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程(第2版)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程(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桂学,陈金顶,彭远义 编
图书标签:
  • 兽医微生物学
  • 微生物学
  • 实验教程
  • 兽医学
  • 动物医学
  • 实验指导
  • 第二版
  • 教学参考
  • 高等教育
  • 专业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511196
版次:2
商品编码:1166490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0
字数:40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程(第2版)》共分两部分、7章、36个实验。第一部分是微生物学基础实验,包括微生物学常用实验器材的准备、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培养与鉴定、病毒的培养与鉴定以及真菌的培养与鉴定等5章22个实验。安排这些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第二部分是重要动物病原的微生物学检查,设计了兽医临床上多发、常见和重要传染病病原的检查实验,共14个实验。其中,第六章是重要动物病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包括大肠杆菌、沙门菌、炭疽芽胞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12种重要动物病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第七章是重要动物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包括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新城疫、犬瘟热等8种重要动物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每个实验都精心设计了基本原理、器材准备、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和实验报告等内容,以使《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程(第2版)》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程(第2版)》既可作为动物医学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动物微生物学配套的实验教材,也可作为病原微生物相关研究生和教师的参考用书。

内页插图

目录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与规则

第一部分 微生物学基础实验
第一章 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及器材准备
(Employment of Common Instruments in Microbiological Laboratory and Preparationof Equipments)
实验1 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
(Employment of Common Instruments in Microbiological Laboratory)
实验2 常用器材的准备
(Preparation of Equipments in Common Use)
第二章 培养基的制备
(Preparation of Medium)
实验3 原核微生物培养基的制备
(Preparation of Medium for Prokaryotic Microbes)
实验4 动物细胞培养基的制备
(Preparation of Medium for Animal Cell)
实验5 真菌培养基的制备
(Preparation of Medium for Fungi)
第三章 细菌的培养写鉴定
(Cultiv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Bacteria)
实验6 细菌的分离培养、计数及其生长曲线的绘制
(Isolation,Cultivation,Counting and Growth Curve of Bacteria)
实验7 细菌的染色与形态结构观察
(Coloration and Observation of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s of Bacteria)
实验8 细菌的致病性实验
(Pathogenicity Test of Bacteria)
实验9 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鉴定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dentification of Bacteria)
实验10 细菌的血清学鉴定
(Serological Identification of Bacteria)
实验11 细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Biological Identification of Bacteria)
实验12 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及其耐药基因的分析
(Drug Sensitive Test and Resistance Gene Analysis of Bacteria)
实验13 支原体和螺旋体的培养与鉴定
(Cultiv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Mycoplasma and Spirochaete)
第四章 病毒的培养与鉴定
(Cultiv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Virus)
实验14 病毒的接种与培养
(Inocul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Virus)
实验15 病毒滴度的测定与一步生长曲线的绘制
(Measurement of Virus Titre and Drawing of One-step Growth Curve)
实验16 病毒的致病性实验
(Viral Pathogenicity Test)
实验17 病毒形态结构观察
(Morphologic Observation of Virus)
实验18 病毒的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鉴定
(Physical,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dentification of Virus)
实验19 病毒的血清学鉴定
(Serological Identification of Virus)
实验20 病毒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Molecular Biology Identification of Virus)
第五章 真菌的培养与鉴定
(Culture and Identification of Fungi)
实验21 真菌的培养方法与培养性状观察
(Culture Technique of Fungi and Examination of Morphology)
实验22 真菌及其毒素的检测与鉴定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Fungi and Mycotoxins)

第二部分 重要动物病原的微生物学检查
第六章 重要动物病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Important Pathogenic Bacteria)
实验23 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Staphylococcus and Streptococcus)
实验24 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Salmonella)
实验25 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P.multocida and H. parasuis)
实验26 布氏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Brucella)
第七章 重要动物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Important Animal Virus)

附录
附录一 常用染色液的配制
(Confection of Liquid Dyestuff in Common Use)
附录二细菌、病毒种的保存
(Conservation of Bacterium and Virus Seed)
附录三 常见动物病原菌鉴定检索表
(Retrieval Table for Identification of Common Pathogenic Bacteria fromAnimals)
附录四 实验报告格式
(Format of Test Report)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动物传染病学:病原、诊断与防控》 导言 动物传染病是威胁全球畜牧业健康、食品安全以及公共卫生的一大挑战。从经济损失到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风险,动物传染病的影响深远且复杂。本书《动物传染病学:病原、诊断与防控》旨在为兽医专业学生、执业兽医以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个系统、全面且深入的知识体系,以理解和应对各类动物传染病。本书并非孤立地探讨某一类病原体或某一特定疾病,而是从病原体的起源、演变、传播机制,到精确的诊断方法,再到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构建一条完整的知识链条。我们强调的是一种宏观的、系统性的视角,以及基于科学证据的实践指导,以期培养具备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兽医人才。 第一篇:动物传染病的分子基础与病原分类 在深入探讨具体的传染病之前,理解构成疾病的微观世界是至关重要的。本篇将带领读者走进微生物学的核心,探索那些导致疾病的病原体。 第一章:微生物世界的基石——细菌与古菌 我们将从最基础的细菌结构和功能入手,解析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以及核区等关键组成部分。重点会放在细菌的生长规律、营养需求以及繁殖方式,理解这些基本生理特性是理解细菌致病机理的前提。随后,我们将系统介绍细菌的分类方法,重点关注对兽医学至关重要的细菌类群,如革兰氏阳性菌(例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炭疽杆菌、李斯特菌等)和革兰氏阴性菌(例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支原体等)。每类细菌的代表性致病菌株将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遗传物质以及在动物体内的致病性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本书将特别关注细菌的毒力因子,如内毒素、外毒素、荚膜、鞭毛、菌毛等,解析它们如何侵入宿主、逃避免疫系统并造成组织损伤。此外,还将探讨细菌的耐药性机制,包括天然耐药性、获得性耐药性以及耐药基因的传播途径,为理解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奠定基础。 第二章:病毒的奥秘——结构、复制与分类 病毒作为专性细胞内寄生者,其独特的生活史和致病机制构成了兽医学的另一重要领域。本章将深入解析病毒的基本结构,包括核心的遗传物质(DNA或RNA)、衣壳蛋白以及某些病毒特有的包膜。我们将详细介绍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周期,从吸附、进入、脱壳、核酸复制、蛋白质合成到装配和释放,逐一剖析这些关键环节。病毒的分类方法将是本章的重点,我们将按照病毒的遗传物质类型、衣壳形态、是否具有包膜等特征,对兽医领域重要的病毒家族进行归纳和介绍,例如痘病毒、疱疹病毒、腺病毒、细小病毒、杯状病毒、呼肠孤病毒、冠状病毒、披膜病毒(如口蹄疫病毒、猪蓝耳病病毒)、弹状病毒、副黏液病毒、流感病毒、呼肠孤病毒、狂犬病毒、狂犬病病毒、犬细小病毒、猫瘟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猪瘟病毒、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犬传染性肝炎病毒、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猫杯状病毒、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犬冠状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蓝舌病病毒、牛流行热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病毒、马流感病毒、马疱疹病毒、犬腺病毒、犬细小病毒、猫细小病毒、猫冠状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禽痘病毒、禽白血病病毒、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禽冠状病毒、鸭瘟病毒、兔出血病病毒、水貂出血病病毒、鱼类病毒(如虹彩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传单胞病毒)以及昆虫病毒(如多角体病毒、杆状病毒)等等。对于这些病毒,我们将重点阐述其感染途径、在宿主体内的复制位点、组织靶向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病理生理改变。病毒的免疫逃避策略也将被详细讨论,包括干扰宿主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机制。 第三章:真菌与寄生虫——隐匿的威胁 除了细菌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也是重要的动物病原体。本章将介绍兽医学中常见的致病性真菌,如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隐球菌、皮肤癣菌等,分析它们的形态结构、营养需求、繁殖方式以及致病机制。我们将重点关注它们对动物造成的皮肤、黏膜、内脏器官的感染,以及可能引起的机会性感染。对于寄生虫,本书将涵盖原生动物(如球虫、滴虫、锥虫、泰勒虫、弓形虫等)、蠕虫(如线虫、吸虫、绦虫等)以及节肢动物(如蜱、螨、虱、蚤等)的分类、形态、生活史、感染途径和致病性。我们将重点强调它们的生命周期与宿主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它们如何通过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进行识别和诊断。 第二篇:动物传染病的诊断技术与方法 准确、及时的诊断是制定有效防控措施的关键。本篇将系统介绍现代兽医学诊断技术,涵盖从传统方法到前沿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第四章:微生物学诊断的基石——培养与分离技术 本章将详细阐述细菌、真菌等病原体的分离、培养与鉴定技术。我们将介绍各种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和选择原则,包括选择性培养基、鉴别性培养基、增菌培养基等,以及在不同动物种类和不同组织样本中病原体分离的常用方法。微生物的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等)、生化反应测定、以及利用API鉴定系统等传统鉴定方法将得到详尽的介绍。同时,我们将强调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操作规范和结果的判读。 第五章:免疫学诊断——检测宿主与病原体的“战争信号” 免疫学诊断是检测动物体内针对特定病原体产生的抗体或抗原的关键技术。本章将深入介绍各种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琼脂扩散试验(AD)、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ID)、对头免疫电泳(Ouchterlony)、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免疫吸附试验(FIA)、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芯片免疫诊断技术、病毒中和试验(VN)、血细胞凝集试验(HI)、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IHA)、补体结合试验(CFT)等。对于每种方法,我们将详细阐述其原理、操作流程、结果判读以及优缺点,并结合具体的动物传染病实例,讲解如何选择最适合的免疫学诊断方法。我们将重点关注抗体和抗原检测的意义,以及在不同疾病发生阶段的指导价值。 第六章:分子生物学诊断——精准锁定病原体基因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动物传染病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章将系统介绍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核酸测序、基因芯片技术、以及近年来新兴的基因编辑技术在病原体检测和鉴定中的应用。我们将详细阐述这些技术的原理、操作流程、结果判读以及其在病原体早期检测、耐药基因检测、病原体分型和溯源等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对一些难以培养或快速变异的病原体,分子生物学诊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第七章:病原体检测的其他方法与综合运用 除了上述主要诊断技术,本章还将介绍其他重要的诊断方法,例如动物接种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影像学诊断(如X光、超声、CT、MRI)在传染病诊断中的辅助作用。同时,本书将强调不同诊断方法的互补性,以及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将多种诊断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一个高效、准确的综合诊断策略。我们将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信息和初步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诊断流程,最终做出准确的诊断。 第三篇:动物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与防控策略 理解传染病的传播规律并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是保障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的根本。本篇将聚焦于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和综合性防控措施。 第八章:传染病的传播动力学与流行病学调查 本章将深入探讨传染病的传播模式,包括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媒介传播、空气传播、消化道传播等。我们将介绍传染病的传播链、基本再生数(R0)、有效再生数(Rt)等关键流行病学概念,并阐述疾病在动物群体中传播的动力学规律。流行病学调查是控制传染病蔓延的重要环节,我们将详细介绍疫情的早期发现、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包括病例定义、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的设计、样本采集策略、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等。还将讨论疾病监测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监测数据预测疾病的发生和流行趋势。 第九章:动物传染病的免疫学防控——疫苗与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本章将详细介绍各类兽用疫苗的种类,包括灭活疫苗、活毒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DNA疫苗、mRNA疫苗等,并分析它们的制备原理、作用机制、免疫效力、接种途径和注意事项。我们将重点讨论疫苗的保护作用、疫苗接种程序的设计原则、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以及疫苗的安全性评估。兽医在制定免疫接种计划时,需要考虑动物的品种、年龄、生理状态、饲养环境以及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 第十章:化学与生物学防治——抗菌药物、消毒与生物安全 除了疫苗,化学和生物学防治手段在控制传染病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章将系统介绍兽用抗菌药物(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原则、作用机制、药效药理、合理使用以及耐药性问题。我们将重点强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和误用,以减缓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消毒技术在阻断病原体传播方面至关重要,我们将介绍各种消毒剂的性质、适用范围、消毒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强调环境消毒、设备消毒和生物安全措施的综合应用。生物安全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综合体系,我们将探讨动物场区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人员、车辆、动物、饲料、水源等各个环节的隔离和消毒,以及病死动物的处理。 第十一章: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策略与公共卫生 人畜共患病是指可以从动物传播给人类的疾病,是当前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本章将重点关注重要的兽医人畜共患病,例如狂犬病、布鲁氏菌病、弓形虫病、沙门氏菌病、禽流感、口蹄疫、炭疽病、细螺旋体病、兔热病、莱姆病、病原体不明的急性发热疾病等,分析它们的传播途径、致病机制以及在人和动物中的临床表现。我们将强调“一体健康”(One Health)的理念,即认识到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环境健康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跨部门、跨学科的综合防控策略。兽医在人畜共患病的防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与公共卫生部门紧密合作,进行疾病监测、早期预警、疫情控制和健康教育。 第十二章:动物传染病的疫情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 本章将讨论动物传染病疫情的管理和突发事件的应对。我们将介绍疫情报告制度、疫情扑灭的原则和技术,包括隔离、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等措施。突发性重大动物疫病(如高致病性禽流感、非洲猪瘟等)的防控需要高效的应急预案和响应机制。我们将讨论应急预案的制定、演练以及在实际疫情发生时的指挥协调、资源调配和信息公开的重要性。 结语 《动物传染病学:病原、诊断与防控》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用的操作指南。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能够深刻理解动物传染病的复杂性,掌握先进的诊断技术,并能独立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防控策略。动物传染病的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紧密合作,共同守护动物健康、食品安全和人类福祉。

用户评价

评分

从装帧和实用性来看,这本书简直是为实验室环境量身定做的。纸张的选择非常耐用,而且不是那种容易反光的材料,在强光或使用解剖灯进行观察时,阅读体验非常好。更重要的是,它的版式设计非常注重实验台上的便利性。很多关键的步骤说明或者图谱,都被设计成了可以快速翻阅的形式,甚至有些篇幅较长的操作步骤,被巧妙地拆分成了左右两栏对比阅读,让人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一边看着书,一边快速比对手中的操作。我注意到,它在关键术语和操作名称上使用了加粗或斜体,并且在图注的清晰度上做了极大的优化,即便是微观的细胞结构图或菌落形态图,都尽可能地保留了高对比度和细节。对于需要频繁出入实验室的我们来说,一本“抗造”又方便查阅的书,其重要性不亚于一套好的试剂。它真正做到了将“教学”与“实用”完美结合,而不是一份躺在书架上的理论堆砌。

评分

这本《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程(第2版)》的教材,我个人感觉在实际操作指导方面,简直就是手把手教你入门。首先,从实验设计和步骤的清晰度来看,它真的非常到位。我记得有一次要做细菌的药敏试验,以前看其他资料总是模棱两可,但这本书里,从培养基的准备、菌液的稀释标准,到抗生素纸片的放置间距,甚至连孵育的温度和时间都给得非常具体,还配有大量的图示,让你一看就明白。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大的障碍往往不是理论不懂,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本书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把复杂的微生物学操作,拆解成了几个独立、易于掌握的小模块,即便是实验室新手,也能在助教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完成实验。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结果的判读也做了深入的讲解,不仅仅是告诉你“这样是阳性,那样是阴性”,而是结合了临床病例,分析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以及如果结果不理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这种从操作到结果分析的闭环教学,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实验信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感觉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教程,不如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实验员在旁边指导你。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广度,超出了我预期的“实验教程”范畴,它更像是一本浓缩版的兽医微生物学原理参考书,但所有的理论知识都紧密地围绕着实验操作展开,没有一句废话。特别是它对一些新兴的、临床上越来越重要的病原体的介绍,比如某些耐药菌株的检测方法,更新速度非常快,这在很多老教材中是看不到的。我尤其欣赏它在“质量控制”部分所下的功夫。在微生物学实验中,污染是最大的敌人,这本书详细阐述了如何从试剂、器皿到操作环境进行全方位的质量控制,甚至细化到了无菌操作区域的气流要求。我以前总觉得无菌操作就是“小心点”,但读完这本书后,才明白这背后有一整套科学的原理和标准。它不仅教会我们如何得到数据,更教会我们如何保证这些数据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这对于我们未来进行科研或疾病诊断工作至关重要。这种对科学严谨性的强调,让这本书的价值一下子提升了好几个档次,绝不是那种只停留在“会做”层面的简单手册。

评分

我最赞赏这本书的地方在于,它体现了现代兽医实践中对“快速响应”和“精准诊断”的重视。它没有沉溺于那些已基本被淘汰的传统检测方法,而是大量篇幅投入到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上,比如PCR的原理、实时荧光定量PCR在快速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以及简单的基因测序数据解读入门。这对于培养未来的兽医专业人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现在的动物疾病诊断,越来越依赖于快速、高灵敏度的分子技术。这本书不仅介绍了这些技术的原理,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如何在标准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这些高新技术的初步操作流程,让我们对“未来”的诊断工作有了直观的认识。它有效地架起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前沿分子诊断学之间的桥梁,让学习过程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与行业最前沿的需求紧密相连,这使得我们学习的动力和目标都更加明确了。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采用了模块化、递进式的结构,从最基础的微生物形态观察、培养基配制开始,逐步过渡到更复杂的血清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极大地减轻了我们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压力。比如,在学习血清学实验时,它先回顾了抗原抗体反应的基础知识,然后才引入具体的实验步骤,这样,即便是对免疫学不太擅长的同学,也能迅速跟上进度。我个人对它在“故障排除”环节的设计印象深刻。每完成一个重要的实验单元后,书本都会设置一个“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的表格,列出了操作中最可能出现的几种错误(比如涂片着色不均、细菌生长受抑等),并提供了详尽的排查思路。这种前瞻性的指导,极大地节省了我们在实验中摸索和浪费时间。它把前辈们犯过的错误都总结好了,等着我们去避免,这是极其人性化和高效的学习方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