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自体心理学创始人科胡特最后遗作,然而它却不会是最后一本阐释他的工作的书。当前精神分析学派的自体心理学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并拥有自己的历史,《精神分析治愈之道》正是那段历史中出现的里程碑式著作。
“鹿鸣心理:心理咨询师系列”其他书目推荐:
《接受与实现疗法:理论与实务》《中小学短期心理咨询》《叙事治疗实践地图》《阿德勒的治疗》《艺术治疗——绘画诠释:从美术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游戏治疗》《辩证行为疗法》《躁郁症治疗手册》《以人为中心心理咨询实践》《焦虑和恐惧症——一种认知的观点》《奇迹: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精神分析治愈之道》是自体心理学创始人海因茨·科胡特的最后遗作,不仅回应了针对《自体的分析》与《自体的重建》的批评,而且从根本上修正和发展出了完全不同的精神分析治疗的思想基础,并对共情、俄狄浦斯情节和自体客体转换等核心概念作了细致的阐述;结合重新评估自体心理学的临床实践,陈述了自体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并通过临床案例,着重强调了精神分析治愈的本质。
海因茨·科胡特(Heinz Kohut,1913—1981年),自体心理学创始人。在维也纳获得医学学位,并在芝加哥大学接受神经和精神医学的训练。他在芝加哥大学担任教授,讲授精神医学至1981年为止。他从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毕业并在那里担任教师与训练分析师。身为许多专业论文的作者,科胡特写过两本书,《自体的分析》与《自体的重建》。他曾是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的会长(1964—1965年),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的副会长(1965—1973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档案馆的副馆长(1971—1981年),以及奥地利科学院的成员。他曾获得奥地利政府颁发的荣誉十字勋章,与辛辛那提大学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
译者:訾非, 现为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系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理事。
第一部分 自体的重建:回应与反思
1 自体心理学视角下的可分析性
2 对阉割焦虑的再思考
3 科学客观性的问题与精神分析治疗理论
第二部分 精神分析治疗的本质
4 自体一自体客体关系的再思考
5 精神分析的疗效:以自体心理学的发现为基础的初步声明
6 精神分析的疗效:自体心理学对治疗进程的重估
7 自体心理学对防御和阻抗的看法
8 对自我分析功能的反思
9 共情在精神分析治愈过程中的作用
10 自体客体移情及其解析
附注
参考文献
我曾多次说过,传统精神分析和精神分析取向的自体心理学之间的不同在于两者强调的重点不同——重点的转变虽然微妙但很重要。下面我通过探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阐明这种转变的重要性。他有关潜意识的重大发现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自恋伤害。这种伤害暗示了弗洛伊德的著作受排斥的主要原因,它受到革新者本人人格的敏感程度以及提供重大发现的生长土壤的心理学时代精神的共同催化。我先前已经讨论过了这些因素对于作为新兴科学的精神分析[安娜·欧(Anna O.)和布鲁尔(Breuer)是其先驱]的影响(有关弗洛伊德人格的早期讨论见Kohut,1977:290-298;有关当代主流心理学弱点的讨论见 Kohut,1977:267-280。)由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亟待说明,我现在要重述并扩充我在先前的作品中提到的观点。
让我们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的具体特征开始。这些特征让他以特殊方式来看待心理过程,这些方式在古典或传统的精神分析里达到顶峰,如潜意识、防御机制和结构性冲突。首先看弗洛伊德的道德立场,我们可以说,他最主要的道德观是求真。我们可以补充的是,他的自尊被他对真相是否知情强烈地影响着。向其掩盖真相,对他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令人愤怒的自恋伤害。(有关弗洛伊德此方面性格的讨论见 Kohut,1977:65-66。)基于他在这个方面的易感性,他对别人的此类倾向无可置疑地很敏感。因此他认为,当人们需要面对这样的一个事实,即人们对自以为了解的事物——亦即他们自己心灵的全貌——其实是不了解的,这是精神分析带给他们的最为严重的伤害。他补充说,这个伤害可以与哥白尼和达尔文对人类造成的伤害相比(参考 Freud,1917,1953,16:284-285,有关这个观点的讨论见 Kohut,1978b,2:515-518)。我相信不必再次强调,在心理学家断定的心理真相中,个人因素同量子物理学家的观察工具一样,是与客观现实无法分离的。客观现实总是包含了观察者(见第三章)。
因此,(a)当我质疑弗洛伊德的说法,即当人们认识到其实他们不知道那些他们自以为知道的事情,这必然会对他们造成无法承受的自恋伤害;(b)当我进一步怀疑这种伤害是否在每一个历史阶段的严重程度都一样时,我不打算依据弗洛伊德自身在这个方面的敏感性来提出疑问。而且,我对弗洛伊德的理论也有同样的态度。我认为很可能是弗洛伊德特殊的人格特点——实际上是与上述同样的特质——让弗洛伊德在第一次系统化他的发现时,把精神生活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的部分,将知与不知间的对比放在首位,并把“可知与否”这个判断标准当作人类心灵二元对立(dochotomized mind)的指导原则,人类心灵的二元对立是其整个思想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原则。但是,必须再次强调,我不应该也不会因为它们来自弗洛伊德本人对人类的极具个人特征的、具有时代限制的看法,而据此推断它们的实用性和解释力。乍看之下令人惊奇的是,正是促使弗洛伊德早期提出潜意识与(前)意识心理层面这种二分架构思想的特殊的敏感性,导致他后期的有关本我与自我间二分的补充性观点(Freud,1923,1953,vol. 19)。
……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无可比拟的想象力和构建世界的能力。作者似乎拥有点石成金的魔力,将一些看似平凡的元素,编织成一个充满张力和美感的叙事网络。我尤其欣赏书中那些充满哲理的对话,它们不仅仅是情节的推进器,更是智慧的结晶。每一次阅读,都能发现新的层次和意义,就像一个多面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都会有不同的光彩。对于那些追求精神深度和审美愉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场盛宴,它用优美的文字搭建了一个供人栖息和思考的精神家园。
评分这是一本需要用心去体会的书,它的内涵远比表面文字所呈现的要丰富得多。作者的叙事视角非常独特,总能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揭示出隐藏在日常现象背后的真相。我喜欢书中那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命运的深刻反思,它让我在享受故事的同时,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自我审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且富有韵律感,读起来有一种行云流水般的舒适感,但这种舒适感之下,却蕴含着不容忽视的重量。它像是一位睿智的长者,在你耳边轻声诉说着生命的奥秘,引人深思,回味无穷。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震撼的。它的文字力量强大到足以穿透表象,直击灵魂深处。作者敢于触碰那些我们平日里避而不谈的禁区,用毫不矫饰的语言去剖析人性的复杂与脆弱。我欣赏作者的勇气和坦诚,正是这份真挚,让这本书拥有了超越一般文学作品的深度。它不是那种轻松的消遣读物,需要读者投入心力去消化和理解那些深刻的隐喻和象征。但正是这份挑战,带来了巨大的回报,读完后有一种被洗礼的感觉,心灵得到了极大的净化与升华。
评分这是一部充满力量的作品,它以一种近乎于诗意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复杂而又迷人的叙事空间。作者对细节的把握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每一个场景的描绘都栩栩如生,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气息,感受到人物的情绪波动。这本书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时而舒缓,时而紧张,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我常常在深夜里沉浸其中,直到天色微明才依依不舍地合上书页。它不仅仅提供了一种阅读的愉悦感,更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对世界的看法。那种深沉的共鸣感,让这本书在我心中占据了特殊的地位,值得反复品读。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读起来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充满了对人性深层次的洞察力,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生活和选择。我特别喜欢他描绘人物内心挣扎和成长的笔触,那种细腻入微的描写,让人感同身受。整本书的结构设计也非常巧妙,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块拼图,最终构建出一个宏大而又充满哲思的画面。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被极大地拓宽了,对于一些困扰已久的问题,似乎也找到了新的视角去看待。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像是在引导读者进行一场自我探索的旅程,每一次翻页都充满了惊喜。
评分很有帮助,质量也不错。
评分好书呀,介绍的特别清楚,受益菲浅。
评分很好,速度快,书不错,我喜欢
评分没有塑封,但是还是很好,满意!哈哈!!!!!
评分此书不错???值得读
评分好书,值得看。专业度比较高。
评分作为一名严重的焦虑症患者,我可以告诉你们,这本书的内容不会让你的失望的。
评分包装完好,质量不错。比书店便宜很多。
评分媳妇买的书,学习用的,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