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正,子孙兴!优良家风是我们留给子孙zui大的财富,家风关乎儿女成才成人,塑造着人们骨子里的文化性格!
◆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这个家庭或者这个家族能否兴旺发达,以及对外的社会形象!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家风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中国家庭教育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忠心老师新作!让读者感受优良家风的熏陶,明白“家风是什么”,并且确立自己的家风,让子孙世代收益!
家风也称作“门风”,是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家族的基因。家风跟生物一样,是可以遗传的,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一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庭或者这个家族能否兴旺,以及对外的社会形象。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家风正,子孙兴:听赵忠心教授讲优秀家风故事》是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忠心教授新作,列举了数十个优秀家风故事,让读者感受优良家风的熏陶,明白“家风是什么”,并且确立自己的家风,让子孙世代受益。
赵忠心,著名家庭教育专家,中国当代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评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他是我国当代di一位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专家,我国di一位家庭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出版我国di一部家庭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著作——《家庭教育学》,创办我国家庭教育学术期刊《中国家庭教育》。
在国内外三百家刊物上发表论文和科普文章3000多篇,独立撰写、主编出版50多部著作,总共2500多万字。代表作有《中国家庭教育从书》《中国家教之道》《中外家庭教育荟萃》《家庭教育学》《中国家庭教育五千年》《中国神童》《劝学诗》《中国家庭教育观察》《给年轻父母的一百个建议》等。学术著作《家庭教育学》被教育部指定为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教材和全国文科教材,并且在1996年获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1.谦让美德代代传(春秋·范武子)
2.教子戒轻狂(春秋·敬姜)
3.拒受不义之财(战国·田稷子母)
4.苦心教儿著《史记》(汉朝·司马谈)
5.布囊盛尸(西汉·杨王孙)
6.为教子而疏财(汉朝·疏广)
7.清白家风遗子孙(东汉·杨震)
8.一代才女的造就(汉朝·蔡邕)
9.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曹操)
10.驸马爷督粮(三国·诸葛亮)
11.为儿做厚褥大被(三国·孟仁母)
12.父子俱清廉(三国·胡质)
13.非此母不生此子(东晋·陶侃母)
14.书法世家(东晋·王羲之)
15.处可欲之地不易心(东晋·吴隐之)
16.科学家的摇篮(南朝·祖冲之)
17.致仕临行诫子孙(北魏·杨椿)
18.督子奉法持正(隋唐·郑善果)
19.简葬禁佛事(唐朝·姚崇)
20.有钱难买少时贫(唐朝·李景让)
21.名门子弟的座右铭(唐朝·柳玭)
22.宰相的家规(北宋·陈省华)
23.要先忧天下之人(北宋·范仲淹)
24.贾昌朝教子做人(北宋·贾昌朝)
25.《泷冈阡表》记事(北宋·欧阳修)
26.教子成"大家"(宋代·苏洵)
27.成由俭 败由奢(北宋·司马光)
28.精忠报国(南宋·岳飞)
29.人活着要有价值(南宋·文天祥)
30.不义之财,一毫不取(元朝·曹鉴)
31.究竟是谁贤明(明朝·杨溥)
32.退袄责子(明朝·邝子辅)
33.谕应尾、应箕两儿(明朝·杨继盛)
34.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明朝·李时珍)
35."治国"必先"齐家"(明朝·张居正)
36.将门出虎子(明朝·戚继光)
37.空前绝后的《农政全书》(明朝·徐光启)
38.择婿嫁女(清朝·郑板桥)
39.洪亮吉诫子(清朝·洪亮吉)
40.呕心沥血育精英(清朝·林则徐)
41.读书·作文·做人(清朝·曾国藩)
42.左宗棠教子读书(清朝·左宗棠)
43.张之洞给儿子的信(清朝·张之洞)
44.归来堂(陈嘉庚)
45.林纾教子为官(林纾)
46.要珍惜国力(詹天佑)
47.革命精神代代传(廖仲恺)
48.一位爱国实业家的追求(刘鸿生)
49.珍惜过去 面向未来(董必武)
50.教子成民族英雄(朱德)
51.属牛的孩子(钱玄同)
52.儿女的良师(陈鹤琴)
53.芭蕉花(郭沫若)
54.名门之女(宋庆龄)
55.伟大父亲的慈爱(毛泽东)
56.循循善诱(叶圣陶)
57.慈母兼父职(茅盾)
58.不能搞特殊化(周恩来)
59.小孩子不说假话(彭德怀)
60.真正的教师(老舍)
61.杨绛回忆父亲(杨绛)
62.言传身教(钱伟长)
63.有生应感国恩宏(杨振宁)
64.母亲的远见(崔琦)
65.根深蒂固(李嘉诚)
谦让美德代代传
(春秋 范武子)
常言说:"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谨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很多做父母的,都特别重视对子女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谦虚尽让是一种美德
春秋时期,晋国中军元帅兼太傅范武子,一生功勋卓著,但却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深受人们敬重。他对儿子的要求也很严格,很注重谦让品质的培养教育。
范武子告老退休以后,儿子范文子接替他出来做官,被封为高级官员"卿"。
有一天,天色已经很晚,范文子还是迟迟不归。"按往常,儿子早该退朝回家了,"范武子寻思着,"这么晚了,朝中还会有什么事?……"就在这时,只见范文子兴冲冲地回来了。
范武子连忙关切地问道:
"朝中出了什么意外的事,怎么回家这么晚?"
范文子回答说:
"父亲,没什么大事,是秦国来了一位客人,在谈话中,他出了几个隐晦难解的问题,要我们在座的几个官员回答。其他的大小官员,谁也答不上来,我一口气解答了三个问题,答案全都正确无误。秦国的客人听了十分满意,称赞我有见地!"
范武子听儿子那盛气凌人的语气,看他那得意扬扬的神情,觉得他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似乎只有他行,别人全不如他。面对儿子轻慢同列、自高自大的态度,范武子非常生气,严肃地教训儿子说:
"那些官员不见得全不能解答。他们看你是长者,又是上司,谦让你,是有意让你先说,谦虚尽让是一种美德。你却自命不凡,一点儿也不知道谦让,竟在朝上三次抢先发言,真是一点儿礼貌都不懂!你看你,简直是狂傲到极点了,丢人现眼,真不知羞耻!"
父亲越说越气,说着就举起手杖打了他一顿。
范文子受过父亲的教训以后,觉得自己荣辱不分,以耻为荣,深深地自责。从那以后,他幡然悔过。
儿子懂得了谦让
公元前589年,范文子以上军之佐的身份跟随中军元帅隙克攻打齐国,当他们凯旋的时候,受到晋国臣民的夹道欢迎。
儿子出征打了大胜仗,做父亲的能不由衷地高兴吗?范武子不顾年迈体衰,拄着拐杖,让家人搀扶着也来到大街上,亲自迎接凯旋的儿子。
范武子看到将士们一队队雄赳赳地走了过来,心里非常激动,可就是没有看到自己的儿子。范武子顿时紧张起来:"莫非我的儿子……"他不敢再往下想。
正当他眼巴巴地盼望儿子出现的时候,突然,他看到一个十分熟悉的面孔,只见儿子从队伍的最后走了过来。顿时,范武子心头的乌云散尽,立刻转忧为喜,蹒跚着紧走几步迎上去,拉着儿子的手,急切地说:
"儿子啊,你知道我在此焦急地盼望你归来吗?儿子,你不是副帅吗?怎么走在队伍的最后边呢?"
范文子谦虚地说:
"这次是隙克主帅领兵打了大胜仗,是他立了大功。我若走在队伍的前头,恐怕晋国的臣民都会把视线投到我的身上。我是副帅,是主帅的助手,要是那样的话,我不就抢占了主帅的荣耀吗?"
范武子听儿子这么一说,打心底里感到高兴,连连点头说:
"很好,很好!我儿子明白事理了,知道谦让了,这我就放心了,放心了。"
谦让美德代代传
在父亲的教导下,范文子不仅自己注意谦让,也教育他的儿子范宣子懂得谦让。
公元前575年晋国和楚国交战。当时,范文子任中军副帅,儿子范宣子也跟随队伍前往战场。
一天清晨,楚军发动突然袭击。因事发突然,晋军没有思想准备,立刻陷于被动。晋军虽然军事实力强大,却无用武之地。就在晋军将领们紧急磋商对策的时候,范宣子也跑来了。他不顾将领们正说什么,"下车伊始",就哇啦哇啦地讲开了:
"依我看,我们把灶平了,井填了,来个鱼死网破!就在营中列阵,跟他们硬拼,这样准能打败楚军。有什么可怕的!"
范文子看儿子如此放肆、目无尊长、自以为是,气愤极了,当场就大声斥责道:
"你懂什么,还不快给我滚!"硬是把他给轰走了。
事后,范文子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告诫他一定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
范宣子没有辜负祖父的热切期望和父亲的谆谆教导,继承了他们谦虚谨慎的优良品德,虚心学习,刻苦磨炼,学问和武艺都长进很快,被封为中军之佐。
他所在部队的中军将去世后,按照他的资历、功绩和能力,本当"扶正",递升为中军将。可他却认为自己还不够任职资格,主动提出让荀偃任中军将,这在部队中产生了非常好的影响。
由于他的主动推让,本来许多下级军官该提升职位,也都在他的带动下,主动推辞。一时间,部队中出现了相互推让的良好风气。
晋平公在位时,范宣子出任大臣。他曾领兵攻灭贵族栾盈的族党,根据晋襄公"阅兵典礼"宣布的法令制定刑书,为晋国的兴盛立下了功劳。
范武子教育儿子范文子要谦虚谨慎,范文子又教育自己的儿子范宣子要谦虚谨慎,使这种美德世代相传。这实际上是用形成的良好家风教育下一代。这种优良传统,很值得继承发扬。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人一种温暖而厚重的感觉,那种传统而又充满力量的色彩搭配,让人忍不住想翻开它,探寻其中蕴含的智慧。我最初被它吸引,是因为我一直觉得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而现在社会上充斥着各种碎片化的育儿信息,让人眼花缭乱。我渴望找到一些真正能沉淀下来、可以细细品味的经典理论或者故事来指导我的家庭教育实践。这本书似乎就是这样一本“指南针”,它不只是空泛地谈论“家风”这个概念,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鲜活的案例,将抽象的家风具象化了。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仿佛是长辈在耳边轻声细语,分享着过去那些历经岁月沉淀下来的宝贵经验。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内心被一种踏实和安宁所充盈,不再焦虑于眼前的各种教育“热点”,而是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家庭的传统。它让我明白,好的家风不是刻意为之的表演,而是渗透在日常生活点滴中的言传身教,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滋养的长期过程。这本书对于那些正在为家庭教育感到迷茫,想要构建积极家庭氛围的父母来说,无疑是一盏明灯,它提供的视角是如此的宏大而又细致入微,让人受益匪浅。
评分坦率地说,我是一个比较务实的读者,我希望阅读能够带来立竿见影的改变。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将理论和实践的距离拉得非常近。我发现,书中提到的许多家风要素,比如“诚信为本”、“勤俭持家”,其实并不需要复杂的仪式或者昂贵的课程来培养。它们就隐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对话、决策和处理日常事务的方式中。读完某个章节,我立即就有冲动去调整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模式,去更有意识地展示自己对承诺的重视。这本书就像一个非常耐心的教练,它不直接告诉你“该做什么”,而是通过生动的范例,让你自己悟出“为什么应该这样做”。这种启发式的教育方式,远比生硬的指令有效得多。它让我明白了,家风的培养,归根结底,是一场“自我修炼”的过程,我们首先要成为自己想让孩子成为的样子。这种由内而外的驱动力,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它让我对未来家庭教育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评分翻开书页,一股久违的书卷气扑面而来,这让我立刻进入了一种沉静的阅读状态。我个人对历史和文化传承非常感兴趣,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文化基因”的探求欲。它不是那种枯燥的说教式读物,而是以一种近乎口述历史的亲切感,将那些代代相传的家风精髓展现在我们面前。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选择案例时的独到眼光,那些故事中的人物,或许在历史上并不算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但他们身上体现出的那种坚韧、正直和对知识的敬畏,却是构成一个家族长盛不衰的真正力量所在。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反思自己是否也在无形中,将一些不那么积极的特质传递给了下一代。书中的一些细节描写非常到位,比如对老一辈人如何处理家庭矛盾、如何教育子嗣的细致刻画,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氛围和处事哲学。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提供教育方法,更在于唤醒我们对家族历史和文化责任感的重新认识,它教会我们,我们不仅是当下的自己,更是家族链条上承上启下的一环。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也体现了对读者的尊重。纸张的质感很好,阅读体验非常舒适,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翻阅的书籍来说至关重要。从内容结构上来看,它组织得非常有条理,逻辑清晰,使得那些看似宏大的家风主题,能够被分解成一个个容易理解和消化的单元。我特别欣赏它在强调传统美德的同时,并没有脱离当代社会背景去空谈,而是努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鼓励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优秀品质,以适合现代生活的方式传承下去。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启发是:好的家风,其实就是一套清晰的“家庭宪法”,它规定了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确保家庭在面对外界喧嚣时,能够保持清晰的航向。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听”的故事书,更是一本催人深思、促人行动的“实践手册”。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家”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强烈的使命感。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有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沉稳与豁达,读起来让人心安。我发现,这本书并没有一味地去美化“过去”,而是客观地展现了那些优秀家风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强大韧性。这种真实的描摹,比任何虚浮的赞美都更有力量。它让我意识到,优秀的家风并不是说家中从不发生挫折,而是面对挫折时,家庭成员所展现出的共同价值观和解决问题的态度。这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是这本书最大的魅力所在。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励志读物,而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研读,甚至需要反复咀嚼的“精神食粮”。我甚至会不自觉地将书中的一些观点标记下来,思考在自己的特定情境下如何转化运用。对于那些寻求深度阅读体验,希望从文化根源上理解家庭教育精髓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视角是不可替代的,它帮助我建立了一套更稳定、更具抵抗力的家庭价值观体系。
评分挺好的,送货快,故事挺有启发
评分挺好的一本书,物流也快,值得大家购买。希望大家都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书。
评分好好一本书,非常好,非常好
评分记得在哪里看过一则外国人写的关于读书的随笔,文中写道,某次乘坐地铁时,他感到情绪低落,百无聊赖,在对爱情、美酒、工作诸多给人以幸福和乐趣的人生体验加以一一否定之后,对充斥于这个世界的平庸产生了怀疑和失望。就在这时,他笔锋一转,这样写道:然后,我想到了读书——那美好而微妙的读书的乐趣,这就够了。他认为,人世间,只有那“优雅的、不受惩罚的、自私的、宁静的、毕生陶醉的读书”,才是人生惟一的快乐之源。
评分帮同事买的习惯好评!
评分发货快,包装好,正版书籍~~
评分不错的书,正在看。。。。。
评分挺好的一本书,物流也快,值得大家购买。希望大家都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书。
评分很多好故事,每天给孩子讲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