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查系列:足浴足疗随手查

随手查系列:足浴足疗随手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志刚 著
图书标签:
  • 足浴
  • 足疗
  • 保健
  • 养生
  • 健康
  • 家庭医学
  • 中医
  • 按摩
  • 穴位
  • 日常护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537261098
版次:1
商品编码:11786881
包装:精装
开本:64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俗话说“人之有脚犹如树之有根”、“树老根先枯,人老脚先衰,养生先养脚,养脚永不老”,本书教你足部对症从根治。

内容简介

足——人体的“第二心脏”。本书根据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法则,结合辨证施治的原理,介绍了足疗、足浴的基础知识,书中介绍了66个足部反射区、37个足部常用穴位,读者可以看着这些彩色大图随时查阅,对症操作,非常方便。本书还详细介绍了54种常见病症和10种日常保健的足疗方法,每一养身保健和病症配有详细的足疗定位和操作的文字、图片,使按摩的选穴配穴起到化繁为简的效果,同时还介绍了足浴的配方和用法。学会足疗足浴,让病从足下消。全书内容充实,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您不可多得的掌中宝!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健康之路足疗有特效

002 足——人体的“第二心脏”

004 别人的保健方法未必适合你

006 足反射区、穴位按摩,痛效果才好

008 图解七种足疗方法

011 足部按摩常出现的症状

012 足疗若没有效果,原因在此

013 足浴一点也不难

015 足浴技巧与方法

017 足浴的禁忌事项

第二章 图解66个足部反射区

020 足底反射区

021 腹腔神经丛反射区

022 肾上腺反射区

023 肾反射区

024 输尿管反射区

025 膀胱反射区

026 上臂反射区

027 食管反射区

028 股部反射区

029 臀部反射区

031 甲状旁腺反射区

032 甲状腺反射区

033 斜方肌反射区

034 肺及支气管反射区

035 肝反射区

036 胆囊反射区

037 胃反射区

038 胰腺反射区

039 十二指肠反射区

040 升结肠反射区

041 小肠反射区

042 回盲瓣反射区

043 盲肠及阑尾反射区

044 心反射区

045 脾反射区

046 横结肠反射区

047 降结肠反射区

048 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

049 肛门反射区

050 生殖腺反射区

051 失眠点反射区

052 足趾反射区

053 大脑反射区

054 额窦反射区

055 脑垂体反射区

056 小脑及脑干反射区

057 鼻反射区

058 三叉神经反射区

059 颈项反射区

060 眼反射区

061 耳反射区

061 口腔、舌反射区

062 足侧反射区

063 腹股沟反射区

064 直肠反射区

065 腰椎反射区

066 胸椎反射区

067 颈椎反射区

068 尿道、阴道反射区

069 坐骨神经反射区

070 内尾骨反射区

071 髋关节反射区

072 下腹部反射区

073 外尾骨反射区

074 肘关节反射区

075 膝关节反射区

076 前列腺、子宫反射区

077 肩关节反射区

077 睾丸(卵巢) 反射区

078 足背反射区

079 胸(乳房)反射区

080 内耳迷路反射区

081 扁桃体反射区

082 上颌反射区

083 肋骨反射区

084 上身淋巴结反射区

085 下身淋巴结反射区

086 头及颈淋巴结反射区

087 肩胛部反射区

088 闪腰点反射区

第三章 图解37个足部穴位

090 足阳明胃经

091 足三里穴

092 丰隆穴

093 解溪穴

094 冲阳穴

095 陷谷穴

096 内庭穴

097 厉兑穴

098 足少阳胆经

099 丘墟穴

100 足临泣穴

101 地五会穴

102 侠溪穴

103 足窍阴穴

104 足太阳膀胱经

105 跗阳穴

106 昆仑穴

107 仆参穴

108 申脉穴

109 金门穴

110 京骨穴

111 束骨穴

112 足通谷穴

113 至阴穴

114 足太阴脾经

115 隐白穴

116 大都穴

117 太白穴

118 公孙穴

119 商丘穴

120 足厥阴肝经

121 大敦穴

122 行间穴

123 太冲穴

124 中封穴

125 蠡沟穴

126 足少阴肾经

127 涌泉穴

128 然谷穴

129 太溪穴

130 大钟穴

131 水泉穴

132 照海穴

第四章 从足改善亚健康

134 失眠多梦

136 全身乏力

138 胸闷不舒

140 手脚冰凉

142 腹胀不适

第五章 中老年常见病症足下消

146 冠心病

148 低血压

150 糖尿病

152 高血压

154 脂肪肝

第六章 妇科常见病症从足治

158 月经不调

160 痛经

162 闭经

164 乳腺增生

166 盆腔炎

168 阴道炎

170 带下病

172 不孕症

174 更年期综合征

第七章 男性常见病症从足疗

178 遗精

180 早泄

182 阳痿

184 前列腺炎

186 不育症

第八章 小病小痛足下消

190 感冒

192 肺炎

194 心律失常

196 呕吐

198 哮喘

200 呃逆

202 消化不良

204 胃肠炎

206 慢性胆囊炎

208 肥胖症

210 便秘

212 痔疮

214 甲亢

第九章 头面五官病症常按足

218 头痛

220 偏头痛

222 牙痛

224 慢性鼻炎

226 耳鸣耳聋

第十章 颈肩腰腿痛,足疗有特效

230 颈椎病

232 腰酸背痛

234 肩周炎

236 急性腰扭伤

238 腰椎骨质增生

240 膝关节痛

第十一章 肿瘤,足疗也能治

244 子宫肌瘤

246 乳腺癌

248 白血病

250 肺癌

252 甲状腺癌

254 直肠癌

第十二章 日常养生,从足开始

258 保养心肺

260 补脾养胃

262 疏肝解郁

264 补肾强腰

266 排毒通便

268 祛斑美颜

270 祛皱抗衰

272 控油祛痘

274 丰胸美乳

276 纤腰翘臀



实用养生指南:足部健康全攻略 第一部分:足部奥秘与保健基础 你的双脚,如同支撑整个身体的基石,承载着你每日的奔波与辛劳。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了对双脚的关爱。其实,足部不仅是行走的关键,更是连接身体各个脏腑的重要枢纽。科学研究表明,足部集中了全身近三分之一的骨骼、肌腱和韧带,以及丰富的神经末梢和血管。正是这些精密的结构,使得足部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一、足部的神奇构造:不止于支撑 骨骼与关节的精妙配合: 人的足部共有26块骨骼,52块骨骼,以及33个关节。这些骨骼和关节犹如一台精密的机器,通过肌肉、肌腱和韧带的协同作用,赋予了我们站立、行走、跳跃等一系列复杂动作的能力。足弓的形成,更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一项伟大的成就,它能缓冲地面的冲击力,减少对骨骼和关节的损伤,并能提供前进的推力。 经络穴位的集结点: 中医理论认为,足部是人体经络的起点和终点,汇聚了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其中,足三阴经(脾经、肝经、肾经)和足三阳经(胃经、胆经、膀胱经)在足部都有重要的穴位。例如,涌泉穴(肾经)、太冲穴(肝经)、足三里穴(胃经)等,都与身体的多个脏腑和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刺激这些穴位,不仅能缓解足部的不适,更能对全身的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血管与神经的密集网络: 足部布满了密集的血管网,为足部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同时,丰富的神经末梢使得足部对温度、触觉、痛觉等感知非常敏感。这些血管和神经的健康状况,直接反映了全身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 二、为何足部健康至关重要? 身体健康的晴雨表: 足部的任何不适,如疼痛、冰冷、麻木、肿胀、颜色异常等,都可能是身体内部某些健康问题的早期信号。例如,糖尿病患者常会出现足部感觉减退、伤口愈合缓慢等问题;心血管疾病可能导致足部水肿或颜色改变;肝脏功能异常也可能在足部表现出来。关注足部,就是关注全身的健康。 行走舒适度的基石: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双脚疼痛难忍,即使是短距离的行走也会变得痛苦不堪。足部健康直接关系到我们日常活动的便利性和舒适度。健康的双脚能让我们自由地探索世界,享受生活的美好。 全身平衡与协调的关键: 足部是身体的支撑点,对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足部的问题,如扁平足、高弓足、内翻或外翻等,都可能影响到膝盖、髋部甚至脊柱的受力,从而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全身的酸痛和不适。 三、日常足部护理的意义 预防胜于治疗: 许多足部问题,如足跟痛、脚气、鸡眼等,都是由于日常护理不当或缺乏重视而引起的。通过规律的足部清洁、干燥、按摩和适当的鞋袜选择,可以有效预防这些常见问题的发生。 提升生活品质: 当双脚感到放松、温暖、舒适时,我们的整体感觉也会随之改善。通过简单的足部护理,可以有效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让我们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每一天。 延缓衰老,促进健康: 随着年龄的增长,足部会逐渐出现各种问题,如皮肤干燥、弹性下降、关节僵硬等。科学的足部护理,可以延缓这些衰老过程,保持足部的健康和活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全身的健康。 第二部分:中医足疗法:古老智慧的现代应用 中医足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各种方法对足部进行刺激和治疗,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目的的传统疗法。它将足部视为人体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原理,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最终实现整体的健康平衡。 一、足浴:温润养足,舒缓身心 足浴,又称泡脚,是最常见也最容易实践的中医足疗方法之一。通过温热的水流,结合不同的药材,足浴能够温经通络、活血化瘀、驱寒散湿,并能有效舒缓疲劳,改善睡眠。 足浴的基本原理: 足部皮肤薄,血管丰富,且靠近肾经、脾经、肝经等重要经络的起始点。用温水浸泡足部,可以扩张足部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将淤积在足部的寒气、湿气等邪气通过汗液排出体外。同时,温热的刺激还能渗透到足部经络,调节脏腑功能。 科学足浴的技巧: 水温: 建议水温控制在40-45摄氏度之间,以感到温热舒适为宜,切勿过热以免烫伤。 时长: 一般每次浸泡20-30分钟。当感到额头微微出汗,足部发热即可。 时机: 睡前泡脚是最佳时机,有助于放松神经,改善睡眠。饭后不宜立即泡脚,以免影响消化。 水位: 浸泡至小腿肚为宜,这样更能有效刺激腿部经络。 不同人群的足浴选择: 体寒怕冷者: 可加入生姜、艾叶、花椒等温热药材,以散寒驱湿。 睡眠不佳者: 可加入薰衣草、茉莉花等具有安神助眠作用的花草。 足部易疲劳者: 可加入薄荷、樟脑等,以提神醒脑,舒缓疲劳。 腰腿酸痛者: 可加入红花、当归、杜仲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药材。 女性痛经者: 可加入益母草、红糖等,以调经止痛。 足浴的禁忌: 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高血压患者(水温过高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糖尿病患者(足部神经敏感度降低,易烫伤)、皮肤有伤口或感染者、孕妇(某些药材可能引起宫缩)等,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足浴。 二、足部按摩:指尖触动,激活健康 足部按摩,是通过手法作用于足部的特定穴位、反射区或肌肉,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放松身心的目的。它能有效地缓解足部疲劳,改善血液循环,并对全身脏腑功能起到调节作用。 足部反射区的概念: 中医和反射疗法都认为,足部是人体的“第二心脏”,其上分布着与全身各个脏腑、器官、腺体相对应的反射区。通过按摩这些反射区,可以直接作用于相应的脏器,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常见的足部按摩手法: 揉捏法: 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在足部穴位或反射区上进行圆周或直线方向的揉捏,力度以感到酸胀为宜。 推按法: 用拇指指腹从足跟向足尖方向,沿着经络循行方向进行推按。 点按法: 用拇指指腹用力按压足部特定穴位,每个穴位按压15-30秒,重复3-5次。 摩擦法: 用手掌或指腹快速摩擦足部表面,以产生温热感。 按摩与足浴的结合: 足浴后,足部皮肤湿润,毛孔舒张,此时进行按摩,效果更佳。 重要穴位与反射区的按摩: 涌泉穴(肾经): 位于足底中央凹陷处。经常按揉可滋阴补肾,增强记忆力,缓解失眠。 太冲穴(肝经): 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按揉可疏肝理气,缓解焦虑、烦躁,对头痛、月经不调也有帮助。 足三里穴(胃经): 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是重要的强壮穴,可健脾益气,提高免疫力,对胃脘疼痛、消化不良有益。 反射区: 按摩肾上腺反射区可缓解疲劳;按摩肝脏反射区可促进肝脏排毒;按摩头部的反射区可缓解头痛。 三、其他中医足疗方法简述 中药敷贴: 将具有特定功效的中药材研磨成粉,加入适量基质(如醋、酒、蜂蜜)调成膏状,敷贴于足部特定穴位或患处。例如,用川乌、草乌等敷贴于关节疼痛处,可活血化瘀、散寒止痛。 艾灸足部: 利用艾条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足部穴位,以达到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效果。尤其适用于虚寒体质、关节疼痛等情况。 刮痧足部: 使用刮痧板在足部特定区域进行刮拭,以促进气血流通,排除体内毒素。 第三部分:科学穿鞋与袜:足部健康的守护者 鞋袜的选择,看似小事,却与足部健康息息相关。不合脚、不透气的鞋袜,不仅会引起足部疼痛、摩擦损伤,长期以往,更可能导致拇外翻、足弓塌陷等结构性问题。 一、鞋子的选择:舒适与健康并重 材质: 优先选择透气性好的天然材质,如皮革、帆布等。避免穿着劣质合成材料制成的鞋子,它们可能导致足部闷热、滋生细菌。 鞋头: 选择鞋头略宽、有足够空间让脚趾自由伸展的鞋款。避免过窄或过尖的鞋头,以免挤压脚趾,导致拇外翻、鸡眼等问题。 鞋跟: 避免长期穿着过高或过低的鞋跟。一般而言,2-3厘米的粗跟或坡跟最为舒适,能有效分散足部压力。高跟鞋会使身体重心前移,增加足部前掌的压力,长期穿着易导致疲劳和损伤。 鞋垫: 选择有一定支撑性、缓震性的鞋垫,尤其是有足弓支撑的鞋垫,能有效缓解足部疲劳,预防足弓塌陷。 尺码: 试穿时,确保鞋子长度和宽度都合适,脚趾不应与鞋头摩擦,脚后跟不应滑动。最好在下午试穿,因为此时脚部会略微肿胀。 特殊情况: 糖尿病患者: 应选择宽松、柔软、透气的鞋子,避免有硬质内衬或接缝,以防损伤足部。 运动爱好者: 根据不同的运动类型选择专业的运动鞋,如跑鞋、篮球鞋等,它们具有良好的减震和支撑功能。 二、袜子的选择:透气吸湿是关键 材质: 棉、竹纤维等天然材质的袜子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能保持足部干爽。避免穿着尼龙、涤纶等合成纤维制成的袜子,它们容易导致足部闷热、滋生细菌,增加脚气发生的几率。 贴合度: 选择尺寸合脚的袜子,避免过紧或过松。过紧的袜子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的袜子则容易产生褶皱,摩擦皮肤。 功能性袜子: 抗菌袜: 含有抗菌成分,能有效抑制细菌滋生,预防脚气。 吸湿排汗袜: 专为运动设计,能快速将汗水排出,保持足部干爽。 保暖袜: 适合寒冷季节穿着,能提供良好的保暖效果。 及时更换: 袜子应每天更换,保持清洁卫生。出汗较多时,应及时更换袜子。 第四部分:常见足部问题的识别与预防 了解常见足部问题,并掌握相应的预防方法,是维护足部健康的重要环节。 一、足部常见问题及其预防 脚气(足癣): 由真菌感染引起,表现为瘙痒、脱皮、水泡、皲裂等。 预防: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勤换袜子,不穿不透气的鞋子。避免与患者共用鞋袜、浴巾等。 脚臭: 由细菌分解汗液产生,表现为异味。 预防: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勤换袜子,穿着透气性好的鞋袜,可使用足部除臭产品。 足跟痛(跖筋膜炎): 足跟底部或前内侧疼痛,常在早晨下床时或长时间站立后加重。 预防: 穿着有良好足弓支撑和缓震功能的鞋子,避免赤脚行走在坚硬地面,进行足部伸展运动。 拇外翻: 大脚趾向外侧倾斜,形成拇囊炎,导致疼痛和变形。 预防: 避免长期穿着过窄、过尖的鞋子,选择有足够空间的前掌设计。 灰指甲(甲癣): 指甲(趾甲)感染真菌,表现为指甲变厚、变色、变形。 预防: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不共用指甲刀,避免在公共场所赤脚行走。 鸡眼: 足部皮肤因长期摩擦和压迫而形成的角质增厚,呈圆锥形,中心有核,触压疼痛。 预防: 穿合脚的鞋袜,避免不当的摩擦和压迫。 二、当足部出现问题时,该怎么做? 及时就医: 如果足部出现持续性疼痛、红肿、发热、溃疡、颜色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诊断和治疗。 避免自行用药: 未经诊断,切勿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或产生不良反应。 科学护理: 在医生指导下,配合进行日常护理,如保持清洁干燥,穿戴合适的鞋袜等。 第五部分:足部健康与全身健康的联动 足部健康不仅仅是局部的舒适,它更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足部,就是关注生命的活力。 一、足部健康如何影响全身? 运动能力: 健康的足部是良好运动表现的基础。足部疼痛或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跑步、跳跃、行走等运动能力,进而影响整体的运动健康。 姿势与体态: 足部是身体的根基,足部结构的异常(如扁平足、高弓足)会影响整个身体的力线,导致骨盆倾斜、脊柱侧弯等问题,进而引起腰背部疼痛、颈部僵硬等。 血液循环: 足部是下肢血液回流的重要参与者。足部问题的存在,如静脉曲张,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下肢水肿、沉重感,长期下来可能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 神经系统: 足部丰富的神经末梢与大脑直接相连。足部问题的出现,如神经压迫,会引起麻木、刺痛等症状,甚至影响到大脑对身体的感知和控制。 免疫系统: 长期存在的足部健康问题,如慢性炎症,可能会对全身免疫系统产生影响,降低身体的抵抗力。 二、通过足部健康促进全身健康 规律运动: 适度的足部运动,如足尖运动、脚趾抓握练习等,有助于增强足部肌肉力量,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平衡性和协调性。 科学饮食: 均衡的营养摄入,特别是富含钙、维生素D等有益于骨骼健康的营养素,对维持足部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压力管理: 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影响身体的整体健康,包括足部的健康。通过足浴、按摩等方式进行放松,有助于缓解身心压力。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全身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影响足部健康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结语: 足部,这个我们每天依赖的身体部位,其重要性远超我们的想象。从结构到功能,从日常护理到中医养生,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和重视。通过科学的足部护理,结合中医的智慧,我们可以拥有更健康的双脚,进而拥有更健康、更充实的生活。将足部健康融入日常生活,让每一步都充满力量与活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中医理论有些兴趣,但总觉得有些晦涩难懂,难以深入。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将复杂的中医理论,特别是关于足部反射区和经络的知识,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出来。作者并没有直接堆砌大量的专业术语,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让我很容易理解足部为什么能反映身体的各个脏腑。比如,它会把足部比作人体的一张地图,把不同的区域对应到不同的器官,让我一下子就对足部反射区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知。而且,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观察足部的变化,比如颜色、温度、纹理等,来初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这部分内容让我觉得非常神奇,仿佛掌握了一门新的“读脚”技能。此外,它还结合了穴位按摩,告诉我如何通过刺激特定的足部穴位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这本书让我觉得中医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学问,而是可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技巧。

评分

我一直以为足浴就是泡泡热水,加点盐或者精油,最多再按按摩几个简单穴位。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详细介绍了各种不同的足浴配方,不仅仅是常见的艾叶、生姜,还挖掘了很多我闻所未闻的药材,比如穿山甲、鸡血藤之类的,并且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这些药材的药理作用,为什么它们能帮助舒缓疲劳、改善血液循环,甚至缓解失眠。书里还列举了很多针对不同症状的足浴方案,比如针对风湿关节疼痛的,针对肝火旺盛的,针对女性生理期的,每个方案都给出了详细的药材配比和浸泡时间,而且还特别强调了注意事项,比如哪些情况不适合泡,泡的时候有什么禁忌等等。我之前泡脚的时候就随意为之,现在才意识到原来足浴也有这么多的讲究和科学性。这本书真的就像一个随身携带的足浴宝典,里面提供了太多的实用知识,让我觉得每次泡脚都变得更有目的性和效果了。

评分

这本书真是太出乎意料了,我本来以为它只是讲讲足浴的常用穴位和按摩手法,结果内容深耕到了足浴的起源、发展,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足浴的认知和实践。作者就像一位历史学家,细致地考证了古代医书、民间传说中关于足浴的记载,甚至还引用了一些古代文人的诗词歌赋来佐证足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足浴养生”的哲学阐述所吸引,它不仅仅是关于身体的放松,更是一种精神的修炼,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读完这部分,我感觉对足浴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不再仅仅把它当作一种简单的保健方式,而是看到了它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人生哲学。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生动的古代故事,讲述了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是如何通过足浴来调养身心,甚至解决一些棘手的健康问题的。这些故事读起来引人入胜,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历了那些历史场景。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远比我最初的期待要丰富和深刻得多,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和体验足浴。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方式简直太棒了!作为一名忙碌的上班族,我平时很难静下心来系统学习什么。但这本书完全符合我的需求,它采用“随手查”的模式,每一页都聚焦一个主题,或者一个特定的穴位,或者一种常见的足部不适,或者一个简单的足浴方。内容简洁明了,重点突出,而且配有很多清晰的插图和图表,让我一眼就能看明白。我最喜欢的是它在介绍每个穴位的时候,都会详细说明它的位置、主治的病症、按摩的手法和力度,还有一些相关的注意事项。当我感到脚部酸痛或者身体不适的时候,我就可以立刻翻开书,找到相关的章节,进行自我调理。不需要背诵大量的理论知识,也不需要大海捞针般地在网上搜索信息,这本书就像一个私人健康顾问,随时随地都能给我最直接、最有效的帮助。而且,它的设计也方便携带,我甚至可以把它放在包里,在午休时间或者通勤路上翻阅学习。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真的让我惊喜不已。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大量可以立刻上手操作的方法。比如,书中详细演示了各种按摩手法,从轻柔的揉捏到有力的点按,每一种手法都配有清晰的图示,让我能够准确地模仿。我之前自己按摩脚部,总是觉得不得要领,力度也不对,效果不佳。但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找到了正确的方向,现在按摩起来感觉事半功倍,舒缓疲劳的效果也显著提升。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很多简单易行的居家足部护理小妙招,比如如何缓解足部水肿,如何处理脚气,如何防止脚部干裂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有了这本书的指导,我感觉自己处理起来得心应手多了。它就像一本生活百科全书,为我的足部健康提供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让我受益匪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