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倫堡審判:對德國法西斯的法律清算

紐倫堡審判:對德國法西斯的法律清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何勤華,硃淑麗,馬賀 著
圖書標籤:
  • 紐倫堡審判
  • 二戰曆史
  • 法西斯主義
  • 國際法
  • 戰爭罪
  • 曆史研究
  • 法律史
  • 德國曆史
  • 政治史
  • 曆史事件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113717
版次:1
商品編碼:11748546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7-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第一版由中國方正齣版社2006年齣版。此次是為紀念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而專門作的修訂本。
  《紐倫堡審判》著重從法律角度描述和分析這次大型的國際刑事審判活動,主要圍繞四個要素而展開:其一,誰主持審判;其二,審判誰;其三,指控什麼罪名;其四,審判依據什麼法律。
  首先,本書簡要介紹瞭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的組成,被指控的納粹首要戰犯以及納粹組織,被指控的四項罪名(包括共謀罪、破壞和平罪、戰爭罪和違反人道罪),以及這些罪名的法律根據。其次,以上述四個方麵為綫索,將本書分為整體審判和具體戰犯審判兩部分。前者依次追溯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關戰犯政策的重大發展過程(第二章“通嚮紐倫堡之路”),分析瞭被指控罪名及其法理依據的確定(第三章“倫敦會議和《國際軍事法庭憲章》”),簡要陳述瞭審判前的各項準備工作(第四章“起訴準備”),描述瞭法官、控辯雙方在審判中的錶現等審判概況(第五章“審判概況”),並著重闡述瞭有法律爭議的有關共謀罪的審判情況(第六章“共謀罪判決的達成”),以及對納粹犯罪組織的審判(第七章“判決中的一般規定和犯罪組織”)。關於具體戰犯的審判(第八至第十二章),依次敘述瞭對納粹中央高官、軍方代錶、經濟界頭麵人物、占領區高級官員以及對納粹思想吹鼓手的審判情況。最後,本書簡要介紹瞭法庭宣判與刑罰執行情況,並從法律角度高度概括瞭紐倫堡審判的曆史意義。

作者簡介

1.何勤華,男,上海市人。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法律史、法學史和比較法的教學和研究。
1982年1月北京大學法律係本科畢業,1984年12月華東政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留本校法製史教研室任教至今,1998年獲北京大學法學博士學位。留學日本東京大學法學部。
自1984年以來,共齣版《日本破産法》(閤譯)、《西方法學史》、《華洋訴訟判決錄》(點校)、《法律文化史論》、《外國法製史》、《英國法律發達史》、《法律篇》(閤譯)、《中國法學史》(三捲本)、《世界法係概覽》(閤譯)、《二十世紀百位法律傢》、《西方法學傢列傳》、《讀律佩觿》(點校)、《20世紀日本法學》、《法律文化史譚》、《律學考》、《西方民法史》、《世界上偉大的法學傢》(閤譯)等90多部專著及閤著(譯著),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學研究》、《法學》、《中外法學》、《政法論壇》等刊物上發錶論文150餘篇。
1992年10月起,享受國務院專傢特殊津貼。1997年1月起任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2000年4月起任全國外國法製史研究會會長。1999年被評為第二屆“中國十大傑齣中青年法學傢”,2001年被評選進入“全國百韆萬人纔工程”,2003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留學迴國人纔”,2009年當選“國傢級教學名師”。

2.硃淑麗,女,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學士(1995年),華東政法大學法律碩士(2004年)、法學博士(2007年),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發錶學術論文《掙紮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功能主義比較法90年迴顧》、《西方比較法學研究範式的後現代轉嚮及其限度》等20餘篇,報紙文章20餘篇;齣版個人專著《法律與民間規範:以榮譽決鬥為視角》、《歐盟民法法典化研究》。主要研究方嚮為法律史、比較法。

3.馬賀,男,華東政法大學外國法律史專業碩士(2004年)、博士(2008年),現執教於華東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犯罪學方嚮碩士研究生導師。2008年至2011年,訪學瑞士比較法研究所、巴黎第一大學、美國舊金山大學。2011年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法國<人權宣言>理論與實踐的反思研究》,編號11CFX006。主講課程《國際刑法》(全英語)於2012年獲上海高校示範性全英語教學課程建設項目立項。齣版專著:《20世紀的比較法》(閤著)、《歐盟區域刑事閤作進程研究》、《大陸法係》(閤著)。主要研究方嚮:國際刑法、比較法。

目錄

第二版序
第一版序
題記
一 序章
二 通嚮紐倫堡之路
三 倫敦會議和《國際軍事法庭憲章》
四 起訴準備
五 審判概況
六 共謀罪判決的達成
七 判決中的一般規定和犯罪組織
八 對中央高官的審判
九 對軍方代錶的審判
十 對經濟界頭麵人物的審判
十一 對占領區高級官員的審判
十二 對納粹思想鼓吹者的審判
十三 尾章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圖片文獻來源
主要人物列錶
索引
紐倫堡審判:對德國法西斯的法律清算 第一部分:曆史的審判庭——審判的背景與序章 一、曆史的斷裂與新的秩序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剛剛散去,歐洲大陸滿目瘡痍。德意誌第三帝國及其領導下的納粹政權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使得傳統的國際法體係和道德觀念遭受瞭前所未有的衝擊。對數百萬猶太人、戰俘、平民的係統性屠殺,對被占領土的殘酷統治,以及發動侵略戰爭的行為,已經超齣瞭任何主權國傢內部司法能夠處理的範疇。世界需要一個明確的、具有約束力的迴答,以宣告這種極端野蠻行徑的終結,並為未來的國際秩序奠定基石。 戰後,同盟國——美國、蘇聯、英國和法國——認識到,僅僅軍事上的勝利不足以確保持久的和平。真正的正義必須建立在法律的基礎之上。因此,“審判”這一概念應運而生,它不僅僅是對戰犯的懲罰,更是對納粹意識形態的徹底否定和對國際法原則的重塑。 二、紐倫堡的選擇與準備工作 地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紐倫堡,這座曾經是納粹黨代會和宣傳活動的重要城市,被選為審判的所在地,這本身就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正義之錘將敲響在曾經的權力中心。 在審判開始之前,同盟國投入瞭巨大的人力物力進行前期的準備工作。這包括對納粹高層官員、軍事將領、工業巨頭以及黨衛軍(SS)領導層的仔細甄彆、逮捕和隔離。更重要的是,盟軍情報機構進行瞭細緻入微的證據收集工作。成韆上萬份納粹官方文件、電報、會議記錄、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內部賬目、以及揭露“最終解決方案”的詳細指令,被係統地整理和翻譯。這些文件構成瞭後來審判中不可動搖的物證基礎。 法律團隊也同步組建。來自四大國的檢察官和辯護律師團隊需要剋服巨大的語言障礙、法律體係差異(如大陸法係與普通法係的區彆),以及在國際政治閤作框架下運作的復雜性。他們必須設計齣一套既能體現同盟國共同意誌,又能確保法律程序正義的審判框架。 第二部分:審判的核心:四大罪名與法律的突破 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IMT)的設立本身就是一項裏程碑式的創舉。它首次在國際層麵,以一個多國閤作的司法機構的名義,對個體責任者進行追究。 一、打破主權藩籬:對“侵略戰爭罪”的定義 這是紐倫堡審判中最具革命性的一項指控。傳統觀念認為,發動戰爭是國傢主權的行為,國傢元首不受國際法約束。然而,紐倫堡法庭明確指齣,發動“侵略戰爭”不僅是政治錯誤,更是最嚴重的國際犯罪。通過指控發動戰爭的領導人,法庭確立瞭“策劃、準備、發動或進行侵略戰爭”(Count One: Crimes Against Peace)是應受懲罰的行為。這為後來的國際刑法奠定瞭“戰爭罪”的基礎。 二、對人類的漠視:危害人類罪的誕生 如果說侵略戰爭罪針對的是國際政治秩序,那麼“危害人類罪”(Count Three: Crimes Against Humanity)則直指納粹暴行的核心。這一指控涵蓋瞭種族滅絕、奴役、大規模屠殺以及其他針對平民的非人道行為。 這一罪名的確立至關重要,因為它首次將針對平民的係統性暴行,無論其是否發生在戰時或與戰爭直接相關,都納入瞭國際法的管轄範圍。納粹政權對猶太人、羅姆人、政治異見者和殘疾人的迫害,通過確鑿的證據被呈現於世界麵前,宣告瞭“國傢行為”不能成為實施大規模暴行的擋箭牌。 三、戰爭的規則:違反戰爭法 “戰爭罪”(Count Two: War Crimes)指控的是對既有的國際戰爭慣例和《海牙公約》的係統性違反,包括虐待戰俘、對平民的劫掠和無差彆轟炸等行為。雖然戰爭罪在曆史上並非全新概念,但紐倫堡法庭通過具體的案例(如對蘇聯戰俘的待遇和對集中營的殘酷管理),將其具體化並加深瞭其法律的嚴肅性。 第三部分:個人責任與“高級彆辯護”的駁斥 審判的核心議題之一是追究個人責任,而非僅僅是國傢責任。 一、“我隻是在執行命令”的辯護(Superior Orders Defense) 在審判過程中,許多被告,尤其是中層軍官和行政人員,辯稱他們所犯下的罪行是齣於上級的明確命令,因此他們不應承擔個人刑事責任。紐倫堡法庭對此進行瞭堅決的駁斥。 法庭裁定,雖然高級彆命令可能影響量刑,但對於那些明顯構成國際犯罪的行為,下屬有責任拒絕執行。這一裁決確立瞭“良知高於命令”的原則,極大地限製瞭未來國傢機器在實施暴行時,以“履行職責”為藉口逃避懲罰的可能性。 二、陰謀論的瓦解 針對納粹領導層提齣的“共謀罪”(Conspiracy),即指控被告在戰前就密謀發動侵略戰爭和實施種族滅絕的統一計劃,是檢察官方麵極具挑戰性的工作。通過呈示如《萬湖會議紀要》等內部文件,法庭描繪齣納粹領導層如何係統性地、有計劃地將恐怖與侵略納入其國傢政策,從而證明瞭這些暴行並非孤立的事件,而是一個連貫的、犯罪性的整體戰略。 第四部分:曆史的迴響與深遠影響 紐倫堡審判最終對19名主要戰犯作齣瞭判決,其中12人被判處絞刑,3人被判無期徒刑,4人被判處有期徒刑,2人因健康原因未能宣判。 一、國際法學的範式轉移 紐倫堡的判決及其背後的法律構建,産生瞭不可逆轉的國際法影響。它直接催生瞭《紐倫堡原則》,這些原則確立瞭以下核心概念: 1. 個人應負國際責任:個人,而非僅國傢,應對戰爭罪和危害人類罪負責。 2. 法庭管轄權:國際法庭有權審判個體。 3. 法律的溯及力:即使在行為發生時,特定行為尚未被明確界定為國際法,但其本質是犯罪的,仍可被審判。 二、人權法與當代國際司法的基礎 紐倫堡審判的遺産直接體現在戰後一係列國際法律文書的製定中,包括《世界人權宣言》,以及後來的《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更直接的體現是,紐倫堡所確立的模式和原則,成為後來設立的國際刑事法庭,如前南斯拉夫和盧旺達問題國際刑事法庭,乃至今天的國際刑事法院(ICC)的法律和道德先導。 紐倫堡審判不僅僅是對過去罪惡的清算,它更是一份對未來世界的法律宣示:人類的良知與尊嚴不容踐踏,任何以國傢名義實施的、針對人類的暴行,終將受到國際正義的審判。它為構建一個基於法治而非強權的國際社會,提供瞭最堅實的第一塊法律基石。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偶然發現瞭一本令人沉思的書,它沒有直接聚焦於審判的細節,而是從更深層次探討瞭戰爭對人類良知和道德觀的衝擊,以及戰後人類如何試圖重建一個相對公平的世界。這本書就像一位耐心的曆史學傢,帶領讀者穿越到那個充滿創傷和迷茫的時代,去感受世界各國在麵對集體罪惡時所經曆的掙紮與思考。它沒有給齣簡單的答案,而是通過對當時國際社會不同聲音的呈現,讓我們得以理解,如何在復仇的衝動與建立持久和平的願望之間找到平衡。書中對於“責任”的追溯,不僅僅是針對個人,更是對那個時代社會機製的深刻反思。它讓我認識到,法律的建立與完善,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需要勇氣、智慧,更需要對人性的深刻洞察。這本書是一次對曆史的深度對話,也是對我們當下如何麵對不公與罪惡的有力提醒。

評分

最近翻閱瞭一本關於二戰後曆史的著作,它將筆觸伸嚮瞭那個決定著未來世界格局的關鍵時期,特彆是如何麵對曾經的侵略者。這本書並沒有直接講述具體的審判過程,而是更側重於審判背後的思想演變和國際關係的重塑。作者以宏大的視角,描繪瞭世界各國在經曆瞭戰爭的創傷後,如何試圖建立一種新的國際秩序,而這種秩序的基石之一便是對戰爭罪行的追究。書中對當時國際社會普遍存在的“復仇”與“理性”之間的張力進行瞭深刻的剖析,讓我們看到瞭在權力、意識形態和人道主義等多重因素交織下,各國是如何在一次次的博弈中,逐漸形成對罪惡的共同認知,並試圖將其納入法律的製裁之下。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審判的意義遠不止於懲罰個彆罪犯,更在於確立一種普適的道德準則,為人類文明的延續提供保障。

評分

我近期讀到瞭一本關於戰後國際法發展的重要著作,雖然書名並沒有直接點明,但其核心內容圍繞著如何處理戰爭罪行展開。這本書以非常詳實的史料為基礎,深入剖析瞭審判的法律依據和程序設計。它不僅僅關注結果,更著力於探討建立這些國際法庭的深層原因和當時的國際政治背景。書中詳細介紹瞭不同國傢在製定審判規則時所持的不同立場,以及最終如何通過妥協與閤作,達成瞭一套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法律框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責任”的界定,它追溯瞭那些被指控者是如何一步步走嚮深淵的,以及背後是否存在係統性的誘因。作者的論述嚴謹而深刻,讓我對國際刑事司法的發展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更加理解瞭法律在維護和平與正義方麵所扮演的關鍵角色。這本書適閤所有對國際法、曆史以及人性黑暗麵感興趣的讀者,它會讓你對“正義”的含義産生更深層次的思考。

評分

我最近接觸到一本非常有價值的曆史研究,它主要探討的是在巨大的戰爭陰影下,人類社會如何通過法律這一武器,試圖修復被撕裂的文明。這本書並沒有聚焦於某個具體的審判,而是以一種更廣闊的視野,審視瞭戰後初期世界各國在處理集體罪惡問題上的不同嘗試和理念。它深入挖掘瞭那個時代在法律和倫理層麵所麵臨的挑戰,例如如何界定“正義”的標準,以及如何在缺乏先例的情況下,建立起具有約束力的國際司法機製。書中對一些關鍵的國際會議和談判的細節描繪十分生動,展現瞭各國代錶在復雜局勢下的智慧與博弈。我尤其被作者對“法律的局限性”的討論所吸引,它承認法律並非萬能,但在追求公正的道路上,卻是不可或缺的工具。這本書不僅是對曆史的迴顧,更是對人類如何學習和進步的一次深刻啓示。

評分

我最近讀完瞭一本關於二戰後審判的書,雖然書名沒有直接提及,但內容讓我深刻反思瞭正義與復仇的界限。這本書描繪瞭戰爭結束後,世界各國如何試圖在法律的框架下,對那些犯下滔天罪行的個體進行追究。書中詳細描述瞭審判的準備過程,包括收集證據、尋找證人,以及國際社會在建立公平審判機製上所麵臨的巨大挑戰。作者通過對不同國傢代錶的視角和談判過程的刻畫,展現瞭戰後初期錯綜復雜的政治格局以及各國對未來世界秩序的不同設想。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正義”的討論所吸引,它並非簡單的勝利者對失敗者的懲罰,而是在法律原則下,努力尋找一種可以被廣泛接受的、具有象徵意義的裁決,以告慰受害者,並警示後人。書中對一些關鍵人物的心理刻畫也十分生動,讓我們得以窺見他們在曆史洪流中的掙紮與抉擇。這不僅僅是一部關於曆史事件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人類如何在極端暴力後,嘗試重建秩序與道德的深刻探討。

評分

挺不錯的,喜歡的東西啊!

評分

還行

評分

是一直在看,書很好。

評分

是一直在看,書很好。

評分

梅汝璈先生曾代錶中國齣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本書收入瞭梅汝璈先生參與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準備階段和審判初期的所見所聞所感。日記深刻地揭露瞭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人民所犯下的罪行,記錄瞭對日本軍國主義及戰犯的正義審判,弘揚瞭民族正氣與法律正義。書中配有242幅珍貴的曆史圖片,詳細介紹瞭日本軍國主義犯下的種種罪行,介紹瞭審判日本甲級戰犯的全過程。梅汝璈先生作為曆史轉捩點的重要見證人,在日記中對一些問題的認識,在今天看來也頗具現實意義,其史料價值和思想價值都有不可替代性。在書的封底,采用二維碼鏈接的方式,嚮讀者展示瞭目前國內最清晰的東京審判視頻資料,以先進的數字技術讓讀者較全麵地重溫這段曆史。

評分

還行

評分

價廉物美,使用方便,贊一個!

評分

挺不錯的,喜歡的東西啊!

評分

老書的新修訂版,不錯的書,藉著七十周年之際,淘迴來讀讀,有助於更好的理解那段曆史!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