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是中国古代评论诗歌、诗人、诗派,记录诗人议论、事迹的著作。写作诗话之风,始于宋代欧阳修的《六一诗话》,盛行于宋代。明、清两代作者也很多。
为满足广大古典文学爱好者的需求,中华书局策划编选了“中华经典诗话”丛书,精选中国古代文学中经典的诗话、词话作品进行注释、评析,为爱好文学,尤其是爱好诗词阅读和写作的读者提供一套深入理解中国古典诗词之美,培养审美趣味,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既是文学爱好者所推崇的提高审美品位之作,也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一定地位的经典之作。本次推出的是第1辑。
陆时雍的《诗镜》作为明代最后一个大型诗歌选本,包括《古诗镜》三十六卷,《唐诗镜》五十四卷,凡九十卷,选录汉魏以迄晚唐诗歌,略施评点。其卷首《诗镜总论》共一百一十九则,阐明其总体诗学主张,或评骘诗人,或衡定作品、诗句,或作诗史把握;指点利病,赏心析疑。凡此都一以神韵为宗,情境为主。诗道一贯而具统系,断语片言时见珍异,被称为明人诗话集大成之作。本次约请业内专家详细注释,并就文本内涵逐层评析其来龙去脉。全书配以富有古典意境的图片,与正文相得益彰。
【评析】
班婕妤作为后宫女子中有德有言的典范而备受后人称颂。曹植《班婕妤赞》云:“有德有言,实为班婕。”傅玄《班婕妤画赞》亦云:“斌斌婕妤,履正修文。”陆氏赞美班婕妤的“说礼陈诗,娉修女雩佩”,言其继承前人诗礼传统而养成了她的美德淑质。所谓《怨歌行》与《诗经》之《绿衣》不相上下,大体如钟嵘《诗品》云“《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亦如后来沈德潜《古诗源》卷二评点此诗所谓“用意微婉,音韵和平;《绿衣》诸什,此其嗣响”的意思。
《怨歌行》全诗托物寄意,借团扇抒写宫怨,微婉动人。诗表面上句句写扇,实则句句有“人”。扇之材料取自齐地出产的洁白如雪的丝绢,裁成绘有合欢图案的双面圆扇。以“霜雪”喻扇之鲜洁,可以想见其人的明洁美丽;以圆月喻扇之形状,又加之以合欢图案,可以想见其人的美好心愿。有扇如此,自然受到君壬恩宠,得以与之时时相伴。但炎凉节候的变换使她心生恐惧,终至秋扇见捐,恩断情绝。其体物之妙在不离不即之间,而对其心理的刻画尤为深细婉曲,咏物寄情怨而不怒。故《古诗镜》卷二评日:“情检语素,绝去矜饰,所称雅音,可想见其为人矣。“雅音”是指嗣响《诗经》之《绿衣》篇,《绿衣》是卫庄姜夫人伤媵妾僭己而失位之作,主旨与此诗大体相同;诗之“以衣之表里为色失常,喻妻妾之礼遇厚薄”(陈子展《诗经直解》)起兴,亦与这首《怨歌行》一脉相通。但不同的是,《怨歌行》通体以扇为喻,是一首地道的咏物诗,且以五言出之,弥觉情味深永。
王昭君《黄鸟》诗①,感痛未深。以绝世姿作蛮夷嫔,人苟有怀③,其言当不止此。此有情而不能言情之过也。
【注释】
①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汉元帝时期宫女,远嫁匈奴,称宁胡阏氏。《黄鸟》:一名《怨旷思惟歌》或《怨诗》。诗云:“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升云,上游曲房。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抑沉,不得颉颃。虽得委食,心有徊徨。我独伊何,改往变常。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决。父兮母兮,道里悠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按,此诗实为后人伪托。
②蛮夷嫔:此处指王昭君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为其嫔妃,并被封为“宁胡阏氏”。蛮夷,古代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③人苟有怀:指一般人如果有这样的遭际情怀。
【评析】
陆氏论诗主情主韵,主张诗之情真,且应善言其情而具绵绵不尽的韵味。后人(东汉)托名王昭君的《黄鸟》诗,则是“有情而不能言情”的一个例证。
《黄鸟》应是《怨旷思惟歌》的另一名称。此诗始见于传为蔡邕所著《琴操》。
……
《中华经典诗话:诗镜总论》这本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它的“全面性”和“启发性”。它并没有将重点局限于某个朝代或某个流派的诗歌,而是试图勾勒出一幅中华诗歌的宏大图景。从先秦的质朴,到唐宋的辉煌,再到近代的探索,书中都给予了足够的关注。而“诗镜”这个概念,则贯穿始终,成为理解诗歌创作和欣赏的独特视角。它引导我思考,究竟是什么让一首诗能够引发如此广泛的共鸣?是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还是对内心世界的真挚袒露?这本书教会我,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排列组合,更是情感、思想、时代和社会等多重因素的交织。它让我明白了,每一首经典的诗歌,都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诗人当时的处境,也折射出我们当下生活的影子。我受益匪浅,不仅在诗歌鉴赏上有了新的体会,更在人生的感悟上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我原以为,《中华经典诗话:诗镜总论》会是一本只适合文学研究者阅读的学术著作,但事实证明,我的想法大错特错。这本书以一种极其开放和包容的姿态,将中华诗歌的精髓展现在普通读者面前。它没有刻意地去回避任何一个读者可能产生的疑问,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我们去理解诗歌的内在逻辑。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不同时代、不同风格诗歌的比较分析,让我得以窥见诗歌发展的历史脉络,也让我明白了为何有些诗句能够穿越千年,依然打动人心。作者的文笔流畅自然,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文人的雅趣。读这本书,就像在与一位博学多才的朋友聊天,他会把你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增长见识,提升品味。我发现,原来欣赏诗歌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找到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而这本书,恰恰给了我这双眼睛。
评分《中华经典诗话:诗镜总论》的出现,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所裹挟,忽略了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而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涤荡着我被尘埃蒙蔽的心灵。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诗歌的价值,不再仅仅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能够安抚心灵、启迪智慧、升华情感的艺术。我开始在读诗中寻找平静,在品诗中体味人生。书中所探讨的“诗镜”理念,让我深刻认识到,诗歌不仅是作者情感的抒发,更是读者心灵的共鸣。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与作者的隔空对话,一次与自己内心的深度交流。我惊喜地发现,原来隐藏在那些优美诗句背后的,是如此丰富而细腻的人性,是如此深邃而普适的哲理。这本书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去感受生活的美,如何去珍藏那些转瞬即逝的情感,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豁达的态度。
评分读了《中华经典诗话:诗镜总论》之后,我最大的感受便是它如同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将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诗歌理论,以一种极其亲切和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在我面前。书中并没有枯燥的术语堆砌,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将诗歌的创作原理、欣赏方法娓娓道来。我仿佛亲眼见证了诗人们如何在笔尖下挥洒才情,又如何在字里行间注入灵魂。那些曾经让我望而却步的晦涩诗句,在作者的解读下变得豁然开朗,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我学会了如何从意象、用典、结构等多个角度去品味一首诗,也更加理解了诗歌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的独特魅力。这本书就像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诗歌内在世界的大门,让我能够更深入地去感受文字的力量,去体味古人寄情于诗、托物言志的智慧,让我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这本《中华经典诗话:诗镜总论》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引人入胜的韵味,让我充满了期待。在尚未阅读之前,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了一幅画面:古老的书卷,墨迹未干的诗篇,以及那些穿越时空而来的智者,他们在字里行间留下的点点滴滴感悟。我设想,这本书会带领我进入一个由诗词构建的奇妙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一首诗都不再是孤立存在的文字,而是有灵魂、有生命、有故事的载体。它会揭示诗歌创作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分析诗人是如何将情感与意象巧妙地融合,又是如何用最凝练的语言触动人心最深处。我尤其好奇“诗镜”这个概念,它究竟是指诗人内心的映照,还是指诗歌能够折射出时代的风貌?这本书会不会像一面镜子,让我能够照见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以及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种种情绪和联想?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解答,更渴望通过它,开启一段与中华诗歌深度对话的旅程。
评分很好的书,只是开本有点尴尬,放在书柜里不太整齐~
评分对国学发展举足轻重的国学大师的著作,对国学的要义、分类以及发展的宏观阐述,深入浅出、言必有据、辨思缜密
评分正版好书,名家佳作,学术价值高,值得购买!
评分(2)另一批學者卻特別尊崇鄭樵和章學誠,從梁啟超開始,以及姚名達、張舜徽,覺得中國古籍不能按傳統的路數研究發展下去,而鄭、章的想法爲古典文獻學指明了突破的道路。我想其中的核心問題,就是鄭、章的想法雖然在傳統學者看來就是不靠譜,卻跟民國以來的新型學科劃分、學科細化、科學化產生了強大共鳴。
评分经典又有意思,非常喜欢,支持京东!
评分值得拥有的书
评分二、戴氏注文互见,凡云“见前某诗注”者,在“注”字后标示该注之注码,以便按寻。一题数篇者,仿戴氏区别之例,在“注”字前括注该篇首句。
评分(2)另一批學者卻特別尊崇鄭樵和章學誠,從梁啟超開始,以及姚名達、張舜徽,覺得中國古籍不能按傳統的路數研究發展下去,而鄭、章的想法爲古典文獻學指明了突破的道路。我想其中的核心問題,就是鄭、章的想法雖然在傳統學者看來就是不靠譜,卻跟民國以來的新型學科劃分、學科細化、科學化產生了強大共鳴。
评分一般情况,普级性质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