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農,揚州八怪之首。
一生好遊曆,博學多纔,廣結名人學士,終身布衣。
年過半百始畫畫,以“漆書”意趣入畫,充滿“拙趣”。
善題白話詩句於畫邊,似漫畫之萌芽。本書精選瞭三套冊頁共38幅作品,主要包括人物、花卉冊頁,每幅畫單獨成張,高清大圖,縴毫畢現,既方便取齣作為臨摹範本,也可以裝在框中,置於案頭或掛在牆上。
所畫人物造型奇古誇張,筆法古拙簡練;其梅、竹用筆奇拙 ,凝練厚重 。獨創的""漆書""融入在金農的繪畫中錶現齣金石味的書法筆意。
金農(1687-1763),清代書畫傢,揚州八怪之首。字壽門、司農、吉金,號鼕心先生、稽留山民、麯江外史、昔耶居士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好遊曆,客揚州鬻詩文、賣書畫久。寫隸書古樸,楷書自創一格,號 “漆書”。五十歲後纔工畫。其畫造型奇古,善用淡墨乾筆作花卉小品,尤工畫梅。
★數碼圖像呈現的細節、質地、幅麵、氣息,使所有昏暗的古畫獲得全新的觀看機會。而且,每個人都能麵對並擁有清晰的美術史文本,就在自己傢裏、手中,與輝煌的華夏繪畫同在。
——陳丹青(作傢、畫傢、木心美術館館長)
★中國古代的文化成就,是我們這個東方大國五韆年輝煌曆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本國情,應成為常識,宜傢喻戶曉?
——孫機(國傢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本叢書企望“舊時王謝燕前燕”,得以“飛入尋常百姓傢”願大師原典的灼灼華彩,成為讀者的案頭錦瑟、枕邊韶華
——張子康(中國美術館副館長)
《雜畫十二開》
《墨戲圖冊十二開》
《人物山水圖冊十二開》
看到“大師原典係列”這個名字,我心裏就對這本書的權威性和學術性有瞭很高的期待。對於金農這位藝術史上的重要人物,市麵上相關的研究資料不少,但真正能稱得上“原典”的,往往意味著它收錄瞭高質量的圖版和嚴謹的考據。我特彆關注的是,這本書在整理和呈現這些經典畫作時,是否提供瞭足夠清晰和細緻的細節放大圖。畢竟,欣賞金農的筆墨,很多精妙之處都在於墨色的濃淡變化、綫條的提按頓挫,這些都需要高精度的印刷來保障。如果這本書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它不僅僅是一本普及讀物,更是一本值得藝術愛好者和研究者反復研讀的工具書。而且,這種係列叢書的編排方式通常比較係統,我希望它能通過這十二開的畫冊,構建齣一個清晰的脈絡,讓我們看到金農在不同時期,是如何通過這些作品來確立和完善他自己的藝術語言的。期待它能帶來一次高質量的視覺和知識盛宴。
評分翻閱藝術畫冊,最怕的就是那些空洞的贊美之詞,而缺乏對具體作品的深入剖析。尤其麵對像金農這樣風格強烈的畫傢,解讀工作需要極大的精準度和洞察力。我希望這本書在介紹這幾套畫冊時,能提供詳盡的題跋、印章的拓印和考證信息。這些邊款和印記,往往是判斷作品真僞、確定創作年代以及瞭解畫傢心境的關鍵綫索。如果書中的文字能夠像偵探小說一樣,層層剝開作品背後的曆史細節,那就太棒瞭。此外,我對金農晚年作品的演變尤其關注,不知道這十二開的組閤是否能勾勒齣他創作生涯後期的藝術軌跡。一本優秀的藝術書籍,不應隻是畫冊的簡單匯編,而應該是一扇通往曆史現場的窗戶,讓我們能夠“聽見”畫傢在創作時的呼吸,感受他留下的溫度。期待這本書能提供這樣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
評分作為一名對清代藝術史有持續關注的讀者,我對揚州畫派的群體性研究一直很感興趣。金農是其中的佼佼者,但他的藝術成就在於他能夠脫離群體,形成自己獨特的“錯位美學”。這本書如果能將《人物山水圖冊》和《墨戲圖冊》放在一起對比分析,那將是非常有價值的。人物畫對造型功力的要求極高,而墨戲則考驗筆墨的灑脫與創新。金農是如何在這兩種看似矛盾的領域中遊刃有餘的?他是否在人物畫中融入瞭自己獨特的書法筆意,又如何在墨戲中保留瞭文人畫的雅緻?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比較性的研究視角,而不是僅僅對每一冊進行孤立的介紹。這種並置和對比,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金農藝術體係的完整性和他作為“全纔”的偉大之處。這本書如果能提供這種深度的比較分析,那它的價值就非同一般瞭。
評分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一位古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看他們的“日常之作”,而不是那種為瞭應酬或刻意為之的巨製。金農的《雜畫十二開》這個標題,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好奇心。這些“雜畫”,往往最能反映畫傢不受拘束的性情和即興的靈感。它們可能沒有宏大的敘事,但一定充滿瞭生活的氣息和個人趣味。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一窺金農先生那種看似隨意卻處處是章法的“文人氣”。這不僅僅是看畫,更像是與畫傢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我想知道,在這些看似不那麼“重要”的畫作裏,他是否留下瞭更多關於詩歌、金石學或者他個人生活哲學的綫索。一本好的藝術鑒賞書籍,應該能引導讀者從技法走嚮精神層麵,而這種專注於小型、私密性畫冊的解讀,恰恰是最容易達到這種效果的途徑。希望這本書的作者能挖掘齣這些小品背後的“大智慧”。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信息裏提到的畫傢金農,著實讓人眼前一亮。我一直對清代揚州畫派的藝術風格很感興趣,尤其是那些不拘一格、充滿個性的文人畫傢。金農的畫作,比如那些我們熟悉的《墨戲圖冊》和《人物山水圖冊》,總能帶給我一種獨特的感受。他的畫風,既有古樸的韻味,又不失時代的創新,尤其是在用色和筆墨的運用上,獨樹一幟。讀這本書,我期待能更深入地瞭解他創作這些作品時的心境和技法背景。那些“雜畫十二開”,想必是包含瞭他在不同題材和創作階段的探索,這對於我們全麵認識一位藝術大師的創作曆程至關重要。我希望書中的解讀能夠不僅僅停留在錶麵的技法分析,而是能觸及到金農作為一位詩人、書畫傢,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如何融入到這些畫作中的。總的來說,這本書能讓我近距離感受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尤其是那種從傳統中走齣來,卻又閃耀著個人光芒的藝術精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