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温证指归》清代周魁撰,成书于嘉庆四年(1799)。全书共4卷。卷一阐述温病的基本理论,计21篇。对温病的基本概念、发病特点、发病规律及其治则治法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说明和总结。卷二详载温病发病时各种证候变化、辨证要点、病机、与他病的鉴别以及治疗所用的方剂等,计61篇。卷三汇选治疗温证所使用的方剂,总计正方115首,附方18首。卷四为其搜集整理的16则典型温病病案。
本次整理以足抄本为底本。
目录
卷一
引录孙真人论温一则
温证正名论
温证汇海论
温证穷源论
羊毛疹辨
治温证当明气运方隅高下
人质强弱论
发明温热伤寒不同断断不
可混治
治温毒当与治痘毒同参
治温当以保元为要
吴又可为治温证千古一人
温病有表证无表邪论
治温证当明五兼十夹
舌胎论
望色论
切脉论
治温当分老幼不可弃其
老为不治
温证失治致变不咎误而
咎药辨
治温证不急去邪胶执养
阴贻误论
治温证误投辛温香燥重
竭真阴论
温证下不厌早有首尾宜
下辨
治温邪首重凉下终或温
补及不宜妄下过下论
卷二
慎始
发热恶寒
不热
寒热往来似疟
头痛附颠顶痛、头目胀
头重头眩
身体痛附身重
项背痛酸
腰痛腰酸
腿膝胫足痛酸
……
卷三
卷四
精彩书摘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温病01:温证指归》:
沉昏、多睡附不寐
温邪沉昏,乃热邪人手厥阴心包,有渐入、深入、直人之分。渐人者,邪犯心经,人事尚清。深入心包,人事半明半昧。直人心脏,则人事全不知矣。皆极危极险之证,当于治温药中加辛凉之品。如舌赤舌紫,胎黄胎黑,沉困昏愦,双解散加犀角、牛黄、紫雪之类。如舌净无胎,温邪已退,余热尚存,当大养阴液,或犀角地黄或生料六味地黄皆可。至其中夹痰水,夹结血,亦令沉昏,惟夹痰者加蒌、贝,夹血者加赤芍、桃仁。有燥屎者加元明粉、大黄。此治沉昏之大概也。
若夫温邪多睡,在未经攻下之前,舌黄脉数,此邪实也,急下则愈。或经汗下,病邪已去,六脉平和,舌胎已退,多睡,省时了了,此名复阴气,最佳之兆,不可汗下,惟静养消息,勿药为佳。即或投药,当以养阴化热为主,如夹痰多睡,清化方中加蒌、贝,夹水加苓、牛,甚者加醋炒芫花。如脾虚多睡,病后多有之,六君子、参胡三白散、归脾汤枣仁生用。虚实既分,补泻各异,又当存乎其人也。
至于不寐,在温邪初起时属邪实,每多不寐,或夜梦纷纭,皆谵妄之渐也,视邪之轻重,酌与神解、太极清之。至于病后不寐,又属肾阴不交心阳,宜六味地黄合酸枣仁汤加减。仍有痰热侵犯肝胆,当以温胆加连。或因微劳不寐,朱砂安神丸随证酌用。
循衣摸床撮空
循衣摸床撮空,三证兼见,非大实即大虚之候。邪实正虚者,间亦有之。如舌赤胎黄,或舌黑起刺,谵妄神昏,脉数口渴,见循衣摸床撮空者,此实证也,当用大剂双解迭进为是。如屡经攻下后,六脉虚数,舌净无胎,日晡热甚,见循衣摸床撮空者,此虚证也,大剂生料六味地黄,煎浓汤液,日进数斗,尽力救援,或可百救一二。如失下,舌黑胎刺,鼻煤厥逆,当以大剂养阴化邪,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此亦十中救半之候。若夫老人虚人,病后亡血后,正气虚极,温邪又盛,见以上三证,又当破格救援。黄龙汤或朝服六味暮投双解皆可。总之,三证兼见,原属败证,能审明虚实,按证施治,或可希侥幸于万一也。
身冷
身冷与恶寒不同。恶寒是风寒外袭,皮肤恶寒。身冷是浑身肌肉皆冷,在他证属寒邪,在温证属热极。如温邪萌动,外虽肢逆身冷,恶寒作麻,乃热邪深伏,郁极内闭,脉多沉伏。参之内证,必有咽干口苦,头眩心烦,手足心热,眼鼻喷火,睡卧不宁,尿赤烦闷,舌赤舌干等证。万不可认为寒邪,误投温表香燥,为害非浅。当以神解合太极,宣化伏邪,使伏邪外达,则厥回身热。更当消息邪之轻重,酌与双解、凉隔等方治之。如失下阴伤,病邪困里,亢极似阴,即热深厥深之旨,浑身厥冷,当审明舌色神脉,酌定虚实施治。
……
前言/序言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温病01:温证指归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温病01:温证指归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