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扬州八怪之首。
一生好游历,博学多才,广结名人学士,终身布衣。
年过半百始画画,以“漆书”意趣入画,充满“拙趣”。
善题白话诗句于画边,似漫画之萌芽。本书精选了三套册页共38幅作品,主要包括人物、花卉册页,每幅画单独成张,高清大图,纤毫毕现,既方便取出作为临摹范本,也可以装在框中,置于案头或挂在墙上。
所画人物造型奇古夸张,笔法古拙简练;其梅、竹用笔奇拙 ,凝练厚重 。独创的""漆书""融入在金农的绘画中表现出金石味的书法笔意。
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好游历,客扬州鬻诗文、卖书画久。写隶书古朴,楷书自创一格,号 “漆书”。五十岁后才工画。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
★数码图像呈现的细节、质地、幅面、气息,使所有昏暗的古画获得全新的观看机会。而且,每个人都能面对并拥有清晰的美术史文本,就在自己家里、手中,与辉煌的华夏绘画同在。
——陈丹青(作家、画家、木心美术馆馆长)
★中国古代的文化成就,是我们这个东方大国五千年辉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国情,应成为常识,宜家喻户晓?
——孙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本丛书企望“旧时王谢燕前燕”,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愿大师原典的灼灼华彩,成为读者的案头锦瑟、枕边韶华
——张子康(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杂画十二开》
《墨戏图册十二开》
《人物山水图册十二开》
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位古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看他们的“日常之作”,而不是那种为了应酬或刻意为之的巨制。金农的《杂画十二开》这个标题,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好奇心。这些“杂画”,往往最能反映画家不受拘束的性情和即兴的灵感。它们可能没有宏大的叙事,但一定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个人趣味。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一窥金农先生那种看似随意却处处是章法的“文人气”。这不仅仅是看画,更像是与画家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想知道,在这些看似不那么“重要”的画作里,他是否留下了更多关于诗歌、金石学或者他个人生活哲学的线索。一本好的艺术鉴赏书籍,应该能引导读者从技法走向精神层面,而这种专注于小型、私密性画册的解读,恰恰是最容易达到这种效果的途径。希望这本书的作者能挖掘出这些小品背后的“大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信息里提到的画家金农,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我一直对清代扬州画派的艺术风格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不拘一格、充满个性的文人画家。金农的画作,比如那些我们熟悉的《墨戏图册》和《人物山水图册》,总能带给我一种独特的感受。他的画风,既有古朴的韵味,又不失时代的创新,尤其是在用色和笔墨的运用上,独树一帜。读这本书,我期待能更深入地了解他创作这些作品时的心境和技法背景。那些“杂画十二开”,想必是包含了他在不同题材和创作阶段的探索,这对于我们全面认识一位艺术大师的创作历程至关重要。我希望书中的解读能够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技法分析,而是能触及到金农作为一位诗人、书画家,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如何融入到这些画作中的。总的来说,这本书能让我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尤其是那种从传统中走出来,却又闪耀着个人光芒的艺术精神。
评分作为一名对清代艺术史有持续关注的读者,我对扬州画派的群体性研究一直很感兴趣。金农是其中的佼佼者,但他的艺术成就在于他能够脱离群体,形成自己独特的“错位美学”。这本书如果能将《人物山水图册》和《墨戏图册》放在一起对比分析,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人物画对造型功力的要求极高,而墨戏则考验笔墨的洒脱与创新。金农是如何在这两种看似矛盾的领域中游刃有余的?他是否在人物画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书法笔意,又如何在墨戏中保留了文人画的雅致?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比较性的研究视角,而不是仅仅对每一册进行孤立的介绍。这种并置和对比,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金农艺术体系的完整性和他作为“全才”的伟大之处。这本书如果能提供这种深度的比较分析,那它的价值就非同一般了。
评分看到“大师原典系列”这个名字,我心里就对这本书的权威性和学术性有了很高的期待。对于金农这位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市面上相关的研究资料不少,但真正能称得上“原典”的,往往意味着它收录了高质量的图版和严谨的考据。我特别关注的是,这本书在整理和呈现这些经典画作时,是否提供了足够清晰和细致的细节放大图。毕竟,欣赏金农的笔墨,很多精妙之处都在于墨色的浓淡变化、线条的提按顿挫,这些都需要高精度的印刷来保障。如果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它不仅仅是一本普及读物,更是一本值得艺术爱好者和研究者反复研读的工具书。而且,这种系列丛书的编排方式通常比较系统,我希望它能通过这十二开的画册,构建出一个清晰的脉络,让我们看到金农在不同时期,是如何通过这些作品来确立和完善他自己的艺术语言的。期待它能带来一次高质量的视觉和知识盛宴。
评分翻阅艺术画册,最怕的就是那些空洞的赞美之词,而缺乏对具体作品的深入剖析。尤其面对像金农这样风格强烈的画家,解读工作需要极大的精准度和洞察力。我希望这本书在介绍这几套画册时,能提供详尽的题跋、印章的拓印和考证信息。这些边款和印记,往往是判断作品真伪、确定创作年代以及了解画家心境的关键线索。如果书中的文字能够像侦探小说一样,层层剥开作品背后的历史细节,那就太棒了。此外,我对金农晚年作品的演变尤其关注,不知道这十二开的组合是否能勾勒出他创作生涯后期的艺术轨迹。一本优秀的艺术书籍,不应只是画册的简单汇编,而应该是一扇通往历史现场的窗户,让我们能够“听见”画家在创作时的呼吸,感受他留下的温度。期待这本书能提供这样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