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苜蓿栽培与加工利用》介绍了紫花苜蓿在农牧业中的地位与用途、形态与生长特性、品种特性,各生态气候区苜蓿的栽培和利用技术,苜蓿收获、加工、贮存和运输及苜蓿间作混作轮作技术等。以科学实用、通俗易懂为基本定位,主要面向种草户、养殖户、基层草业技术推广工作者,也可供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和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苜蓿的形态特征
一、根
二、茎
三、叶
四、花
五、荚果
六、种子
第二节 苜蓿的生长特性
一、种子的萌发和出苗
二、营养生长
三、生殖生长
四、再生生长
第三节 苜蓿的生产能力
一、叶茎比
二、株高
三、生长速度
四、再生性能
五、光合能力
第四节 苜蓿的利用价值
一、饲用价值
(一)粗蛋白质
(二)碳水化合物
(三)维生素
(四)矿物质
(五)功能成分
(六)能量
二、生态价值
三、食用价值
第二章 苜蓿品种及适应区域
第一节 品种概述
一、地方品种
(一)沧州紫花苜蓿
(二)新疆大叶紫花苜蓿
(三)陇东紫花苜蓿
(四)肇东紫花苜蓿
(五)敖汉紫花苜蓿
二、育成品种
(一)特点
(二)分类
(三)常用品种
三、引进品种
(一)WL323ML紫花苜蓿
(二)三得利紫花苜蓿
(三)阿尔冈金杂花苜蓿
(四)游客紫花苜蓿
四、野生栽培驯化品种
(一)阿勒泰杂花苜蓿
(二)呼伦贝尔黄花苜蓿
(三)清水紫花苜蓿
(四)陇东天蓝苜蓿
第二节 苜蓿抗逆性
一、抗旱性
(一)抗旱形态学
(二)抗旱性与生产性能
(三)抗旱生理
二、抗寒性
(一)形态特征与抗寒性
(二)抗寒生理
(三)秋眠性与抗寒性
三、耐盐性
(一)耐盐品种
(二)耐盐生理
四、抗病虫性
第三节 苜蓿栽培区划
第三章 苜蓿草地建植
第一节 苜蓿与环境
一、温度
二、水分
三、光照
四、土壤
第二节 整地与播种
一、整地
(一)翻耕
(二)碎土耙平
(三)镇压
二、播种
(一)品种选择
(二)种子处理
(三)根瘤菌接种
(四)播种期选择
(五)播种方式
(六)播种量
(七)播种深度
(八)播后镇压
第三节 水肥管理
一、灌溉
(一)耗水量与需水量
(二)灌溉需要量
(三)灌溉定额
(四)灌水深度
(五)灌水定额
(六)灌水时期
(七)灌水次数
(八)灌水强度
(九)灌水方法
二、施肥
(一)确定施肥需要
(二)施肥量
(三)施肥方法
第四节 病虫草害防治
一、苜蓿病害防治
(一)苜蓿病害的分布及危害
(二)苜蓿病害
二、苜蓿虫害防治
(一)苜蓿虫害
(二)苜蓿虫害的综合防治
三、苜蓿杂草防治
(一)杂草对苜蓿的危害
(二)苜蓿杂草的种类
(三)杂草综合防治
四、苜蓿草地的利用年限
……
第四章 苜蓿的收获利用与加工调制
第五章 不同生态气候区苜蓿栽培与利用
第六章 苜蓿间作、混作与轮作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苜蓿栽培与加工利用》:
(4)苜蓿褐斑病
①分布苜蓿褐斑病属世界性病害,我国普遍分布,发病时尽管不造成植株死亡,但叶片脱落会造成长势变弱,产量损失可达40%以上,质量严重下降,已成为苜蓿常发性、危害性最大的病害。
②症状首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发病,在感病叶片正面出现褐色至黑色、直径0.3~3毫米的圆形小病斑,病斑互相不合并,边缘整齐,后期病斑中央形成直径1毫米左右的浅褐色盘状增厚,叶片变黄,提前脱落。
③发生规律主要发生在苜蓿生长季中后期,秋季阴凉潮湿条件下利于其发生,尤其是降水结露促进其发生。通常5月下旬可见发病,对第一茬苜蓿基本上不造成危害,6~7月份高温干燥天气褐斑病发展较为缓慢,8月上中旬病情迅速上升,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入高峰期。病原菌在病株残茬和落在地表的残叶上越冬,特别是湿度适宜时,病菌孢子随风雨弹射在下部叶片上进行侵染,在田间可以发生多次再侵染。
④防治选择抗褐斑病的苜蓿品种;加强田间病害监测,开始发病尽快提前刈割;不能提前刈割的,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喷雾。
(5)苜蓿花叶病
①分布苜蓿花叶病分布在我国新疆、宁夏、甘肃、河北等地区。
②症状叶片黄色斑驳,植株矮缩,叶柄扭曲,生长势严重下降。
……
苜蓿栽培与加工利用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苜蓿栽培与加工利用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