力。 城市工人运动与法律关系: 考察在有工人阶级基础的区域,如何制定关于劳动保护、工资和工会活动的初步法律规定,反映了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对具体法律制度设计的渗透。 第二卷:抗日战争时期的法制融合与拓展(1937-1945) 第二卷聚焦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陕甘宁边区等主要根据地所面临的新形势。法制建设不再仅仅是单一阶级统治的工具,而是需要在维护统一战线、争取更广泛民心、以及进行边区民主治理之间寻找平衡点。 核心内容包括: 边区民主政治的法制化: 系统梳理“三三制”政权建设的法律保障,研究《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政府组织条例》等核心法规,探讨了如何将民主选举、基层自治与党的领导有机结合。 法律的适应性与实用主义: 深入分析边区法律在处理民族关系(如回民政策)、经济统筹(如盐业专卖、物资调剂)以及社会治安方面的具体举措。考察了根据地法制如何汲取和改造旧有法律文化(如秦晋遗风)。 军事法制与民事调整: 研究抗战时期,军队纪律、军民关系、战时物资征集等方面的法律规范,以及在相对稳定环境下,婚姻家庭、合同纠纷等民事领域法律实践的变化。 第三卷:解放战争中的法制统一与向新国家过渡(1945-1949) 第三卷分析了解放战争时期,随着解放区扩大和政权向城市转移,法制建设如何体现出更强的统一性、规范性和国家构建意图。这是构建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体系的关键预演阶段。 核心内容包括: 新民主主义法律的总纲与实践: 研究人民解放军占领城市后,如何迅速推行并调整土地改革法律政策,以及在城市管理中,如何处理接管旧有产业、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律挑战。 法制队伍的建设与专业化: 考察解放区在培养法官、律师和基层法律工作者方面的努力,以及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具体司法实践中的探索和局限。 向建国过渡的法制遗产: 总结三大战役前后,根据地法制在行政组织、司法程序、财产继承等方面形成的成熟经验,分析这些经验如何直接影响了1949年后的国家立法和司法体系的初步框架。 本书特色与学术价值 本书并非对法律条文的罗列和注释,而是致力于制度史和思想史的结合。它利用丰富的档案史料、回忆录及未刊布的政策文件,旨在回答以下核心问题: 1. 法治与革命的辩证关系: 在革命的非常态下,法律是如何发挥其稳定和动员作用的? 2. 中国特色的法律现代化路径: 革命根据地的法制是如何在继承传统、吸收外来思想(马克思主义)和适应本土实践中,走出一条独特的法律现代化道路的? 3. 政治、军事与法律的互动: 在一个以军事力量为核心的政权中,法律扮演了何种角色?是单纯的工具,还是构建合法性的基础? 《战火中的法治》对法学史学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者,以及对国家治理体系感兴趣的读者,都将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参考力作。它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在战火中,以一种务实而坚定的态度,塑造了其独特的早期法治形态,为理解当代中国的法律传统提供了深刻的历史透视。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普通读者,对于历史的兴趣更多源于对当下现实的思考。这套《革命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中国近现代法制的发展历程。它让我看到了法律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深深根植于具体的社会土壤之中,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我尤其被书中那些充满人情味和实践智慧的条文所打动,它们没有冰冷的理论说教,而是直接回应着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这让我更加相信,真正的法律,应该是服务于人民,体现人民意志的。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法学研究者或者对中国近现代法制史感兴趣的朋友们的宝藏!我个人并非法律界的专业人士,但被它宏大的史料体量和严谨的编辑工作深深吸引。每一份文献都经过精心挑选和梳理,力求展现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的全貌。我尤其惊叹于编纂者在文献搜集和整理方面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这绝非易事。阅读过程中,我得以深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根据地在立法、司法、行政等方面的实践探索,这对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评分

对于我而言,购买这套书的初衷是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革命的内在逻辑。革命不仅仅是军事的较量,更是思想和制度的创新。而法制,正是制度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不回避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过程中的曲折和探索,而是以一种客观、详实的态度呈现出来。我读到了很多关于土地改革、婚姻自由、司法审判等方面的文献,这些都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变革的现实需求,以及共产党人如何尝试用法律的手段来回应和解决这些问题。

评分

翻开这套《革命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虽然我不是历史学专业的科班出身,但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却一直心怀敬意。这套书的出现,无疑为我这样对那段历史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打开了一扇窥视“秘密”的窗户。我特别喜欢它呈现的史料的真实性,那些泛黄的纸页,那些古朴的文字,都在诉说着一段段鲜活的故事。我常常沉浸在其中,想象着当年根据地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如何摸索着建立自己的法律体系,如何用朴素而坚定的信念去维护公平正义。

评分

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时代的精神,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阅读那个时代留下的文字。而这套《革命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契机。我不是一个研究历史或者法律的学者,但我被书中那些充满年代感的文字所吸引,那些朴实无华却又掷地有声的条款,那些在战火纷飞中形成的法律条文,无不体现着那个年代人民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和追求。它让我看到了法律的生命力,看到了法律如何在最艰难的环境下生根发芽,并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