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业务律师基础实务(上下册)(中国律师实训经典·基础实务系列)

知识产权业务律师基础实务(上下册)(中国律师实训经典·基础实务系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温旭 编
图书标签:
  • 知识产权
  • 律师实务
  • 法律实训
  • 知识产权法
  • 著作权
  • 商标法
  • 专利法
  • 商业秘密
  • 法律职业
  • 法律培训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99306
版次:1
商品编码:1155163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律师实训经典·基础实务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52
套装数量: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教材系统介绍了知识产权专业律师需要掌握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流程,与一般的本科生教材不同,本书以知识产权类律师业务流程为线索,针对律师业务中的各类业务知识及办案流程和技巧展开讲解,突出实务操作性。本书对律师知识产权业务的基本内容,执业中的基本程序,业务中律师必备的素质,以及律师需要注意的问题,处理业务中的律师技巧等进行了全面地介绍,对于新任律师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作者简介

温旭,广东三环汇华律师所首席合伙人,中国资深知识产权律师,从业三十余年。北京大学知识产权硕士,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就读过中山医大、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学府。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广州人民满意的十佳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获多项部省级科技成果奖。现任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曾连任三届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担任过多届广东、广州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暨南大学等大学客座教授与研究员。著有《捍卫智慧》、《知识产权保护策略与技巧》等十余部有影响的专著,《捍卫智慧———没有硝烟的战场》被评为全国律协十佳知识产权专著。经办过华为、王老吉、微软、诸葛酿、阿迪达斯、罗浮宫、佛陶所、东鹏、康宝、蕉叶、荣华、格兰仕、美的、科龙、康佳、酷派、TCL等有影响的典型案件。康宝消毒柜与佛陶商业秘密案是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中,中方着重介绍的两个典型案例,曾有多项经办案件被列为全国十大知识产权经典案例。其授课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深受欢迎,为普及知识产权法律做出了卓越贡献。具有专利代理人、律师、

目录

第一篇 著作权律师实务
第1章 著作权法律保护体系 3
第2章 著作权民事纠纷与律师代理 11
第3章 著作权刑事案件与律师辩护 48
第4章 著作权行政投诉程序与行政保护 63
第5章 律师代理版权登记与订立版权合同 72
第6章 版权保护的发展前沿与展望 87
第二篇 专利律师实务
第1章 专利权的保护及权利限制 109
第2章 专利权申请的代理实务 144
第3章 专利文献检索与分析 167
第4章 在专利效宣告请求程序中的代理 182
第5章 专利纠纷的民事诉讼代理及其他诉讼代理 234
第6章 专利的转让、许可与运营 297
第三篇 商标律师实务
第1章 商标基本知识和法律制度 337
第2章 商标代理业务 360
第3章 商标的诉讼及维权业务 405
第4章 商标的其他非诉讼业务 468
第四篇 反不正当竞争律师实务
第1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体系 499
第2章 反不正当竞争民事保护 506
第3章 反不正当竞争刑事保护 518
第4章 反不正当竞争的行政保护 524
第5章 不正当竞争的民事责任 528
第6章 假冒注册商标 552
第7章 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 564
第8章 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 583
第9章 虚假表示 595
第10章 虚假宣传 609
第11章 侵犯商业秘密 626
第12章 损害商誉行为 667
第五篇 其他知识产权律师实务
第1章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实务 689
第2章 地理标志保护实务 701
第3章 植物新品种保护实务 715

精彩书摘

前言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随着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健全与发展,国内国际知识产权法律案件数量急剧增加,企业和个人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日益加强,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对知识产权服务的需求呈大幅增长趋势。为适应这一变化与新局面,全国各地不少法院都设立了知识产权专业审判庭,专门审理专利、商标、著作权、反不正当竞争等知识产权案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我国将探索试点建立专业性的知识产权法院来审判知识产权案件,这将是知识产权保护史上的一个突破。这一切都预示着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从原来的初级阶段,逐渐朝着成熟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知识产权是一门涉及技术、经济与法律的复合学科,在专利、技术秘密涉和及网络的不正当竞争等方面,创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就要求从事知识产权业务的律师不仅需要掌握一般的民事法律,还要熟悉、精通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法律,更需要懂得一些最新的科技知识;同时,还应有较好的外语水平,并了解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这样才能真正胜任知识产权的律师代理工作,做一名合格的知识产权律师。伴随着知识产权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既有理工科教育背景,又有法律学历的专业律师甚至是国外专业律师,都加入知识产权的法律服务行业中,这对维护当事人的正当合法权益,提高知识产权司法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已经成为法律服务业中一个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
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适应这一发展趋势,适时组织编写《知识产权业务律师基础实务》一书。该书着重从培养律师从事知识产权实务出发,专门教授律师代理知识产权案件所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及基本的代理步骤、策略与方法,并收集大量典型案例进行实例解析,以案说法,特别适合于法学教育研究,以及从事知识产权法律业务的律师学习、借鉴和参考。
本书由十多位具有丰富知识产权专业经验的资深律师及教授合作分工撰写。温旭律师、教授担任主编,负责全书框架的确定、审核、修改和统稿,并参与撰写各篇章的部分内容。朱妙春、林文、刘友华、郝传鑫、董咏宜、黄娟、王广华、申元林为本书副主编,主要参与了本书的撰稿及编写研讨。其中,朱妙春主要参与全书撰写提纲的讨论与确定,并指导相关作者撰写;林文、殷红艳主要负责撰写反不正当竞争律师实务篇;刘友华主要负责撰写其他知识产权律师实务篇;郝传鑫与黄娟主要负责撰写专利律师实务篇;董咏宜与王广华主要负责撰写商标律师实务篇;黄娟、申元林和曾赟负责或参与了著作权律师实务篇的撰写;唐娇、肖宇扬分别参与了反不正当竞争律师实务篇、专利律师实务篇的撰写。
参与本书撰稿、提供素材和讨论的人员还有:刘孟斌、程跃华、戴建波、成明新、高劲松、杜满清、胡少波、杨宇鹏、黄海燕、黄玲、温凯杰、宁超、刘琳、邵毓琴、赵勇、熊永强、方仁刚、谢姗珊等。杜满清律师负责全书的校稿、编排和案例的整理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及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的相关人员为本书的撰写与出版亦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特别予以感谢。
本书虽有一个统一的撰稿要求,但由于编者各自的经历、风格和知识面有所不同,虽经过主编反复多次修改与统稿,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我们会在再版时予以修订和完善。撰写过程中不少学者、法官及律师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原始素材。此外,为给读者更多的启发与帮助,本书借鉴、参考和引用了国内外不少作者的学术成果,在此也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欢迎批评指正。
愿智慧之星闪烁,让天才之火燎原!
主编 温旭
2014年5月4日

前言/序言


专利法律实务精要:从申请到无效的全面解析 本书旨在为广大知识产权法律从业者,尤其是初入专利领域的律师、企业法务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兼具实操指导意义的专利法律实务指南。全书聚焦于专利生命周期中的关键环节,从基础理论构建到复杂实务操作,力求构建一个完整且逻辑清晰的知识框架。 第一部分:专利法基础理论与制度概览 本部分是理解后续所有实务操作的基石。我们首先对我国《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进行逐条、深入的解读,并结合最新的司法解释和审查指南,确保内容的权威性和时效性。 一、专利权的基础要素解析: 可专利性判断的深化探讨: 详细剖析“三性”——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判断标准。在新颖性方面,着重区分了现有技术公开的范围、时间节点认定,并列举了大量的案例来阐释“书面公开”、“口头公开”和“为公众所知悉”的界限。对于创造性,不仅限于“三步法”的机械套用,更深入探讨了现有技术启示的寻找、技术方案的对比分析,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认知水平的界定,特别是针对复杂技术领域(如AI、生物技术)的特殊考量。实用性的认定标准在不同技术领域(如医药、方法专利)的差异化处理也被详述。 客体范围的精细划分: 对专利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不授予专利权的主题进行了详尽的梳理。特别关注了在软件和商业方法领域,如何通过技术贡献的界定来规避现有法律限制,实现专利保护的有效路径。 二、申请文件撰写的技术标准: 说明书的充分公开要求: 强调说明书作为界定保护范围的法定基础,必须满足的充分性、清楚性要求。重点剖析了如何撰写支持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并避免“权利要求宽泛、说明书支持不足”的常见错误。 权利要求书的逻辑架构: 深入讲解了独立权利要求和从属权利要求的层次构建艺术。涵盖了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限定原则、技术特征的添加与删除策略,以及如何通过保护范围的布局来应对后续的审查意见和侵权诉讼。 第二部分:专利审查实务与应对策略 本部分聚焦于专利申请流程中的核心障碍——审查意见的克服,这是从申请到授权的关键瓶颈。 一、审查意见通知书的类型分析与应对: 驳回理由的层级剖析: 对新颖性、创造性、清楚性、充分公开等各项驳回理由进行分类梳理,并指出不同理由对应的核心抗辩策略。 答复策略的构建: 详细阐述了答复意见书的撰写规范,包括对审查员意见的精准回应、补正的技术边界把握(即不扩大保护范围的红线),以及说理论证的逻辑链条构建。特别引入了“审查员视角”的分析方法,帮助律师预判审查员的关注点。 二、国际专利申请与PCT流程实务: PCT申请的路径选择与时机控制: 阐述了PCT申请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商业计划下的优先权保留与国际阶段的布局策略。 进入国家阶段的抉择与准备: 讨论了在主要目标国家(如欧洲、美国、日本)进行国家阶段启动时的审查标准差异,以及如何预先准备具有针对性的翻译文本和审查意见应对草案。 第三部分:专利权的有效性维护与挑战:无效宣告程序详解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无效宣告程序来挑战现有专利权,这是知识产权对抗性诉讼中的重要武器。 一、无效宣告请求的提起与证据规则: 无效宣告请求书的构建要件: 强调请求理由的充分性、事实和法律依据的支撑。重点分析了“现有技术证据的收集与利用”,包括如何通过网络爬取、历史文献挖掘来搜集最有利的证据。 无效程序中的证据交换与质证: 详细介绍了无效程序中证据的补充、公开以及庭审中的质证技巧,特别是对现有技术文件(如竞争对手产品、早期公开文献)的证据效力认定。 二、无效宣告中的核心抗辩与论证: 无效理由的组合运用: 探讨在实战中如何将创造性、新颖性、清楚性等理由进行有效组合,以期达到“一击必中”的效果。 无效程序中的补正与维持: 分析专利权人如何在无效程序中通过限定性补正来挽救专利,以及补正后的专利权范围如何界定,这对后续的侵权诉讼具有决定性影响。 第四部分:专利侵权认定与救济措施前瞻 本部分为律师实务中最常接触的环节——侵权诉讼准备,侧重于如何构建侵权认定的技术证据链。 一、侵权比对的技术路径: 等同原则与全面覆盖原则的实操应用: 详细阐述了在等同替换情形下,如何运用“教导、公开、限制”原则(即“三步走”理论)来论证是否构成等同侵权。 功能性特征的认定: 针对现代技术中大量存在的功能性限定的权利要求,探讨了其在侵权认定中的具体适用标准,特别是与说明书公开范围的关联性。 二、证据保全与鉴定: 诉前证据保全的策略部署: 讲解了在启动诉讼前,如何通过证据保全程序固定对方的关键侵权证据,包括源代码、生产工艺、销售数据等。 司法鉴定中的委托要点: 明确了撰写司法鉴定委托书时,需要精准定位的技术事实和对比点,以及如何引导鉴定机构作出有利于己方的技术判断。 本书的特点在于深度结合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人民法院近年来发布的最新指导文件和典型案例,力求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可执行、可操作的实务技能,是知识产权法律实务工作者必备的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愉快,尽管内容专业,但作者的行文风格却并不枯燥。在“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与国际条约”这一部分,作者用一种非常生动的方式,介绍了《伯尔尼公约》、《巴黎公约》等重要国际条约的核心内容及其对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让我对知识产权的国际化视野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对于“跨境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机制”的介绍,包括域外证据的收集、外国法律的适用等,都为我处理涉外案件提供了实用的指导。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新兴技术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探讨,例如对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应用和挑战的分析,让我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前瞻性的法律服务。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够引发思考的读物,它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知识产权领域的挑战与机遇。

评分

对于法律条文的解读,这本书做得非常到位。特别是关于“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的章节,作者不仅引用了相关的法律规定,还结合了大量的法院判例,详细分析了“相同或者近似”的判定方法,以及在实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专利权期限届满后的保护”这一部分的论述,虽然看似是一个边缘化的议题,但作者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律师在处理相关案件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此外,书中对于“行政诉讼”在知识产权领域的运用,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行政诉讼的特点、程序以及在知识产权维权中的作用,这为律师处理涉及行政机关的知识产权案件提供了重要的指引。总的来说,这本书在法律条文的细致解读和实践案例的有效衔接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是律师提升专业能力的得力助手。

评分

在接触了这本书的“商标异议与无效宣告”章节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实操性之强。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详细地讲解了如何撰写一份具有说服力的异议或无效宣告申请书,包括证据的组织、论点的构建、以及如何针对对方的答辩进行有效的反驳。书中的一些模板化的申请书范例,虽然只是一个框架,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能够极大地降低入门的门槛。同时,作者还深入探讨了在商标侵权诉讼中,如何进行损害赔偿的计算,包括实际损失、侵权所得以及法定赔偿的适用场景和具体方法。这一点对于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我认为,这本书之所以被称为“实训经典”,绝非浪得虚名,它真正地从律师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为读者提供了大量可操作的技巧和方法,让理论知识能够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法学院学生和初入知识产权领域的律师的必备读物。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复杂法律概念时所展现出的清晰度和条理性。例如,在著作权侵权章节,作者不仅仅是罗列了法律条文,更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生动地阐释了“实质性相似”和“非法复制”这两个核心要素的判断标准。书中对于权属调查、侵权证据收集等实操性环节的指导也非常到位,让我能够清晰地了解到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一步步构建一个扎实的案件基础。从合同的起草到诉讼的策略,再到调解的艺术,这本书几乎涵盖了知识产权业务律师所需要掌握的方方面面。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证据链构建”的论述,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具体的司法实践,让我深刻理解了如何才能让证据发挥出最大的效力。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显著提升实战能力的指南,对于希望在知识产权领域深耕细作的律师来说,这本书的价值不可估量。

评分

作为一名已经执业多年的知识产权律师,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在某些方面还是给我带来了新的启发。虽然我对基本概念已经非常熟悉,但书中在“专利侵权判定”这一章节中,对于“等同侵权”的最新司法解释的解读,以及结合大量最新判例的分析,让我对这一复杂但至关重要的领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关于“反向推定”的运用,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剖析了其在实务中的难点和要点,为我今后处理类似案件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另外,书中关于“商业秘密保护”的部分,从定义、构成要件到维权策略,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且引用了许多具有指导意义的案例,这对于当前蓬勃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域尤为重要。我发现,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律师,也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内容,它并非是简单地堆砌知识,而是真正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了一份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

评分

漂亮~

评分

还没看,要专门找时间看

评分

好!

评分

实务指导很细致,分类也很详细。

评分

还不知道

评分

好书,值得好好研读

评分

听朋友推荐要认真研读一下

评分

听朋友推荐要认真研读一下

评分

不错的专业书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