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的视角出发,将心理学与具体学科相融合,从中提炼出浅显易懂的结论和切实有效的方法。本书以阐明学校教育情境下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分析学生学习的性质以及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这三类学习结果的学习过程;分析制约学生学习的内外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揭示学生学习的一般心理学规律。本书的特色是:更实用、更清晰、更具针对性,可以作为师范院校研究生教材及继续教育教材。
《语文学习心理学》以学生语文学习为主线,全面梳理学习论流派和各类知识观的核心思想,评析各家学说对语文学习研究的启示;系统阐述语文学科领域内,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学习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全书以“专栏”的形式呈现拓展阅读内容,以“案例”的方式展示语文课程改革的鲜活实例,兼具理论视域和实践关照。作者基于读者的视角,在每一节前列出结构导图,书后附录“概念速查表”,便于读者随时检索心理学术语。
导论 (1)
第一章 学习理论 (4)
第一节 语文学习的神经科学 (4)
第二节 学习类型与语文学习 (11)
第三节 学习理论与语文学习 (26)
第二章 知识的学习 (42)
第一节 知识的分类 (42)
第二节 知识的学习与语文学习 (48)
第三节 影响语文学习的因素 (58)
第四节 语文学习差异 (76)
第三章 识字学习心理 (106)
第一节 识字心理概述 (106)
第二节 儿童识字的心理机制 (109)
第三节 识字学法的心理分析 (117)
第四章 阅读学习心理 (125)
第一节 阅读心理结构 (125)
第二节 阅读心理过程 (145)
第三节 速读心理 (157)
第四节 语感的心理分析 (163)
第五章 写作学习心理 (173)
第一节 写作心理结构 (173)
第二节 写作的认知模型 (178)
第六章 听话、说话学习心理 (193)
第一节 听话学习心理 (193)
第二节 说话学习心理 (197)
第三节 口语交际学习心理 (199)
第七章 语文学习评价 (208)
第一节 语文学习评价原理 (208)
第二节 语文学习评价实施 (212)
第三节 语文学习能力评价 (228)
参考文献 (246)
概念速查表 (249)
 
 
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才啃完这本书,说实话,一开始我对“心理学”这个词有点望而却步,担心里面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然而,作者的文笔极其流畅,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读起来更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娓娓道来他的研究心得和教学感悟。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阅读焦虑”的章节。我发现自己阅读名著时常常因为追求“完美理解”而感到压力巨大,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深层含义,结果反而失去了阅读的乐趣。书中提出的“接受不完美理解”和“多轮阅读策略”极大地缓解了我的焦虑。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给出了大量的实践建议,比如如何设计个性化的复习计划、如何利用同伴互动来促进深层思维加工。这本书的排版也做得很好,关键信息点突出,让人在需要回顾时能迅速找到重点。它带来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我发现自己现在做阅读理解时,心态更放松,对文本的感受力也更强了,不再是机械地找答案,而是真的在与作者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似乎是为不同阶段的学习者量身定制的。如果你是初学者,前几章关于学习环境和习惯培养的部分会为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你已经有一定基础,那么关于认知负荷管理和元认知监控的深入探讨,会让你看到更高层次的学习技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论述过程中,不断穿插的那些关于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对比分析。这让我在反思自己青少年时期的学习状态时,有了更清晰的坐标系。例如,书中提到了“知识的结构化”对记忆效率的决定性影响,并具体指导了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和概念网络来整理语文知识体系,比如如何梳理一个朝代诗歌的流变脉络。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定期回顾和整合知识的人来说,简直是宝典。这本书提供的不是临时的“速成秘籍”,而是建立长期高效学习系统的底层逻辑,它关注的是学习者的内在驱动力和思维模式的重塑,非常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充满了人文关怀,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感,反而像是一位资深的教育者在循循善诱。它没有贩卖焦虑,而是致力于解决焦虑的根源。我个人觉得,它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去神秘化”的学习视角。比如,书中对“语感”的解释,不是归于玄妙的直觉,而是将其拆解为大量的语言输入、模式识别和潜意识加工的累积结果。这让我明白了,语感是可以培养、可以量化的,而不是遥不可及的“天赋”。书中大量的实证数据和图表分析,虽然是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但都被巧妙地转化为直观易懂的语言。比如,关于注意力持续时间和学习材料难度的最佳匹配模型,对我规划长时间的学习任务非常有帮助。它强调了休息和情绪调节的重要性,提醒我们人不是机器,高效学习需要张弛有度。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学习”这件事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哲学高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获取,而是一场持续的自我探索和心智成长的旅程。
评分坦白讲,我最初购买这本书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关于学习方法的书汗牛充栋。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预期。它巧妙地融合了教育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以及实际的教学案例,形成了一个非常立体的知识体系。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创造性写作”的心理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剖析。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一种天赋,很难通过学习提高,但书中展示了从灵感激发、草稿构建到自我修改的整个心理流程,并强调了“犯错是创造性思维的必要环节”。这极大地解放了我的写作束缚,我开始敢于尝试更复杂的句式和更具个人色彩的表达。此外,作者对评估和反馈机制的讨论也极具启发性,它教会我们如何从分数背后解读出深层次的学习信息,将每一次考试都视为一次深入了解自己学习“盲区”的机会。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它重塑了我对语文学习价值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学习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觉得语文学习就是死记硬背,做不完的练习题,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学习语文过程中那些微妙的心理活动,比如我们为什么会排斥背诵古诗词,为什么对某些文体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面。书中详细分析了动机、兴趣、情绪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尤其是关于如何构建积极的自我效能感那一部分,对我触动很大。我过去总是觉得自己“文科不行”,这种负面信念严重阻碍了我的进步,而这本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方法,教我如何通过小小的成功积累信心。它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论书,而是充满了贴近生活的案例和实用的策略。读完之后,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去几年的学习历程,发现很多“瓶颈期”的出现并非能力问题,而是心理上的障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你如何与自己的学习心智和解,如何真正爱上语文的魅力,而不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对于任何一个在语文学习中感到迷茫或受挫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本醍醐灌顶的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