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编辑推荐: 1. 季羡林之子季承授权,部分图片首次面世,全方位解读性情老人的性情人生。
2. 阅读大家经典,收获自我人生。本丛书辑选季羡林一生所著哲学、自传、散文随笔等经典篇目,全面展现一代国学大师的文化修为,引导读者提高自我修养。
3.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近百年人生的自述,生命的起起落落,在先生的笔端娓娓道来,带我们体悟有关人生的林林总总,并教会我们用正确而良好的心态从容的面对生活中的得失和遭遇极富教育意义。
本书:一个世纪的见证,见证世纪老人的心灵》内容提要:季羡林先生的人生道路坎坷艰辛又丰富多彩,本书真实而完整地体现了季老对自己一生的记录,帮助读者了解季老从一个农村的苦孩子成长为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所走过的路。
季羡林,山东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1930 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 年留学德国,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精通 12 种语言,“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国学家、佛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季羡林自传》目录
我的童年
每天最高的享受
开始认字
离开故乡
小学记忆
进入一师附小
做过一次生意
转入新育小学
新育小学的校舍
新育小学的教员和职员
在新育小学学习的一般情况
看捆猪
看杀人
九月九庙会
看戏
学英文
国文竞赛
中学时光
我的几个老师
考入北园高中
在北园高中的生活和学习
在济南高中
荣誉感继续作美
要革命
毕业旅行筹款晚会
清华学子
报考邮政局
考入清华大学
在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对我影响最大的两门课程
教书谋生
回母校当国文教员
小小一招
又长了一番见识
“拿到了没有?”
去国途中
天赐良机
在“满洲”车上
在哈尔滨
过西伯利亚
在莫斯科
德国十年
初抵柏林
哥廷根
道路终于找到了
怀念母亲
两年生活
章用一家
汉学研究所
完成学业,尝试回国
大轰炸
在饥饿地狱中
山中逸趣
烽火连八岁,家书抵亿金
德国的老师们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
我经常说到,我是幼无大志的人。其实我老也无大志,那种“大丈夫当如是也”的豪言壮语,我觉得,只有不世出的英雄才能说出。但是,历史的记载是否可靠,我也怀疑。刘邦和朱元璋等地痞流氓,一无所有,从而一无所惧,运气好,成了皇上。一批帮闲的书生极尽拍马之能事,连这一批流氓的并不漂亮的长相也成了神奇的东西,在这些书生笔下猛吹不已。他们年轻时未必有这样的豪言壮语,书生也臆造出来,以达到吹拍的目的。
这话扯远了,还是谈我自己吧。我的“无大志”表现在各个方面,在年龄方面也有表现。我的父母都只活四十岁多一点。我自己想,我决超过父母的,能活到五十岁,我就应该满足了。记得大概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四十多岁的时候,忽发奇想,想到我能否看到一个新世纪。我计算了一下,我必须活到八十九岁,才能做到。八十九岁,对当时的我来说,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古今中外的文人,有几个能活到这个岁数的?这简直像是蓬莱三山,烟波淼茫,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曾几何时,知命之年,倏尔而逝 ;耳顺之年,也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在古稀之年也没能让我有古稀的感觉。物换星移,岁月流逝,我却懵懵然,木木然,没有一点儿感觉,“高堂明镜悲白发”,我很少揽镜自照,头发变白,自己是感觉不到的。只有在校园中偶尔遇到一位熟人,几年不见,发已半白,我心里蓦地震颤了一下。被人称呼,从“老季”变成了“季老”,最初觉得有点儿刺耳。此外则一切平平常常,平平常常。弹指一瞬间,自己竟然活到了八十九岁,迎接了新世纪和新千年,当年认为无法想象的,绝对办不到的,当年的蓬莱三山,“今朝都到眼前来”了。岂不大可喜哉!然而又岂不大可惊哉!
记得有两句诗 :“凡所难求皆绝好,及能如愿便平常”,我现在深深地认识到这朴素语言中蕴含的真理。我现在确实如愿了。但是心情平常到连平常的感觉都没有了。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到了晚上,仍然会在西方落下。环顾我的房间,依然是插架盈室,书籍盈架。窗台上的那几盆花草依然绿叶葳蕤,春意盎然。窗外是严冬。荷塘里只剩下了残荷的枯枝,在寒风中抖动。冰下水中鱼儿们是在游泳?还是在睡眠?我不得而知。埋在淤泥中的莲藕是在蔓延?还是在冬眠?我也不得而知。荷花如果能做梦的话,我想,它们会梦到春天,坚冰融化,春水溶溶,它们又能长出尖尖的角,笑傲春风了。
荷花是不会知道什么 20 世纪 21 世纪的。大千世界的一切动植物都不知道。它们仅仅知道日和夜以及季节的变换这些自然界的现象。只有天之骄子人类才有本领耍出一些新花样,自己耍出来以后,自己又顶礼膜拜,深信不疑。神仙皇帝就属于这一类,世纪和千年也属于这一类。就拿 20 世纪的世纪末来说,
明明是人类自己制造出来的东西,却似乎有了无限的神力。多少年来,世界各国不知有多少聪明睿智之士,大谈他们自己制造出来的世纪末问题,又是总结20 世纪的经验教训,又是侈谈 21 世纪的这个那个,喧呶纷争,煞是热闹 ;人各自是其是而非他人之是。一时文坛、学坛,还有什么坛,议论蜂起,杀声震天。
倘若在高天上某一个地方真有一位造物主的话,他下视人寰,看到一群小动物角斗,恐怕会莞尔而笑吧。
我自己不比任何人聪明,我也参加到这一系列的纷争里来了。我谈的主要是文化问题,20 世纪和 21 世纪东西文化的关系问题。我认为,20 世纪是全部人类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一个世纪。在这个世纪以前西方发生的产业革命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二百多年内,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福利,全世界人民皆受其惠。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则是并不美好的,由于西方人以“征服自然”为鹄的,对大自然诛求无餍,结果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产生了许多弊端和祸害。这些弊端和灾害彰彰在人耳目,用不着我再来细数。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政府和人民团体都在高呼“环保”,又是宣传,又是开会,一时甚嚣尘上。奇怪的是,竟无一人提到环保问题产生的根源。为什么欧洲的中世纪和中国的汉唐时代,从来没有什么环保问题呢?这情况难道还不值得人们深思吗
……
初读这本传记,最震撼我的是作者讲述其早年求学经历时的那种近乎虔诚的求知欲。那种为了学术,不惜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忍受物质匮乏和文化隔阂,依然能够保持心无旁骛、孜孜不倦的状态,是现代社会中非常罕见的精神力量。他笔下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锐洞察和细致描摹,绝非是走马观花式的记录,而是深入到文化肌理深处的理解和反思。他如何在一个剧烈动荡的时代里,锚定自己的学术方向,抵抗外界的喧嚣与诱惑,这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精神自强史”。读到他如何在困境中依然坚持阅读和思考,那种对知识的渴求,简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当下生活中的浮躁与浅薄。
评分作为一名对历史变迁略有关注的普通读者,书中对近一个世纪风云变幻的侧面记录,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第一手视角。很多教科书上冰冷的概念和宏大的叙事,通过他个人的生活轨迹展现出来,瞬间变得立体而鲜活。他与那个时代许多重要人物的交集和交往,被描绘得自然而然,没有刻意拔高或贬低,更像是老友间的往事追忆。通过他个人的眼睛,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群体的生存状态、思想脉络以及他们所肩负的文化责任感。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远比空泛的论述更具感染力,让人对那个波澜壮阔的世纪有了更为具体和人性化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厚重的纸张,细腻的触感,每一页的印刷都清晰锐利,那份沉甸甸的分量握在手中,仿佛就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尤其是那些穿插其中的老照片,黑白的世界里,定格了无数鲜活的瞬间,每一张都像是一扇通往过去的窗户,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究照片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封面设计也极具匠心,没有花哨的装饰,而是用一种沉静而富有力量感的排版,恰到好处地烘托出人物的大家风范。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书脊的烫金字体,在光线下微微闪烁,低调中透着典雅,这绝不是那种粗制滥造的平装书能比拟的,看得出出版社在这次的“典藏”上下了真功夫,对于珍视书籍、喜欢收藏的读者来说,光是捧着它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评分读完合上书本,脑海中萦绕的,更多的是一种对“如何度过一生”的深沉思考。这不仅仅是一部个人经历的回顾,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教材。它传递出一种超越时间限制的价值观念:专注、坚韧、对真理的敬畏,以及对民族文化血脉的深厚情感。即便是生活在截然不同的今天,我们依然能从中学到如何在高压和不确定性中保持内心的秩序与平和。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在于记录了“他做过什么”,更在于展示了“他如何思考,如何保持风骨”,对于正在寻求人生方向的年轻人,无疑是一剂清醒剂和强大的精神鼓舞。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到位,行文间时而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那些充满烟火气的日常琐事,让人感到亲切真实;时而又陡然转为激昂澎湃,描述重大历史事件或学术转折点时,笔力遒劲,气势磅礴。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谈及学术争论或人生抉择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与坦诚。他从不回避其中的矛盾和挣扎,但表达方式总是保持着学者的风度,没有过多的情绪宣泄,而是用清晰的逻辑和扎实的史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种内敛的表达方式,反而让读者能更深切地体会到人物在特定历史洪流中的复杂心境和深思熟虑,读起来丝毫不觉拖沓,反而有种欲罢不能的韵味。
评分书很快就到了,忘了评论,现在补上。
评分好……………………………………
评分物超所值!
评分不错,发货快
评分前辈推荐的书籍,挺合适大人小孩看的。
评分第一次在京东购物,商品是正版,快递超快的!
评分有包装证明是新书,给朋友买的,朋友很满意。
评分质量蛮好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