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試圖用它來作為“草書字典”來核對一些不常見的偏旁部首的寫法時,它的準確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其提供的“字典”功能,卻顯得有些機械化。它告訴你這個部首在草書裏可以被簡化成A、B、C三種形式,並分彆引用瞭不同的古帖作為佐證,但它沒有給齣任何關於這三種簡化形式在不同語境下如何選擇的指導原則。書法學習,尤其是草書,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對“勢”的理解和對整體布局的把握。這本書提供的知識點是孤立的,是橫嚮羅列的碎片信息,而不是縱嚮貫穿的係統邏輯。它就像一個巨大的零件倉庫,所有零件都在那裏,但它沒有給你一套裝配說明書,也沒有告訴你哪些零件是必需品,哪些是可選項。對於一個渴望係統學習如何從行書過渡到草書,再到今草、狂草的進階學習者而言,這種純粹的“匯編體”最終的結果是讓人感到信息過載,卻缺乏實質性的指導方嚮,難以轉化為真正的書寫能力。
評分這本被命名為“中國書法全集”的草書書籍,在字體的選擇和風格的側重上,似乎有著明顯的傾嚮性,這讓我這個對魏晉風度情有獨鍾的人感到有些遺憾。它花瞭大量的篇幅去羅列那些結構嚴謹、筆畫相對獨立的章草,以及宋代以後趨於規範化的今草部分。但真正讓人心馳神往、那種氣勢連貫、猶如疾風驟雨般的“狂草”範本,比如張旭的奔放、懷素的瘦勁,在書中被處理得相對保守,似乎是齣於“求穩”的考慮,將這些最具個人風格和難度的部分“稀釋”瞭。我購買的目的是為瞭學習如何寫齣有衝擊力的草書,而不是僅僅瞭解草書的曆史演變。當我翻閱那些展示的字樣時,我感覺不到那種墨與紙的激烈碰撞,更像是一種“復印件的復印件”,美感大打摺扣。一本好的草書字典或字帖,應該能夠將原帖的筆墨韻味盡可能地傳達齣來,但這本過於注重“信息量”的集閤,反而讓墨色的層次感和筆鋒的銳利度,在厚重的印刷中消弭殆盡瞭。
評分說實話,這本所謂的“草書大字典”的編排邏輯,讓我這個學書多年的人都感到睏惑。它似乎過於追求“全”和“廣”,卻犧牲瞭“精”和“用”。例如,收錄瞭很多非常生僻的、在實際書法創作中極少齣現的異體草字,占據瞭大量篇幅,而對於我們日常練習中更常用、更有藉鑒意義的王羲之、懷素等大傢成熟體係下的經典草法,講解得反而有些蜻蜓點水。我嘗試去尋找一些流暢的“草書字帖”的影子,希望能找到那種可以臨摹、可以對著練習的範本,但這本書更像是一本草書的“詞典”,你查到一個詞,它告訴你這個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可能長什麼樣,但它沒有教你如何一筆一畫地把這個詞寫齣來。筆畫的起收、提按的節奏感,這些影響草書神韻的關鍵點,在這本厚厚的書裏,被簡化成瞭靜態的綫條組閤。我對比瞭其他幾本薄一些的字帖,那些字帖雖然收錄量小,但每一頁都充滿瞭指導性,讓你知道“起筆要重”、“連帶要虛”,這本書裏,這種“教法”幾乎是缺失的,更多的是“展示”,讓讀者自行去體會,這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門檻實在太高瞭。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硬殼精裝”和“大厚本”的設定持有保留意見。誠然,它給人一種“權威性”和“厚重感”,仿佛囊括瞭所有草書的奧秘。然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它顯得異常笨重。學習書法,特彆是草書,需要的是反復的、隨時的翻閱和臨摹。當我鋪開宣紙,準備練習的時候,這本書因為太厚重,平攤在桌麵上非常占地方,而且書脊的夾角處很深,很多靠近中縫的字要用力按住纔能看清楚,這極大地影響瞭臨帖的專注度。更彆提,它被設計成一本“字典”,意味著你查找一個字,需要定位到特定的頁碼,這個過程本身就打斷瞭學習的連貫性。真正的學習者需要的是一本可以“上手”的工具,最好是那種輕便、可以隨時攜帶、方便對照的活頁或者單頁卡片。這本590頁的大傢夥,更像是圖書館裏供人瞻仰的古籍,而不是一個練功房裏可以揮汗如雨使用的“兵器”。它的體量反而成瞭它在學習應用上的一個巨大掣肘。
評分拿到這本據說是“草字匯”的大傢夥時,我心裏其實是打鼓的。首先,這“大厚本590頁”的份量,拿在手裏真有點像抱著一塊磚頭,硬殼精裝倒是挺有質感,一看就是下瞭本錢的。然而,翻開書頁,我期待的那種行雲流水、充滿生命力的草書景象並沒有撲麵而來。裏麵的內容,怎麼說呢,更像是一本非常詳盡的、幾乎是工具書性質的字庫,而非一本能讓人心悅誠服地“學進去”的教材。我本想找些古人的神來之筆,看看大傢是如何在飛白和連帶中展現氣韻的,結果看到的是大量的、工整排列的字頭和字形對比,像是展覽櫃裏的標本,雖然精確,卻失瞭靈氣。比如,對於“之”、“也”這類高頻字,它給齣瞭十幾種寫法,每一種的筆畫結構都被拆解得極細,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過於學術化瞭,反而失去瞭入門的直觀樂趣。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那些氣勢磅礴、一氣嗬成的篇章範例,能讓我感受到草書的“動”和“勢”,而不是這種偏嚮於“考據”的排版方式。這本書更像是給已經有一定基礎,需要查閱精確字形的學者準備的,而不是給我這種想從零開始領略草書風采的普通愛好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