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将建立的家庭,比你出生的家庭更重要。——————-D.H劳伦斯
父母:“我们都是为你好!”
子女:“有些事情我自己能分辨!”
妻子:“到底是我重要还是你妈重要?!”
丈夫:“……”
隐藏在家庭生活中的危机,人人都应该面对,人人都有能力解决!
使家人口不择言、互相伤害的罪魁祸首究竟藏在何处?
翻开这本书,你将发现答案!
热销全美20年,累计售出100万册的家庭问题急救手册!
【推荐语】
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家庭互动、婚姻对家庭影响以及家庭治疗对人际关系有何助益的新视角。——《今日心理学》 美国专家心理学杂志
如果你备受婚姻、孩子和自身问题的困扰,如果你在接受心理治疗或觉得孤立无援、烦恼无处诉说,那这本书将为你提供一个全新的、很有价值的参考。——《纽约时报书评》
这本书展示了整个心理成长的过程,开拓了一条改变日常生活方式的新道路。——《洛杉矶时报》
引人入胜,极具可读性。——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美国精神病学杂志
为什么本该亲密无间的家人之间会有种种矛盾?为什么我们总是肆无忌惮地对极亲的人恶言相向?为什么我们总是要的太多而付出的太少?为什么父母的婚姻对我们的家庭有如此大的影响?
与其步步退避、不知所措,还不如快翻开这本书,看专家心理治疗师的分析解答。
作者用生动细腻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布莱斯一家从四分五裂,到求助家庭治疗师,最后在理解和倾听中重建爱的信仰,重获新生的过程。借由书中家庭所面临的危机,作者带我们揭开了家庭治疗的面纱,也向我们解释了家庭中存在已久的制衡力量、三角关系以及原生家庭的影响等诸多问题。
本书于1978年成书以来,在全美掀起了广泛讨论的热潮,成为家庭心理治疗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作品。
奥古斯都·纳皮尔(Augustus Y. Napier),1938年生于美国乔治亚州,北卡罗来纳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曾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跟随卡尔·惠特克实习,他们后来由师徒关系发展成为合作关系。后任职于威斯康星大学精神医学系,并参与了儿童与家庭研究计划。目前在亚特兰大负责一个家庭治疗工作,经常与同样是心理治疗师的妻子一起为一些家庭提供治疗。多年来一直在为一些专业报纸撰写文章。
卡尔·惠特克(Carl A. Whitaker),1912年生于纽约,雪城大学医学博士,在路易斯维尔大学接受精神医学训练。1955年参与开办了亚特兰大精神病诊所,开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并研究他们的家庭。1965年成为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精神医学教授,在那里工作直至1982年退休。曾在很多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并参与编写了多本心理学教材。
李瑞玲,台湾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曾任东吴大学心理学系主任、东吴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影评人、电视节目主持人。现任教于东吴大学心理学系。
家庭治疗在第一回合的面谈中免不了要面临一场“结构之战”—— 寻求治疗的家庭会有意无意制造某些状况来考验治疗师对治疗结构所定的原则,借以探测双方的信心。
两位治疗专家惠特克医生和纳皮尔医生在第一次面谈布莱斯一家人时,就面临了这样的考验:他们“无意”地把丹留在了家里;治疗师则坚持要等丹出席才肯开始治疗。而父母则认为克劳迪娅才是问题所在,丹不来有何关系?他们担心克劳迪娅随时会离家出走,说不定等不及下一次面谈就会自杀。
临走前,惠特克医生走到六岁的劳拉身边,请求她帮忙。六岁的孩子鼓起勇气说出了一句话:
“我不喜欢他们吵架。”卡尔用温暖的口气请求和她握手,劳拉伸出小手,一老一小双手握在一起的时候仿佛给这个热锅上的家庭平添了几许力量与温馨。
“想不想和我一起去见一个新家庭?”卡尔在电话里问我,他是我现在的同事,以前的老师,不过他今天的声音听起来不像平常那样轻松自信。
“金牌律师的父亲,脾气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个青春期的叛逆女儿。”他的邀请里带着善意的挑战。
“好啊!”我当下就答应了。“什么时候?”通常我同意当别人的辅助治疗师之前,一定会先仔细考虑,但如果是卡尔的话,那就不必多此一举了。
我们约定了一个这周两人都方便的时间,卡尔说:“我会先和他们确认看看有没有空。” 正要挂电话时,我问他:“开始之前,有什么需要我了解的吗?”
卡尔显然在赶时间:“除了情况很紧急外没别的。这个家庭是一个儿童精神医师委托的,他说女孩的情况变得越来越糟。他一直在为这个女孩做单独治疗。这家人并不觉得家庭治疗有什么用,但他们说他们都会到的。”
“他们家有多少人?”我问。
“5个,还有个小点儿的弟弟和妹妹。”
“我会好好准备的,星期四见了。”
1.1 情况紧急的家庭
虽然从我的办公室到卡尔任教的精神医学系并不远,可我还是迟到了。在这么凉爽惬意的六月天里,我不由地把车开得不紧不慢。大步跨进卡尔办公室时,我意识到无意中正好让卡尔能有时间跟这家人解释需要一位辅助治疗师的原因,以及介绍我的胜任资格。他大概已经提到我是执业心理治疗专家、临床心理学博士,是个值得信赖的同事;也一定谈到了家庭所拥有的力量,以及治疗师如果协同合作的话会更有效果等等。由于这个家庭主要是委托给他的,所以由他在社交方面下点工夫是有帮助的。因此,我对迟到没有很在意。
卡尔将我介绍给这家人:“这是大卫、卡罗琳,他们的女儿克劳迪娅、劳拉。我们正在等他们的儿子丹。”尴尬的时刻来了:我不确定要不要和他们握手。在家庭治疗开始前,社交上的客套虽然不能避免,但同时也应该保持必要的专业上的距离感。双方都犹豫了一会儿,然后大卫不安地笑着伸出手来,才化解了这个两难的局面。“很高兴见到你!”他言不由衷地说。他的长相很温和——高大、方肩、戴着眼镜。用敏锐、颇具洞察力的眼光直视着我,但同时又像要退缩,仿佛怕自己受到伤害。他看起来果断、机警、友善,但神情又有些惧怕。那犹豫的姿态,宽松的斜纹软呢套装、眼镜,镜片后锐利、善于分析的眼神,明显透露出他从事的是脑力工作。
他太太并没有伸手。她是个苗条的漂亮女人,但看来很沮丧。和她丈夫一样有头深色卷发,身穿裁剪合宜的麻质套装,窄领的边缘露出鲜红的围巾,上衣扣着银胸针,我从她的微笑里嗅得出生气和沮丧。
十六岁的女儿拘谨地对我点头笑笑,但又坐在那里纹丝不动。她比她妈妈漂亮,同样纤细的身材和卷发。她很不安,也很愤怒。向我点过头后便羞愧地垂下眼睛,似乎认定自己是使全家来此治疗的罪魁祸首。
另外那个六岁左右的小女儿坐在卡尔的迷你摇椅上,椅子虽然小了点,可她还是前后摇得很起劲。“嗨!”她高兴地向我打招呼,看来是个快乐活泼的孩子。她母亲朝她比比手势,示意她别摇得那么用力,她听话地慢了下来。
卡尔办公室较长的两头面对面摆了两张大的皮沙发,沙发之间一边是三张皮椅子,另一边是卡尔面对角落的书桌,桌旁是旋转椅和辅助治疗师的椅子。大家的座位形成一个很整齐的矩形:父亲和大女儿坐在相邻的两张皮椅上,母亲单独坐在一张大沙发上,小女儿则坐在很靠近母亲的小摇椅上。我注意到两个女儿各跟着父母中的一方坐,而父母则分开坐。
我坐在我的椅子上,充满感情地环顾着这个熟悉的办公室。这里干净而舒适,书架整齐地排列着,每个可利用空间都摆放着他事业的纪念品:雕塑、画、照片、剪报、漫画、海报、五花八门的艺术品,都放在一个个复杂图案的东方特色的垫子上。
卡尔坐在他的椅子上抽着烟斗,轻松地等待着。六十多岁的卡尔,是威斯康星大学的精神病学教授,也是家庭治疗师。他是个中等身高的健硕男人,一个漫不经心与细致、温和与警觉的混合体。他有着年轻时在农场练就的结实手臂和友好的性情,即使在这休息的间隙,他的目光还是那么犀利、敏锐,脸上挂着富有经验和洞悉人性的笑容。
我用轻松的语气问卡尔:“可以谈谈这个家庭的情况吗?”我们有意把对家庭的基本介绍保留到他们都在场时才提出来,这样他们就能确切知道,我们对他们究竟有多少了解,同时我们也可以自治疗初期就与被治疗者建立起开放式的沟通模式。
“嗯……”卡尔有点踌躇,我知道他是顾虑到那个还没出现的儿子。
“好,我就借等丹的这段时间给你介绍一下。”他停下来想了想。“布莱斯太太是上星期给我打电话预约的。她是约翰?西蒙医生介绍过来的,他之前已经为克劳迪娅治疗了好几个月。”这个名字我很熟悉,西蒙医生是儿童精神科医师,他的案例大部分是青少年。“西蒙觉得情况并没有改善,他们一家也都有同感。”卡尔停顿了一会儿。
“电话里布莱斯太太谈的大部分都是她和克劳迪娅的问题:她们一直争吵的情形、克劳迪娅怎样开始离家出走,以及她很为她担心等等。布莱斯太太觉得克劳迪娅近来有很多奇怪的想法。听起来这个家庭里存在的压力已经开始扩散到了每个家人身上,她不想让最小的劳拉也卷进这场家庭风暴里,但我们在电话里一致同意全家人至少在第一次治疗时都要到齐。就像我之前跟你说的,情况似乎相当严重。”
克劳迪娅瞪着她母亲,为刚才听到的话而生气,她用尖锐刺耳的声音说:“亲爱的妈妈,我觉得你自己才有一些很奇怪的想法——好比我得在太阳下山时就上床睡觉,还要乖得像六岁小孩子一样!”她生这么大的气,实在把我们都吓到了。
布莱斯太太也不甘示弱瞪着克劳迪娅,就好像有人在她们之间布下强烈的磁场,把她们紧紧拉向对方。布莱斯太太说:“我认为你有些想法很奇怪,我很担心。”她的声音夹杂着攻击和忧虑,而且为卡尔之前所说的话设防起来。布莱斯先生看来很害怕,他似乎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母亲和女儿显然都在备战,但如果真让她们吵起来,就会铸成大错。卡尔向她们伸出手,好像要解除两人间的磁场一样,声音坚定地说:“我得让你们俩停下来,我想等丹来。”她们把目光从彼此身上移开,剑拔弩张的时刻总算过去了。
1.2 他为什么缺席?
“他在哪?”我转头问母亲。
“我不知道,”她的声音听起来很疲倦、很丧气。“前几天他说不来,他不想参加家庭治疗。今天早上又说要来。我们出门的时候,他还没从美术班下课回来。我们可以先开始吗?也许他就快来了,我留了字条要他骑自行车过来。”
卡尔的回答一如我所料:“我觉得应该等一等,如果我们现在开始,丹就没有从头参与,我希望治疗开始时,大家能都在场。”卡尔的话里没有任何不近情理之处,但也显示出一定要等到丹来再开始的决心。他又扬起眉毛问:“你要不要打个电话给他?也许他已经到家了。”
“好啊!”布莱斯太太说着从沙发上站起来,大步走向卡尔的书桌。她拨电话时屋里的气氛变得紧张和沉默,电话铃响的时候更是鸦雀无声。
“没人接,”她叹口气坐下来,“现在该怎么办。”
卡尔看起来镇定自若,他把身体往后一靠,椅子发出声响,继续吸着烟斗,“反正时间已经空出来了,我们可以等。”
“我打到美术班看看。”卡罗琳再度起身走向书桌。
大家听她这么一说,好像都松了口气。我们已经料到估计得等一个小时,就只能互相看来看去,尽量找话说。想到丹可能还在美术班里,大家顿时轻松起来。大卫奉承卡尔说:“我喜欢你的烟,什么牌子的?” 我想他是下意识地在表达:我欣赏你的执着。
布莱斯太太打电话时,其他人又继续随意闲聊着。克劳迪娅这时也稍稍放松了一些,她笑着指向衣帽架说:“那是做什么的?”挂在架上的是两根棍子,粉红色的一根上面标着“她的”,白色较长的一根标着“他的”,
“我猜是一个以前的病人送的礼物。”
卡尔报之一笑:“你猜对了,不过在我有更大的之前,我是不会让别人用它们的。”
“哦?!”克劳迪娅说,一副兴趣来了又有点害怕的样子。
接着劳拉也用稚嫩的声音兴高采烈地问:“那是什么?”
她手指向卡尔墙上挂的抽象钢铁雕塑,我一直觉得那个形状像棵在风中摇曳的树,但我意识到应该将注意力从卡尔和他的办公室转移开,所以在卡尔还没来得及开讲它的来龙去脉前,我就打岔:“那是他祖父。” 他们听了都似懂非懂地,兴奋地笑了起来。事实上,的确挺好笑的。我又接着说:“如果你们觉得它的样子算奇怪的话,那你们真应该见见他祖母!”这次他们真的笑开了,布莱斯太太也从电话那边转过身来看什么事这么好笑。人在焦虑不安时,几乎什么笑话都会戳中笑点。我朝卡尔笑了笑:“抱歉!打断了你的故事。”
卡尔有点慌乱,但他马上露齿笑道:“他等不及听我把老掉牙的故事再讲一遍。”
我无奈地耸耸肩,于是他开始讲起来:“这个雕塑挂在那儿的时候,我的病人可以产生无数的联想,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可是有一天有人问,我觉得它是什么时,我脑海里突然间闪过一个疯狂的念头:那是我祖父的骨头黏起来的。然后我马上就明白了这个念头是从哪儿来的。因为我是温和型的人,我父亲也是,但我祖父的个性却非常强硬。他的大脚趾长疽时,干脆用小刀把疽挖掉,甚至连医生都不看!我想我买这雕像就是希望自己也能有祖父的几分刚毅和坚强。”
……
这本书的叙事结构极其巧妙,它并没有采用传统的“问题-分析-解决”的线性模式,而是通过一系列看似零散却又紧密相连的家庭故事碎片,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又真实的家庭生态图景。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每个案例分析中穿插的那些心理学概念,它们不是冷冰冰的术语,而是被赋予了生命力的工具。比如,书中对“代际创伤”的阐述,让我瞬间理解了为什么有些痛苦会像幽灵一样,在家族中辗转流传,即使新一代人努力想摆脱,却总是在不经意间重蹈覆辙。作者用生动的比喻,把抽象的心理机制具象化了,读起来毫不费力却又引人深思。整个阅读过程,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多维度的观察室,既能看到家庭表面的喧嚣,又能窥见底层涌动的暗流。对于那些渴望深入理解家庭动力学,却又害怕阅读晦涩文本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桥梁,它既保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兼顾了大众的可读性,实属难得。
评分从结构上看,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似乎在不断地挑战读者的既有认知。每当我觉得自己已经理解了某种家庭模式的运作逻辑时,作者总能引入一个新的视角,打破我的预设。特别是关于“家庭叙事”的章节,让我醍醐灌顶。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对家庭历史的理解来构建现在的生活,但很多时候,我们继承的只是一个被美化或扭曲的版本。这本书鼓励我们去“改写”这个叙事,不是否定过去,而是用更具赋权感和现实感的故事来取代那些限制我们的老旧剧本。我感觉作者的态度非常坚韧,他既不逃避问题的残酷性,也不沉溺于受害者情结中。他提供的是一种积极的、面向未来的能动性。这本书对于任何试图从过去的情感枷锁中解脱出来,并为自己建立一个更健康、更真实情感连接的人来说,都是一份极其宝贵的指南。
评分这本作品在节奏的把握上非常老练,它像一部精心编排的戏剧,起承转合之间,情感的张力被拿捏得恰到好处。作者似乎深谙“留白”的艺术,他不会把所有答案都填满,而是故意留下一些可以供读者自行填补的空间。例如,在描述一个家庭的重大变故后,书中往往会用几页篇幅聚焦于一个极小的生活细节——比如一只闲置的杯子,或者一次未接的电话。正是这些微小的锚点,承载了巨大的情感重量,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那些无法言说的失落与和解。这种文学性的处理,使得这本书超越了普通的心理自助读物,更接近于一种关于“人类存在困境”的哲学探讨。我发现自己读完一个章节后,往往需要放下书本,静坐良久,去消化那种沉甸甸的真实感,这本书的后劲实在太大了。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震撼在于它的“去标签化”能力。在很多关于家庭问题的讨论中,我们很容易就将父母或伴侣简单地归类为“控制狂”、“受害者”或者“不负责任者”。然而,这本书似乎在引导我们进行一次深层次的“去人性化”批判,不是贬义,而是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复杂性远超我们的想象。作者花费了大量篇幅去探讨“边界感”的建立与模糊,这对我触动很大。我原以为“爱”就意味着“融入”和“牺牲”,但书中清晰地阐释了,缺乏边界的爱,最终只会演变成相互消耗的泥潭。通过书中那些经典的家庭冲突案例,我看到了“好人”如何因为害怕冲突而成为“冲突的制造者”,这种悖论式的分析,让人不得不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对“美满家庭”的定义。这本书不是提供万能药方,而是提供了一套更精确的诊断工具,让你能更诚实地面对自己和家人的真实需求。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而是非常接地气,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和你娓娓道来。作者在描述那些日常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家庭冲突时,总能精准地捕捉到那种微妙的情绪变化和潜在的动力。比如,书中对于“沉默的战争”的刻画,简直是神来之笔。我身边就有好几对夫妻,他们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心里都憋着一肚子气,这本书揭示了这种“不沟通”本身就是一种最伤人的沟通方式。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家庭成员角色固化时的那种细腻观察,比如那个永远扮演“拯救者”的角色,看似在帮助家庭,实则剥夺了他人成长的机会。读完后,我开始反思自己在家里的位置,甚至能更清晰地看到那些我们不愿承认的权力结构和情感捆绑。它不是在指责谁对谁错,而是在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角,让我们看到行为背后的深层需求和恐惧。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自我发现的旅程,而不是枯燥的理论学习。
评分挺好,比较实惠,性价比高,送货也好,好评!囤货慢慢看吧
评分嗯,这本书的话,我觉得如果有电子版买电子版就可以了啦
评分正版书籍!图书质量特别好,内容丰富有趣,思想深刻!包装完美,物流迅速!推荐购买!
评分纸张还可以,值得买。
评分非常好非常满意非常喜欢京东真不错快递员也非常好(?▽?)
评分这次的包装很完美,物流给力依旧~
评分想要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参加了一个课程,推荐了这些书,从没看过如此有深度的书,书的质量挺好,京东很快
评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问题,浅显易懂
评分质量非常好,与卖家描述的完全一致,非常满意,真的很喜欢,完全超出期望值,发货速度非常快,包装非常仔细、严实,物流公司服务态度很好,运送速度很快,很满意的一次购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