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大全

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大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典友,高松,高本刚 著
图书标签:
  • 水产养殖
  • 生态养殖
  • 水质管理
  • 池塘养殖
  • 鱼类养殖
  • 虾类养殖
  • 贝类养殖
  • 水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生态水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90475
版次:1
商品编码:11408049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3-01
页数:23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全景介绍各种水产动物(鱼、虾、蟹、龟、黄鳝、泥鳅等等)的生态养殖模式;
2.详细解析各种生态养殖技术的精髓(含稻田养殖、池塘混养和联养),应有尽有。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阐述了多种综合生态种养的水生经济动植物品种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内容分为稻田生态养殖水产经济动物、淡水经济植物套养水产经济动物以及池塘、稻田混养和联养经济动物三部分,重点、具体介绍了水产经济动植物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经济动物套养、混养和联养多层次立体综合生态种养技术和生产经验。全书内容新颖科学,技术先进实用,可操作性强,文字通俗易懂,图文并茂。

目录

第一章稻田生态养殖水产经济动物1
第一节稻田养河蟹1
一、河蟹经济价值2
二、河蟹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2
三、稻田养河蟹3
四、蟹病防治9
五、捕蟹13
第二节稻田养青虾13
一、青虾经济价值13
二、青虾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14
三、稻田养青虾15
四、虾苗培育与放养17
五、饲养管理19
六、青虾疾病防治21
七、青虾捕捞与水稻收获22
第三节稻田养罗氏沼虾23
一、罗氏沼虾经济价值23
二、罗氏沼虾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23
三、罗氏沼虾苗培育25
四、罗氏沼虾的稻田养殖26
五、罗氏沼虾苗的培育31
六、罗氏沼虾疾病防治32
七、罗氏沼虾的捕捞与越冬34
第四节稻田养殖淡水龙虾35
一、淡水龙虾的经济价值35
二、淡水龙虾的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36
三、淡水龙虾的稻田养殖37
四、龙虾病害防治41
五、龙虾的捕捞41
第五节水田养田螺42
一、田螺药用价值42
二、田螺的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43
三、田螺的生态放养44
四、田螺的繁殖46
五、田螺的捕捞46
第六节稻田养鱼47
一、鱼的经济价值47
二、鱼的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48
三、鱼种选择与鱼苗培育48
四、稻田养鱼50
五、冬闲稻田培育鱼种56
六、稻田轮作牧草养鱼57
七、鱼类病害防治57
八、成鱼的捕捞62
九、稻田放养名特优鱼类技术62
第七节稻田养黄鳝67
一、黄鳝经济价值68
二、黄鳝的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68
三、稻田养鳝69
四、黄鳝的繁殖73
五、黄鳝疾病防治74
六、黄鳝的捕捞77
第八节稻田养泥鳅78
一、泥鳅的经济价值78
二、泥鳅的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78
三、鳅苗培育79
四、稻田养殖泥鳅80
五、泥鳅的繁殖82
六、泥鳅病害防治84
七、泥鳅的捕捞85
第九节稻田养牛蛙86
一、牛蛙的经济价值86
二、牛蛙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87
三、牛蛙养殖池的建造88
四、蝌蚪与幼蛙的饲养管理89
五、稻田养牛蛙91
六、牛蛙的繁殖96
七、牛蛙病害防治97
八、捕蛙102
第十节稻田养鳖102
一、鳖的经济价值102
二、鳖的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103
三、鳖苗的选择与饲养106
四、稻田养鳖109
五、鳖的繁殖111
六、鳖的病害防治115
七、鳖的捕捉122
第十一节稻田养水龟123
一、水龟的经济价值123
二、水龟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124
三、稻田养龟126
四、龟种苗越冬128
五、龟的繁殖129
六、龟病防治130
七、龟的捕捉132
第十二节稻田养鸭132
一、养鸭稻田的选择与设施132
二、稻田养鸭前的准备133
三、稻田放养鸭的品种与放养前驯水133
四、雏鸭的放养134
五、稻田养鸭饲养管理134
六、中鸭从稻田收回集中鸭棚里育肥135
七、选留高产蛋母鸭136
八、鸭的繁殖137
九、鸭病防治139
十、鸭肝育肥与采收144
十一、鸭毛采收与贮存145
第二章淡水经济植物套养水产经济动物147
第一节莲藕田套养鱼、虾、蛙148
一、莲藕田套养鲤鱼、鲫鱼148
二、莲藕田套养鳜鱼151
三、莲田套养巴西鲷154
四、莲藕田套养埃及胡子鲶156
五、莲藕田套养罗氏沼虾158
六、莲藕田套养牛蛙160
第二节莲藕田种植荸荠套养泥鳅、冬种油菜162
一、田块选择与设施162
二、生态种养162
三、施肥163
四、调控水质163
五、泥鳅饲养管理163
六、泥鳅病虫防治163
七、采收莲藕、荸荠与捕捞泥鳅164
第三节荸荠田套养河蟹164
一、荸荠田选择与设施164
二、河蟹放养前准备165
三、蟹苗挑选与放养166
四、河蟹饲养管理167
五、捕蟹、采收荸荠与留种168
第四节茭白田套养鱼、鳅、蟹、虾168
一、茭白田套养鱼169
二、茭白田套养泥鳅172
三、茭白田套养蟹175
四、茭白田套养青虾176
第五节水芹田套养鲫鱼178
一、水芹田选择与设施178
二、放养鱼种前的准备178
三、放种养鱼178
四、鲫鱼饲养管理179
五、鲫鱼病害防治179
六、捕鱼与水芹采收180
第六节慈姑田套养埃及胡子鲶181
一、慈姑田块的选择与设施181
二、慈姑栽植与鱼种放养182
三、慈姑与鲶鱼种苗的饲养管理182
四、慈姑与鲶病害防治183
五、捕鲶、采收慈姑与留种183
第三章池塘、稻田混养和联养经济动物185
第一节池塘混养蚌、鱼186
一、河蚌经济价值186
二、池塘混养蚌、鱼技术186
三、蚌病防治192
四、鱼蚌捕捞和采珠194
第二节池塘混养鱼、蟹195
一、混养池的建造195
二、鱼、蟹放养前准备195
三、鱼、蟹种苗放养196
四、鱼、蟹混养管理196
五、鱼、蟹病害防治197
六、鱼、蟹的捕捞197
第三节池塘混养鱼、虾197
一、混养池建造198
二、池塘清整与消毒198
三、鱼、虾苗种放养198
四、鱼、虾混养管理198
五、鱼、虾病防治200
六、鱼、虾的捕捞200
第四节池塘混养鳝、鳅201
一、鳝池的建造201
二、鳝、鳅苗放养前准备202
三、鳝、鳅种苗的选择与放养202
四、饲养管理202
五、鳝、鳅病害防治204
六、鳝、鳅的捕捞204
第五节池塘混养鱼、龟、螺、鳅205
一、混养池的建造205
二、混养鱼、龟、螺、鳅品种的选择206
三、鱼、龟、螺、鳅混养前的准备206
四、鱼、龟的放养206
五、龟、鱼、螺、鳅混养管理207
六、龟、鱼、螺、鳅疾病防治208
第六节池塘混养鱼、鳖208
一、池塘选择与设施209
二、鱼、鳖放养前的准备210
三、池塘混养鱼、鳖种苗选择210
四、鱼、鳖种苗放养210
五、鱼、鳖饲养管理211
六、鱼、鳖疾病防治212
七、鱼、鳖的捕捞213
第七节稻田混养虾、蟹213
一、稻田的选择与设施214
二、放养虾、蟹苗前的准备214
三、稻田混养虾、蟹215
四、虾、蟹和水稻病害防治217
五、虾、蟹捕捞和水稻收获217
第八节稻田混养鳝、鳅217
一、混养鳝、鳅稻田的选择与设施217
二、稻田混养前的准备218
三、鳝、鳅种苗的选择与放养218
四、鳝、鳅稻田混养管理219
五、鳝、鳅水稻病害防治220
六、鳝、鳅的捕捞221
第九节稻田混养鳝、鳅、牛蛙221
一、稻田的选择与设施221
二、稻田混养前的准备222
三、鳝、鳅、蛙种苗放养222
四、鳝、鳅、蛙饲养管理222
五、鳝、鳅、蛙病虫害防治223
六、鳝、鳅、蛙的捕捞224
第十节稻田混养鱼、鳖224
一、稻田的选择与设施224
二、稻田混养鱼鳖前的准备225
三、鱼、鳖种苗的选择与放养225
四、鱼、鳖饲养管理226
五、鱼、鳖病害防治228
六、鱼、鳖的捕捞228
第十一节鱼、鸭联养228
一、鱼塘和鸭场的选择与鸭舍建造229
二、鱼、鸭联养前的准备229
三、鱼类放养品种与密度229
四、鱼、鸭联养管理230
五、鱼、鸭疾病防治231
第十二节鱼、猪、禽联养232
一、池塘的选择232
二、水面与畜禽的配比232
三、圈舍、棚建设233
四、鱼种放养前的准备233
五、鱼种的放养234
六、鱼、猪、禽联养管理234
七、鱼、猪、禽疾病防治235
附录一测量水产动物养殖水域面积、体积的方法237
附录二水产动物养殖水域施用药物剂量的计算方法238
参考文献239

前言/序言


《绿野仙踪:耕耘与收获的诗篇》 一、 序言:回归土地的呼唤 在钢铁丛林日渐吞噬绿意、数字洪流席卷生活的当下,一股回归土地、拥抱自然的潮流悄然兴起,并逐渐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脚下的泥土,倾听万物的低语,渴望在快节奏的生活之外,寻觅一份宁静,体验一份真实,品尝一份甘甜。这不仅仅是对食物本源的追溯,更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绿野仙踪:耕耘与收获的诗篇》(以下简称《绿野仙踪》)正是这样一本应运而生的著作,它将带领读者走进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体验从播种到收获的全部过程,感受耕耘的汗水如何凝结成生命的奇迹,理解收获的喜悦如何滋养心灵的富足。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农技手册,而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耕读笔记。它以诗意的笔触,描绘了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农耕图景,展现了土地的慷慨与生命的顽强。它用细腻的观察,记录了作物生长的每一个细节,从种子萌发的第一丝嫩芽,到花开时节的芬芳馥郁,再到成熟饱满的果实累累,无不透露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本书旨在唤醒读者内心深处对土地的情感联结,重新认识农业的价值,感受劳动的尊严,并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与力量。 二、 篇章一:泥土的记忆——土地的语言与耕作的智慧 本篇将深入探讨土地本身,从地质构成、土壤类型,到微生物生态,揭示土地作为生命摇篮的奥秘。我们将学习如何“倾听”土地的语言,理解不同土壤的“脾气”与“禀赋”,并根据土地的特性,选择最适宜的作物和耕作方式。 土地的肌理与灵魂: 探索土壤的形成过程,分析不同质地土壤(如砂土、粘土、壤土)的特性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简单的物理指标(如手感、团粒结构)来判断土壤的肥力与健康状况。 微生物的乐章: 深入了解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要性,揭示它们在养分循环、病虫害防治以及土壤结构改善方面的关键作用。我们将介绍一些有助于提升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农耕实践,例如堆肥、绿肥以及免耕技术。 顺应自然的耕作: 强调“顺应自然”的耕作理念,反对掠夺式开发,提倡与土地建立互惠互利的关系。我们将探讨如何根据当地的气候、地形和物候,制定科学合理的耕作计划,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 世代传承的智慧: 追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精髓,挖掘其中蕴含的宝贵经验。我们将介绍一些古老的农谚、节气歌谣,以及它们背后所凝结的朴素而深刻的农事智慧。通过学习这些智慧,读者将能更好地理解土地的运行规律,并将其融入到现代的耕作实践中。 三、 篇章二:种子的梦想——播种、生长与生命的绽放 本篇将聚焦于植物的生命周期,从一颗小小种子的孕育,到万物生长的勃勃生机,细致入微地描绘生命绽放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生命的起点——种子: 探讨种子的奥秘,包括种子的结构、休眠与萌发条件。我们将学习如何选择优质的种子,了解不同种子的播种时间、深度和密度,以及如何为种子创造最佳的萌发环境。 呵护与陪伴——苗期管理: 详细讲解幼苗生长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出苗后的病虫害防治、间苗、定苗以及幼苗的抗逆性培养。我们将强调“预防为主”的原则,介绍一些天然、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帮助幼苗茁壮成长。 汲取养分,舒展枝叶——生长期管理: 深入探讨作物在生长期的养分需求与供给,包括科学施肥、水分管理以及对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的调控。我们将介绍有机肥的制作与使用,以及如何根据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精准的水分管理。 自然的恩赐——开花与结果: 描绘作物开花授粉的奇妙过程,以及果实从孕育到成熟的转化。我们将了解影响开花坐果的各种因素,并学习如何通过合理的管理,提高产量和品质。本书还将介绍一些促进作物健康生长、提升果实风味的天然方法。 季节的韵律——物候与农时: 强调尊重自然节律的重要性,将物候学与农时紧密结合。我们将学习如何根据二十四节气和当地的物候变化,科学安排播种、施肥、灌溉、收获等农事活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篇章三:收获的喜悦——劳动凝结的甘甜与分享的温暖 本篇将带您走进收获的季节,感受辛勤耕耘后的喜悦,体验劳动成果的珍贵,并分享将这份甘甜传递出去的温暖。 成熟的信号: 学习判断作物成熟的标准,掌握不同作物最佳的收获时机,避免过度成熟或未熟采摘,以保证最佳的品质和口感。 劳动的仪式感: 描绘收获场景,将收获的过程升华为一种充满仪式感的体验。无论是亲手采摘的瓜果蔬菜,还是田间收割的金黄麦浪,都将唤起读者对土地的敬畏和对劳动的尊重。 储藏与保鲜的智慧: 介绍各种天然、健康的食物储藏与保鲜方法,包括晾晒、风干、腌制、窖藏等传统技艺,以及如何利用现代科技,延长食材的保鲜期,减少食物浪费。 从田间到餐桌——烹饪与分享: 鼓励读者亲手烹饪用自己辛勤劳动收获的食材。本书将提供一些简单易行的食谱,以及关于如何最大程度保留食材原味和营养的烹饪建议。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倡导将这份劳动成果与家人、朋友分享,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可持续的循环——耕作的未来: 探讨将收获的经验与知识传递下去的重要性。本书将鼓励读者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将可持续的农耕理念融入到未来的生活与实践中,让绿色、健康的农业理念惠及更多人。 五、 结语:绿野的邀约,心灵的回归 《绿野仙踪:耕耘与收获的诗篇》不仅是一部关于农业的书,更是一部关于生活、关于哲学、关于人生态度的书。它邀请您暂时放下浮躁,回到土地,用双手去感受泥土的温度,用眼睛去观察生命的律动,用鼻子去呼吸自然的芬芳,用味蕾去品尝最纯粹的甘甜。 在这片绿野中,您将发现,耕耘不仅仅是为了收获,更是一种修行,一种与自然对话的方式,一种找回内心平静的旅程。每一次播种,都是对未来的希望;每一次浇灌,都是对生命的呵护;每一次收获,都是对辛勤付出的肯定。 愿《绿野仙踪》成为您通往绿色生活、心灵回归的指引。愿您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重拾对土地的热爱,体验耕耘的乐趣,感受收获的喜悦,并在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宁静与富足。这是一场绿野的邀约,一场心灵的回归,一次与生命最本真的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前对水产养殖了解不多,抱着希望这本书能把我从零基础带入门的心态买回来的。看完之后,坦白说,有些章节读起来感觉像在啃一本高中的生物教科书,内容组织上不够直观和连贯,阅读体验上略显枯燥。比如,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解释某些微生物在水体中的作用机理,这些知识点虽然重要,但对于我迫切想知道“今天该投多少料”的实际操作需求来说,显得有些远水解不了近渴。我更期待看到的是流程化的指导,比如“春季开塘准备清单”、“夏季高密度养殖的风险控制表”这类工具性的内容。另外,书中对养殖模式的划分也比较学术化,如果能用更贴近市场和地域特色的方式来分类介绍,例如“南方温棚模式”、“北方越冬技术”等,或许能让读者更快地找到与自身情况相匹配的内容。总而言之,它更像是一套知识体系的构建,而非一本即拿即用的操作手册。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本书的某些章节的深度表示怀疑。它似乎试图涵盖所有一切,结果反而导致了大部分内容的浮于表面。例如,在谈到病害防治时,虽然列举了多种病害的名称和症状,但对于一个新手而言,从症状判断到确定病原体,再到选择最有效的、且符合当前环保规定的药物进行治疗,这个过程的描述过于简略。我尝试在书中寻找关于特定抗生素的残留标准、停药期如何科学计算等关键信息,但这些在涉及法规和市场准入的敏感点上,处理得非常谨慎和含糊,这对于追求高效和合规生产的养殖户来说,信息量是远远不够的。我更希望看到一些真实的、经过时间检验的“配方”,而不是大而全的理论概述。如果能针对某一两种主流养殖品种,提供一整套从苗种培育到上市销售的详细时间轴和关键控制点,这本书的价值会大大提升。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坦白讲,没有跟上现代农业技术书籍的潮流。图片质量普遍偏低,很多关键的结构图或病理照片看起来模糊不清,这对于需要清晰视觉参照来识别生物形态或病变的新手来说,是个不小的障碍。我尝试对照书中的插图来辨认我水体中出现的某些藻类或浮游生物,但由于图像不够清晰锐利,判断起来非常困难,不得不转而求助于网络搜索。在技术论述上,这本书似乎大量引用了早期的研究成果,虽然学术严谨性可能毋庸置疑,但很多技术和设备描述已经过时了。例如,书中介绍的增氧设备模型,在今天的养殖场已经很少使用了,取而代之的是更节能、效率更高的曝气系统。因此,这本书在“技术更新”和“视觉呈现”这两个维度上,给我的感觉是滞后了一个时代,需要读者具备很强的知识转化和设备更新能力才能真正应用。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挺吸引人的,我最近正在琢磨着转型做点水产养殖的副业,所以特地找了一些相关的书籍来看。不过,我发现《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大全》这本书的内容似乎更侧重于理论介绍和宏观的生态概念,对于我这种新手来说,实际操作层面的指导性信息就显得有些不足了。比如,关于不同水体环境下的具体饲料配比、疾病预防的紧急处理流程,或者针对特定鱼类(比如鲈鱼或者罗非鱼)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精细化管理,这些我都希望能找到更详尽的图文说明或者案例分析。书里提到了一些关于水质净化的生物技术,听起来高大上,但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如何用日常工具监测水质指标,以及在出现突发性水质恶化时,如何在没有高级设备的条件下进行快速抢救的具体步骤。总体来说,它更像是一本面向专业研究人员或者大型养殖场的参考手册,对于我们小规模、注重实用性的操作者来说,可能需要搭配其他更偏向“实战”经验的书籍才能更好地应用。如果能增加一些常见养殖陷阱的“避坑指南”,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

作为一个有一定养殖基础的业内人士,我阅读这本书主要是想看看它在“生态”二字上能给我带来什么新的启发。然而,我发现书中对于“生态”的阐述更多是停留在概念层面,比如“循环”、“平衡”等词汇频繁出现,但缺乏具体的可量化指标和实操工具来衡量这种“生态性”达到了什么程度。例如,如何设计一个能够自我净化的水循环系统,书中没有给出具体的流量计算、微生物菌群的筛选标准,或者如何通过生物多样性来降低对外部干预(如换水或投药)的依赖的实际操作指南。我更希望看到一些成功的“零排放”或“低干预”养殖案例的详细拆解,包括其初始投入、日常维护成本、以及最终的产出效率对比,而不是停留在理论模型上。总的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份学术论文的汇编,而不是一本能直接指导我们如何在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下,实现可持续高产的实战手册,对于前沿的、可落地的生态解决方案挖掘不足。

评分

不错,内容还是可以,就是速度慢了

评分

不错,内容还是可以,就是速度慢了

评分

不错,内容还是可以,就是速度慢了

评分

不错,内容还是可以,就是速度慢了

评分

……………………

评分

……………………

评分

……………………

评分

不错,内容还是可以,就是速度慢了

评分

……………………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