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诗词文论读本 译注 文白对照 原文+注释+译文

诗经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诗词文论读本 译注 文白对照 原文+注释+译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诗经
  • 国学经典
  • 诗词文论
  • 译注
  • 文白对照
  • 古代文学
  • 中国文化
  • 经典名著
  • 文化典籍
  • 中华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邺水朱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25909
商品编码:17351042665
出版时间:2015-07-01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诗经(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诗词文论必读本)
ISBN:   9787550225909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定    价:   12 元
作    者:   李青,译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5-07-01   版次:1   页数:160
  印刷时间:2015-07-01   印次:1   字数:130千

  主编推荐

中国向有“诗的国度”的美称,而《诗经》便是这诗国之诗的伟大源头。

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一部文学作品而能由《诗》入“经”,并曾长其位居儒家五经之首,成为古国精神文明的重要代表,这种现象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极为独特的。

《诗经》曾被译为多国文字,日本、朝鲜、越南、法国、德国、英国、俄国都有译本,流传非常广泛。作为创造民族新文化的基石,我们一定要很好地继承这一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


  内容简介

《诗经》是我国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韩诗外传》。 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目 录

周南 / 007

关雎 / 007

葛覃 / 007

卷耳 / 008

樛木 / 009

螽斯 / 009

桃夭 / 010

兔罝 / 010

芣 / 011

汉广 / 011

汝坟 / 012

麟之趾 / 012

召南 / 013

鹊巢 / 013

采蘩 / 013

草虫 / 014

采 / 014

甘棠 / 015

行露 / 015

风篇

羔羊 / 016

殷其靁 / 016

摽有梅 / 016

小星 / 017

江有汜 / 017

野有死麇 / 018

何彼秾矣 / 018

驺虞 / 019

邶风 / 019

柏舟 / 019

绿衣 / 020

燕燕 / 020

日月 / 021

终风 / 022

击鼓 / 022

凯风 / 023

雄雉 / 023

匏有苦叶 / 024

式微 / 024

旄丘 / 025

简兮 / 025

泉水 / 026

北门 / 027

北风 / 027

静女 / 028

新台 / 028

二子乘舟 / 029

鄘风 / 029

柏舟 / 029

墙有茨 / 030

君子偕老 / 030

桑中 / 031

鹑之奔奔 / 032

定之方中 / 032

蝃 / 033

相鼠 / 033

干旄 / 033

载驰 / 034

卫风 / 035

淇奥 / 035

考槃 / 036

硕人 / 036

氓 / 037

竹竿 / 039

芄兰 / 039

河广 / 039

伯兮 / 040

有狐 / 040

木瓜 / 041

王风 / 041

黍离 / 041

君子于役 / 042

君子阳阳 / 042

扬之水 / 042

中谷有蓷 / 043

兔爰 / 043

葛藟 / 044

采葛 / 044

大车 / 045

丘中有麻 / 045

郑风 / 046

缁衣 / 046

将仲子 / 046

叔于田 / 047

大叔于田 / 047

清人 / 048

羔裘 / 048

遵大路 / 049

女曰鸡鸣 / 049

有女同车 / 050

山有扶苏 / 050

萚兮 / 051

狡童 / 051

褰裳 / 051

丰 / 051

东门之 / 052

风雨 / 052

子衿 / 052

扬之水 / 053

出其东门 / 053

野有蔓草 / 054

溱洧 / 054

齐风 / 055

鸡鸣 / 055

还 / 055

著 / 055

东方之日 / 056

东方未明 / 056

南山 / 056

甫田 / 057

卢令 / 057

敝笱 / 058

载驱 / 058

猗嗟 / 059

魏风 / 060

葛屦 / 060

汾沮洳 / 060

园有桃 / 060

陟岵 / 061

十亩之间 / 061

伐檀 / 062

硕鼠 / 062

唐风 / 063

蟋蟀 / 063

山有枢 / 063

扬之水 / 064

椒聊 / 064

绸缪 / 065

杕杜 / 065

羔裘 / 066

鸨羽 / 066

无衣 / 067

有杕之杜 / 067

葛生 / 067

采苓 / 068

秦风 / 068

车邻 / 068

驷 / 069

小戎 / 069

蒹葭 / 070

终南 / 071

黄鸟 / 071

晨风 / 072

无衣 / 072

渭阳 / 073

权舆 / 073

陈风 / 073

宛丘 / 073

东门之枌 / 074

衡门 / 074

东门之池 / 075

东门之杨 / 075

墓门 / 075

防有鹊巢 / 076

月出 / 076

株林 / 077

小雅 / 087

鹿鸣 / 087

四牡 / 087

皇皇者华 / 088

常棣 / 089

伐木 / 089

天保 / 090

采薇 / 091

出车 / 092

杕杜 / 093

鱼丽 / 093

南有嘉鱼 / 094

南山有台 / 094

蓼萧 / 095

湛露 / 095

彤弓 / 096

泽陂 / 077

桧风 / 078

羔裘 / 078

素冠 / 078

隰有苌楚 / 078

匪风 / 079

曹风 / 079

蜉蝣 / 079

候人 / 079

鸤鸠 / 080

雅篇

菁菁者莪 / 096

六月 / 097

采芑 / 098

车攻 / 099

吉日 / 099

鸿雁 / 100

庭燎 / 100

沔水 / 101

鹤鸣 / 101

祈父 / 102

白驹 / 102

黄鸟 / 103

我行其野 / 103

无羊 / 104

十月之交 / 104

小旻 / 106

下泉 / 081

豳风 / 081

七月 / 081

鸱鸮 / 083

东山 / 084

破斧 / 085

伐柯 / 085

九罭 / 086

狼跋 / 086

小宛 / 107

巧言 / 107

何人斯 / 108

巷伯 / 109

谷风 / 110

蓼莪 / 111

四月 / 111

北山 / 112

无将大车 / 113

鼓钟 / 113

信南山 / 114

甫田 / 115

大田 / 115

瞻彼洛矣 / 116

裳裳者华 / 117

桑扈 / 117

鸳鸯 / 118

弁 / 118

车舝 / 119

青蝇 / 120

鱼藻 / 120

采菽 / 120

角弓 / 121

菀柳 / 122

都人士 / 122

采绿 / 123

黍苗 / 123

隰桑 / 124

白华 / 124

绵蛮 / 125

瓠叶 / 125

渐渐之石 / 126

苕之华 / 126

何草不黄 / 126

大雅 / 127

文王 / 127

棫朴 / 128

旱麓 / 129

思齐 / 129

灵台 / 130

周颂 / 141

清庙 / 141

维天之命 / 141

维清 / 141

烈文 / 142

天作 / 142

昊天有成命 / 143

我将 / 143

时迈 / 143

执竞 / 144

思文 / 144

臣工 / 145

噫嘻 / 145

振鹭 / 146

颂篇

丰年 / 146

有瞽 / 146

潜 / 147

雝 / 147

载见 / 148

有客 / 148

武 / 149

闵予小子 / 149

访落 / 149

敬之 / 150

小毖 / 150

载芟 / 151

良耜 / 152

丝衣 / 152

下武 / 130

文王有声 / 131

行苇 / 132

既醉 / 133

凫鹥 / 133

假乐 / 134

泂酌 / 134

民劳 / 135

烝民 / 136

江汉 / 137

常武 / 138

召旻 / 139

酌 / 153

桓 / 153

赉 / 153

般 / 154

鲁颂 / 154

/ 154

有 / 155

商颂 / 155

那 / 155

烈祖 / 156

玄鸟 / 157

殷武 / 158


  精彩书摘

风篇

周南 / 007

关雎 / 007

葛覃 / 007

卷耳 / 008

樛木 / 009

螽斯 / 009

桃夭 / 010

兔罝 / 010

芣 / 011

汉广 / 011

汝坟 / 012

麟之趾 / 012

召南 / 013

鹊巢 / 013

采蘩 / 013

草虫 / 014

采 / 014

甘棠 / 015

行露 / 015

羔羊 / 016

殷其靁 / 016

摽有梅 / 016

小星 / 017

江有汜 / 017

野有死麇 / 018

何彼秾矣 / 018

驺虞 / 019

邶风 / 019

柏舟 / 019

绿衣 / 020

燕燕 / 020

日月 / 021

终风 / 022

击鼓 / 022

凯风 / 023

雄雉 / 023

匏有苦叶 / 024

式微 / 024

旄丘 / 025

简兮 / 025

泉水 / 026

北门 / 027

北风 / 027

静女 / 028

新台 / 028

二子乘舟 / 029

鄘风 / 029

柏舟 / 029

墙有茨 / 030

君子偕老 / 030

桑中 / 031

鹑之奔奔 / 032

定之方中 / 032

蝃 / 033

相鼠 / 033

干旄 / 033

载驰 / 034

卫风 / 035

淇奥 / 035

考槃 / 036

硕人 / 036

氓 / 037

竹竿 / 039

芄兰 / 039

河广 / 039

伯兮 / 040

有狐 / 040

木瓜 / 041

王风 / 041

黍离 / 041

君子于役 / 042

君子阳阳 / 042

扬之水 / 042

中谷有蓷 / 043

兔爰 / 043

葛藟 / 044

采葛 / 044

大车 / 045

丘中有麻 / 045

郑风 / 046

缁衣 / 046

将仲子 / 046

叔于田 / 047

大叔于田 / 047

清人 / 048

羔裘 / 048

遵大路 / 049

女曰鸡鸣 / 049

有女同车 / 050

山有扶苏 / 050

萚兮 / 051

狡童 / 051

褰裳 / 051

丰 / 051

东门之(土单)/ 052

风雨 / 052

子衿 / 052

扬之水 / 053

出其东门 / 053

野有蔓草 / 054

溱洧 / 054

齐风 / 055

鸡鸣 / 055

还 / 055

著 / 055

东方之日 / 056

东方未明 / 056

南山 / 056

甫田 / 057

卢令 / 057

敝笱 / 058

载驱 / 058

猗嗟 / 059

魏风 / 060

葛屦 / 060

汾沮洳 / 060

园有桃 / 060

陟岵 / 061

十亩之间 / 061

伐檀 / 062

硕鼠 / 062

唐风 / 063

蟋蟀 / 063

山有枢 / 063

扬之水 / 064

椒聊 / 064

绸缪 / 065

杕杜 / 065

羔裘 / 066

鸨羽 / 066

无衣 / 067

有杕之杜 / 067

葛生 / 067

采苓 / 068

秦风 / 068

车邻 / 068

驷 / 069

小戎 / 069

蒹葭 / 070

终南 / 071

黄鸟 / 071

晨风 / 072

无衣 / 072

渭阳 / 073

权舆 / 073

陈风 / 073

宛丘 / 073

东门之枌 / 074

衡门 / 074

东门之池 / 075

东门之杨 / 075

墓门 / 075

防有鹊巢 / 076

月出 / 076

株林 / 077

泽陂 / 077

桧风 / 078

羔裘 / 078

素冠 / 078

隰有苌楚 / 078

匪风 / 079

曹风 / 079

蜉蝣 / 079

候人 / 079

鸤鸠 / 080

下泉 / 081

豳风 / 081

七月 / 081

鸱鸮 / 083

东山 / 084

破斧 / 085

伐柯 / 085

九罭 / 086

狼跋 / 086

雅篇

小雅 / 087

鹿鸣 / 087

四牡 / 087

皇皇者华 / 088

常棣 / 089

伐木 / 089

天保 / 090

采薇 / 091

出车 / 092

杕杜 / 093

鱼丽 / 093

南有嘉鱼 / 094

南山有台 / 094

蓼萧 / 095

湛露 / 095

彤弓 / 096

菁菁者莪 / 096

六月 / 097

采芑 / 098

车攻 / 099

吉日 / 099

鸿雁 / 100

庭燎 / 100

沔水 / 101

鹤鸣 / 101

祈父 / 102

白驹 / 102

黄鸟 / 103

我行其野 / 103

无羊 / 104

十月之交 / 104

小旻 / 106

小宛 / 107

巧言 / 107

何人斯 / 108

巷伯 / 109

谷风 / 110

蓼莪 / 111

四月 / 111

北山 / 112

无将大车 / 113

鼓钟 / 113

信南山 / 114

甫田 / 115

大田 / 115

瞻彼洛矣 / 116

裳裳者华 / 117

桑扈 / 117

鸳鸯 / 118

(支页)弁 / 118

车舝 / 119

青蝇 / 120

鱼藻 / 120

采菽 / 120

角弓 / 121

菀柳 / 122

都人士 / 122

采绿 / 123

黍苗 / 123

隰桑 / 124

白华 / 124

绵蛮 / 125

瓠叶 / 125

渐渐之石 / 126

苕之华 / 126

何草不黄 / 126

大雅 / 127

文王 / 127

棫朴 / 128

旱麓 / 129

思齐 / 129

灵台 / 130

下武 / 130

文王有声 / 131

行苇 / 132

既醉 / 133

凫鹥 / 133

假乐 / 134

泂酌 / 134

民劳 / 135

烝民 / 136

江汉 / 137

常武 / 138

召旻 / 139

颂篇

周颂 / 141

清庙 / 141

维天之命 / 141

维清 / 141

烈文 / 142

天作 / 142

昊天有成命 / 143

我将 / 143

时迈 / 143

执竞 / 144

思文 / 144

臣工 / 145

噫嘻 / 145

振鹭 / 146

丰年 / 146

有瞽 / 146

潜 / 147

雝 / 147

载见 / 148

有客 / 148

武 / 149

闵予小子 / 149

访落 / 149

敬之 / 150

小毖 / 150

载芟 / 151

良耜 / 152

丝衣 / 152

酌 / 153

桓 / 153

赉 / 153

般 / 154

鲁颂 / 154

(马冋)/ 154

有(马必) / 155

商颂 / 155

那 / 155

烈祖 / 156

玄鸟 / 157

殷武 / 158


  前言

前言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源头之一,《诗经》中的许多诗句因其美好、内涵丰富、意味深长而为后世的人不断引用,至今仍熠熠生辉。

《诗经》中zui广为人知的亦是爱情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郎才女貌,才子佳人,延续了千古的风流婉转;“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将恋人分离的煎熬和痛苦表现得贴切生动,以至

于经历数代流传,也从未褪色;“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直至仍作为坚贞的誓言,见证一场又一场执手老去的爱情。

作为“周代社会的百科全书”,《诗经》广泛而真实地表现了周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有婚恋,更有民俗、农业、祭祀、战争、狩猎;不仅有痴男怨女,更有没落贵族、农民、小官吏

、奴隶等。

《诗经》分《风》《雅》《颂》三类。《风》又称《国风》,包含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民间歌谣,其中一部分来自劳动者的口头创作。这种口头创作的歌谣保留了zui鲜活的底层民间风味,早

期人类生活的原始和野性,是《诗经》中zui为出彩的篇章。

《雅》分《小雅》和《大雅》,《大雅》主要是应用于朝会典礼的乐歌,包括开国史诗和一部分政治诗,可当作史料阅读,对于重现当时的政治生活、了解周朝的兴衰过程,有着重要的借鉴

意义。《小雅》则扩大了表现范围,从朝会延伸至贵族阶层,从表现重大的国家兴亡到表现士大夫和贵族的生活,在题材上有所开拓。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周颂》是西周王室的宗庙祭祀乐歌,《鲁颂》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宗庙祭祀乐歌,《商颂》是殷商后裔宋国的宗庙祭祀乐歌。其中以《周颂》zui具代表

性。祭祀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风》中就有多首表现民间祭祀的诗歌,而《颂》专门记述宗庙祭祀,其中既有对王的美化与歌颂,亦表现出先民的社会理想和时代的进程

《诗经》是简单的。它体例清晰,篇目分明;赋、比、兴三种艺术手法,贯穿全书;通篇以四言为主,简洁明了;韵律优美,富有节奏;便于诵读,朗朗上口。然而,《诗经》又是复杂的。

洋洋洒洒三百篇,距今已近三千年,用字、本义、主旨,无不晦涩难解;赋、比、兴,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得诗篇要旨多变;四言句式,言简义丰,造成歧义不断,难成定论。正因

如此,《诗经》才读不尽,也说不尽。每个人都能读出一部属于自己的《诗经》。但在此之前,需要了解《诗经》,不是执意着眼于《诗经》的外部研究,也不是盲目追随别人的“一家之

言”,而是从每一首诗的字、词、句入手,对《诗经》形成感性的体验和客观的认识。

本书除了对诗的内容进行白话翻译外,每一首诗还附上了详尽的拼音和注释,以扫清诗歌阅读的障碍。《诗经》的美丽、无邪,《诗经》的言外之意、意内之叹、叹中之思,《诗经》的口耳

相传、千古不衰,都能在文字里找到答案。



《诗经》: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 《诗经》,这部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不仅仅是一部古老的文献,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最深沉、最广阔的源头。它以其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丰富的意象,穿越千年时光,依旧触动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它是一面照映古人生活百态的镜子,是一扇洞悉先民精神世界的窗口,更是一部凝聚了中华民族早期情感、智慧与审美的百科全书。 诗的起源与演进:风、雅、颂的时代回响 《诗经》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数百年,汇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间,黄河中下游地区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时代的歌谣、颂诗与宴乐诗。它根据音乐的性质和功用,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人民的心声,地域的歌唱。 十五篇“国风”采集自周朝各地的民间歌谣,它们是那个时代最鲜活、最生动的写照。从《关雎》中男子对心仪女子的辗转反侧,到《蒹葭》中伊人远在水一方的怅然若失,再到《氓》中女子对爱情幻灭的控诉,《国风》展现了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思念爱情、赞美丰收、哀叹徭役等丰富的情感,如同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各具特色,直击人心。它们是普通人最朴实的情感抒发,也是社会生活最直接的记录。 “雅”:朝廷的典章,士人的吟咏。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多为贵族用于祭祀、宴会等场合的诗篇,内容多涉及歌颂王室祖先、记述历史事件、议论政治得失,展现出宏大的叙事和庄重的气象。“小雅”则更为广泛,既有表现士大夫生活情趣、忧愁感慨之作,也有反映社会现实、讽刺时弊的篇章。它们是那个时代士人的精神写照,是他们对国家命运、个人际遇的思考与吟咏,具有更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颂”:宗庙的庄严,神圣的礼赞。 “颂”是宗庙祭祀时使用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它们主要用于祭祀祖先、神明,歌颂统治者的功德,内容庄严肃穆,语言典雅,体现了当时社会宗教信仰和政治伦理的最高体现。它们承载着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对祖先的崇敬,以及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诗经》的艺术魅力:纯真、质朴、意境深远 《诗经》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光辉不减,在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这是《诗经》最显著的艺术特色。“赋”即铺陈直叙,将事物的原貌直接描写出来;“比”即比喻,用类似的事物来形容描写的对象;“兴”即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三种手法相互配合,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意境更加含蓄深远。例如,《关雎》以“关关雎鸠”起兴,引出对思慕之人的美好憧憬,其意境悠远,令人回味无穷。 质朴自然的语言: 《诗经》的语言,如同山间清泉,自然流淌,不加雕饰。它没有后世文学的繁复辞藻,却有着最真挚的情感和最纯粹的美。那些简短的句子,却能描绘出栩栩如生的画面,触动人最原始的情感。这种质朴,恰恰是其生命力的源泉。 浓郁的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中的许多篇章,都直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它歌颂爱情的美好,也揭露爱情的无奈;它描绘劳动的艰辛,也赞美丰收的喜悦;它批判统治者的暴政,也抒发个人的忧思。这种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写实,使其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鲜活的意象: 《诗经》中的意象,多取自自然界,如雎鸠、蒹葭、桃夭、采薇等。这些意象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往往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相连,寄托着诗人的情思。例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既描绘了桃花的美丽,也象征着新娘的年轻貌美,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诗经》的深远影响:中华文化的奠基石 《诗经》的影响,早已渗透到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文学的源头: 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其“赋、比、兴”等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从汉代的乐府诗,到唐诗宋词,无不可以看到《诗经》的影子。 思想的启蒙: 《诗经》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伦理观念、人生智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诗经》所倡导的“慎独”、“仁爱”、“忠君”等思想,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的宝库: 《诗经》中的许多词汇和表达方式,至今仍在使用,成为汉语的宝贵财富。它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 文化的传承: 《诗经》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人情、礼仪制度、宗教信仰,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它所传达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宝贵财富。 阅读《诗经》:与古人对话,感受生命的不朽 阅读《诗经》,就如同与数千年前的先民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们能听到他们真挚的歌唱,感受到他们蓬勃的生命力,体会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在《诗经》的世界里,有初恋的青涩与羞怯,有离别的思念与惆怅,有对家国的忠诚与忧虑,有对自然的赞美与敬畏。 它告诉我们,即使在物质相对贫乏的古代,人们依然能够拥抱真挚的情感,创造出如此动人的艺术。它也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最基本的情感需求,如爱、思念、忧愁、喜悦,始终是相通的。 《诗经》并非高高在上、难以企及的经典,它触手可及,它就在我们的血脉之中。每一次吟诵,都是一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连接;每一次感悟,都是一次对生命本真意义的探寻。它是一首永恒的歌,唱响了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动人的旋律,值得我们反复品读,细细感悟。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诗经》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古人的情感如此细腻且丰富。这本书的注释和译文做的非常到位,不仅解释了字词的含义,更深入地剖析了诗句背后蕴含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俗。比如,在解读《周南·卷耳》时,译文解释了“采采卷耳,不盈顷筐”背后,女子思念远方丈夫,辛勤劳作却心神不宁的画面,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古代女性的坚韧与哀愁。又如,《邶风·击鼓》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在现代看来依旧振聋发聩,充满了朴素而动人的力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原来我们今天所追求的一些情感,如忠诚、思念、离别之苦,古人早已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得淋漓尽致。文白对照的排版,让我能够对比原文的精炼与译文的流畅,体会语言的魅力。它让我明白,阅读古籍不应该是一种枯燥的任务,而是一种与先贤对话,感受历史温度的过程。这本书,让《诗经》从一本“古书”变成了一部“故事集”,我从中读出了人性的共通,也读出了时代的变迁。

评分

从这本书中,我收获到的是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的熏陶。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共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那些“野有死麕,白茅包之”的质朴,“汉有游女,川坻有悯”的灵动,无不展现出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通过译文,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情感投射,比如描绘爱情时,会用“螽斯且斯,螽斯之子”来寄托多子多孙的希望,这种借物喻人的手法,精妙绝伦。文白对照的形式,让我能够细细品味原文的韵律之美,体会古人遣词造句的匠心独运。而注释则如同一个善解人意的向导,适时地为我点拨,让我不会因为不了解背景而错过任何一个动人的细节。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心境也变得更加平和宁静,对美的感知力也得到了提升。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经典,是可以穿越时空,触动人心的。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让我看到了《诗经》的“实用性”和“时代性”。它并非仅仅是陈列在历史长廊中的文物,而是可以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产生连接的。比如,书中对乡愁的描写,如《小雅·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种离乡背井的思念,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一种普遍的情感体验。又比如,对劳动辛苦的描绘,对爱情的忠贞,对友情的珍视,这些都依然是我们现代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译文的通俗易懂,让这些古老的篇章不再有距离感,我可以轻松地理解其中的含义,并从中找到共鸣。我甚至尝试着将其中一些诗句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用古人的智慧来审视和表达当下的情感。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诗经》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文学价值,更在于它所蕴含的,那些关于人生、关于情感、关于社会的普遍真理,是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借鉴的。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对《诗经》文本的理解,更是一种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方式的窥探。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生活的缩影。我惊叹于书中描绘的农耕生活,如《豳风·七月》中细致的农事安排,从春播到秋收,再到冬藏,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我脑海中展开。这让我体会到,原来古代的生活是如此的贴近自然,如此的遵循节气。书中对婚姻、爱情的描写,也让我看到了古代社会不同层面的情感表达。有对美满婚姻的祝福,如《周南·桃夭》的喜庆;也有对离别和思念的无奈,如《王风·采葛》的缠绵。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劳动人民的歌颂,以及对统治者行为的批评,如《卫风·氓》对负心汉的控诉,展现了普通人朴素的正义感和对不公的反抗。注释和译文的结合,让这些古老的文字重新焕发生机,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那些在田间劳作的身影,听到了那些在月下倾诉的情话,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最真实的心跳。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着实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个长久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心生向往,却又苦于无从下手的人来说,这本《诗经》读本简直是量身定做。我一直觉得,想要真正理解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从他们的诗歌入手是最好的方式。而《诗经》,无疑是中国诗歌的源头活水,承载着先民们最淳朴的情感和最真挚的生活。然而,古文的晦涩和时代的隔阂,常常让我望而却步。这本书的“译注 文白对照 原文+注释+译文”的编排方式,恰恰解决了我的痛点。当我面对那些优美的古文时,旁边清晰的注释和通俗易懂的译文,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理解的道路。我不再需要费力地去查阅字典,也不用绞尽脑汁去揣测字面之下的深意。我能够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中,感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宁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凄美,以及“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喜悦。这种“无障碍阅读”的体验,极大地增强了我学习的信心和乐趣。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感受到,《诗经》并非遥不可及的殿堂经典,而是鲜活的生活写照,是古人喜怒哀乐的真实流露。

评分

比想象中的好!

评分

小巧,便携,内容很全,很实用,总之很喜欢

评分

还不错。很满意

评分

很不错的。小巧方便,放到枕边刚刚好

评分

其它的就当闲书看了。

评分

还不错。很满意

评分

苏东坡全集,非常满意,满满一大箱,包装精美,客服很好。谢谢!

评分

其它的就当闲书看了。

评分

挺好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