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养育和早期干预实用手册(高危儿卷)

婴幼儿养育和早期干预实用手册(高危儿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鲍秀兰 等 著
图书标签:
  • 婴幼儿养育
  • 早期干预
  • 高危儿
  • 育儿指南
  • 亲子关系
  • 发展心理学
  • 特殊儿童
  • 健康养育
  • 家庭教育
  • 实用手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10719
版次:1
商品编码:1170042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2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著名儿科学专家鲍秀兰教授继《0~3岁儿童最佳人生开端》之后,奉献给广大婴幼儿父母和专业人士的最宝贵的经验和指导,详细讲解各月龄段早产儿、高危儿的养育问题、早期干预方法、智能和体格发育、行为培养、安全问题、以及常见不适的应对等父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帮助早产儿、高危儿像正常儿一样能够健康成长!

内容简介

  很多父母因为生了一个早产儿或出生前后有各种医学问题的高危儿而忧心忡忡,担心孩子将来是否能发育正常?作者鲍秀兰教授多年来从事早产儿和高危儿的早期干预工作,和同行们对于早期干预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作者想把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总结和父母们分享,希望对他们有所帮助,解除他们不必要的担心,找到能帮助孩子减少伤残,使他们能健康成长的方法。
  《婴幼儿养育和早期干预实用手册(高危儿卷)》以解答问题的通俗易懂方式书写,在概述中告诉读者早产儿和高危儿将有什么发育风险,哪些情况的新生儿属于高危儿,早期干预的含义等。并用20多年来早期干预系列科研成果证明,这些早期干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通过科学早期干预可以使早产儿和高危儿避免智力低下和减少或减轻脑瘫的发生,并用很多生动的康复实例说明早期干预的有效性。而且,这些早期干预的方法,家长是可以学会的,并可在家中进行。此外,还指出某些所谓“异常”的表现,实际上是正常现象,因此可以避免过度治疗给孩子带来痛苦和父母精神及经济上的压力。
  《婴幼儿养育和早期干预实用手册(高危儿卷)》便于家长阅读和应用,本书的主要部分是按月龄段,从婴幼儿运动、手的精细动作、语言、认知、社会交往和行为培养等各个方面,给父母指导科学早期干预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介绍一些家长可能学会的简易纠正发育落后和姿势异常的方法,回答父母在养育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如生长发育指标、喂养、睡眠、胃肠道问题和预防接种等。根据多年来网上提问中最常遇到的有关育儿问题,如“缺钙”等,做了详细的回答;并强调父母容易忽视的常见病的防治,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处理,各年龄段的安全问题等等。作者希望本书能对有关父母以及从事早期干预的儿科医护人员和儿童保健医生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

  鲍秀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儿科教授,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关心下一代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宝篮贝贝儿童早期发展中心首席专家。
  鲍秀兰教授从事儿科临床、研究和教学工作50余年,擅长新生儿行为评估、婴幼儿发育、0~3岁早期教育、脑瘫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及儿童矮小疾病的诊治;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0~3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等著作10本、《婴儿科学健身法》和《0~3岁最佳的人生开端早期教育和保健》系列光盘15个。获得国家、卫生部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5项7次,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荣获第四届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
  参与本书编写的其他作者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茅于燕;首都儿科研究所,孙淑英、李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周丛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任世光;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实验基地,宝蓝贝贝儿童早期发展中心,孙金涛、马燕茹、吴菊英等。

目录

第一章 概述和新进展
001什么是最佳人生开端·
002如何使你的宝宝拥有最佳的人生开端·
003什么是早期教育·
004为什么教育最好从新生儿开始·
005为什么要重视0~3岁儿童早期教育·
006早期教育应注意些什么·
007早期教育有效果吗·
008怎样才是爱孩子·
009为什么音乐对孩子有积极的影响·
010如何按照婴儿运动发育的规律促进运动发育·
011父母过度保护、限制婴幼儿运动有什么不良后果·
012早期教育如何促进语言发育·
013语言发育有关键期吗·
014为什么孩子2岁还不会说话·
015视觉发育有关键期吗·
016从新生儿开始如何促进视觉的发育·
017为什么孩子不爱看人脸·
018正常出生的婴儿也可能发展为智力落后儿童吗·
019如何预防因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
020为什么我的宝宝吃奶要两个多小时,晚上频繁醒和哭闹·
021不同气质孩子有什么表现·
022不同气质孩子应如何养育和教育·
023什么是依恋?依恋有不同类型吗·
024安全型依恋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025婴儿的养育人经常更换有什么危害·
026如何培养安全依恋、预防不安全依恋·
027你了解情绪的作用吗·
028婴儿的兴趣是怎么产生的?兴趣在早期教育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029为什么说对婴儿最好的教育方法之一是使他快乐·
030父母如何对待婴幼儿的痛苦和悲伤·
031婴幼儿的记忆是如何发展的·
032婴儿会想事吗·
033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可以预防吗·
034婴幼儿健全人格包括哪些内容·
035如何培养婴幼儿快乐和稳定的情绪·
036如何培养婴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037如何培养婴幼儿的社会适应性·
038独立自主性格应如何培养·
039什么是多元智力·
040孩子心中的两颗种子和谐发展有什么含义·
041婴幼儿早期就有动机吗·
042培养孩子自控能力有什么重要意义·
043什么是情绪能力?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重要吗·
044如何使你的家庭成为宝宝的第一所好学校·
045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什么时候开始最有效·
046什么是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观察(NBNO)?对宝宝发育有什么意义·
047什么是早产儿·
048什么是高危儿·
049为什么我会生早产儿呢·
050早产儿有什么风险·
05132周以前出生的小胎龄早产儿和35~36周出生的早产儿风险一样吗·
052有脑损伤的早产儿和没有脑损伤的早产儿发育风险一样吗·
053新生儿颅内严重出血会留下伤残吗·
054如何使早产儿成为智力正常的孩子·
055如何使早产儿不得脑瘫·
05632周以前出生的早产儿患脑瘫的风险更大,是否也能预防·
057如何进行早期干预预防脑瘫发生·
058早期干预针对哪类高危儿效果最明显·
059孤独症有什么表现·
060儿童孤独症有什么防治方法·
061什么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06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通过头颅CT诊断吗·
063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会有什么发育风险·
064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引起的脑瘫,康复有效吗·
065胎儿和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会引起脑损伤吗·
066巨细胞病毒(CMV)脑炎患儿能通过早期干预预防发育风险吗·
067遗传代谢性疾病有什么表现?早期干预有效吗·
068脑发育畸形的孩子通过早期干预能发育正常吗·
069新生儿低血糖能引起脑损伤吗·
070出生后重度窒息的孩子如何预防智力低下·
071什么是早期干预·
072如何通过早期干预预防小儿智力发育落后·
073早期干预是预防措施还是康复方法·
074为什么早期干预越早越好·
075干预是否成功的关键是靠医生还是父母和家庭·
076脑外间隙增宽需要治疗吗·
077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对孩子发育有什么风险·
078为什么早产儿脑影像学检查首选B超·
079如何识别异常的拇指内收·
080婴儿足尖着地是脑瘫的表现吗·
081被动肌张力高是否会发展成脑瘫·
082痉挛型双瘫患儿中医按摩有效吗·
083什么是全身运动评估(GMs)?有什么意义·
第二章 从出生到预产期
084早产儿出院后居家环境应如何安排·
085早产儿应如何护理·
086早产儿在住院期间应吃什么奶最好·
087早产儿在住院期间如果母乳不充足怎么办·
088早产儿出院以后应如何喂养·
089早产儿什么情况可以纯母乳喂养或喂普通婴儿配方奶·
090早产儿在转换配方奶时应注意什么·
091如何给早产儿喂奶·
092宝宝喂奶时经常呛奶怎么办·
093为什么要让宝宝吃空一侧乳房的奶再吃另一侧·
094为什么宝宝会吐奶·
095早产儿出院后需要复查吗·
096早产儿如何吃药·
097早产儿眼底筛查重要吗·
098早产儿必须要做听力筛查吗·
099为什么早产儿生后头3个月要服用加倍剂量维生素D·
100早产儿容易患缺铁性贫血吗·
101早产儿可以预防接种吗·
102为什么评估早产儿要用纠正年龄·
103如何保证宝宝的安全·
第三章 从预产期到1个月(相当于足月儿的新生儿期)
104该月龄宝宝的体格发育情况应是怎样的·
105为什么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
106如何促进母乳分泌·
107如何喂母乳才能使宝宝吃得最好·
108妈妈吃什么膳食才能保证母乳的质量·
109如何估计母乳量是否充足·
110新生儿皮肤上有小疹、色斑,有问题吗·
111什么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112为什么新生儿出院后观察黄疸是否加重非常重要·
113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114母乳性黄疸如何处理·
115新生儿呼吸为什么有时快有时暂停·
116新生儿出生后饥饿过久有什么风险·
117什么是马牙和螳螂嘴·
118新生儿头颅为什么有肿块·
119新生儿乳房增大怎么办·
120女宝宝为什么外阴部有分泌物·
121母乳喂养宝宝,如何知道宝宝是否吃饱了·
122宝宝吃奶需要喂水吗·
123宝宝吃奶量怎么掌握·
124宝宝奶量摄入不足有什么表现·
125早产儿现在还需要喂出院后早产儿奶粉或母乳强化剂吗·
126为什么宝宝经常要从口内流出些奶水,有时吐很多奶·
127宝宝的大便经常是稀的,每次吃完奶都要拉大便,正常吗·
128该时期的宝宝每天排尿多少次为正常?尿黄有什么问题吗·
129宝宝尿布上有粉色痕迹,有问题吗·
130宝宝哭闹怎么办·
131孩子从小和妈妈分床睡好不好·
132宝宝晚上哭闹多,经常抖动或惊跳,正常吗·
133宝宝在抱着时睡得很好,放到床上睡一会儿就醒了,能一直抱着睡吗·
134宝宝白天睡,夜间经常醒怎么办·
135从预产期到1个月的宝宝晚上要定时喂奶吗·
136宝宝为什么睡眠不安稳·
137如何知道宝宝发育是否正常·
138该月龄宝宝是否就应该开始早期干预呢·
139宝宝经常睡觉、吃奶或哭,什么时候做早期干预·
140如何对宝宝做视觉刺激·
141如果新生儿或1~2个月的宝宝不会注视如何训练·
142如何对宝宝做听觉刺激·
143宝宝很弱小,家长能给他做哪些活动·
144为防止宝宝小手指抓破脸,可以给宝宝戴手套或穿长袖衣服吗·
145为什么要给新生儿按摩·
146给宝宝做按摩应注意什么·
147怎样对宝宝各部位进行按摩·
148家长关心的中医按摩常见问题有哪些·
149宝宝眼部有分泌物怎么办?是眼部感染吗·
150宝宝为什么会流泪·
151宝宝头顶上长乳痂怎么办·
152宝宝的口腔内有白色像奶瓣样的东西是什么·
153为什么宝宝脐部凸出一个球形软囊·
154宝宝有哪些表现,应找儿科医生检查·
155如何保证宝宝的安全·
156宝宝应进行哪些预防接种·
157接种卡介苗后,局部会有什么反应·
158接种卡介苗后,局部有脓包或溃烂应如何护理·
第四章 纠正月龄1~2个月
第五章 纠正月龄3~4个月
第六章纠正月龄5~6个月
第七章纠正月龄7~8个月
第八章纠正月龄9~10个月
第九章纠正月龄11~12个月
第十章纠正年龄1~2岁
第十一章2~3岁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概述和新进展001什么是最佳人生开端
  2001年,原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每个儿童都应该有一个尽可能好的人生开端;每个儿童都应该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每个儿童都应有机会充分发掘自身潜能,成长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
  同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原执行主任卡罗尔·贝拉米指出,在孩子出生后的前36个月,大脑的信息传递通道迅速发育,支配孩子一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运动神经元处于形成阶段。当孩子学习说话、感知、行走和思考时,他们用以区分好坏,判断公平与否的价值观也正在形成。毫无疑问,这是孩子一生中最容易受外界影响的阶段,也是最需要社会关怀的时期。显然,人生开端是指0~3岁儿童的早期阶段。
  002如何使你的宝宝拥有最佳的人生开端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有一个最佳的人生开端,应该如何做呢?首先应从孕期开始,做好孕期保健是基础。宝宝出生后应该有充分合理的营养,特别要强调母乳喂养,让宝宝吃好、睡好、长得好;做好预防接种,少生病,使孩子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同时,父母还要懂得婴幼儿智力和心理发展的规律。从宝宝出生开始,父母应学会理解新生儿,满足宝宝的需求,开始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心、有丰富的感知觉刺激和安全的、能自由探索的环境。宝宝在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成长,才能拥有一个最佳的人生开端。
  003什么是早期教育
  人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早期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环境丰富的教育活动,按照婴幼儿运动、智能和情绪发育的规律,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早期教育是以家庭为中心,父母为第一责任人,早期教育工作者将婴幼儿运动、智能和情绪发育的规律知识教给家长,指导家长用丰富的环境,如语言环境、能自由活动的必要条件、游戏的方法和温馨的情感氛围,用科学的方法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
  004为什么教育最好从新生儿开始
  婴幼儿时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年龄越小,发展越快。在3岁以下,特别是0~1岁,婴儿的智能发展日新月异。学习能力是有关键期的。关键期是指某种知识或行为经验,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易获得和形成的时期,错过这个时期,就不能获得或达不到最高的水平。
  孩子智能发展的基础是大脑,生后头几年是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新生儿脑重370克;6个月时为700克,约为出生时的2倍(为成人脑重的50%);2岁时为出生时的3倍(成人的3/4);4岁时为4倍,已与成人接近,但体重仅为成人的27%,因此,大脑是先发育的。人脑中的神经细胞增殖期是从妊娠头3个月至生后1岁,过了此时期,神经细胞不再复制或再生,而维持神经细胞的营养、传导等的支持细胞的增殖是从妊娠后期延续至生后2岁。
  005为什么要重视0~3岁儿童早期教育
  中国有句古话:“3岁看大,7岁看老。”这是有科学依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在有条件将0~3岁早期教育提到日程上来了。
  2010年5月5日国务院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中提出:“要重视0到3岁婴幼儿教育。”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关于儿童与教育也提出:促进0~3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积极开展0~3岁儿童科学育儿指导;为0~3岁儿童及家庭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指导。
  006早期教育应注意些什么
  早期教育的关键是“早”,早期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1)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早期教育的目的是尽可能地早期开发孩子的潜力,使孩子在各方面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不只是使孩子尽早地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例如,早期教育的过程中选用音乐、数字或文字为教育材料,其目的只是以此为媒介,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早期刺激机会,促进孩子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充分发育,提高孩子接受外界信息的速度和深度。
  (2)要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虽然在开发儿童的智力时,怎样早都不会过分,但实施的时机还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父母在准备实施早期教育之前,应先对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比较清楚的认识,知道儿童心理的不同侧面各自发生发展的规律、特点及其有关的影响因素等。在此基础上,父母采取正确的教育手段,才能使早期教育真正收到效果。
  (3)为孩子提供的刺激要丰富多彩。例如,胎教时除了用音乐刺激外,还应该经常抚摸孕妇的腹部以刺激胎儿的触觉发展。出生以后,要为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和平衡觉等感觉通道提供多方面刺激。
  (4)要以能使孩子感到愉快为主。早期教育只是成人的理解,在孩子的世界里是不存在这样的词汇的。这就是说,一切可以被成人看成是早期教育的活动,在孩子看来都只是丰富生活的活动而已。换句话说,在实施早期教育时不能让孩子感到有任何负担和压力,不能让孩子觉得那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当然,如果这种学习成了习惯,孩子就会自觉地认为那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
  (5)早期教育不只是为了开发智力,主要任务是培养良好的个性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孩子将来成为能为社会接受,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6)不能急于求成。早期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其收效可能是缓慢的。做父母的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千万不能今天对孩子进行教育,明天就希望能看到奇迹。
  007早期教育有效果吗
  1997年,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方庄社区医院合作,以1997年6月1日出生的居住在方庄社区的新生儿作为早期教育组,1997年6月1日以前1年内出生的婴儿为对照组。在对新生儿家访问时做新生儿行为测查,指导家长开始进行早期教育,1~6个月结合常规保健,每月进行早期教育指导,7~12个月每2个月指导一次,1~2岁每3个月指导一次。定时给家长讲课。教材为我主编的《0~3岁儿童最佳人生开端》书和光盘。结果取得良好的效果(图1)。
  图1北京方庄社区0~2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效果研究结果
  008怎样才是爱孩子
  爱是一种崇高的感情。这里说的爱孩子主要说的是母爱。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而无私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基础。缺乏母爱的孩子心理发育就不正常。心理学家根据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去父母的数千名儿童的调查得出结论:失去父母的儿童心理发展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可逆转。但是,母亲对孩子的爱又不能毫无克制、毫无理智。在孩子开始懂事的时候如果对孩子百依百顺,替孩子做所有的事,并不是真正地爱孩子。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曾说过:“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行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正确的爱要有理智,能克制自己的激情,要从孩子长远的利益和国家社会的需要来培养孩子。
  什么是溺爱呢?那就是爱孩子无度,从眼前利益出发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心理学研究表明,独生子的许多缺点如自私、骄傲、娇气、独立性差、与小朋友不合作、经不起挫折、意志薄弱等,基本上都是由于父母的溺爱、教育不当造成的。所以,理智的爱是孩子正常发展所必需的。
  009为什么音乐对孩子有积极的影响
  音乐对孩子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说明。一方面,神经解剖学的研究已初步揭示了左右脑在人类智力活动中的相互关系和不同分工。这种分工主要表现为左脑主管数学、语言或符号等抽象思维,而右脑则主管音乐、图形等形象思维。因此,音乐刺激可能对右脑神经细胞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增强神经元的活动性,充分发挥大脑右侧的功能。另一方面,研究还表明,在几乎所有的智力活动中,左右大脑并不是独立工作,而总是协调发挥作用的。这种协同作用是由联络左右两半球的胼胝体(位于大脑两半球的底部)来完成的。音乐刺激右脑功能的同时也促进了两半球联络的功能,依次也增进了左脑的功能,从而提高了整体的智力活动水平。因此,音乐对孩子的积极影响可以归纳为:①提高孩子的音乐素质,这是音乐刺激可能产生的最直接的结果;②刺激神经系统,促进大脑的发育,使大脑机能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儿童整体的智力活动水平。
  ……


《婴幼儿养育和早期干预实用手册(高危儿卷)》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面向家长、看护者以及一线专业人士的权威指南,旨在全面、深入地阐述婴幼儿养育的核心知识,并特别聚焦于高危新生儿和婴幼儿的早期识别、评估与干预策略。全书结构清晰,内容详实,语言通俗易懂,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力求成为每一位关注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家庭和专业人士不可或缺的案头必备。 第一部分:婴幼儿成长的基石——全面养育指导 本部分深入探讨婴幼儿成长发展的各个关键时期,为家长提供科学、系统的养育建议,确保孩子在生理、心理、认知等各个方面都能获得最佳的成长条件。 生命初期的照护与需求: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与基本护理: 详细介绍新生儿的体温调节、呼吸、消化、排泄等生理特点,并提供关于喂养(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的技巧与注意事项)、睡眠(建立规律睡眠习惯、应对睡眠问题)、沐浴、换尿布、脐带护理、皮肤护理等全方位的实用指导。 亲子依恋的建立与重要性: 强调早期亲子关系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基石作用,指导家长如何通过拥抱、回应、眼神交流、亲切的语言等方式,与宝宝建立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这对孩子未来的情感健康、社交能力和认知发展至关重要。 安全环境的营造: 详细讲解如何为婴幼儿创造一个安全、无毒、刺激适度的成长环境,包括家居安全(防跌落、防触电、防烫伤、防误食等)、睡眠安全(选择合适的床、被褥,避免窒息风险)、出行安全(汽车座椅的选择与使用、婴儿推车的安全规范)等。 生长发育的规律与监测: 体格发育的评估: 介绍婴幼儿体重、身长、头围等关键指标的正常生长曲线,指导家长如何通过定期的生长发育监测,及时发现并干预生长迟缓或其他发育异常。 运动能力的发展里程碑: 详细阐述从抬头、翻身、坐、爬到站立、行走等一系列大运动发展的重要节点,并提供促进宝宝运动发展的游戏和训练方法。 精细动作与手眼协调: 讲解抓握、抓取、捏取等精细动作的发展过程,以及如何通过玩具和活动来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 感知觉的发展: 涵盖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的发展特点,以及如何通过感官刺激来丰富宝宝的感知体验,促进大脑发育。 认知与语言发展的促进: 语言理解与表达的早期迹象: 介绍宝宝从咿呀学语到理解指令、说出第一个词、组成简单句子等语言发展的各个阶段,强调早期语言输入的质量与数量。 游戏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阐述不同类型的游戏(探索性游戏、模仿性游戏、象征性游戏等)对宝宝解决问题能力、想象力、逻辑思维等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并提供丰富的游戏案例。 早期阅读的启蒙: 指导家长如何选择适合婴幼儿的绘本,以及如何通过亲子共读,培养宝宝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能力。 情绪与社交能力的发展: 识别与回应宝宝的情绪: 教授家长如何解读宝宝的不同情绪信号(哭泣、微笑、烦躁等),并给出恰当的回应方式,帮助宝宝学习情绪管理。 社交互动与规则的初步认知: 探讨宝宝如何与他人(家长、其他孩子)进行互动,以及如何通过引导,让宝宝初步理解社会规则和轮流等待等概念。 应对宝宝常见的行为问题: 针对咬人、打人、分离焦虑等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行为问题,提供理解原因和有效应对的策略。 科学喂养与营养均衡: 母乳喂养的奥秘与技巧: 深入介绍母乳的营养成分、免疫优势,以及哺乳姿势、喂养频率、乳头保护等实用技巧。 配方奶喂养的科学选择与调配: 指导家长如何根据宝宝的年龄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配方奶,以及正确的冲调方法和储存要求。 辅食添加的原则与时机: 详细介绍何时开始添加辅食,以及如何逐步引入各种食物,保证宝宝营养均衡,预防过敏。 常见喂养问题的处理: 涵盖挑食、厌食、消化不良、便秘等常见喂养难题,并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守护特殊生命的希望——高危儿的早期干预 本部分是本书的重中之重,专注于高危新生儿和婴幼儿的特殊需求,提供系统、专业的早期识别、评估和干预方案,帮助他们克服发展上的挑战,最大程度地发挥潜能。 高危儿的识别与定义: 哪些宝宝属于高危儿? 详细列举可能导致婴儿成为高危儿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宫内窘迫、胎膜早破、母体合并症(如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感染等)、新生儿窒息、多胎妊娠、出生缺陷、出生后出现呼吸困难、黄疸严重、喂养困难、易惊厥等。 高危因素与潜在风险的关联: 深入分析不同高危因素对婴儿短期和长期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例如早产可能导致肺功能不成熟、神经发育迟缓等;低出生体重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和免疫力。 高危儿的早期评估与监测: 体格检查与常规筛查: 强调高危儿出生后必须进行严密的体格检查,以及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针对性筛查,如新生儿黄疸筛查、听力筛查、视力筛查、苯丙酮尿症等遗传代谢病筛查。 神经行为评估: 介绍常用的神经行为评估量表,如Brazelton新生儿行为评估量表(NBAS),指导如何通过观察婴儿的反射、运动模式、状态稳定性、应对能力等,评估其神经系统发育状况。 生长发育监测的特殊性: 说明高危儿的生长发育监测需要比普通婴儿更频繁、更细致,并要考虑到其出生时的特殊情况,可能需要校正年龄来评估。 常见高危儿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 详细列举不同类型的高危儿(如早产儿、脑瘫高危儿、有发育迟缓倾向的婴儿等)可能出现的早期异常表现,如肌张力异常(过高或过低)、运动模式异常、喂养吸吮困难、反应迟钝或过度兴奋、惊厥等。 高危儿的系统性早期干预策略: 早期干预的目标与原则: 明确早期干预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高危儿的神经系统重塑与功能代偿,最大化其发展潜能,降低残疾风险。强调个体化、家庭中心、多学科合作等核心原则。 专业的评估与个体化干预计划的制定: 阐述为何需要专业的儿科医生、康复治疗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学家等组成的团队,对高危儿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核心干预技术与方法: 姿势与运动训练(物理治疗): 介绍如何通过手法、体位摆放、辅助运动等方式,纠正宝宝的不良姿势,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发展,例如针对脑瘫高危儿的约束诱导运动疗法(CIMT)、 Vojta疗法等。 精细运动与日常生活技能训练(作业治疗): 讲解如何通过训练宝宝的手部精细动作,提高其抓握、夹取、玩耍等能力,以及在进食、穿衣等方面的独立性。 言语与吞咽功能训练(言语治疗): 针对有吸吮、吞咽困难或语言发育迟缓的高危儿,提供专业的指导,包括吞咽训练、发音练习、语言刺激等。 感官统合训练: 阐述感官处理异常对宝宝发展的影响,介绍如何通过特定的感官刺激活动,帮助宝宝更好地整合感官信息,提高适应能力。 认知与学习支持: 探讨如何通过游戏、互动和环境创设,激发高危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认知发展。 心理支持与情绪疏导: 关注高危儿的心理健康,以及家长在面对特殊孩子时的情绪压力,提供心理支持和应对策略。 家庭在早期干预中的角色与赋能: 家长的参与是干预成功的关键: 强调家长作为孩子最主要的照护者,其积极参与和持续执行干预计划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与技巧传授: 指导家长如何在家中开展适合宝宝发展的训练和游戏,将干预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孩子的“小治疗师”。 应对挑战与情感支持: 关注家长的身心健康,提供应对育儿压力、获得社会支持的途径,鼓励家长积极面对,建立信心。 与其他家庭的交流与互助: 鼓励高危儿家庭之间建立联系,分享经验,获得情感共鸣和实际帮助。 医疗保健与长期随访: 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强调早期干预需要儿科、康复科、神经科、眼科、耳鼻喉科、心理科等多个学科的紧密合作,形成完整的医疗保健网络。 定期的专业随访与评估: 说明高危儿需要长期、定期的专业随访,以监测其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干预方案,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远期并发症。 教育资源与社会支持网络的链接: 指导家长如何获取社会资源,如特教机构、康复中心、残疾儿童关爱组织等,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本书的出版,旨在通过系统、科学的知识普及和实践指导,提升公众对婴幼儿健康发展和早期干预的认识,帮助更多的高危儿及其家庭,点燃希望,迎接美好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曾经对育儿这件事感到非常焦虑,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担心会耽误了孩子。但自从读了这本《婴幼儿养育和早期干预实用手册》,我的心情豁然开朗。它让我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我们不应该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他们。书中有很多关于“理解个体差异”的内容,让我学会了观察和接纳孩子的独特性,不再盲目地与其他孩子比较。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父母自身的成长”的探讨,它认识到父母在育儿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鼓励父母关注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保持积极的心态。这让我意识到,一个健康的、快乐的父母,才能养育出健康、快乐的孩子。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关于“应对挫折和挑战”的建议,帮助我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育儿过程中的困难,不再轻易被焦虑击垮。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是一本心灵的慰藉,它让我找回了育儿的初心,也让我看到了自己成长的空间。

评分

作为一名对科学育儿有着极高追求的父亲,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提供系统性、前瞻性指导的书籍。这本书《婴幼儿养育和早期干预实用手册》无疑满足了我的需求,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在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可操作性上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感官发展”和“认知启蒙”的章节。它不仅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早教游戏,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在婴幼儿早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提供了大量富有创意和科学依据的活动设计,能够有效地刺激宝宝的各项感官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书中对于“语言发展”的论述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不仅仅强调了父母的语言输入,更注重引导孩子主动发声、理解和回应,提供了很多与宝宝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让我这个不太擅长与孩子交流的爸爸也能找到方法。另外,书中关于“建立规则和界限”的部分,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方式,教会父母如何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设定合理的规矩,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责任感至关重要。这本书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让我看到了育儿的无限可能性。

评分

我是一名全职妈妈,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围绕着孩子转。在带娃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挑战,比如宝宝莫名其妙地哭闹不止,或者对某些事物表现出异常的抗拒。这时候,我就会想起翻阅这本《婴幼儿养育和早期干预实用手册》。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视角来审视孩子的行为,不仅仅是简单的“怎么做”,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会这样”。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培养独立性”的章节,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衣,以及如何在家中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鼓励探索的环境。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启发。我之前总担心孩子太小,会受伤或者做不好,所以很多事情都习惯性地代劳。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过度的保护反而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现在,我尝试着给宝宝更多的机会去尝试,即使失败了,也会温和地鼓励他再次尝试。此外,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章节也让我受益匪浅。它教我如何识别和回应孩子的情绪,如何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对于建立孩子健康的心理状态至关重要。这本书就像一个智慧的灯塔,在育儿的迷雾中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让我能够更从容、更科学地应对各种育儿难题。

评分

我一直觉得,养育孩子不仅仅是满足他们的基本生理需求,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这本书《婴幼儿养育和早期干预实用手册》恰恰提供了一个非常 holistic 的育儿理念。它不仅关注宝宝的身体发育,还花了大量的篇幅来探讨宝宝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建立安全依恋关系”的内容,它详细地解释了为什么安全感对孩子如此重要,以及父母应该如何通过日常的互动来建立高质量的亲子关系,让我深刻理解到,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基石。此外,书中关于“儿童游戏的力量”的部分,让我重新认识了游戏在孩子成长中的意义。它不仅仅是玩乐,更是孩子学习、探索和表达自我的重要途径。书中提供的各种游戏建议,都充满了智慧和趣味,我常常会和宝宝一起玩,不仅孩子玩得开心,我也从中获得了许多乐趣。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育儿是一场充满爱的旅程,需要用智慧和耐心去经营,这本书是我在这场旅程中最得力的伙伴。

评分

这本书真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如何科学地养育孩子充满了好奇,但市面上很多书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内容空泛。这本《婴幼儿养育和早期干预实用手册》却让我眼前一亮。首先,它的结构非常清晰,从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到日常的喂养、睡眠、如厕训练,再到亲子互动和情感培养,几乎涵盖了育儿的方方面面。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理解宝宝信号”的部分,详细解释了不同哭声、表情和肢体语言背后的含义,让我这个新手妈妈感觉不再手足无措,而是能更敏锐地捕捉到宝宝的需求。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具体可行的游戏和活动建议,既能促进宝宝的智力发展,又能增进亲子关系,这些建议都非常实用,我每天都会尝试着给宝宝做一些。而且,书中穿插了很多真实的育儿案例,读起来特别 relatable,让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它不像其他一些书籍那样生硬地灌输知识,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邻家阿姨在分享她的育儿心得,让人倍感亲切和安心。我真的很庆幸能遇到这样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育儿宝典,它不仅解答了我心中的诸多疑惑,更让我对未来的育儿之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评分

嗯商品没什么问题,请发我京豆吧~发我京豆吧~我京豆吧~京豆吧~豆吧~吧……

评分

挺好的,让我了解怎么教育孩子,怎么提高孩子的智力

评分

很好很好,不错

评分

一直在京东买东西 方便快捷

评分

不错的书,只是不知道书里提到的宝篮贝贝怎么样。

评分

这本书确实不错,真正的专家,经验丰富

评分

不错不错

评分

给小孩买的,很喜欢,,,,好评!!!

评分

很实用的一本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