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与景观丛书:观赏草与景观

植物与景观丛书:观赏草与景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袁小环 著
图书标签:
  • 观赏草
  • 景观设计
  • 园艺
  • 植物学
  • 园林
  • 景观植物
  • 庭院设计
  • 绿化
  • 植物
  • 花卉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03875915
版次:1
商品编码:1159046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植物与景观丛书
开本:20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4
字数:3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植物与景观丛书:观赏草与景观》分为概述、观赏草的分类、观赏草繁殖育苗、观赏草的应用、禾本科观赏草、莎草科观赏草、其他科观赏草七章,详细介绍了近百种观赏草的名称、形态特征、分布地及生态习性、繁殖栽培、园林应用等。每种都配有数张在景观中应用的图片、设计图等,是植物景观设计师的良好参考书。

内容简介

  《植物与景观丛书:观赏草与景观》是植物与景观丛书里的一本。虽是草,观赏草可与花媲美。它们不仅有庞大华丽的花序,也有丰富的叶色。观赏草株形丰满圆整,细长的叶片、轻盈的花序随风飞舞,姿态飘逸,很多品种具有鲜明的季相变化,叶片变为棕、红、紫色,蕴含着自然节律和人生哲理。《植物与景观丛书:观赏草与景观》从众多的观赏草中精选出较有代表性的禾本科、莎草科和其他科属观赏草近百种,做了形态特征、分布习性、繁殖栽培、园林用途、种植参考密度和常见栽培品种等方面的简要描述,同时提供了不同品种的图片,便于设计师配色时参考,还挑选了观赏草在景观应用中的实景,供模拟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一、观赏草的定义
二、草的观赏价值与观赏草的兴起
三、观赏草的价值

第二章 观赏草的分类
一、按植物分类系统分类
二、按生物学特性分类
三、按生态习性分类
四、按应用特性分类

第三章 观赏草繁殖育苗
一、繁殖方法
二、育苗技术

第四章 观赏草的应用
一、设计:赋草以品格
二、种植:遵循生态原则
三、养护:尊重生命

第五章 禾本科观赏草
远东芨芨草
芨芨草
银边草
帚状须芒草
野古草
芦竹
格兰马草
宽叶拂子茅
'卡尔'拂子茅
野青茅
细柄草
小盼草
蒲苇
柠檬草
发草
知风草
丽色画眉
蓝羊茅
箱根草
蓓草
兔尾草
羊苴
五节芒


'重金属'柳枝稷
毛芒乱子草
狼尾草
紫御谷
东方狼尾草
羽绒狼尾草
绒毛狼尾草
'王子'狼尾草
藕草
芦苇
'萨凡纳'糖蜜草
棕叶狗尾草
大油芒
长芒草
线叶针茅
细茎针茅
黄背草
锥子草

第六章 莎草科观赏草
缨穗薹草
涝峪薹草
溪水薹草
蓝薹草
矮丛薹草
披针叶薹草
青绿薹草
尖嘴薹草
棕榈叶薹草
翼果薹草
'金丝'薹草
宽叶薹草
橘红薹草
旱伞草

第七章 其他科属观赏草
细灯心草
竹节灯心草
片髓灯心草
土麦冬
香蒲
达香蒲
参考文献
中文名称索引
拉丁学名索引

精彩书摘

  2.冷季型观赏草  冷季型观赏草适宜冷凉气候,10℃根系即可生长,但超过32℃生长缓慢。因此,春季萌芽早,秋季枯黄晚。春秋季生长旺盛,通常在炎热的夏季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遮阴与充足灌溉可减轻夏季休眠程度。  冷季型观赏草植株多低矮,一般在60cm以下。叶片的主脉通常较宽,有些草种叶片卷缩,如蓝羊茅、细茎针茅。常见的冷季型观赏草有下列各属的草种(品种):燕麦草属、凌风草属、发草属、羊茅属、箱根草属、异燕麦草属、鹩草属、针茅属、苔草属。  冷季型观赏草5月前后开花,春、秋两季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到了炎热的夏季,蓝羊茅几乎停止生长,而银边草的地上部分会枯死,凉爽的秋季到来时再发新叶。对于冷季型的玉带草,夏季应该将茎叶回剪至地面,促使长出新的茎叶。  3.其他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观赏草都可以明确界定为冷季型或暖季型。如宽叶拂子茅兼有冷季型和暖季型观赏草的特点,3月下旬(北京地区)与冷季型草同期萌芽,夏季生长旺盛,秋季开花,又表现出暖季型草的生命周期特点。三、按生态习性分类  生态习性反映了植物对光照、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了解观赏草的生态习性是确定观赏草的应用范围与养护管理措施的理论基础。  观赏草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如小盼草几乎可以生长在任何土地上:从全遮阴到全光照,从土壤潮湿到干旱。虽然如此,我们仍然需要根据不同品种的生态习性进行种植与养护,首先为了观赏草更好地生长,展现出最美的景观;其次为了节约管护成本,降低不必要的能量投入,建设节约环保型园林。  观赏草对土壤要求不严,须芒草属、格兰马草属、凌风草、丽色画眉即使在贫瘠土壤中仍能生长良好。  观赏草的生态习性主要从光照和水分两个生态因子展开。  1.依据光照适应性分类  依据对光的适应性分为阳生、中生与阴生3类。  大部分观赏草,尤其高大类型,属于阳生植物,喜光而具有一定的耐阴性,如芒属、蒲苇属、狼尾草属、须芒草属、针茅属、野古草等。  中生观赏草多具有较广的光照适应范围。华北地区的乡土植物野青茅自然生长于低海拔山区的林下,而大油芒多生长于林缘,引种栽培后全光照下生长更旺盛,更具有观赏价值。近年开发应用的地被型苔草属观赏草涝屿苔草、青绿苔草、披针叶苔草、矮丛苔草中,除了涝屿苔草全光照下易出现枯尖现象之外,其余3种在适度遮阴下生长更好,全光照下也能正常生长。  阴生观赏草种类较少,多为低矮的地被类型,如山麦冬属、沿阶草属植物以及箱根草等。炎热的气候条件下,花叶类观赏草适宜种植在适度遮阴环境下,以保证叶片的观赏性。  2.依据水分适应性分类  依据对水分的适应性可将观赏草分为旱生、湿生、水生3类。  旱生观赏草普遍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如狼尾草、芨芨草、野古草、芒、柳枝稷、须芒草、羊草等,表征永久萎蔫系数普遍低于6%的土壤体积含水量。这也是观赏草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备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突出的耐旱能力大大降低了灌溉养护成本。  湿生观赏草有灯心草属、荻、藕草、玉带草、芦竹、花叶芦竹、芦苇、蒲苇、溪水苔草、鸭绿苔草,适宜滨水或湿地(狭义概念)应用。  水生观赏草主要包括香蒲、水葱等园林水生植物。  观赏草普遍具有较强的水分适应范围。以耐旱性著称的狼尾草在水淹一周后仍能开花,水退后存活下来。上述湿生观赏草中除溪水苔草和鸭绿苔草外,其余各种同时具有较强的耐旱性,能在半干旱地区的粗放管理园林中应用。  3.其他  光照和水分以及其他环境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具有协同作用。干旱的环境下适度遮阴有利于阳生植物生长,给予中生或阴生植物充足的水分供应,则在全光照下亦能生长良好。  ……
植物与景观丛书:观赏草与景观 一、 什么是观赏草? 观赏草,顾名思义,并非仅仅是农田里用于收割的禾本科植物,而是经过长期选育或自然演化,因其优美的形态、多样的色彩、独特的质感以及随季节变化的动态美而备受青睐的一类草本植物。它们以其独特的视觉魅力和生态功能,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 观赏草的定义与范畴 传统意义上的“草”往往与“野”或“平凡”联系在一起,但观赏草打破了这一刻板印象。它们涵盖了广泛的植物类群,虽然许多观赏草确实属于禾本科(Gramineae/Poaceae),但也有一些莎草科(Cyperaceae)、灯芯草科(Juncaceae)等非禾本科的植物,因其观赏价值而被纳入观赏草的范畴。这些植物通常具有细长的叶片,挺拔的茎秆,以及轻盈摇曳的花序,共同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自然美学。 2. 观赏草的分类 对观赏草的分类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 按形态特征: 秆高型: 它们通常能够长到一人甚至更高的高度,如蒲苇(Cortaderia selloana)、狼尾草(Pennisetum spp.)等。这类观赏草能营造出强烈的空间感和层次感,适合作为背景植物或焦点景观。 中型: 高度适中,在0.5米至1.5米之间,如拂子草(Deschampsia cespitosa)、尖叶兔儿风(Achnatherum tenuissimum)等。它们是花园设计中的万金油,可以用于花坛边缘、群植或作为中层填充。 矮小型: 通常低于0.5米,如蓝羊茅(Festuca glauca)、苔草(Carex spp.)等。这类观赏草非常适合地被、花境的镶边,或与宿根花卉搭配,增加植物的质感对比。 蔓延型/匍匐型: 它们会匍匐生长,形成地被,如一些品种的苔草。 按叶片特征: 绿色系: 大部分观赏草的叶片呈绿色,但绿色也有深浅、明暗之分,如同蓝绿色、黄绿色等。 蓝色系: 蓝羊茅(Festuca glauca)是其中的代表,其灰蓝色叶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是营造冷色调景观的绝佳选择。 红褐色/紫色系: 如落新妇(Heuchera spp.,虽非严格意义上的观赏草,但常与观赏草搭配,其叶色变化丰富,也常被纳入广义的观赏性植物考量),或某些品种的狼尾草(Pennisetum spp.)叶片会呈现迷人的红褐色。 斑纹型: 叶片带有条纹或斑点,如一些品种的苔草(Carex spp.)和锦鸡儿(Miscanthus sinensis)的杂交品种。 按花序(穗)的特征: 羽毛状/飘逸型: 穗形松散、轻盈,如蒲苇(Cortaderia selloana)、狼尾草(Pennisetum spp.)、细茎针茅(Stipa tenuissima)的穗,随风摇曳,极具动感。 直立/硬挺型: 穗形较为紧凑、挺拔,如一些品种的拂子草(Deschampsia cespitosa)、矛草(Phalaris arundinacea)的穗。 线状/针状: 穗形细长,如发丝般,极具精致感。 按生长习性: 常绿性: 即使在冬季,叶片也能保持绿色,如某些品种的苔草(Carex spp.)。 落叶性: 叶片在冬季会枯黄或枯死,但其枯黄的茎秆和穗在冬季依然具有观赏价值。 宿根性: 根系能在土壤中越冬,翌年重新萌发。 3. 观赏草的起源与发展 观赏草的园林应用并非现代独创,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欣赏和利用各类野草的形态美。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观赏草作为独立的花卉类别被系统地引入园林设计,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植物学研究的深入和园林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野生草种被发现、引种和选育,其观赏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近几十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对生态友好型园林的需求日益增长,观赏草因其耐旱、耐贫瘠、易于维护、节水等优点,在欧洲、北美等地得到了爆发式的推广和应用。如今,观赏草已成为现代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其应用范围也从大型公共景观拓展到私人花园。 二、 观赏草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观赏草以其独特的美学特性和生态功能,为现代景观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它们不再仅仅是背景衬托,而是能够独当一面,成为景观设计的亮点。 1. 美学价值:形、色、质、动态的完美融合 形态的多样性: 观赏草的形态极其丰富,从高大的拂子剑(Miscanthus giganteus)到低矮的苔草(Carex spp.),从挺拔的向上生长到舒展的下垂姿态,提供了无限的设计可能。它们可以作为花园的骨架,构建空间的层次感和结构感。 色彩的丰富性: 除了常见的绿色,观赏草的叶片和花序还能呈现出引人注目的蓝色、灰色、红色、褐色、紫色,甚至带有金黄、银白色的条纹。这些色彩不仅能丰富景观的视觉层次,还能与花卉、乔灌木等形成对比或协调,创造出多样化的色彩组合。 质感的细腻与粗犷: 观赏草的叶片质感也各有千秋。有的纤细如发丝,轻盈飘逸;有的宽大厚实,如麦浪般奔腾。花序的质感也从蓬松的羽毛到硬朗的剑状,为景观增添了触觉和视觉上的丰富性。这种质感的对比,能够打破单调,提升景观的艺术品位。 动态的美感: 观赏草最迷人的特点之一便是其随风摇曳的动态美。微风吹过,草叶婆娑起舞,花序轻柔摆动,仿佛赋予了景观生命力。这种律动感能够使静态的景观变得生动活泼,尤其是在阳光下,光影的变化与草叶的摆动相互辉映,更能营造出如诗如画的意境。 2. 生态价值:可持续景观的践行者 耐旱与节水: 许多观赏草品种原产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低。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选择观赏草作为景观植物,能够显著降低园林的用水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耐贫瘠与土壤改良: 观赏草对土壤的要求不严苛,即使在贫瘠的土壤中也能生长良好,减少了施肥的需求。同时,它们发达的根系能够帮助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一些品种还能改善土壤结构。 吸引野生动物: 观赏草的种子和植株能够为鸟类、昆虫等提供食物和栖息地,有助于增加园林的生物多样性。例如,一些观赏草的种子是雀鸟喜爱的食物,其茂密的植株也能为昆虫提供庇护所。 维护简便: 与许多需要频繁修剪、病虫害防治的花卉相比,观赏草的养护工作量相对较小。大部分观赏草只需要在冬季进行一次性的修剪,去除枯黄的茎叶即可,极大地降低了园林维护成本。 四季皆有景: 尽管许多观赏草是落叶性的,但即使在冬季,枯黄的草秆和穗依然能形成独特的冬季景观,展现出别样的韵味。这种四季皆有观赏价值的特性,使得观赏草在一年四季都能为景观增添色彩。 3. 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模式 大面积种植(草坪的替代): 观赏草能够替代传统草坪,形成大面积的草海,尤其适合营造野趣、自然的景观效果。与修剪整齐的草坪相比,观赏草形成的景观更具自然美和野性美。 群植与镶边: 将不同品种、不同高度、不同色彩的观赏草进行组合群植,能够创造出丰富的景观层次和质感。它们也可以作为宿根花卉花境的背景或镶边,增加花境的动感和色彩的丰富度。 孤植与焦点: 选用形态独特、姿态优美的观赏草品种,如高大的蒲苇或具有特殊叶色的品种,可以作为景观中的焦点,吸引人们的目光。 与硬质景观的搭配: 观赏草的柔软质感能够与硬质景观,如石材、木材、金属等形成鲜明的对比, softens 僵硬的线条,增加景观的亲和力。 水景的映衬: 观赏草的轻盈飘逸与水的灵动相结合,能够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意境。它们可以种植在水岸边,或者在池塘中形成漂浮的景观。 阳台与庭院的绿化: 许多矮小型或中型的观赏草也非常适合盆栽,可以用于阳台、露台和小型庭院的绿化,为有限的空间增添自然气息。 三、 观赏草的常见种类及特点 在众多观赏草中,有几种因其独特的观赏性和广泛的应用而备受瞩目。 1. 狼尾草 (Pennisetum spp.) 特点: 狼尾草因其形似狼尾的毛绒绒的花序而得名。其花序色彩丰富,有白色、粉色、红色、紫色等,随风轻柔摆动,具有极强的动感。叶片多为细长,有些品种的叶片颜色也十分迷人,如红褐色或紫色。 常见品种: 紫色狼尾草 (Pennisetum setaceum 'Rubrum'): 叶片和花序均为深紫红色,在阳光下尤为耀眼,是营造冷色调景观的优秀选择。 白花狼尾草 (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Hameln'): 花序为白色或浅黄色,姿态优雅,适合大面积种植或作为花境的点缀。 应用: 适合用于花境、花坛、草甸景观,也可盆栽。 2. 拂子茅 (Deschampsia cespitosa) 特点: 拂子茅的叶片纤细,成丛生长,形成紧密的垫状。其花序轻盈飘逸,呈金黄色或银白色,在阳光下闪耀,如同细小的羽毛。 常见品种: 金叶拂子茅 (Deschampsia cespitosa 'Goldtau'): 叶片带有金黄色,即使在不开花时也具有观赏价值。 应用: 适合用于岩石园、林下、草甸景观,或作为花境的填充植物。 3. 细茎针茅 (Stipa tenuissima) 特点: 细茎针茅以其极其纤细、如发丝般的叶片而闻名,形成蓬松柔软的绿色或黄褐色“发型”。其花序也非常轻盈,随风摇曳,具有极强的飘逸感。 常见品种: 'Pony Tails': 这是细茎针茅中最常见的栽培品种,以其柔软如马尾的姿态而受到欢迎。 应用: 极适合用于野趣花园、岩石园、坡地绿化,也可作为花境的前景植物,营造出轻柔浪漫的氛围。 4. 苔草 (Carex spp.) 特点: 苔草是一类非常庞大的观赏草家族,形态多样,叶片颜色和质感丰富,包括绿色、蓝色、黄绿色、斑纹等。许多苔草品种具有匍匐性,适合作为地被植物。 常见品种: 蓝羊茅 (Festuca glauca) (虽然名字中有“茅”,但通常被归类为观赏草):叶片呈迷人的银蓝色,挺拔而有金属质感,是营造冷色调景观的经典选择。 德国苔草 (Carex buchananii): 叶片呈红褐色,姿态直立,带有独特的西部风情。 卷叶苔草 (Carex comans): 叶片呈细长的卷曲状,如瀑布般垂落,具有极强的观赏性。 应用: 苔草的应用范围极广,可用于地被、花境镶边、岩石园、水景边缘,以及盆栽。 5. 蒲苇 (Cortaderia selloana) 特点: 蒲苇是观赏草中的“巨人”,其高度可达数米,拥有巨大而华丽的羽毛状花序,在秋季尤其壮观。其叶片宽大,呈镰刀状。 常见品种: 'Silver Comet': 叶片带有银白色条纹,花序为银白色。 'Rosea': 花序呈淡粉色,更为柔美。 应用: 适合作为景观的焦点植物,或用于营造屏风、隔离带。因其体型巨大,需要较大的生长空间。 四、 观赏草的种植与养护要点 虽然观赏草的养护相对简便,但了解其基本种植和养护要点,能让它们更好地生长,展现最佳的观赏效果。 1. 选地与土壤 光照: 大多数观赏草喜欢充足的阳光,能够促进其生长和开花。但也有少数品种能耐半阴,选择时需根据具体品种来确定。 土壤: 观赏草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最好选择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避免在过于粘重、易积水的土壤中种植。对于pH值,大多数观赏草偏好微酸性到中性土壤。 2. 种植 播种: 一些观赏草可以通过播种繁殖,但生长周期较长。 分株: 这是最常见的繁殖方式。在早春(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将植株挖出,用锋利的刀具或铲子将根系分成若干小丛,每丛带有健壮的根系和芽点即可。 移栽: 购买的盆栽苗或地栽苗,在适宜的季节进行移栽。移栽时注意保护根系,栽后及时浇透水。 株行距: 根据植株的生长习性确定合理的株行距,确保它们有足够的生长空间,避免过度拥挤影响通风和采光。 3. 浇水 新栽植株: 移栽后,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根系生长。 生长期间: 大多数观赏草比较耐旱,在生长季节,当土壤表面干燥时再浇水即可。过度浇水容易导致烂根。 夏季高温期: 适当增加浇水频率,但仍要避免积水。 4. 施肥 生长初期: 在春季萌芽后,可以施用一次缓释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促进生长。 生长旺盛期: 若土壤肥力不足,可在生长季再追施一次稀薄的液肥。 秋季: 停止施肥,让植株为越冬做准备。 注意: 避免施用过多的氮肥,否则容易导致植株徒长,影响观赏性。 5. 修剪 主要修剪: 大部分观赏草的修剪集中在早春。将枯黄、干瘪的茎秆和叶片在接近地面的地方剪掉,为新一轮的生长腾出空间。 花序修剪: 对于一些观赏性强的花序,如需要保留过冬景观的,可以延迟修剪。 病虫害枝条: 及时剪除病虫害枝条,防止蔓延。 6. 病虫害防治 抗性强: 观赏草的抗病虫害能力普遍较强。 常见问题: 偶尔可能出现蚜虫、红蜘蛛等,但通常不严重。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避免过度肥水,可以有效预防。若发生,可选用相应的杀虫剂或生物防治方法。 根腐病: 主要由过度浇水和土壤排水不良引起,注意改善土壤和控制浇水。 五、 观赏草与景观设计的未来展望 随着人们对自然美学和生态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观赏草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多样化与地域化: 未来将有更多本土化、适应性更强的观赏草被发现和推广,与当地的生态环境更加融合。 功能性景观: 观赏草的应用将不仅仅局限于观赏,还会进一步拓展其生态功能,如在湿地修复、雨水花园、屋顶绿化等方面的应用。 科技助力: 通过分子育种、基因改良等技术,将培育出更多具有优异性状的观赏草新品种,满足不同设计需求。 艺术化表达: 观赏草将更多地融入到艺术创作中,通过与雕塑、建筑等元素的结合,创造出更具感染力的景观作品。 六、 结语 观赏草以其独特的魅力,正在重塑着我们对花园和景观的认知。它们不仅能为我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能构建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空间。深入了解观赏草的特性,并将其巧妙地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将为我们的生活空间增添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插图简直是艺术品,每一张都细致入微,色彩搭配得体,让我这个园艺新手都能清晰地辨认出不同观赏草的形态特征。作者在描述每种植物时,不仅交代了它们的基本信息,还穿插了大量的园艺实践经验,比如如何根据土壤湿度选择合适的品种,如何通过修剪来保持最佳观赏效果。特别是关于耐旱性和抗病虫害特性的讲解,非常实用,直接解决了我在自家花园里遇到的棘手问题。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空间感营造”的那一章,它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不同高度和质感的草类,在小空间内创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和流动的美感,读完后立刻就动手改造了我后院的一角,效果立竿见影,充满了宁静和野趣。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体适中,阅读起来毫不费力,即便是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完全是一本可以放在手边随时翻阅的“工具书”和“灵感源泉”。

评分

这本书的叙述风格极其严谨,更像是一部专业的植物志而非普通的园艺指南。它在分类学上的描述非常到位,对于那些相似度很高的物种,作者会用非常精炼的语言指出关键的区分点,比如叶片边缘的锯齿、花序的排列方式,甚至是根茎的生长习性。这对于我这种正在尝试建立个人植物标本库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宝典级别的存在。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用研究数据和试验结果时的严谨态度,这使得书中的所有建议都有坚实的科学依据支撑,而不是空泛的经验之谈。我根据书中的建议,成功识别并纠正了我之前混淆的两种莎草科植物的养护方法,直接挽救了其中一个濒临枯萎的植株。这本书的厚重感和知识密度,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绝对不是那种翻阅几分钟就能略懂皮毛的快餐读物。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原本对“观赏草”这个主题兴趣寥寥,觉得它们无非就是些绿油油的背景材料。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仿佛带我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植物世界,让我看到了那些看似单调的草叶在四季中的魔幻变迁——从早春的嫩绿,到盛夏的挺拔,再到秋季的金色和冬季的枯芒,每一种姿态都有其独特的韵味。书中对光影与草叶互动效果的描述,简直是诗意的展现,让人忍不住想立刻去户外寻找那些能被阳光穿透的草丛,去感受那种光影交织的奇妙。更令人惊喜的是,它还涉及了许多历史文化背景,比如某些草类在古代园林中的象征意义,这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让我不再只是肤浅地欣赏它们的“样子”,而是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它们在景观设计中的文化价值。

评分

我最欣赏这本书中关于“低维护高回报”景观理念的探讨。在当前倡导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打造既美观又省心的户外空间是所有园艺人的共同追求。这本书详细分析了不同观赏草在本地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并给出了基于生态学原理的种植方案。它明确指出了哪些品种几乎不需要人工干预就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哪些品种在冬季凋零后依然能提供结构支撑,避免了冬季花园的萧条感。我对比了书中推荐的几种耐寒耐阴的草种,发现它们完美契合了我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并且能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极大地减轻了我的除草负担。这本书提供的不是简单的“怎么种”,而是深层次的“为什么这么种”,它教会了我尊重自然规律,让植物自己去适应环境,从而实现真正的轻松园艺。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景观设计的朋友向我推荐的,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充满专业术语、晦涩难懂的技术手册。出乎意料的是,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流畅且充满人文关怀。它巧妙地平衡了科学的精确性和艺术的感性表达。比如,在讨论如何利用观赏草构建“动态边界”时,作者没有直接给出硬性的宽度或高度参数,而是用非常生动的语言描述了“风吹过时,草穗相互摩擦发出的沙沙声,如何成为花园中最温柔的背景音乐”。这种将听觉、触觉融入视觉的描述,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它让我学会了如何设计一个“会呼吸、会唱歌”的景观,而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画面。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在耳边低语,引导你发现自然界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细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