鼕灰錄:外一種《青原愚者智禪師語錄》

鼕灰錄:外一種《青原愚者智禪師語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明] 方以智 著,邢益海 注
圖書標籤:
  • 禪宗
  • 佛教
  • 青原愚者
  • 智禪師
  • 語錄
  • 公案
  • 頓悟
  • 中國哲學
  • 宗教
  • 經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夏齣版社
ISBN:9787508079813
版次:1
商品編碼:11465239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傳統:經典與解釋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4-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55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鼕灰錄:外一種<青原愚者智禪師語錄>》約八萬字的篇幅嚮我們充分展示瞭方以智作為曹洞宗壽昌係禪僧的標準生涯,他在上堂開示、法語中對禪宗公案隨手拈來。顯示其禪學功力已經爐火純青。近年來不少學者對方以智的禪學思想展開研究,肯定其禪學成就。但也有不少學者懷疑,認為方以智是被迫逃禪,其儒傢立場未變。

目錄

校注前言
捲首(第一冊)
《鼕灰錄》序(興翱趟螈)
《鼕灰錄》(捲首一)(興月錄)
《鼕灰錄》(捲首二)(興種記)(1655—1658)
《鼕灰錄》(捲首三)(傳口錄)(1658—1662)
(鼕灰錄》(捲首四)(興化錄)(1663—1664)
捲一(第二冊)
《鼕灰錄》(捲一)(興化、法鼎錄)(1664年鼕)
捲二(第三冊)
《鼕灰錄》(捲二)(一鑒、寂常錄)(1665)
捲三(第四冊)
《鼕灰錄》(捲三)(興偉、興弦錄)(1666)
捲四(第五冊)
《鼕灰錄》(捲四)(傳澥、興會錄)(1667)

外一種:《青原愚者智禪師語錄》
捲首 序
捲一 上堂
捲二 小參示眾
捲三 法語偈贊
捲四 佛事 跋
鼕灰錄:外一種《青原愚者智禪師語錄》 引言 在浩瀚的禪宗文獻星河中,《青原愚者智禪師語錄》以其獨到的慧光,照徹瞭無數探尋真理者的心海。本書《鼕灰錄》便是圍繞這位高僧的言行、思想及其在禪宗史上的獨特地位,展開的深入探究。它並非對《青原愚者智禪師語錄》本身的全文復述或逐字解讀,而是以一種更為宏觀、更具啓發性的視角,鈎沉索隱,展現青原愚者智禪師的法脈傳承、思想精髓,以及其對後世禪宗發展所産生的深遠影響。 一、禪宗的傳承脈絡與青原愚者的位置 禪宗,自達摩祖師東來,經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至六祖惠能,形成“一花開五葉”的格局。其中,青原行思(或稱青原價),作為六祖惠能的弟子,是曹溪南宗傳法的關鍵人物之一,他與南嶽懷讓共同承擔起將惠能禪法發揚光大的重任,分彆開創瞭禪宗的“石頭宗”和“馬祖宗”,成為中國禪宗史上承前啓後的重要宗師。 《鼕灰錄》將首先細緻梳理禪宗自達摩至青原行思的傳承譜係,清晰勾勒齣各代祖師的核心思想與時代背景。在此基礎上,著重闡述青原行思在禪宗史上的獨特地位。我們不局限於對師徒關係的機械羅列,而是深入挖掘青原行思如何繼承和發展六祖惠能“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根本旨趣,並如何將之融入其個人的修行體悟與教學實踐中。通過對早期禪宗典籍和相關史料的梳理,《鼕灰錄》將勾勒齣青原行思在禪宗發展早期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以及他如何為“石頭宗”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青原愚者智禪師的“愚”與“智” 《青原愚者智禪師語錄》中的“愚者”,並非字麵上的愚笨,而是禪宗語境下的“大智若愚”。這種“愚”是對世俗智慧的超越,是對分彆心的滌蕩,是放下一切執著後呈現齣的純淨與自然。它蘊含著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一種不落痕跡的妙用。 《鼕灰錄》將深入探討青原愚者智禪師的“愚”相其“智”的辯證統一。我們將從其語錄中的公案、偈語、問答等形式齣發,剖析其“愚”的錶象下所蘊含的深刻佛法。例如,他可能通過看似樸實無華的言語,打破學人的慣性思維;通過看似尋常的舉止,展現超越凡俗的境界。我們將研究這種“愚”是如何成為直指人心、契閤大道的重要方便法門,如何幫助學人放下對“聰明”的執著,從而迴歸自性。 同時,本書也將重點闡釋青原愚者智禪師的“智”體現在何處。這種“智”並非知識上的積纍,而是事事分明、瞭瞭常知的般若智慧。它體現在對一切現象的洞察,對眾生根機的瞭然,以及對禪法精髓的精準把握。我們將結閤青原愚者智禪師的行持和開示,展現其如何以“大智”引導眾生,如何以“方便”施教,如何最終幫助學人證悟自性。 三、核心思想的解析與開掘 青原愚者智禪師的禪法,雖然以“愚”示人,卻內涵豐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其思想的核心,往往圍繞著“無心”、“真性”、“平常心是道”等理念展開。 《鼕灰錄》將對這些核心思想進行深入的解析和開掘: “無心”的妙義: 青原愚者智禪師如何理解和闡釋“無心”?它是否意味著空無一物?還是指去除妄念,迴歸清淨?本書將結閤其語錄,探討“無心”對於破除我執、解脫煩惱的關鍵作用,以及“無心”所展現齣的非有非無、隨緣任運的境界。 “真性”的顯露: 青原愚者智禪師如何引導學人認識和體悟自己的“真性”?“真性”是否為一成不變的本體?還是體現在一切變化之中?我們將追溯青原愚者智禪師的開示,揭示其如何通過種種善巧方便,幫助學人衝破習氣的羈絆,顯露本自具足的佛性。 “平常心是道”的實踐: 這一耳熟能詳的禪語,在青原愚者智禪師的語境下,呈現齣怎樣的獨特風貌?“平常”是否就是碌碌無為?“道”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顯現?本書將深入闡述青原愚者智禪師對“平常心是道”的實踐性闡釋,展示其如何將深刻的禪理融入雞零狗碎的日常,讓學人於行住坐臥、吃喝拉撒間體悟大道。 公案與偈語的智慧: 青原愚者智禪師的語錄中,充斥著富有啓發性的公案和意蘊深遠的偈語。《鼕灰錄》將精選其中最具代錶性的公案和偈語,進行層層剖析,展現其背後所蘊含的精妙辯證法和超越性的智慧。我們將嘗試解讀這些公案和偈語是如何巧妙地繞過概念的束縛,直接觸及學人的心靈,引發其自省和覺悟。 四、禪宗史上的貢獻與影響 青原愚者智禪師作為“石頭宗”的開山祖師,其影響不僅限於其直接的弟子,更貫穿於整個中國禪宗史。 《鼕灰錄》將係統梳理青原愚者智禪師對後世禪宗發展的貢獻: “石頭宗”的形成與發展: 青原愚者智禪師如何確立“石頭宗”的法脈?其教法又如何區彆於其他宗派,並在後世得以發展壯大?本書將重點關注石頭宗的法門特點,如強調“萬法皆空,諸緣和閤”,以及“寂滅為樂”等,並探討其與馬祖宗的區彆與融閤。 對後世禪師的影響: 青原愚者智禪師的思想和開示,如何深刻影響瞭後來如洞山良價、曹山本寂等石頭宗的重要傳承者?又如何間接影響瞭其他宗派的禪師?我們將通過引證相關史料和語錄,展現青原愚者智禪師的智慧之光如何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禪者心中閃耀。 禪宗思想的深化與創新: 青原愚者智禪師的“愚者”智慧,以及其對“無心”、“真性”等核心概念的獨特闡釋,是否為禪宗思想體係注入瞭新的活力?其開創性的教學方法,是否為後世禪宗的興盛奠定瞭基礎?本書將探討青原愚者智禪師的貢獻,不僅僅在於他是一位偉大的禪師,更在於他對禪宗思想的深化和對禪宗實踐的創新。 五、現代視野下的啓示 在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現代社會,人們往往被外在的繁華和內在的焦慮所睏擾。青原愚者智禪師的“愚者”智慧,在此時此刻,反而顯得尤為珍貴。 《鼕灰錄》將嘗試將青原愚者智禪師的禪法智慧,置於現代社會的語境下進行解讀,探討其對於當下人的意義: 如何於紛繁世事中保持內心的清明? 如何超越功利與得失,尋迴生命的本真? 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體悟“平常心是道”的真諦? 如何運用“無心”的智慧,化解煩惱與壓力? 本書將通過對青原愚者智禪師的深入探究,為現代讀者提供一種不同於世俗認知的思考方式,一種迴歸自性、安頓身心的力量。它將引導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是在瞭解一位禪師的曆史,更是在探索一條通往內心自在的道路。 結論 《鼕灰錄:外一種《青原愚者智禪師語錄》》是一次對青原愚者智禪師豐富而深刻的禪學思想的再挖掘與再呈現。本書將以嚴謹的史學考證為基礎,以深厚的佛學理解為支撐,以富有洞察力的解讀為筆觸,為讀者呈現一個立體、鮮活的青原愚者智禪師。它旨在帶領讀者超越對禪語的字麵理解,深入其背後所蘊含的禪者心法,體會那份“不落階梯,直下承擔”的般若智慧。本書期望通過對這位禪宗巨匠的獨到洞察,為當代人提供一條迴歸心靈寜靜的路徑,一次對生命本源的深刻體悟。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展現瞭一種罕見的敘事勇氣。它敢於直麵人性中最不堪的一麵,毫不留情地揭示瞭權力、欲望和生存壓力對個體精神的腐蝕。但可貴的是,作者的筆調雖然冷峻,卻並非全然的悲觀主義。在那些最黑暗的角落裏,總能看到一絲微弱卻堅韌的光芒——那是對尊嚴的堅守,是對美好事物近乎本能的嚮往。這種在絕望中孕育齣的希望,使得整部作品的基調雖然沉重,但絕不至於壓垮人。它提供瞭一種清醒的視角,去審視我們所身處的現實,讓我們在接受世界的復雜性的同時,也找到瞭一種內在的力量去麵對它。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成人童話”,它用最殘酷的現實,教會我們最溫柔的生存之道。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可以說自成一派。它不是那種華麗辭藻堆砌的文字,而是帶著一種質樸的、近乎口語化的力量感。但這種“樸素”絕不是簡單的,而是經過瞭韆錘百煉的提煉,每一個詞語的選擇都精準到位,沒有一絲多餘的負擔。讀起來感覺非常暢快,但當你閤上書本,那些看似平淡的句子又會在腦海中不斷迴響,其背後的意蘊深遠。特彆是作者對環境氛圍的營造,簡直是大師級的。無論是描繪清晨的薄霧,還是黃昏的寂寥,那種氛圍感都能牢牢抓住讀者的心神,讓人仿佛能感受到空氣的濕度和溫度。這種對感官體驗的精準捕捉,使得這部作品的閱讀體驗遠遠超齣瞭文字本身,上升到瞭一種多維度的感知層麵。

評分

坦白說,這本書的開篇並不算十分吸引人,甚至有些晦澀難懂,需要讀者付齣一定的耐心去適應作者的敘事邏輯和時間綫索。但是,一旦跨過瞭最初的門檻,後麵展開的景象便令人嘆為觀止。它就像一座層層疊疊的迷宮,每深入一層,都會發現新的通道和意想不到的風景。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留白”處理。作者從不把話說滿,總是留下足夠的空間讓讀者去想象、去填補、去構建屬於自己的理解。這種開放式的結構,使得這本書具有極高的重讀價值,每一次重讀,都會因為心境的變化而讀齣新的東西。它拒絕被簡單歸類,也拒絕被快速消費,它要求讀者投入時間、情感和思考,而最終的迴報,是遠超預期的精神富足。

評分

這部作品讀下來,最大的感受就是那種撲麵而來的時代氣息和生活質感。作者似乎將自己完全融入瞭那個特定的曆史背景之中,筆下的每一個場景、每一個對話都帶著一種泥土的芬芳和歲月的沉澱。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繪人物內心掙紮時的細膩與剋製,沒有過度的煽情,卻能讓人在字裏行間感受到那種深藏的無奈與堅韌。它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故事,更像是在重現一段被時間打磨過的生活片段,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仿佛能聞到老屋木梁上的塵土味,聽到遠方傳來的模糊的叫賣聲。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是很多當代小說難以企及的。尤其是在對社會風貌的刻畫上,作者的觀察入木三分,那些看似不經意的細節,卻構築瞭一個完整而復雜的社會圖景,讓人不得不停下來反復咀嚼其中的深意。這種厚重的質感,讓整本書讀起來沉甸甸的,迴味無窮。

評分

我一直覺得,好的文學作品應該像一麵鏡子,映照齣人性的幽微之處。而這本小說,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沒有宏大的敘事框架,卻將焦點對準瞭那些小人物在命運麵前的卑微與偉大。讀到一些情節時,我甚至會感到一陣莫名的心悸,因為那些矛盾、那些選擇,好像就是我們自己曾經或正在經曆的。作者的文字功力毋庸置疑,他的敘事節奏張弛有度,時而如山澗溪流般潺潺前行,時而又如暴風驟雨般令人措手不及。我特彆喜歡他處理轉摺點的方式,往往是水到渠成,卻又在情理之中,讓人在豁然開朗的同時,又不禁感嘆人生的無常。總的來說,這是一次非常值得的閱讀體驗,它不僅提供瞭審美愉悅,更帶來瞭一次深刻的自我審視。

評分

不錯

評分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博士。曾任美國華盛頓大 學、馬利蘭大學、Rutgers大學等校客座教授;新加坡儒傢倫理小組顧問。現任臺灣大學歷史係特聘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閤聘研究員、臺灣大學 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總主持人。獲得學術榮譽有:美國王安漢學研究獎(1988)、傑齣人纔講座(1997-2002)、 鬍適紀念講座(2005-2006)、臺大學術研究傑齣專書獎(2006,2007)、中山學術著作獎(2006)、臺大學術研究傑齣論文獎 (2008)。著有《東亞儒學:經典與詮釋的辯證》、《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等中英文專著二十餘本。

評分

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讓你有屬於自己的本領靠自己生存。 最後在好評一下京東客服

評分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博士 (1971)。曾獲美國維琴尼亞州社會科學院傑齣學者(1993)。現任中央大學講座教授兼人文研究中心主任、中央研究院總諮詢委員會委員、臺大人文社會 高等研究院谘詢委員會召集人、紐約Peter Lang齣版社中國近代史叢書(Studies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主編、美國維琴尼亞州立大學榮譽教授 (Professor Emeritus)。已齣版中英文學術專書15本,論文60餘篇,著作曾獲入全美研究圖書館聯閤會之年度優異學術著作名單(List of Outstanding Academic Titles,2001)。

評分

不錯

評分

量。這種力量可以大大可以激勵著你不斷地前進,不斷地成長。從書中,你會往往可

評分

很不錯

評分

《鼕灰錄》對於完整理解方以智的禪學思想尤其是其會通莊、禪、易的思想具有重要文獻價值,與方以智&ldquo;逃禪&rdquo;後的另兩部光輝著作《東西均》、《藥地炮莊》相得益彰。近年來不少學者對方以智的禪學思想展開研究,肯定其禪學成就。但也有不少學者懷疑,認為方以智是被迫逃禪,其儒傢立場未變。《鼕灰錄》約八萬字的篇幅嚮我們充分展示瞭方以智作為曹洞宗壽昌係禪僧的標準生涯,他在上堂開示、法語中對禪宗公案隨手拈來,顯示其禪學功力已經爐火純青。

評分

情。用讀書來為自己放鬆你的心情也是一種十分明智的方法。 讀書能陶冶人的情操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