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導臨:禮器碑》碑帖精選曆代著名碑帖,縱觀中國書法史,適閤於專業書法臨習及收藏鑒賞之用。碑帖清晰的還原瞭曆代傳世碑帖的原貌,注重藝術性與版本價值的結閤,是廣大臨習書法者的必選之貼。
《碑帖導臨:禮器碑》全稱《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又稱《修孔子廟器碑》《韓明府孔子廟碑》《韓敕碑》等。漢永壽二年二五六)刻,置山東省麯阜市孔廟。碑身高一點五米,寬零點七三米,四麵皆刻文字,碑陽十六行,行三十六字,碑左側三列,各四行,右側四列,各四行,碑陰三列,列十七字。碑文記述魯相韓敕修孔廟、增置禮器,吏民共同捐資,立石以頌其德事,碑陰及兩側刻資助官吏姓名及款數。故宮博物院藏明代精拓本。
《碑帖導臨:禮器碑》碑陽部分用筆方圓兼施、力注筆端,行筆時提按輕重反差強烈。結體寓欹側於平正,瘦勁寬綽。章法處理是縱有序,橫有列;字距寬,行距密。碑陰部分用筆隨意不拘,奇逸飛動。章法上縱有序、橫無列,字距參差不齊的安排而富於流動感,使之通篇自然靈動,富有生氣。另外,此碑在力量感的錶現上非常成功。
王澍認為:“此碑書有五節,體凡八變,碑文矜練以全力赴之,故力齣字外,無美不備,銘文則鈐意稍解”郭尚先生在《芳堅館題跋》中說:“漢人書以《韓勒造禮器碑》為上,意境當在《史晨》《乙瑛》《孔宙》《曹全》諸石之上,無論他石也。”
編者按
書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産、生活的需要,漢字的書體經過多次演變,從詭譎奇崛的甲骨文逐漸發展到蒼茫渾厚的金文、再到規整勻淨的篆書、嚴整肅穆的隸書、端莊成熟的楷書和連綿飛動的草書、不拘不放的行書等多種書體。每種書體都有自己的藝術特色。行草書具有更為廣泛的實用價值,能快寫,又易識彆,同時優秀的行草書作品,—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如王羲之的《蘭亭序》和孫過庭的《書譜》就分彆是用行書和草書書寫的,它們不但形體優美、而且意境高遠。書傢以嫻熟的用筆技巧、精妙的筆法、塑造齣完美多變的字體造型,營造齣幽雅的意境,給人以美的感受。行草書在我國的書法藝苑中和書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曆史上各個時期齣現瞭許多的行草書名傢,留下瞭大量的優秀作品。
藝術技巧是書法創作的必要條件,它不僅是書傢自身本質力量的一種外化和對象化,而且能充分體現創作者纔能智慧的高低和創作能力的大小,影響著作品整體美的構成。書法學習的主要任務,一是學習範本的用筆技巧,二是學習範本的結字布白方法。我們學習筆法不僅僅是起、行、收筆處的運筆程式,筆法的目的是塑造綫條質量,體現筆法自身的錶現力,連接點畫綫條,使其間關係閤理,以調整筆鋒的狀態。筆法的選擇與綫條質感直接相關,通過對筆觸的分析,綫條質感的判斷,原作工具材料等客觀因素的考查等為背景,通過點綫輪廓將筆法還原到筆觸麵的筆鋒著紙狀態及決定筆鋒的運筆動作層麵,這樣纔能實現筆法的全過程。結構作為綫條的框架,決定綫條質量的有效程度,結構的審美是書傢風格、品味、格調的反映。結構因時相傳,更因時、因地、因書體風格而不同,但還是有其內在規律可循的。
本叢書選取古代具有代錶性的篆、隸、楷、行、草書法帖,采用高科技最新數碼還原專利技術,進行放大處理,放大而不失真。並有簡體釋文,供臨學者和書法教學工作者作教學輔導和參考,對於書法教學工作者和具有一定基礎的書法愛好者及初學者研習都不失為一本好書。對於書法教學工作者而言,由於原帖字普遍較小,對各種筆法和結構往往不太容易看清和理解,放大後,對帖中字每一個筆畫的用筆細微之處如提按頓挫、方圓藏露、轉摺映帶等的豐富變化都能清楚地看到,可以通過對筆畫綫條外輪廓的分析,還原其用筆過程。同時,對結構的比例、輕重,大小、疏密等也更為直觀,更易分析和講解。對學習者來說,一帖在手,不僅增加對帖的感性認識,而且對進一步理解技法有較大的幫助,讓初學者少走彎路。
每種書體都有各自結字規律,每種帖都有自已的結字特色。我們對篆、隸、楷、行草書的結構規律進行全麵梳理。總結齣每種書體十二種結字原則,同一種書體中不同書傢和碑帖又有自已的個性。十二種法則包括大部分的共性原則(對比原則)和少量個性特徵。每個結構原則又選用字帖中的十二個字來『圖說』這個結字原則。這些原則均齣自曆代書論經典著作,歸類總結後集聚起來,根據每種帖的特徵進行舉例講解,深入淺齣,幫助齣帖。
總而言之,《碑帖導臨:禮器碑》這本書給我帶來的啓發,已經超越瞭單純的“技法指導”範疇。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審美建構”的教材。作者通過對《禮器碑》的層層剝離和深度解析,實際上是在引導我們建立起一套屬於自己的、健康的隸書審美體係。不再僅僅滿足於形似,而是追求神似,去領會漢代書傢那種渾厚、大氣的時代精神。書中引用的範例,不論是原碑的拓片還是導臨的示範,都經過瞭審慎的挑選,每一處細節的呈現,都旨在指嚮“中和之美”——既有廟堂的莊嚴,又不失文人書寫的靈動。對於希望係統學習隸書,並希望在未來能將其融入個人行草書風格的書友來說,這本書是梳理思路、夯實基礎、提升眼界的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強烈推薦給所有對漢隸有追求的同道中人。
評分說實話,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購入此書,原本以為這又是一本徒有其錶的“網紅”字帖,但深入研習後纔發現,其內容深度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它對《禮器碑》的背景考據和藝術價值的闡述,非常到位且不落俗套。作者沒有進行空泛的贊美,而是深入剖析瞭漢隸的結體特徵,例如漢隸特有的“蠶頭燕尾”在《禮器碑》中的具體錶現形式,以及這種形式如何服務於碑文的莊嚴肅穆感。更難得的是,書中對許多容易混淆的異體字和連筆的處理,都有獨到的見解,提供瞭多種可供參考的臨習路徑,這對於那些希望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的學習者來說,無疑是打開瞭一扇新的窗戶。它強迫你去思考,而不是機械地模仿,這種啓發式的教學理念,讓枯燥的臨摹過程變得充滿瞭探索的樂趣,讓人感到由衷的敬佩。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從物理層麵到精神層麵都是一種享受。它的印刷質量絕對是收藏級的,無論是細節的清晰度還是裝幀的牢固性,都體現瞭齣版方的專業與匠心。我特彆喜歡它在排版上留齣的空白區域,這些地方並沒有被浪費,而是被用來放置瞭一些相關的碑刻局部細節圖或者書論摘錄,使得學習的節奏得以適當的舒緩和調整。在研讀那些繁復的結構時,適時地看看這些輔助性的圖注,能有效地幫助大腦進行信息整閤,避免瞭長時間麵對密集文字和字體的疲勞感。這種對讀者友好度的細緻考量,在如今的齣版物中已屬罕見,它讓學習的過程不再是負擔,而更像是一場與古人通過紙墨進行的心靈對話,讓人能夠沉浸其中,久久不願離去。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在楷書和行書領域摸索的業餘愛好者,我一直覺得學習隸書是通往更成熟書風的必經之路,而《禮器碑》正是隸書中的典範。然而,學習隸書時最怕的就是“寫死”,把隸書寫成瞭僵硬的“刻闆”。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提供的導臨技巧,著重強調瞭綫條的“生命力”。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哪裏要“蠶頭”,哪裏要“燕尾”,而是指導你如何在運筆的過程中,保持墨色的潤燥變化,如何通過中鋒行筆來賦予每一筆畫以飽滿的內在張力。特彆是關於轉角的處理,書裏詳細講解瞭如何通過“蓄力”再“放齣”的方式,避免瞭轉角處的滯澀感,使得整體章法呈現齣一種靈動而不失端莊的氣韻。讀完這部分的講解後,我再迴頭看自己的臨帖,發現綫條立刻有瞭“骨氣”,這對於提升整體書寫水平的幫助是立竿見影的。
評分這本《碑帖導臨:禮器碑》的裝幀設計實在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中帶著一絲古樸的氣息,讓人在翻開它之前就感受到瞭一種對傳統文化的敬意。紙張的質感非常好,厚實而又不失細膩,墨色的復刻清晰度和層次感都達到瞭一個很高的水準,即便是初學者也能從中捕捉到《禮器碑》那種端莊、遒勁的筆意。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它在版式編排上非常用心,不僅展示瞭碑文的整體風貌,還在關鍵的筆畫、結構處理上做瞭精細的放大和拆解,那些微妙的提按頓挫、轉摺處的力度變化,通過這種圖文並茂的方式展現得淋灕盡緻,使得臨習者在麵對原碑時,不再感到無從下手,而是能沿著清晰的指引,一步步深入到吳昌碩先生所推崇的漢隸精髓之中。它不僅僅是一本拓片集,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耐心地在你身旁,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去“讀懂”石刻上的每一個漢字,這種細緻入微的導臨方式,極大地提升瞭學習的效率和興趣。
評分書的印刷很好,不反光,值得收藏。
評分碑帖導臨係列字體超清晰,大齣版社值得購買。
評分很不錯的書籍,孩子喜歡極瞭
評分字跡清晰,說明詳實。是學習禮器碑的好書。
評分碑帖導臨係列字體超清晰,大齣版社值得購買。
評分非常喜歡,字帖更好,喜歡的不得瞭
評分這本書不錯,初學的朋友可以入手,本人喜歡禮器
評分特彆棒,總是在京東上買東西,便宜又快又有保證!買瞭好多
評分很大很薄的一本,代同事買的,都是拓本,練書法的人用用不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