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从现在开始,孩子因你而不同!
从现在开始,孩子因你而不同!
●“全美最佳教师”雷夫?艾斯奎斯继《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之后,再次感动亿万老师和家长的新力作
●中国著名教育家、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老师专文推荐
●在一片杂乱无章、失序脱轨的成人世界里,带给孩子最有珍贵的品格教育
●惟一获得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章”,美国总统、英国女王、欧普拉感动推荐的教师,雷夫?艾斯奎斯老师都课堂上、也在教室外,与老师和家长们分享如何培养优秀的孩子
内容简介
雷夫·艾斯奎斯老师,25年来一直在洛杉矶霍伯特小学教五年级课程,对教育身体力行、生命实践,他的教育理念令无数家长掉泪,让无数的人看了他的书改变生命的态度。雷夫老师在他的一本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和大家分享了他的教学经验和技巧,学生在56号教室里用一颗谦逊的心,学习尊重、坚持、仁慈,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缔造非凡的人生和成就。
在新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2》中,雷夫老师提出:孩子并非天生卓越,需要父母及教师不断地灌注正确的价值观,让了在无比强大的能量中获得启发,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走出教室外,人生都是无限宽广的学习体验!
雷夫老师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2》中,带孩子走出教室,走向户外,去观看一场精彩的棒球比赛。随着比赛的推进,旁征博引、寓教于乐,在教育中融入不同的元素,传递品格教育,引领孩子建立自己的特质,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成就精彩人生!
雷夫老师的话:
人生就像一场赛事,有输有赢有汗水,每一滴汗水都是生命的体验!
打开教室之门,用热情成就人生之宽广!
我不要我的孩子们庸庸碌碌成为平凡无奇的人,因为我知道他们潜力无穷!所以,开始精雕细琢吧!
我不想假装所有问题都已找到答案,我也明白养育卓越杰出的孩子,确实耗费时日。
有时候孩子会叛逆,不受教,但請不要就此放弃。我們可以洒下种子!每一天都至关重要。因为有你,他们才能长大,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作者简介
雷夫·艾斯奎斯(Rafe Esquith)是全美惟一获得总统颁发“国家艺术奖章”,以及四任总统召见的老师。
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
英国女王M.B.E勋章
1992年“全美优佳师奖”
美国著名亲子杂志《父母》“成长奖”
美国媒体天后欧普拉“善待生命奖”
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被《纽约时报》尊称为“天才与圣徒”,《每目新闻》则誉他为“当代的梭罗”。25年来,他一直在霍伯特小学担任五年级的老师。该校位于洛杉矶,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且多出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雷夫老师班里小学生的成绩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AST)前5%;他独创的阅读、数学、艺术等基础课程深受孩子们喜欢。雷夫老师还依据“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培养学生的人格,其中提出的“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与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慎独”不谋而合。在这种引导下,孩子们的品行发生了令人惊异的变化,谦逊有礼而且诚实善良。他们长大后纷纷顺利进入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等名校就读,还经常返回第56号教室捐款、做义工,一时间成为美国教育界的的佳话。
目录
推荐序像莎士比亚写诗那样去做老师李希贵
致中国读者序
赛前秀卓越超群
第一局 准备就是一切
利用周末教导时间的管理
给课堂上的老师们
第一局 中场
转变中的迷失
第一的底线
更宽广的视野
更辽阔的远景
书包
适时的阅读
为好莱坞喝彩
假如音乐是爱的食物,玩吧
世界舞台
第一局 结束
第二局 看球
第二局 中场
书包里的专注
第二局 结束
第三局 高瞻远瞩
第三局 中场
第三局 下半场
高瞻远瞩
让孩子远离电视
第三局 结束
第四局 十字路口
琳达与艾森豪威尔总统
第四局 中场
第四局 下半场
稀有旅途的背包
第四局 结束
第五局 像莎士比亚写诗那样扫地
第五局 上半场
通往伟大之路
第五局 中场
第五局 下半场
权利与特权
在背包里带着米开朗基罗与莎士比亚
第五局 结束
第六局 彗星美人
始终如一
英俊、聪颖与毫无价值
第六局 中场
第六局 下半场
昆虫专家
自私式仁慈的矛盾之处
自私令人心寒
仁慈的背包
第六局 结束
第七局 比天还高
第七局 上半场
第七局 的串场时间
第七局 下半场
谦虚的背包
第七局 结束
第八局 眼光缭乱的学校
在乎差距
单一尺度无法适合所有学生
第八局 中场
第八局 下半场
眼见不一定为实
再次踏上旅途……但不要太快
谎言、大谎言与大学
先做侦探福尔摩斯,再装背包
第八局 结束
第九局 长期备战
第九局 上半场
创造获得两个棉花糖的孩子
第九局 中场
第九局 下半场
在背包里的棉花糖
球赛结束
赛后秀扔海星
附录雷夫老师推荐书单
雷夫老师推荐影片
精彩书摘
电视可怕的毁灭性
父母们,电视正扼杀着你孩子的潜能。
只要上网络搜寻,就会出示许多来自全世界儿童健康杂志涉及此问题的文章。每个国家、每种杂志统计数值可能稍微不同,但结果都相同:看太多电视对所有人都不好,特别是对年轻人影响更大。
依据大多数专家的统计数据,很多孩子一天大约花七个小时在盯着电视或计算机。研究发现当今百分之七十的孩子在卧房里有电视机,而比起那些卧房里没有电视机的孩子,这些孩子在标准语文与数学能力测验中低7~9分。增加看电视的时间,与孩子从大学毕业的百分比降低之间,也有直接的关系。这令人恐惧的统计数值持续上升。超过半数的美国家庭甚至是在没有人观看时还让电视开着!这个研究也表明电视的坏处在于切断社交人脉,显示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与来自贫穷家庭的孩子承受同样多的苦。电视拒绝一切,而每个沉迷其中的人都深受其害。
的确,电视上也有优质的节目。像《历史频道》非常有教育性。烹饪频道、纪录片与一流的戏剧制作十分精美。而且,有时候我们会找到适合学龄前孩童的出色教育节目,并且引以为证:观看此特别节目的孩子在小学时表现比较优秀。
但是,大多数电视节目并没有鼓励孩子主动参与,或要求他们仔细观察。一部伟大的纪录片能开阔孩子的视野,而15~20组的真人秀、毫无价值的连续剧或名流新闻杂志节目,根本就该转台或关机,更别提商业广告了。让小孩子自己判断哪些节目有用,哪些节目浪费时间,就是灾难的开始。你的孩子很可能最后会选择垃圾节目而非优良节目。
尽管电视上只有很少的好节目,但事实上孩子们一天大约花七个小时专注于一个对他们的发展有危害而且不健康的活动。这是抚育孩子遇到的最困难的问题之一。电视的力量真是吓人。今天,有些孩子认不出总统是谁,却能唱出30首电视上播送的广告歌词。“老大哥”(Big Brother)不但在控制,而且堵塞年轻的心智。
任何抚育孩子的人已经了解屏幕的毁灭性。我定期地带一群孩子去俄勒冈州参加艾许兰(Ashland)的莎士比亚节。对孩子来说,那是一个很棒的地方,可以看戏,学习有关剧院的知识,也能玩得很开心。通常是约有50位学习莎士比亚一年的孩子才有特权参加这个庆典活动。他们在艾许兰停留10天,活动包含剧院、游泳、阅读与玩足球。有一个下午,在一次特别的旅行中,许多学生计划去看《奥塞罗》(Othello),而其他的则自由活动。有些参加了在当地公园举行的激烈足球赛。其余的在游泳,还可以边晒太阳边阅读《爱丽斯梦游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一个名叫迈克的男孩决定留在旅馆里,在房间里看电视。
后来,学生们参与了晚上固定的会议,在睡觉前讨论白天的活动和收获。孩子们一面吃喝着牛奶与饼干,一面讨论《奥塞罗》的剧情。大多数人认为很精彩。有些人则不喜欢女主角德丝德蒙娜(Desdemona)的表演,但是仍然喜欢那出戏。那些足球运动员讲述着他们白天的故事引来一阵阵狂笑,而几个女孩咯咯地笑谈她们爱上的一个救生员。当我听到迈克选择看了三个小时的电视,我问他看了什么。他什么也不知道。他无法说出任何节目的名称,或甚至描述他看了什么。他很沮丧,别的同伴对他也很失望。
任教超过四分之一世纪之久,教过数以千计的学生,我见证了些学生的成长规律。恒久不变的是在每个班级都有低成就的学生。很多学生都是好孩子,他们来上学,并不特别捣乱或脾气暴躁,但他们的成绩却不够好。他们在数学测试上只做对百分之七十,其他不太聪明的同学却全对了,而且这种规律重复出现在所有科目。几乎在每种状况中,这些低成就的学生就是那些花许多时间看电视玩电玩的孩子。屏幕阻碍了孩子发挥他最大的潜能。在研读莎士比亚时,我听到几位专家把悲剧定义为:不仅仅某件事是不好的,而是不好的那件事原本应该是好的。哈姆雷特死时我们哭泣,因为他是个很好的王子,而且原本可以成为一位杰出的、众望所归的国王。给电视的破坏力贴上悲剧的标签并不言过其实。这些令心智麻木的事例,说明了为何关心孩子的父母和教师如此沮丧,并且合情合理地想尽办法让孩子不要沦为屏幕诱惑的猎物。
……
在线试读
《第56号教室的奇迹2:点燃孩子的热情》第一部分
教育无小事,这是人们普遍认可的;教育也没有多少大事,这也是被我们一天天的教育生活所证明了的。但是,单调、平板、重复的学校生活,常常让我们忽略了这些天天发生在身边的小事,当遇到所谓有可能影响孩子们终身发展的大事再试图殚精竭虑的时候,却发现为时已晚。因为,天天发生着的小事已铸就了孩子们的魂魄,已非一时一事可以撼动。
《第56号教室的奇迹2》 一部关于改变、成长与无限可能的温情史诗 在教育的广袤天地里,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用爱与智慧点亮学生前行的道路,用耐心与坚持塑造年轻的心灵。《第56号教室的奇迹2》并非一部简单的续集,它是一次深刻的回归,是对教育本质的再次探索,更是对生命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如何累积成伟大奇迹的生动注解。本书延续了第一部备受赞誉的温暖笔触,深入挖掘了那些隐藏在教室四壁之内,却能悄然改变人生命运的故事。 重返那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故事再次带领读者走进那个特别的班级——第56号教室。它不是一座华丽的殿堂,也不是一处名校的光环,它只是一个寻常的教室,却承载着一群不寻常的孩子和一位与众不同的老师。当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第一部的故事已成为许多人心中珍贵的回忆。而《第56号教室的奇迹2》,则将我们带回了那个充满活力与未知的当下,继续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 这一次,我们聚焦的不仅仅是孩子们身上崭露头角的“奇迹”,更是这些“奇迹”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努力、牺牲与蜕变。也许,第一部中那个沉默寡言的孩子,在新的学年里,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声音;也许,那个曾经调皮捣蛋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已经学会了如何将过剩的精力转化为创造的力量。每一次的进步,每一个小小的突破,都被这本书细致地捕捉,并赋予了深刻的意义。 师生情:跨越隔阂,连接心灵 教育的核心,永远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2》中,师生之间的羁绊被描绘得更为动人心魄。这里的老师,并非是遥不可及的圣人,他更像是一位充满智慧的朋友,一位坚定不移的引路人,一位能够洞察孩子内心深处需求的长者。他用一双能够看见“闪光点”的眼睛,去发掘每一个孩子身上隐藏的天赋;他用一颗能够感受“温度”的心,去拥抱每一个孩子的脆弱与不安。 书中,老师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载体,他更是一位生命导师。他会与孩子们一起经历挫折,分享喜悦,更重要的是,他教会孩子们如何面对失败,如何在跌倒后重新站起,如何在迷茫时找到方向。这种师生情,超越了课堂上的互动,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孩子们心中最坚实的后盾。读者将看到,老师如何运用巧妙的方法,化解师生间的误会,如何用耐心和理解,赢取孩子的信任,最终,将冰冷的书本知识,转化为鲜活的生命体验。 成长路:从懵懂到坚韧 孩子们是未来的希望,而他们的成长,则是一场充满未知与惊喜的旅程。《第56号教室的奇迹2》生动地展现了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孩子们,在教育的力量下,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书中,我们看到了曾经因为家庭环境而自卑的孩子,如何在老师的鼓励下,重拾自信,发掘自己的价值;我们看到了那些因为学习困难而气馁的孩子,如何在不放弃的陪伴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最终取得进步;我们还看到了那些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瓶颈的孩子,如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理解、尊重与合作,最终融入集体。 这些成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充满了汗水、泪水,甚至是反复的试错。但正是这些真实的挣扎,让书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让他们的成长历程更具感染力。读者将仿佛置身于那个教室,亲眼见证一个又一个孩子,从懵懂无知,到逐渐拥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从依赖他人,到学会独立担当。他们的成长,不仅仅是学业上的进步,更是品格上的塑造,是心灵上的丰盈。 教育观:反思与创新 《第56号教室的奇迹2》并非停留在对“奇迹”的歌颂,它更是一次对当下教育模式的深刻反思。书中,作者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探讨了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它是否仅仅是分数和排名?它是否应该拘泥于僵化的模式?作者似乎在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是唤醒,是激发,是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一个能够让他们尽情绽放的舞台。 书中,你会看到老师如何打破常规,用创新的教学方法,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你也会看到,如何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将知识融入到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让学习变得有趣而有效。这种教育理念,强调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鼓励自主探索,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出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健全人格的下一代。 温情的力量:点亮人性的光辉 这本书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所传递的温情。这种温情,不张扬,不煽情,它渗透在字里行间,弥漫在每一个人物的呼吸之间。它来源于老师对学生的无私关爱,来源于学生之间的互助友爱,也来源于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支持与认同。 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2》中,你会感受到教育的力量,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人性的光辉。那些微小的善意,那些默默的付出,那些不经意的鼓励,都像一颗颗种子,在孩子们的心田里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它让我们相信,即使在最平凡的环境中,只要用心去浇灌,也能开出最绚烂的花朵。 不止是故事,更是启发 《第56号教室的奇迹2》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教室的故事,它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关于梦想、关于坚持的寓言。它提醒我们,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看见,每一个努力都值得被尊重。它鼓励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也去寻找那些“第56号教室”般的奇迹,去播撒温情的种子,去点亮希望的烛光。 无论你是教育工作者,还是为人父母,亦或是对人生充满憧憬的每一个读者,这本书都将带给你深刻的触动和启迪。它将让你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重新理解成长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将让你相信,即使微小的努力,也能汇聚成改变世界的力量。 《第56号教室的奇迹2》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一场温暖的旅行,是一首献给教育与人性的赞歌。它将带领你走进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让你相信,奇迹,就在我们身边,等待着被发现,等待着被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