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冠仁新江南丝竹曲集(总谱+11册分谱 附CD光盘)

顾冠仁新江南丝竹曲集(总谱+11册分谱 附CD光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顾冠仁 著
图书标签:
  • 江南丝竹
  • 丝竹曲
  • 顾冠仁
  • 新江南
  • 总谱
  • 分谱
  • 乐谱
  • 传统音乐
  • 中国古典音乐
  • CD光盘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4457088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9260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56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CD光盘
附件数量: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顾冠仁新江南丝竹曲集(总谱+11册分谱)》收录了顾冠仁老师的13首新江南丝竹作品,包括早期1961年的《三六》,到中期1982年的《春晖曲》、1986年的《苏堤漫步》和《绿野》,再到近期2009年的《迎宾曲》、《东滩晨曲》等作品,饱含了他半个世纪以来在江南丝竹创作领域里辛勤的耕耘和丰硕的成果。《曲集》的出版发行,是我国民族音乐界的喜事、幸事,更是我们江南丝竹发展史上的大事、要事,必将对江南丝竹这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目录

01.春晖曲02.苏堤漫步(小合奏)03.绿野04.江南风韵(曲笛、二胡、琵琶、扬琴、古筝五重奏)05.苏堤漫步(曲笛、二胡、琵琶、扬琴、古筝五重奏)06.瀛洲新韵07.清清洋山河08.迎宾曲09.春晓10.瀛洲古调二首11.东滩晨曲12.三六(小合奏)13.顾山春乐曲简介鸣谢
经典苏南器乐的传承与发展:一部不容错过的音乐文献 《江南丝竹经典曲谱汇编(精选版)》 (含历史考证、演奏技法详解与现代演绎分析) 本书简介 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位近现代作曲家的个人创作集,而是旨在为广大江南丝竹爱好者、研究者及演奏者提供一份全面、深入且具有学术价值的江南丝竹音乐文献资料。我们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跨越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江南丝竹曲目,通过详尽的整理与考证,力求展现这一优秀地方音乐传统丰富而深厚的艺术面貌。 一、 经典曲目的历史脉络梳理 江南丝竹,植根于吴地文化的沃土,其发展历程曲折而辉煌。本书首篇即为“江南丝竹流派源流考”,通过对明清以来文人雅集、民间社团的文献记载进行爬梳,梳理了以“十番锣鼓”、“走马灯”、“哭相思”等为代表的核心曲目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痕迹。我们着重分析了文人音乐向民间普及,以及在近现代如何与西洋管弦乐、现代和声进行微妙对话的过程。 书中收录的曲目并非简单堆砌,而是依据其风格特征进行系统分类: 1. 雅致清丽组(文人品味): 主要收录如《中花六板》、《寒鸦戏水》等曲目,侧重于细微的音色处理与意境的营造。我们附录了清代手抄谱与现代定谱之间的差异对比,探讨“韵味”如何在转抄过程中被量化和固化。 2. 热闹流畅组(民间活力): 涵盖了《万年欢》、《柳青果慢》等,展现了丝竹合奏的律动感和群体创造力。针对此类曲目,我们特别加入了早期民间乐队的配置记录。 3. 地方特色曲牌(地域风情): 选取了如上海、苏州、杭州等地具有显著地方色彩的曲牌,展现丝竹音乐在地域传播中的“在地化”特色。 二、 演奏技法的深度剖析与传承 江南丝竹的精髓在于其独特的演奏技法和对“腔体”的把握。本书的第二部分是本书的核心价值所在——《江南丝竹演奏技法精要》。我们邀请了多位不同流派的资深演奏家,对以下关键技术进行了图文并茂的解析: 1. 拉弦乐器(如二胡、中胡): 重点剖析了“揉弦”的宽度、速度与力度如何影响情感表达,尤其对“滑音”的精确度进行了科学描述。我们提供了大量指位图,详细标注了传统演奏法中对“空弦”的运用。 2. 吹管乐器(如笛子、箫、笙): 针对笛子的“花舌”、“气震音”以及箫的“喉音”处理,给出了具体的口型与气流控制训练方法。笙的部分,则着重于复杂的“轮指”技巧与和声配置中的作用。 3. 弹拨乐器(如琵琶、古筝、扬琴): 针对琵琶的“扫弦”与“轮指”的力度对比,以及扬琴的“滚竹”技巧,提供了清晰的节奏型分解。我们强调,在丝竹合奏中,弹拨乐器的角色往往是“织体构建者”,而非单纯的旋律承载者。 4. 打击乐器(如板鼓、小锣、钹): 详尽分析了板鼓在引导乐队节奏中的“指挥”作用,以及不同锣鼓点在表现不同情绪时的功能性差异。 三、 乐谱的规范化处理与现代演绎思考 为了便于现代学习和演出,本书采用了严谨的五线谱与工尺谱对照形式(对传统曲目尤其如此)。需要强调的是,本书提供的乐谱是基于对历史版本进行审慎的整理与规范化,而非单纯的某位个人改编或再创作。 1. 乐谱的准确性与演奏灵活性: 我们在记谱时,尽量保留了传统工尺谱中“自由节奏”和“弹性速度”的指示,并辅以现代记号进行解释,旨在避免过度僵化。对于一些技巧难度极高的段落,我们标注了不同流派的“处理建议”。 2. 对现代演绎的审视: 最后一章探讨了江南丝竹在进入音乐院校和国际舞台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我们分析了如何将古典的“意境”与现代的“结构”相结合,探讨了对传统曲目进行“室内乐化”或“交响化”的必要性与局限性。 总结 本书致力于成为一座桥梁,连接历史的深厚积淀与当代的演奏实践。它不提供单一的“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一个广阔的视野,让学习者和研究者能够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和发展这一独具魅力的音乐艺术。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文献的广度、技法的深度以及对历史演变的客观呈现。它适合所有对中国传统音乐,尤其是精妙绝伦的江南器乐艺术抱有浓厚兴趣的人士。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关注这套曲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总谱+分谱”的完整配置。在很多乐团排练或者小型室内乐合奏中,最头疼的就是信息不对称。指挥手里拿着总谱,演奏员拿着分谱,一旦出现一些快速的、复杂的对位段落,或者需要进行临时调整时,缺乏一个统一的、权威的版本参考,效率会大打折扣。分谱的细致程度决定了团队合作的顺畅度。我希望看到,分谱上不仅仅是把旋律线单独拿出来,更希望看到演奏提示,比如哪个乐器在这个乐句中应该起到主导作用,哪个声部是作为烘托背景,甚至对弓法、指法的具体建议。如果分谱设计得足够人性化,它就能极大地提升排练效率,让演奏者更快地进入到顾冠仁先生希望表达的音乐情境中去,而不是停留在“把音符弹对”这个初级阶段。这种系统性的资料整理,本身就体现了对传统音乐传承的极大尊重和责任感。

评分

收到书时,我最先注意到的是那张附带的CD光盘,这简直是救星般的存在!对于像我这样,乐理基础扎实但演奏技巧尚有欠缺的业余学习者来说,光有五线谱或工尺谱,光靠想象力去还原演奏效果,那简直是缘木求鱼。听觉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丝竹这种极度依赖“韵味”的音乐中,那些微妙的滑音、揉弦的力度、气息的连贯,是谱面永远无法完全记录的。我迫不及待地想播放看看,顾冠仁的版本在速度的把控上是否更贴近当代听众的审美习惯,还是依然保持着那种古朴的慢板深情?我尤其期待那些被誉为“新”的作品,在录音中能展现出何种空间感和层次感,是否能听到以往版本中不曾捕捉到的细微处理。一个好的录音,能瞬间打开一扇通往作曲家内心世界的门,它能指导我的练习方向,让我少走很多弯路,而不是拿着谱子自说自话。

评分

这套《顾冠仁新江南丝竹曲集》简直是为我这种醉心于传统音乐,又渴望接触现代演绎的爱好者量身定制的。光是拿到手就能感受到沉甸甸的分量——总谱加上十一册分谱,这可不是一般的小打小闹,而是真材实料的系统工程。我一直觉得,江南丝竹那种婉约细腻的腔调,是古老东方审美情趣的最佳载体,但很多老谱子在演奏实践中总觉得少了一点“呼吸感”,或者说,在配器上略显单薄。顾冠仁先生的版本,我听说他非常注重将传统精髓与现代配器技法融合,这让我对其中的新创和改编充满了好奇。我期待着翻开那些分谱时,能看到清晰的竹笛、二胡、琵琶、扬琴在音符间如何巧妙地对话,尤其想研究一下他是如何处理那些复杂的复调织体,让传统乐器的特色在现代合奏中依然能熠熠生辉。毕竟,能把“新”做得既不失“雅”,又充满活力,才是真正的大师手笔。这不仅仅是乐谱,更像是一部活态的音乐研究资料,光是研究指法和装饰音的处理,我就能消磨好一阵子了。

评分

从收藏价值和艺术研究的角度来看,这套曲集无疑具有重要的文献意义。对于音乐学院的学生或者专业的民乐团来说,它们可能就是未来几十年内研究和演奏江南丝竹的重要范本。总谱的编排清晰度,分谱的印刷质量,以及乐谱整体的装帧设计,都反映了出版方对艺术作品的敬畏之心。如果印刷粗糙、符号混乱,再好的音乐也容易被埋没。我期待看到这套书的排版是极其考究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复杂的高难度技巧标记,是否能做到一目了然。一套优秀的乐谱,不仅是演奏的工具,也是研究的载体。它记录了一个时代对传统音乐的理解和发展方向,多年以后,后人再看这套谱子,就能清晰地勾勒出新世纪江南丝竹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它承载的不仅仅是旋律,更是历史的印记。

评分

我对这套曲集的期待,更多是基于对“江南丝竹”这种音乐体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江南丝竹,它最大的魅力在于“雅俗共赏”之间的那个微妙平衡点——既有民间音乐的质朴灵动,又不失文人音乐的清雅含蓄。很多所谓的“新创”丝竹作品,往往用力过猛,为了追求“新”而牺牲了“韵”,变得喧闹有余,意境不足。因此,我非常想探究顾冠仁先生是如何在不破坏这种核心审美体验的前提下,引入新的和声色彩、新的节奏型,甚至新的配器法(比如对西洋管弦乐思维的借鉴)。我希望看到的“新江南丝竹”,是在坚守七声或五声体系的框架内,通过更精妙的织体变化,带来新鲜的听觉感受,而不是彻底的西化。这套曲集对我来说,是一次检验当代丝竹创作水平的试金石,看看我们的音乐家是否找到了传承与创新的最佳结合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