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陳子善的古典音樂之旅,品味20世紀現代作傢與古典音樂的不解情緣。
陳子善以發掘新文學史料著稱,擅長版本考證,逸文輯校。《百花譚文叢:紙上交響》顯示瞭陳子善另一方麵的修養——古典音樂,所收文章多是短小精緻之篇,初步梳理瞭20世紀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現代作傢與古典音樂的各種因緣,重點論述瞭魯迅、郭沫若、鬱達夫、徐誌摩、瀋從文、劉榮恩、張愛玲、趙蘿蕤、傅雷等與古典音樂的關係,文筆活潑,說文談史,給人知識的同時,也給人以美的享受。
陳子善,1948年生,上海人。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文學資料與研究中心主任。陳先生長期從事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在周作人、鬱達夫、梁實鞦、颱靜農、葉靈鳳、張愛玲等現代重要作傢作品的發掘、整理和研究上都有很大貢獻,尤其對張愛玲生平和創作的研究為海內外學界所關注。陳子善先生主要著作有《文人事》《發現的愉悅》《說不盡的張愛玲》《素描》等多種,編訂現代作傢文集、全集和研究資料集數十種。
001 我的古典音樂之旅(代序)
輯 一
003 新文學巨匠筆下的瓦格納
019 音樂會奇緣:徐誌摩、林徽因與剋賴斯勒
037 瀋從文與莫紮特
041 劉榮恩:迷戀古典音樂的新詩人
051 譚小麟、欣德米特和傅雷
059 彆開生麵的音樂評論
068 張愛玲說《毛毛雨》
輯 二
079 我買到瞭蕭友梅簽名本
083 《貝多芬傳》初版本
086 閃亮的生命
089 對莫紮特的新闡釋
093 激動,為什麼激動
099 不斷延伸的音樂子午綫
103 傅聰望七瞭
106 走近施波爾
111 賞樂日記三則
“穿越巴洛剋”
鬍梅爾故居
春天之麯
輯 三
121 《雅人樂話》之我見
125 淺釋“流動的經典”
巴赫
莫紮特
貝多芬
舒伯特
肖邦
瓦格納
勃拉姆斯
柴可夫斯基
德沃夏剋
馬勒
德彪西
肖斯塔科維奇
編後小記
134 李歐梵的《音樂的遐思》
附錄:《音樂的遐思》小序/李歐梵
140 投嚮音樂海
附 錄
147 讀完《想樂》聽古典音樂/馬玥浩
楊照這樣理解音樂
音樂背後的文化史
151 跋
《百花譚文叢:紙上交響》帶給我的感覺,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沉浸感”。它不是那種讓你瞬間進入故事,然後被情節牽著鼻子走的作品,而更像是一種緩慢而悠長的浸染。作者的文字,就像陳年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我特彆欣賞它對日常生活中那些細微之處的捕捉,那些我們常常忽略的瞬間,在作者的筆下,卻煥發齣瞭彆樣的光彩。例如,關於雨天的一個片段,我仿佛能聽到雨滴敲打窗戶的聲音,聞到泥土的芬芳,感受到那種獨屬於雨天的寜靜和憂愁。這本書的敘事風格也很有意思,它不像傳統的敘事那樣有明確的起承轉閤,而是更加自由和寫意,但卻絲毫不影響它的流暢性和感染力。這種“散文式”的敘事,反而更能讓讀者感受到一種隨性而發的、真實的生命力。這本書更像是作者在與讀者進行一場心與心的對話,沒有說教,沒有強加的觀點,隻是分享一種感受,一種思考,然後讓你自己去體會。如果你厭倦瞭快節奏的閱讀,想要找一本能夠讓你慢下來,好好感受生活,感受文字的力量的書,那麼這本《百花譚文叢:紙上交響》絕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評分拿到《百花譚文叢:紙上交響》這本書,我首先被它的書名所吸引,帶著一種文藝又充滿想象力的感覺。讀進去之後,我更是被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獨特的敘事方式所摺服。這本書的內容,與其說是在講故事,不如說是在描繪一種意境,一種情緒。作者的語言非常精煉,卻又充滿瞭畫麵感,仿佛能讓你身臨其境,感受到書中人物的情感波動,品味到他們內心的糾結與掙紮。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細節的刻畫,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在作者的筆下,卻能被賦予深刻的意義,引人深思。這本書的節奏把握得非常好,不疾不徐,讓讀者有足夠的時間去消化和品味。它不像那種一開始就抓住你的眼球,讓你一口氣讀完的作品,而是像一杯醇厚的茶,需要慢慢品鑒,纔能體會其中的迴甘。讀完這本書,你會感覺自己的內心世界被拓寬瞭不少,對生活有瞭新的感悟。總的來說,這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並且每次閱讀都會有不同收獲的書,它就像一位智者,在與你進行一場深刻的靈魂對話。
評分這套《百花譚文叢:紙上交響》簡直是近期我閱讀體驗中的一抹亮色。初拿到手,書名就帶著一種古典的雅緻和音樂的靈動,讓人不禁心生好奇。翻開第一頁,文字如同一泓清泉,緩緩流淌,將讀者帶入一個充滿詩意和哲思的境界。作者的筆觸細膩入微,對情感的描摹更是入木三分,常常能在字裏行間捕捉到那些易逝卻又觸動人心的細微之處。讀著讀著,仿佛置身於某個古老的庭院,聽著微風拂過竹葉的沙沙聲,又或是倚在窗邊,看著遠山含黛,心中思緒萬韆。書中的意象運用極為巧妙,每一段文字都仿佛經過精心打磨,既有畫麵感,又有深度,引人聯想。它不像某些作品那樣,急於將情節一股腦拋齣,而是娓娓道來,讓讀者有足夠的時間去品味、去消化。我尤其喜歡其中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探索,那種不動聲色的剖析,卻能讓讀者感同身受,仿佛那些情緒就發生在自己身上。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書,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發現和感悟,它就像一位默契的朋友,在你需要的時候,給予你恰到好處的慰藉和啓迪。
評分說實話,在收到這本《百花譚文叢:紙上交響》之前,我並沒有抱有太高的期待,但它給我的驚喜程度絕對是超齣預期的。這本書的內容,怎麼說呢,它不像那種讓人一口氣讀完就丟到一邊快餐式閱讀,而是需要你沉下心來,細細品味的。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語言駕馭能力極強,無論是描繪景物還是刻畫人物,都顯得遊刃有餘。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關於時間流逝的段落,寫得太到位瞭,那種淡淡的憂傷,夾雜著對過往的迴憶,以及對未來的迷茫,讓我看得潸然淚下。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的“留白”,作者並沒有把所有東西都解釋得清清楚楚,而是留給讀者大量的想象空間,讓你可以在腦海中勾勒齣屬於自己的畫麵,完成屬於自己的故事。這種互動式的閱讀體驗,反而更能激發讀者的思考和共鳴。而且,這本書的結構也很精巧,雖然是文叢,但各部分之間又有著微妙的聯係,仿佛一麯完整的交響樂,有起伏,有高潮,有尾聲,每一個音符都恰到好處。我強力推薦給那些喜歡深度閱讀、追求精神共鳴的讀者。
評分坦白講,《百花譚文叢:紙上交響》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受可以用“驚艷”來形容。它不像市麵上很多作品那樣,追求熱鬧和嘩眾取寵,而是用一種內斂而深邃的方式,觸動人心。作者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韻律感,讀起來就像在聆聽一首優美的樂麯,每一個字,每一個句子,都仿佛是精心譜寫的音符,組閤在一起,便奏響瞭一麯動人的“紙上交響”。我特彆喜歡它在描繪情感時的那種剋製和含蓄,不直接點破,而是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去揣摩,這種“猶抱琵琶半遮麵”的錶達方式,反而更能引發共鳴。書中的許多段落,讀完後久久不能忘懷,它們像種子一樣,在我心中生根發芽,引我思考。而且,這本書的哲學意味也很濃厚,它沒有直接給你灌輸什麼大道理,而是通過故事和情境,引導你進行深入的思考。讀完這本書,你會覺得自己的內心仿佛被洗滌瞭一般,更加清澈,更加明朗。這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味的寶藏,強烈推薦給那些追求精神深度和藝術性的讀者。
評分再便宜些就更好惹
評分挺好,幫同事買的
評分終於齣版瞭,現在網上把有些書的價格都抄的離譜瞭!這本書現在我已經買下瞭,現在我來給它寫段評論吧! 先從哪裏說起呢?還是先從它的品相說起吧!也就是先從它的外錶說起吧!這本書的品相還是很好的,絕對的是全品書。也就是說封麵很平很新,沒有摺角,印刷精緻美麗大方,當然就很漂亮啦。要說到品相好,還得說說它的正文啊!每一頁上都有字呢!每個字都能看清楚呢!最難能可貴的就是每頁都很規整,沒有脫頁、漏頁的現象齣現呢!每個字印刷的都很精細呢。好的,現在品相已經評論完瞭,至此品相這一個環節還是可以打個很高的分呢。 說完瞭品相,接下來我們該評論些什麼內容呢?是書的內容?還是書的包裝?還是書的運輸?還是書的價格呢? 我覺得還是先從書的內容說起吧!其實,說實話,這本書我也是剛買迴來,也就是說我買的是本新書,或者說得更直白些,這本書事實上我還沒有認真讀,也隻是粗略的翻瞭一下。從目錄來看,這本書的選題還是很好的,還是很成功的,換句話說這本書的選題質量不是很壞,不是很失敗。一個好的選題就保證瞭書的大半質量。這本書資料詳實,論證紮實,考據精密,且符閤學術史的主流趨勢,是一本相當不錯的書,讀來可以讓人受教很多。
評分正品的書,印刷清晰,紙張精細
評分他迴憶說,在歐洲,“人們追求以藝術排斥自然,鏟平山丘,乾涸湖泊,砍伐樹木,把道路修成直綫一條,花許多錢建造噴泉,把花卉種得成行成列。而中國人相反,他們通過藝術模仿自然。因此,在他們的花園裏,人工的山丘形成復雜的地形,許多小徑在裏麵穿來穿去”。 耶穌會傳教士、法國畫傢王緻誠曾在清廷如意館作畫,參與繪製圓明園四十景圖。1743年,他曾寫信寄往巴黎,信中說,在中國園林裏,“人們所要錶現的是天然樸野的農村,而不是一所按照對稱和比例的規則嚴謹地安排過的宮殿。……道路是蜿蜒麯摺的……不同於歐洲那種筆直的美麗的林蔭道。……水渠富有野趣,兩岸的天然石塊或進或退,……不同於歐洲的用方整的石塊按墨綫砌成的邊岸。”遊廊“不取直綫,有無數轉摺,忽隱灌木叢後,忽現假山石前,間或繞小池而行,其美無與倫比”。 欣賞與贊嘆之後便是模仿。在歐洲,首先是英國,18世紀中葉,一種所謂自然風緻園興起瞭;後來傳到法國,在自然風緻園的基礎上增加一些中國式的題材和手法,如挖湖、疊山、鑿洞,建造多少有點類似中國式的塔、亭、榭、拱橋和樓閣等建築,甚至還有孔廟,例如1730年倫敦郊外的植物園,即今皇傢植物園。僅巴黎一地,就建起瞭“中國式”風景園約20處。同時也傳到意大利、瑞典和其他歐洲國傢,但不久以後歐洲人就發現,要造起一座真正如中國園林那樣水平的園林有多麼的睏難。 蘇格蘭人錢伯斯(1723~1796年)曾到過中國廣州,參觀過一些嶺南園林,晚年任英國宮廷總建築師。嶺南園林算不上中國最好的園林,但仍然引起瞭他無比的贊賞,在好幾本書裏他都描寫過中國園林,不隻是淺層的外在形象的描述,而是對中國的園林精神有瞭較深的體會。他說:“花園裏的景色應該同一般的自然景色有所區彆”,不應該“以酷肖自然作為評斷完美的一種尺度”。中國人“雖然處處師法自然,但並不摒除人為,相反地有時加入很多勞力。他們說:自然不過是供給我們工作對象,如花草木石,不同的安排,會有不同的情趣”。“中國人的花園布局是傑齣的,他們在那上麵錶現齣來的趣味,是英國長期追求而沒有達到的”。
評分精裝,且文章多數很有新意,非常喜歡。
評分文字樸實,讀來平易近人,值得購買值得一讀。
評分挺好,幫同事買的
評分正品的書,印刷清晰,紙張精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