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问答

肉牛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问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吉鹍 编
图书标签:
  • 肉牛养殖
  • 肉牛饲养
  • 肉牛管理
  • 肉牛疾病
  • 畜牧兽医
  • 养殖技术
  • 疾病防治
  • 健康养殖
  • 牛肉生产
  • 农业科技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11614995
版次:1
商品编码:1161628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7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肉牛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问答》结合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充分组装、集成现代高新技术成果与常规实用技术,提出了许多新视点、新技术。
  《肉牛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问答》共分11章,内容涉及肉牛养殖概述、优良牛种、肉牛繁殖配种技术、肉牛饲料及其加工利用技术、肉牛营养需要及其日粮配制技术、肉牛育肥技术、肉牛的饲养管理技术、肉牛传染病的防治、肉牛常见病的防治、肉牛寄生虫病的防治、肉牛中毒性疾病的防治等,对提高肉牛养殖效益、促进肉牛产业发展会有所帮助。
  《肉牛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问答》力求融实用性、通俗性、科学性、先进性为一体,易学易会,学以致用,适合广大肉牛养殖场(户)从业人员,肉牛产业经营、管理人员,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学习使用,也可作为农牧民技术培训的参考书,还可供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张吉鹍,1964年,博士,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主任/研究员。2006.10– 至今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院动物种质资源创新与营养调控重点实验室主任,南昌市动物营养调控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院第7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评议专家。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一届四次理事会理事,中国肉牛经济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西省生态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分别于2011年7月8日至17日与18日至22日随中国奶业代表团对巴西联邦共和国与阿根廷共和国的奶业现状进行了考察。

目录

第一章 肉牛养殖概述
1.为什么有人养牛不赚钱?
2.怎样养牛才赚钱?

第二章 肉牛优良牛种
3.我国地方良种黄牛有哪些?
4.南阳牛的品种特点有哪些?生产性能如何?
5.秦川牛的品种特点有哪些?生产性能如何?
6.晋南牛的品种特点有哪些?生产性能如何?
7.延边牛的品种特点有哪些?生产性能如何?
8.鲁西黄牛的品种特点有哪些?生产性能如何?
9.渤海黑牛的品种特点有哪些?生产性能如何?
10.郏县红牛的品种特点有哪些?生产性能如何?
11.蒙古牛的品种特点有哪些?生产性能如何?
12.我国自己培育的优良牛种有哪些?
13.三河牛的品种特点有哪些?生产性能如何?
14.草原红牛的品种特点有哪些?生产性能如何?
15.新疆褐牛的品种特点有哪些?生产性能如何?
16.科尔沁牛的品种特点有哪些?生产性能如何?
17.夏南牛的品种特点有哪些?生产性能如何?
18.延黄牛的品种特点有哪些?生产性能如何?
19.辽育白牛的品种特点有哪些?生产性能如何?
20.我国目前引进的肉牛品种主要有哪些?
21.夏洛莱牛的品种特点有哪些?生产性能如何?
22.西门塔尔牛的品种特点有哪些?生产性能如何?
23.利木赞牛的品种特点有哪些?生产性能如何?
24.安格斯牛的品种特点有哪些?生产性能如何?
25.皮埃蒙特牛的品种特点有哪些?生产性能如何?
26.海福特牛的品种特点有哪些?生产性能如何?
27.契安尼娜牛的品种特点有哪些?生产性能如何?
28.我国育肥用的杂交牛有哪些?杂交牛育肥有哪些优势?

第三章 肉牛的繁殖配种技术
29.什么叫初情期?什么叫性成熟、体成熟?肉牛初配年龄选在何时比较合适?
30.什么叫发情周期?母牛发情周期分为哪几个阶段?
31.肉牛正常发情有何表现?什么时候观察母牛发情比较合适?怎样鉴定母牛发情?
32.什么是异常发情?常见的异常发情有哪些?如何识别?
33.未能监测到发情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如何避免?
34.什么是肉牛繁殖控制技术?常用的技术有哪些?
35.肉牛常用的配种方法有哪些?
36.如何提高牛冻精改良受胎率?
37.母牛妊娠有哪些表现?常用的妊娠检查方法有哪些?
38.造成母牛流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保胎?
39.怎样推算预产期?
40.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难产?
41.母牛分娩后恢复正常发情的时间是多少?
42.如何搞好母牛夏季产后保健?
43.什么是母牛的生殖力?评估牛群繁殖力的指标有哪些?怎样计算?
44.怎样提高肉牛的繁殖力?

第四章 肉牛饲料及其加工利用技术
45.肉牛饲料怎样分类?分为哪几类?什么是肉牛的成品饲料?
46.肉牛常用粗饲料有哪些种类?其营养特点是什么?
47.秸秆饲料有哪些营养特点?
48.提高秸秆营养价值的加工调制技术有哪些?
49.秸秆饲料化为什么要采用工程技术?
50.什么是秸秆饲料化利用的工程技术?
51.营养调控型饲料产品有哪些?
52.怎样进行秸秆补饲?
53.青干草有哪些营养特点?
54.如何调制青干草?
55.怎样评定青干草品质?
56.青贮饲料的营养特点有哪些?
57.怎样制作青贮饲料?
58.如何科学利用青贮饲料?
59.怎样鉴定青贮饲料的品质?
60.青绿饲料有哪些营养特点?饲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61.肉牛常用的栽培牧草有哪些?
62.块根、块茎类饲料有哪些营养特点?
63.肉牛常用的块根、块茎类饲料有哪些?
64.应用菜叶、块根、块茎与瓜类茎饲喂肉牛应注意哪些事项?
65.如何利用水生类青绿饲料饲喂肉牛?
66.能量饲料有哪些营养特点?包括哪些种类?
67.肉牛常用的谷实类能量饲料有哪些?
68.肉牛常用的糠麸类能量饲料有哪些?
69.肉牛日粮中使用油、脂类能量饲料要注意哪些事项?
70.肉牛蛋白质饲料有哪些种类?
71.豆科籽实类蛋白饲料的营养特点有哪些?饲喂肉牛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72.肉牛常用的饼粕类蛋白饲料有哪些?其营养特点如何?饲喂肉牛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73.肉牛常用的蛋白类糟渣饲料有哪些?其营养特点如何?饲喂肉牛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74.在肉牛日粮中长期使用发酵糟渣饲料的好处有哪些?
75.什么是初乳?为什么说初生犊牛必须及时吃到初乳?饲喂初乳应注意哪些事项?
76.犊牛培育中常乳的喂量是多少,怎样使用脱脂乳降低犊牛培育成本?
77.为什么肉牛饲料中可以使用一些非蛋白质含氮饲料?常用的有哪些种类?
78.怎样正确使用尿素?为什么说夏秋喂牛不宜添加尿素?
79.肉牛生产中常用的缓释型非蛋白质含氮饲料有哪些?
80.肉牛常用的矿物质饲料有哪些?适宜用量是多少?
81.什么是肉牛的微量元素添加剂?如何正确购买、使用?
82.肉牛配合饲料中需添加哪些维生素?怎样购买、正确使用维生素添加剂?
83.为什么要在肉牛饲料中使用氨基酸添加剂?怎样购买、正确使用?
84.什么是饲料间的组合效应?常见的组合效应有哪几种?
85.怎样通过日粮设计调控肉牛饲料的组合效应、发挥其潜在经济价值?

第四章 肉牛饲料及其加工利用技术
第五章 肉牛营养需要及其日粮配制技术
第六章 肉牛的育肥技术
第七章 肉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八章 肉牛传染病的防治
第九章 肉牛常见病的防治
第十章 肉牛寄生虫病的防治
第十一章 肉牛中毒性疾病的防治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肉牛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问答》:
  (4)品种评价
  南阳牛较早熟,有的牛不到1岁就能受胎。母牛常年发情,在中等饲养水平下,初情期在8~12月龄。初配年龄一般在2岁。发情周期17~25天,平均21天。发情持续期1~3天。妊娠期平均289.8天,范围为250~308天。公犊比母犊的妊娠期长4.4天。产后初次发情约需77天。部分南阳牛胸部深度不够,后躯发育虽好,但深宽不够,尻部较斜以及母牛的乳房发育较差。
  5.秦川牛的品种特点有哪些?生产性能如何?
  秦川牛因产于八百里秦川的陕西省关中平原地区而得名。
  (1)外貌特征
  秦川牛体格高大,各部位发育均衡,骨骼粗壮,肌肉丰满,体质强健,头部方正,具有役肉兼用牛的典型特征。全身被毛细致、富有光泽,毛色有紫红、红、黄3种,以紫红色和红色居多,约占89%,黄色较少,约占11%。眼圈及鼻镜呈肉红色的约占63.8%,黑色或灰色和黑斑的约占36.2%。角短呈肉色,多向外下或后方稍弯曲;肩长而斜,前躯发育良好,胸宽且深,肋长而开张,背腰平直宽广,长短适中,结合良好,荐骨隆起,后躯发育稍差,一般多是斜尻;四肢粗壮结实,前肢间距较宽,有外弧现象,后肢飞节靠近。蹄形圆大、质坚实、叉紧,绝大部分为红色,约占70.1%,黑红相间的约占29.9%。
  ……

前言/序言


《畜牧业的未来:绿色、高效、智能化养殖模式探索》 一、 前言: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 在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和消费者对优质动物蛋白需求日益旺盛的背景下,畜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畜牧业模式,在追求产量与效益的同时,往往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食品安全以及动物福利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对安全、健康、环保的畜产品需求,成为摆在畜牧业从业者、科研人员乃至全社会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书《畜牧业的未来:绿色、高效、智能化养殖模式探索》,正是基于这一时代背景,深入剖析当前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痛点,并积极探索未来畜牧业的发展方向。我们不再仅仅关注单一的经济效益,而是将视角拓展到整个畜牧业生态系统,致力于构建一个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动物健康、产品安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新范 Patter。本书旨在为畜牧业从业者、政策制定者、科研人员以及关心畜牧业发展的社会各界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思考框架和实践指南,共同推动畜牧业向着更加绿色、高效、智能化的未来迈进。 二、 绿色养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 “绿色养殖”是本书的核心理念之一。我们深刻认识到,畜牧业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本书将重点探讨如何通过一系列科学、环保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并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环境友好型饲料开发与应用: 传统的饲料生产往往消耗大量土地和水资源,并可能产生温室气体。本书将介绍如何利用农作物秸秆、餐厨废弃物、昆虫蛋白等非常规原料,开发营养价值高、环境足迹低的绿色饲料。我们将深入研究这些新型饲料的营养特性、加工工艺以及在不同畜种上的应用效果,强调其在减少资源消耗、降低饲料成本、改善养殖环境方面的潜力。例如,利用发酵技术处理秸秆,提高其消化利用率,并减少甲烷排放;开发含有益生菌的饲料,改善动物肠道健康,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粪污资源化利用与生态循环: 畜禽粪污是畜牧业发展中面临的一大难题,但同时也是宝贵的资源。本书将详细阐述各种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包括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好氧堆肥生产有机肥、固液分离技术以及与种植业的生态循环模式。我们将分析不同技术方案的适用性、经济成本以及环境效益,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如何将粪污变废为宝,实现养殖业与种植业的良性互动,构建“种养结合”的绿色生态循环体系。例如,通过沼气工程,不仅处理了粪污,还生产了清洁能源;利用堆肥生产的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肥施用量。 生物安全体系构建与病原微生物控制: 绿色养殖离不开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本书将从源头控制,系统性地介绍如何构建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包括场址选择、人员管理、车辆消毒、种源控制、疫病监测与预警等。我们将深入探讨针对常见畜禽疫病的病原学特性、传播途径以及防控策略,并强调非药物性防治技术的重要性,如通过改善饲养环境、优化营养、增强动物自身免疫力等来降低发病率。本书还会介绍一些环保型的消毒剂和生物防治方法,以减少化学品的使用对环境和产品安全的影响。 节水节电技术与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和能源。本书将介绍各种节水节电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例如循环用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节能型通风设备、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我们将分析这些技术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能源消耗方面的实际效益,并鼓励推广应用。 三、 高效养殖:提升生产力与经济效益的策略 在保证绿色环保的前提下,提高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是畜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本书将汇集一系列经过实践检验的高效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帮助养殖者实现“少投入,多产出”。 精准饲喂与营养管理: “吃得对,长得好”。本书将详细介绍不同畜禽种类、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以及如何根据个体差异进行精准饲喂。我们将深入探讨饲料配方优化、饲喂方案设计、饲喂设备的选择与应用,以及如何通过饲料转化率(FCR)等关键指标来评估和优化饲喂效果。同时,本书还将介绍一些前沿的营养调控技术,如功能性添加剂的应用,以促进生长、提高免疫力、改善肉品质。 科学繁育与遗传改良: 优质的种源是高效生产的基础。本书将阐述科学的繁殖技术,包括合理的配种方案、优良品种的选择与引进、以及通过先进的遗传育种技术(如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来培育和推广高产、抗病、优质的新品系。我们将重点介绍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定向培育适宜绿色、高效养殖模式的优良品种。 环境调控与舒适度管理: 动物的生活环境直接影响其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本书将深入探讨通风、温湿度、光照、氨气、粉尘等环境因素对畜禽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介绍各种智能化环境调控设备和管理策略,如负压通风系统、自动控温控湿设备、氨气和粉尘监测系统等,旨在为动物创造一个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产潜力。 疾病防控与健康管理: “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本书将系统性地介绍疾病的早期识别、诊断与治疗方法,并重点强调预防性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我们将深入探讨免疫接种程序、寄生虫防治、以及在绿色养殖理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推广生物防治、中草药防治等替代疗法。本书还将分享一些成功的健康管理案例,帮助养殖者建立完善的动物健康档案,实现全程可追溯的健康管理。 规模化与集约化生产的优化: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成为必然趋势。本书将在遵循绿色环保原则的前提下,探讨如何优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各项环节,包括合理的养殖密度、高效的生产流程设计、以及规模化生产中的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我们将分享一些成功的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企业的管理经验,并分析其可持续发展模式。 四、 智能化养殖:拥抱数字技术,赋能未来畜牧业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各行各业,畜牧业也不例外。本书将重点关注如何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入畜牧业生产管理,实现养殖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精细化。 物联网(IoT)在畜牧业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对养殖环境、动物个体生理指标、饲料消耗、疫病发生等信息的实时采集与监测。本书将介绍各种智能传感设备,如温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体温监测项圈、行为监测摄像头等,并阐述如何利用这些设备构建智能化的数据采集网络。 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收集到的海量数据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以挖掘其价值。本书将介绍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对养殖数据进行挖掘、整合与分析,从而为生产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例如,通过分析饲料消耗与生长性能的关系,优化饲喂方案;通过分析动物的行为模式,早期预警疾病发生;通过分析环境数据,自动调整设备运行。 人工智能(AI)在畜牧业的应用: 人工智能将在自动化控制、智能诊断、精准预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书将探讨AI在自动化饲喂系统、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疾病智能诊断系统、以及生产预测模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例如,AI可以通过分析视频影像,自动识别动物的行为异常,及时发现疾病;AI可以根据实时数据,智能调控饲喂量和环境参数,达到最优的生产效果。 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 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技术的引入,将极大地减轻人工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本书将介绍自动化饲喂机器人、自动化清粪机器人、自动采精机器人等设备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劳动条件方面的优势。 区块链技术在畜牧产品追溯中的应用: 食品安全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本书将探讨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安全、透明、可追溯的畜牧产品供应链。从饲养、加工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在区块链上留下不可篡改的记录,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产品的详细信息,增强对产品安全的信心。 五、 畜牧业的未来展望:融合创新,协同发展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对畜牧业的未来进行展望,强调绿色、高效、智能化的融合发展模式。 跨界融合与产业协同: 畜牧业的发展不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与种植业、能源产业、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等进行深度融合。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跨界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政策引导与行业标准: 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完善的行业标准是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本书将呼吁政府加强对绿色、高效、智能化畜牧业发展的支持,并推动建立更加完善的行业标准和法规体系。 人才培养与技术推广: 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的人才队伍是畜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本书将强调加强畜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并推广先进的科技成果,提升整个行业的科技水平。 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畜牧业的发展不仅关乎经济效益,更关乎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和社会福祉。本书将呼吁所有畜牧业从业者承担起社会责任,共同为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安全、可持续的畜牧业未来而努力。 结语: 《畜牧业的未来:绿色、高效、智能化养殖模式探索》希望能够成为一座桥梁,连接当前畜牧业的实践与未来的发展愿景。通过对绿色养殖理念的坚守,对高效生产模式的追求,以及对智能化技术的积极拥抱,我们相信,畜牧业定能迎来一个更加光明、更加繁荣的未来。本书的出版,不仅是为了提供技术指导,更是为了激发思考,凝聚共识,共同绘制中国乃至全球畜牧业发展的美好蓝图。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角度来看,这类书籍的价值在于其系统性和实操性。我最欣赏的是它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很多教材读起来都是一套一套的,但一到田间地头就发现跟现实脱节了。我非常看重这本书在“管理优化”上的着墨程度,比如如何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手段,比如测产、称重频率的设定,来动态调整饲养方案。肉牛养殖是一个投入周期长、成本控制严格的行业,任何一个环节的效率低下都可能导致成本激增。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量化的管理指标和参考值,例如不同日龄段的平均增重目标、饲料转化率的行业基准等,那对于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养殖户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参考手册。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打破常规的、但经过实践检验的创新管理思路。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在行业内想必是颇有建树的,从书名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稳的专业气息。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其“问答”的形式。这种形式特别适合解决那些在日常养殖中遇到的具体、琐碎但又急需答案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我的牛会啃食木头?”或者“高温高湿天气如何应对饲料霉变?”这种看似细小的问题,往往是区分专业和业余养殖户的关键点。我希望这些问答不仅提供一个简单的“是什么”的答案,更深层次地解释“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预防下一次发生”。这种层层递进的解答逻辑,才能真正帮助读者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是仅限于解决眼前的问题。如果能收录一些典型的“疑难杂症”案例分析,那就更具参考价值了。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很朴实,配色沉稳,一看就是那种扎扎实实做学问的书籍。拿到手上,感觉分量挺实在的,这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本来就是个对养殖业有点兴趣的外行人,一直想找本能系统地讲解基础知识的书籍,而不是那种零散的经验分享。这本书的结构看起来就很有条理,从最基本的饲养环境搭建,到日常的营养搭配,再到后期的疾病预防和治疗,似乎把一个肉牛养殖场的全流程都涵盖进去了。我特别关注它在营养学方面的阐述,希望能够了解到如何科学配制饲料,毕竟这直接关系到肉牛的生长速度和胴体品质。如果这本书能把复杂的营养学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那就太棒了。另外,对于新手来说,疾病防治绝对是最大的挑战,这本书的标题就点明了这一点,我期待看到它在常见病诊断和处理上能提供清晰的步骤和可靠的建议,最好能附带一些实际案例,那就更好了。

评分

坦率地说,我对这类专业书籍的期望值通常都很高,毕竟它们是指导生产实践的指南针。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厚重且全面,这本身就是一种优势。我特别期待它在“疾病防治”部分能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畜牧业的病原体和抗药性问题日益严峻,一本好的参考书必须能跟上最新的兽医学发展。例如,关于抗生素的科学使用、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以及替代疗法的探索,这些都是当前行业热点。如果这本书能提供关于不同疫病流行趋势的分析,并给出基于当前法规和科学认知的最佳实践方案,那么它的价值就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份具有前瞻性的行业报告。希望它能帮助我们建立起一个前置性的风险管理体系,而不是总在疫情发生后才手忙脚乱地去寻找对策。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风格很适合我们这种需要经常查阅资料的读者。字体适中,段落划分清晰,关键信息点都有突出显示,这一点在实际操作中非常重要。比如,在处理突发情况时,谁有时间去仔细研读大段的文字?快速定位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才是王道。我注意到书里似乎有不少图表和插图,这对于理解一些复杂的生理结构或饲养流程非常有帮助。光靠文字描述“适宜的圈舍通风”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可能每个人理解都不一样,但如果能配上一张标准化的圈舍结构图,或者展示不同生长阶段牛只的活动空间需求,那学习起来就高效多了。我希望它在“疫病防治”这块的内容不仅仅是罗列症状和药物,而是能深入讲解背后的病理机制和不同疫苗的使用时机,这样才能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根本上提升养殖管理的水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