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星云大师关于为人处世至妙至诚的劝诫,
指点通向人生圆满幸福的捷径。
大师开示:
只要我待人好,他人也会把我当成亲人一样;待人好才能增加人我之间的空间。
人不能离开社会独立生存,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靠着“缘”来维持,因此,我们必须懂得结缘。
海报: 内容简介
人生何求?事业、爱情、家庭……我们所求颇多,但生活的重重压力,却往往让我们顾此失彼,实现人生圆满就真的那么难吗?
在《星云大师妙谈人生:待人好》中,星云大师用佛法的机锋妙语,将修持人生的智慧娓娓道来,主题包括护生、财富、青少年教育、女性、家庭、信仰等,为大家开解实际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与疑惑。大师认为实现人生圆满要靠种种因缘的成就,这就需要激发我们的惭愧心、感恩心来办好事、结好缘,也就是要待人好。
作者简介
星云大师,1927年生,江苏江都人,临济宗第四十八代传人。1949年赴台湾。1967年创建佛光山。现任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长、世界佛教徒友谊会荣誉会长。2013年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大师一生致力于弘扬人间佛教,主张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大师著作等身,并译成英、德、日、韩、西、葡等十余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
目录
吃饭也是修行
【引言】/003
一口菜根香,胜嚼酒肉饭/004
吃没那么重要,修心才重要/007
吃素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010
素食对人好处多多/013
本着清净胸襟,随缘度日/016
完全做到“不杀生”并不容易/019
一念瞋心一念慈心/022
从神权、君权、民权到生权/025
不贪心不计较,吃饭也是修行/028
吃素不要吃得古怪/030
素菜怎样做才好吃/032
自然就是人心、天命和真理
【引言】/039
环保从心灵“正见”做起/040
地球生病了要为她疗伤/043
惜福、惜物、惜生/046
不忮不求,是至上的幸福/049
开佛法之源,节贪嗔之流/051
在日常生活中落实环保/054
资源回收,福报如山/057
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059
许多高僧大德都是环保专家/064
自然就是人心、天命和真理/067
地球不属于我们,我们属于地球/070
最重罪业无过杀生
【引言】/075
最重罪业无过杀生/077
杀生罪如何论定? /080
恶言厉色也能伤人于无形/084
如何过正业、正命的生活? /088
佛教徒可以参政、参战吗? /092
执行死刑算杀生吗? /096
随缘放生,积极护生/100
诸功德中,不杀第一/104
以“五戒”治国平天下/106
希望,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引言】/111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112
天无绝人之路,自助者天助/116
内外都要开源节流/120
利和同均,缩小贫富差距/123
发展经济必须兼顾生态保护/126
最好的慈善是文教合一/129
布施的“舍”与“得/132
过“正命”的经济生活/134
金钱是弘法修道的资粮/137
有钱是福报,用钱是智慧/141
放对地方就是天才
【引言】/147
“要什么有什么”会要不到未来/148
人最大的毛病莫过于不肯认错/150
善用假日放松身心,增广见闻/153
友有四品,如山如地者近之/156
怎么收获,就要怎么栽/159
社会大环境造就“问题少年”/162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164
心量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167
每个小孩都有关心人的潜质/169
放对地方的就是天才/171
女性的觉醒
【引言】/177
男女各一半,平等无差别/178
美丽是女人天生的力量/181
女人以柔为专长,柔能克刚/184
赞美太太是先生的责任/187
女人要开发自己的心灵空间/191
用爱再去把爱赢回来/194
婆媳关系如跳探戈/197
内在美胜过外在美/200
夫妻不和不如好聚好散/202
淫杀二业乃生死根本/204
巢“空”了,生命何“空”之有? /206
女性的觉醒/209
家即是心之所在
【引言】/217
家即是心之所在/219
三代大家庭社会小乾坤/222
“养儿防老”过时了/226
孩子的问题常常源自父母/230
阴阳和合,万物生长/233
夫妻平等从财产开始/236
缘聚则合,缘散则灭/238
法入家门,家暴即犯罪/241
真正的残疾是心中没有慈悲/245
拿什么做传家宝? /248
欢喜、知足是无价之宝/251
莫把信仰建立在贪求上
【引言】/257
人是宗教的动物/258
你欢喜的就是最好的/260
有偶像才能见贤思齐/264
能分能合,才合乎中道/267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斜而有余/271
未证谓证,就是外道/275
莫把信仰建立在贪求上/277
“人间佛教”是发展方向/279
人有诚心,佛有感应/282
宗教师的“八正道”/285
附 录
星云大师传奇的一生/291
星云大师的人间佛缘/298
精彩书摘
吃没那么重要,修心才重要
佛教徒吃素主要是为了长养慈悲心,然而在生物学的定义:“凡是会繁殖、死亡、生长的就是生命。”于是有人问:“猪、马、牛、羊会繁殖、生长、死亡,青菜、萝卜也一样会繁殖、生长、死亡,为什么你们不吃动物,只吃植物呢?这样就是慈悲吗?”这个问题也是我年轻时曾经产生的疑问:“吃素,青菜、萝卜也有生命,它也要活命,我怎么可以吃它呢?不吃猪马牛羊,却吃青菜、萝卜,实在是五十步笑一百步,吃素还是不究竟啊!”又有人说,蔬菜之所以能吃,是因为它不会流血,而动物会流血,所以不能吃它。试问虾、鱼、螃蟹不会流血就可以吃吗?
其实,植物的生长、繁殖、死亡是物理现象,不是心理现象。佛教徒对“生命”的定义,不在于表相上是动物、是植物的区别,而在于有无心识反应。例如:鸡、鸭,你要杀它,它会有心识反应,会恐惧害怕;你吃青菜、萝卜,它只有物理的反应,没有心识反应。就以一般人都会有的同情心来说,摘取一片植物的叶子和杀死一只动物的心情,毕竟还是不同的。
此外,杀害动物是断其命根,一旦死亡就没有再生的能力,而植物只要再播撒种子,就可以延续生命,甚至大部分的蔬菜、水果,平时如果不去采收、修剪枝叶,明年就无法长得好。所以,佛教里认为吃植物比较没有所谓慈悲与否的问题,但是吃动物就有所顾忌了。
佛教徒在吃饭时要作五种观想,称为“五观想”:
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正视良药,为疗形枯;
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所谓“吃现成饭,当思来处不易;说事后话,唯恐当局者迷”。无论食素与否,人们每天能有饭菜吃,是经过农夫种植、工人碾制、商人贩售,乃至阳光、空气、水分等因缘所成就。因此,吃饭时最重要的还是要以一颗感恩心来受食。
有人问,素食者吃菜不成问题,那么吃鸡蛋可以吗?其实,想吃的人,总是会为自己找理由;说不可以吃的人,认为鸡蛋可能有生命,所以不吃。有人说:“现在的蛋都是饲料鸡所生,没有生命。”甚至有些出家人喜欢吃鸡蛋,并且自嘲地说:“内无骨头外无毛,有无生命谁知道,老僧带你西方去,免在人间受一刀。”似乎这么一想,也就比较能吃得心安理得。
佛教的戒律里,有一条叫做“讥嫌戒”,就是要避免遭人讥讽、嫌疑。偶尔会有人好意地对我们说:“现在的菜很贵,吃鸡蛋很便宜,吃啦!不要紧啦!现在都是饲料鸡生的蛋,没有生命的。”话虽没错,但是一个出家人如果坐飞机、坐火车的时候吃鸡蛋,逢人就要解释:“这鸡蛋没有受过精,是没有生命的。”这不是自找麻烦吗?所以,修行人为了免于世间的讥嫌,自己应该要有原则。
另外,有人会问:“青菜、萝卜都可以吃了,为何葱、蒜、韭菜也是植物,却不能吃呢?”佛教《首楞严义疏注经》里说:“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中医也说:“养体须当节五辛,五辛不节反伤身。”
佛教讲究清心寡欲,虽然葱、蒜、韭菜也是植物,但是吃了会助长心志的混浊、情绪的亢奋,对修行会有阻碍。再者,寺庙丛林是一个清净的道场,大众齐聚共修,老葱、韭菜、青蒜在锅里一炒,浊气遍满十方,闻了会令人感到不舒服。
为了避免用味道侵犯别人、为了避讥嫌,因此佛教徒对于鸡蛋、青蒜、老葱、韭菜干脆就不吃了。至于牛奶、乳酪可以吃吗?乳酪、牛奶没有五辛的味道,也没有杀害生命的行为;因为不是杀生,所以牛奶、乳酪是准许吃的。
刚才也提过,有些地方,如西藏、日本、泰国的佛教徒,因为地理条件、风俗习惯等关系,谈不上所谓吃素的问题,只有中国佛教徒受儒家影响,或受根本佛教慈悲观念影响,觉得应该要食素。
其实,“吃”不是很重要,“修心”才是最重要,心能清净,吃什么并不是很严重的问题。再说,荤食者具有慈悲心肠的很多,素食者也有心地不好的,所以不能以素食、荤食来断定慈悲与否。
不忮不求,是至上的幸福
环境要靠大家来维护,同样的,社会风气的好坏,生活质量的优劣,也与人脱离不了干系。我们常说要美化家庭、美化环境、净化社会,其实如前面所言,最重要的是净化每一个人的心。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所以,净化社会要先净化语言,有的人口中尽说些不好听的话,甚至说脏话骂人,像厕所、粪桶一样污秽、肮脏不堪。我们每天所说的话,要让人生起欢喜心。《诸法集要经》说:“常说利益言,令自他安乐。”又说:“常以柔软语,爱念于群生。”对他人要慈悲多说好话,不要吝于赞美,所言须能发人深省,提升道德,增加知识,这就是语言的净化。
有句偈语说:“面上无瞋是供养。”世间最美的就是笑容,我们要多给别人笑容,时时以微笑来净化面容。另外,现在社会上流行进修美姿、美仪等课程,以培养行仪举止的优美。除肢体动作的美感之外,更要美化自己的行为,如不乱杀生、不窃盗、不邪淫,都是行为的净化。除此,食衣住行、举手投足,乃至处事做人,都必须做自我的净化。如饮食三餐,美味可口,为人之所欲,但粗茶淡饭,也能觉得别有滋味;衣服穿着,固然需要庄严整齐,但是即使老旧不光鲜,只要清洁淡雅,也无不好;居住深宅大院的房屋,固然很好,窝在简陋小屋,也能如天堂;出门有汽车代步,快速敏捷,若无车无船,也能安步当车。还有,做事勤劳负责,求全求成;做人诚实正直,求真求圆;交往情真意切,接物至诚恳切。凡此,都是生活上的身心净化。
世间的罪恶,人生的祸患,都是由于心无厌足而来。苏东坡说:“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出曜经》也说:“天雨七宝,犹欲无厌,乐少苦多,觉之为贤。”科技进步,物质文明并不能令人少欲知足,欲望多,痛苦自然也多。能知足感恩的人才是世间上最富贵的人。能够知足,不忮不求,就是至上的幸福。
人与人的相处,若能时时怀抱感恩的心情,则仇恨、嫉妒便会消失于无形,是非烦恼自然匿迹于无影。我们能时时以感恩的心来看这个世间,也会觉得这个社会很可爱、很富有。人不能离开社会独立生存,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靠着“缘”来维持,因此,我们必须懂得结缘。结缘的方法很多,可以用财物结缘,用言语结缘,用力量结缘,用智慧结缘……身为团体中的一分子,不但应该随众随喜、慈悲助人、广结善缘,还须有智慧、能明理,并且互相尊重。
人类和大自然要和谐才能生存;家庭里的老、中、青、男、女、老、少,要和谐才能美满幸福;社会上各个机关及士、农、工、商,大家要和谐才能共生。和谐就像唱歌,虽然是二部合唱、四部合唱,声音的高低强弱,乐器的节拍快慢,一定要互相配合,才能演唱出优美的乐声。我们国际佛光会倡导“三好运动”,身要做好事,口要说好话,心要存好念,每个人身、口、意都善美、净化,就能与宇宙万物和谐。所谓“心净则国土净”,心理能够净化,社会自然就能美化,而呈现一片清净、祥和的风气了。
自然就是人心、天命和真理
我曾在国际佛光会做过一场“同体共生”的主题演讲,我觉得“同体共生”是现在这个时代、这个世界最开明、最美好的思想。所谓“同体共生”,就是要大家“同中存异、异中求同”,彼此包容、彼此尊重,就如人体的五官,要相互共生,才能共存。好比耳朵和眼睛,一个负责看,一个负责听,彼此分工合作,才能共同生存。如果耳朵嫉妒眼睛,没有眼睛看,走路就会有跌入山谷的危险;眼睛如果讨厌鼻子,没有鼻子来呼吸,可能就会一命呜呼。
佛教讲众缘和合,缘起是宇宙人生不变的真理,是因果的普遍法则,一切法的存在,是因缘而起的。《中论》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这是说明宇宙万有,没有任何一个事物能够独立存在,包括现象界的有情与无情,都是因缘和合所生。《业报差别经》即言:“若有众生,于十恶业多修习故,感诸外物,悉不具足。何等为十?一者、以其杀生业故,令诸外报大地咸卤,药草无力;二者、以其偷盗业故,感外霜雹、螽蝗虫等,令世饥馑;三者、以其邪淫业故,感恶风雨及诸尘埃;四者、以其妄语业故,感生外物皆悉臭秽。”由此可知,我们如果造了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两舌、恶口、贪欲、瞋恚、邪见等十恶业,不但危害自己和别人的身心世界,也危害器世间的国土世界。相反地,行十善业,则可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共业。因此,从人类与动植物的互动共系来看,不论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矿植物等,莫不息息相笑,这就是所谓“同体共生”的理念。
佛教认为自然界的林林总总,万事万物的生灭变化,总离不开物质与精神的“色、心”二法。从小至一麻一麦、一微尘一心念,大至山河大地、须弥法界,总不出色心的范围。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由一种或多种物质所构成的,其存在的理则也是相互关系条件的配合,例如飓风、雷电、火山爆发、地震和冰川等自然力量,会造成许多伤害,但在另一方面,它们也为大地和人类增加许多养分。
以闪电为例,雷电会造成人类、动物伤亡及财物损失,并引起森林大火。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没有闪电,植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因为氮是植物的主要食粮,但是地球大气中的氮不能溶解于水,对植物毫无用处,必须经过某种变化后,才能被植物吸收。闪电能触发这种氮元素的化学变化,使气体状态的氮溶于水,变为植物可吸收的氮。假如没有闪电,就没有水溶性的氮,紧接着树木的生长就受到阻碍,人类的生存也会受到影响,因为我们呼吸的空气,是绿色植物将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食物,并且补充空气中的氧,而提供给我们人类的。
虽然这只是大自然界中的一个例子,但也充分说明大地万物都是同体共生,都是相依相待,相互关系的生存。如《增一阿含经》所言:“犹如钻木求火,以前有对,然后火生;火亦不从木出,亦不离木。若复有人劈木求火,亦不能得,皆由因缘会合,然后有火。”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生起与变化,都有相对的互存关系及条件,没有永恒固定不变的自体。缘起的理则甚深,譬如因陀罗网交错反映,重重影现,微妙而错综复杂。
惠能大师言:“一切万法不离自性”,这真如自性是万有的根源,是自然界的本体。僧肇大师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当凡人总是以见闻觉知来看大自然,但是我们不要忘了,我们本自具足的真如自性能与大自然界互相感应。
自然,就是人心,就是天命,就是真理,就是宇宙的纲常。
唐朝太守李翱听说药山禅师是大名鼎鼎的高僧,很想见一见他的庐山真面目。在一个山头的松树下,李翱找到正在禅坐的药山禅师,十分恭敬地请求开示,药山禅师却睬都不睬,李翱等了许久,终于忍不住说:“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说完,正要离开,药山禅师忽然开口迸出一句:“你何必贵耳贱目呢!”李翱一听,颇为窘迫,于是问禅师何为“道”,药山禅师就一手指天,一手指着身旁瓶子的水,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当场疑团尽释,写了一首偈:“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一般人之所以有种种痛苦的产生,是由于与大自然界的人、事、物、境处于对立、不能调和的状态。大自然,一以言之就是“道”,如云在青天,卷舒自如;如水在瓶中,恬静澄澈。世间事也是一样,合乎自然,就有生命;合乎自然,就能成长;合乎自然,就会形成;合乎自然,就是善美。
如果我们能奉行佛法,借大自然的景物而认识自家的真实面目;或因我们真如自性的本体,而赋予山河大地真实永恒的生命,体悟自他不二、凡圣一如、物我一体、心境合一的道理,就会细心守护大自然,与大自然和平共存,而时时有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美好情境了!
恶言厉色也能伤人于无形
我们的身体、言语、念头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结果,有善有恶,可是有些行为有时看起来是凶恶的,细细推究它的情形却是救人的善心;有时看似助人济世的利行,却反而害了对方。譬如杀人本来是犯罪的,但是当一个无恶不作的歹徒被绳之以法,执行法律的刽子手快刀杀了他,这种行为究竟是善,还是恶的呢?当刽子手在处决犯人的时候,可能也会耿耿于怀:“上天也有好生之德,今天我又杀了一个人。”同样的杀人,歹徒的杀人是怀着凶残、暴戾的瞋心而杀人,而执行法律的杀手对于杀害的对象没有深仇宿恨,只不过替国家执行一项除暴安良的工作,两者的动机不同,行为的结果自然也会大异其趣。
佛教非常重视心意犯罪的轻重,每一条戒相之中都有开、遮、持、犯的分别,犯同一条戒,因动机、方法、结果等的不同,导致犯罪的轻重与忏悔的方式也不同。如杀人时要具足“是人、人想、杀心、兴方便、前人断命五个条件,才构成不可悔罪,这与刑法因重视犯意和犯罪事实而制定的犯罪构成要件、阻却违法要件的道理是相同的。但是佛教心意戒的积极意义,在要求个人自发地观照身口意的起心动念,防范不法于念头起时,较世间法更为彻底。
过去有个小沙弥,夜晚走路时不小心踏死了一只青蛙,师父知道以后责怪小沙弥说:“你怎么可以随便踩死生灵呢?阿弥陀佛,这样一来罪孽深重啊!你应该到后山跳悬崖舍身谢罪。”小沙弥一听,刹那间犹如五雷轰顶,这才知道祸闯大了,只好含泪拜别师父,万分伤心地去到山后悬崖。往下一看,又深又暗,小沙弥心想:“跳下去,粉身碎骨,必死无疑;不跳呢,三涂受苦,累世轮回,业报逃不掉,这可怎么办呢?”
小沙弥左思右想,真是进退为难,忍不住掩面痛哭起来。就在他哭得伤心的时候,有一个杀猪的屠夫经过,看到小沙弥跪在路旁痛哭,觉得奇怪,上前追问,小沙弥一五一十地把前因后果说了一番,屠夫听了,顿时悲从中来,悔恨万分的说:“小师父呀,你只不过是无心踏死一只青蛙,罪孽就这么重,要跳悬崖自杀才能消业。我天天杀猪,屠来宰去的,满手血腥,这罪过岂非无量无边,不知有多深重了。小师傅你不要跳崖了,让我跳吧!应该谢罪赴死的是我啊!”
屠夫一念忏悔心生起,毫不迟疑地纵身朝悬崖一跳,正当他随风飞坠,眼看就要命丧深谷时,一朵祥云冉冉从幽谷中升起,不可思议地托住了屠夫的身子,救回了他的生命。这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含义,正显示出修行忏悔的殊胜。一念的忏悔心有此功德,相对的,一念恶心想要置人于死,有时虽然没有行动,但这一念就足以造业。
所以,我们平时不要有杀心,例如摔碗筷、摔桌椅、用力关门、冲撞墙壁等毁灭性格,慢慢养成以后,不是杀人就是杀自己。不管自杀、杀他,或是见杀随喜,都会养成不好的习惯。
佛教的杀戒,又称断人命,不仅包括自己亲手杀人,即使唆使他人杀人或劝说别人自杀,皆犯波罗夷罪。《梵网经》在止恶方面,尤其具体而又严格。以不杀为例,它不仅禁止杀人,亦禁止自杀,认为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亦算犯戒。若自己没杀人,亦未自杀,只是鼓励,指使别人去行杀业也不行。若自己没杀,也没指使,但赞扬别人行杀业,如此心有杀生之念,亦应禁止。也就是说,该戒不仅要求身业清净,也要求口业、意业清净,不然就是犯戒。
宇宙万有都有生命,有的是肉体上的生命,有的是思想上的生命,有的是事业上的生命,有的是道德上的生命,有的是时间上的生命,其价值虽有不同,但都应该珍惜。例如一件衣服,你能穿三年,总比穿三个月好;花在开放,一个月,假如您把他摘下,一天就枯萎了,这也是伤害生命;桌椅、板凳,沙发,你保护他,能用个几十年,最后甚至还能送到博物馆、古董店里,它的生命就能继续不断。
所以,广义言之,杀生不仅止于用刀杖加害,在日常生活中,恶言
星云大师妙谈人生:待人好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星云大师妙谈人生:待人好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