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桑代克(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现代联结主义的倡导者和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1898年他以《动物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获得博士学位,这是心理学中以动物为被试的研究。通过研究动物学习的实验,他提出联结主义理论和系统的学习定律学说。1903年他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他的三卷本《教育心理学》(1913—1914)进一步确立了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桑代克一生成果丰硕,著作和论文共计507种。他的重要著作还有《心理学纲要》、《智力测验》、《成人的学习》、《人类的学习》、《学习的基本原理》、《比较心理学》、《需要、兴趣和态度的心理学》、《人性与社会秩序》、《人及其工作》等。1912年他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1921年被《美国科学家》杂志评为全美排名靠前的科学家,1934年当选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席。
收到,请看以下针对“西方心理学大师经典译丛:教育心理学简编”这本书的五段读者评价,风格迥异,力求自然: 这本厚厚的书摆在书架上,光是看到这个书名——“西方心理学大师经典译丛”,我就忍不住想把它拿起来翻翻。我一直对教育学和心理学交叉的领域特别感兴趣,总觉得教育的本质还是得从人的心智发展和学习机制上去寻找答案。这本书的排版非常精良,纸张质量也对得起这个“经典译丛”的名头,读起来眼睛一点都不累。我最欣赏的是它没有那种学院派的晦涩难懂,虽然是大师的经典,但编者显然在“简编”上下了功夫,把那些复杂、冗长的理论脉络梳理得清清楚楚,像是给初学者开了一扇观察人类学习奥秘的侧门。我尤其留意了其中关于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两大流派的对比阐述,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平衡,既没有过度偏袒任何一方,又精准地指出了它们在现代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边界。那种清晰的逻辑递进感,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比起那些堆砌术语的教材,这本书更像是一次对教育心智模型构建的深度探访。它让我对“教”和“学”这两个动作背后的深层心理过程有了更具批判性的审视,绝对值得那些想深入理解教育科学的同仁们收藏。
评分我过去对教育心理学的印象,总与沉闷、教条挂钩,总觉得那是些关于“刺激-反应”的刻板模型。然而,这本书,特别是它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影响的阐述部分,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它展示了教育心理学是如何从关注“被动接受知识”转向关注“主动构建意义”的。我非常喜欢它处理复杂议题时的那种开放性和包容性,没有试图给“最佳教学方法”下一个绝对的定义,而是强调了教育情境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的重要性。书中对“自我调节学习”的详细分析,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描述了学习者需要具备哪些技能,更阐释了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创造一个支持学生自我监控和自我反思的环境。这本书的视角是立体的、动态的,它让我意识到教育是一门关于“人”的艺术,而心理学就是我们理解这门艺术背后的规律的最佳向导。它不仅是知识的总结,更是一种深刻的教育哲学启迪。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在一线摸爬滚打的教育工作者,我对理论书籍的耐性其实是有限的。大部分的理论对我来说,都是需要反复“翻译”成可以在课堂上立刻见效的策略。这本《教育心理学简编》,在我看来,是极少数真正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的典范。它的叙述风格非常务实,没有过多的哲学思辨,而是直接将心理学的发现与教学场景紧密挂钩。例如,在讨论动机理论时,它没有长篇大论地介绍各种动机的分类,而是直接给出了如何通过“成就目标理论”来设计一个能够激发学生“掌握型目标”而非“表现型目标”的小组活动方案。这种直接的转化能力,对于我们这些需要每天面对具体学生的教师来说,是无价之宝。它教会我的不是“是什么”,而是“怎么办”,而且是基于坚实科学基础的“怎么办”。读完后,我立刻在我的课程设计中尝试了几种新的反馈机制调整,效果立竿见影,这本“简编”与其说是理论读物,不如说是一本高级的教学工具手册。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去读这本书的。现在市面上的“简编”实在太多了,很多时候都是把原著的精华打散了,变成一盘稀松的沙拉,既没有原著的深度,又缺乏原创的洞察。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间布置极简却极具功能性的心理学实验室,每一个章节、每一个理论模型的介绍,都像是经过了无数次打磨的精密仪器,精准地捕捉到了人类学习的某个关键变量。我特别欣赏它对特定心理学家理论贡献的梳理,比如对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的介绍,不仅仅停留在“支架作用”这样的表层概念,而是深入探讨了这种“最近发展区”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通过语言中介实现知识的内部化。这种由表及里的挖掘,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主动地参与一场智力上的重构。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涵盖了多少知识点,而在于它如何用一种近乎艺术化的编排方式,让你对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命题产生一种深刻的敬畏感和探索欲。
评分这本书的翻译质量,我必须单独提出来表扬一下。通常,涉及跨文化、跨学科的心理学著作,翻译时很容易在概念的精确性和语言的流畅性之间失衡。要么译文佶屈聱牙,让人读不懂大师真正的意思;要么为了追求流畅而牺牲了术语的严谨性,导致理解偏差。而这本译丛在这方面做得堪称完美。它显然是出自对教育心理学领域有深刻理解的专业译者之手,每一个核心概念,比如“图式”、“内隐记忆”、“依恋类型”等,都找到了最贴切、最符合中文学术语境的表达方式。阅读过程中,我几乎没有感觉到任何“翻译腔”,文字自然地流动,使得注意力可以完全集中在那些精妙的心理学见解本身。这种高质量的转译工作,极大地降低了我们理解西方心理学思想的门槛,让那些原本遥不可攀的学术殿堂,变得触手可及。对于想进行深度学习的读者来说,译者功不可没,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因此得到了质的提升。
评分good
评分8.鼓励发表原创、有价值的评价;杜绝剽窃、发表无意义、违反法律法规的评价内容,如您发布的无效评价超过(包含)5条, 则一年内您发表的商品评价都不会获得京豆奖励。内不同订单中的相同商品,只能评价一次;
评分good
评分4.每一商品(某些商品除外)前10个上传图片且通过审核的评价会额外获得100个京豆;
评分7.退换货订单产生的商品评价将会被删除,且会扣除相应的京豆;
评分很好、、、、、、
评分good
评分7.退换货订单产生的商品评价将会被删除,且会扣除相应的京豆;
评分3.商品评价是您对所购商品的质量、使用感受等进行评价,您公平公正的评价可以帮助其他用户做出正确的购买决策,同时您也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京豆奖励,详见评价送京豆规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