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名称: | 我决定简单地生活-从断舍离到极简主义 家居设计 断舍离简单生活游牧式工作模式 室内家居书籍 | |
| 出版单位: |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
| 作 者: | [日]佐佐木典士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1月 | |
| 语 言: | 中文 | |
| I S B N: | 9787553771939 | |
| 图书定价: | 39.90 RMB/本 | |
| 图书规格: | 平装 开本1/32 288页 1.2KG/本 |
引文 极简生活………………………………… 017
*1章 极简主义者的诞生源起………………………033
每个人初都曾是极简主义者…………………………………034
成为极简主义者之前的我的日常………………………………037
成为极简主义者之后的我的日常………………………………039
我丢弃的杂物…………………………………………………040
成为极简主义者的理由…………………………………………043
日本人初都曾是极简主义者…………………………………045
反向输入的极简主义思想………………………………………046
极简主义者的定义………………………………………………047
极简主义并不是“目的”………………………………………048
的极简主义者到底是谁……………………………………049
断舍离、简单生活、游牧式工作模式…………………………050
严重超载的信息量………………………………………………051
人类的信息处理能力仍然停留在5年前………………………052
我是一台忙得团团转的沉重电脑………………………………053
我们用智能手机可以完成任何工作………………………………054
用来物的物品……………………………………………………055
分享文化的渗透……………………………………………………056
“杂物”化身为杀人凶器…………………………………………057
第2章为什么物品变得如此泛滥?………………059
其实你早已得到你想要的…………………………………………060
“习惯”是种…………………………………………………063
人为什么总是喜新厌旧……………………………………………064
为什么少女再也无法满足于玩具戒指……………………………066
如何安慰世界杯失利的本田圭佑…………………………………068
胜利的喜悦只能持续3小时………………………………………069
比尔·盖茨一天能吃6顿饭吗……………………………………070
价格与喜悦不成正比………………………………………………071
无法预测未来………………………………………………………072
物品愈多,人愈不满足……………………………………………074
“功能性”才是判断物品是否必需的标准………………………077
展现“自我价值”的物品…………………………………………078
每个人都被安装了“孤独”程序…………………………………079
猫和狗的孤独………………………………………………………080
透过别人,看见自己………………………………………………082
人的行为都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084
迅速展现自我价值的方法…………………………………………087
通过物品表达内心…………………………………………………088
杂物的逆袭…………………………………………………………090
不要让物品控制你…………………………………………………091
伤害自我价值的物品………………………………………………093
第3章 物法则大全……………………………………095
55项舍弃法则………………………………………………096
15项进阶版物法则——“物癖”的方………………151
第4章 丢掉东西改变我的12件事 …………………166
拥有更多时间………………………………………………………167
享受更好的生活……………………………………………………179
感受自由,获得解放………………………………………………191
不再与他人比较……………………………………………………200
不再害怕他人的目光………………………………………………206
成为行动派…………………………………………………………213
专注度提高,忠于自己……………………………………………219
勤俭节约,环保生活………………………………………………232
身体健康,内心平静………………………………………………237
人际关系发生变化…………………………………………………243
活在当下……………………………………………………………258
懂得感谢……………………………………………………………263
第5章 不是变幸福,而是感受幸福…………………272
丢掉“幸福范本”…………………………………………………273
幸福有一半概率决定于遗传………………………………………274
环境的影响力只有一成……………………………………………275
幸与不幸都会让人习惯……………………………………………276
无法“变”得幸福…………………………………………………277
不是“变”幸福,而是“感受”幸福……………………………278
幸福取决于内心……………………………………………………279
成为极简主义者后的改变…………………………………………280
结语 极繁主义的谢词……………………………………282
乔布斯曾说:“你的时间有限,请不要为别人而活。”同样,你的时间有限,请不要为杂物而活。我们再也不需要物品填满人生。36岁的作者曾一度被繁琐的生活困扰着,然而他接触到“极简主义”之后,开始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重新定义人人渴望的“幸福”。他说:“我的东西少,但每天都很幸福。”
现代社会所建立的“幸福模板”告诉我们,未来充满未知,因此我们要拥有,才能获得幸福。然而本书所宣扬的理念与之截然不同。本书介绍了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作者通过实例向读者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倡导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并介绍了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秘籍,以及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给生活带来积极的变化,传达了通过简单的生活获取简单的幸福的理念。
将物品少,可支配的时间会增多,夺回被物品占据的时间,丢掉不必要的杂物,这样我们才有充裕的时间构建幸福人生的蓝图。
只有认真做好家务,过好每天的生活,就会喜欢上自己,内心充满快乐。少物品后,从日常生活中获得无法比拟的充实感。平平常常地生活,却其乐无穷。
佐佐木典士
编辑/极简主义者。
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教育学系,目前供职于wanibooks出版社。
2010年,开始着手丢弃身边的物品。2014年与创意总编沼畑植树共同开设了“Minimal &ism lessis future ”网站。本书是其部著作。
程礼礼
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日本语系,日语翻译。曾参与翻译过《家居设计解剖书》等书。
与其他宣扬极简主义的书籍相比,这本书最与众不同的一点在于其对“物品的生命周期”的关注。它不仅仅停留在“拥有多少”的静态对比上,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让留下的物品发挥最大的价值,直至其使命终结”的动态过程。作者非常细致地描述了对待旧物的态度——从细心维护到体面地送走,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尊重和感恩。我从中学习到了一种全新的“物品伦理”,不再是简单的“扔掉”或“留下”,而是学会了如何与物质世界进行负责任的互动。这种对物品生命周期的全程负责,让“极简”的实践不再是一种自我剥夺,而变成了一种对资源和审美的珍惜。书中关于如何通过精选的少数几件高质量物品来提升整体生活品质的案例分析,极具说服力,它们证明了高品质的筛选才是通往真正内心富足的捷径,而不是一味追求数量的减少。这种深入骨髓的价值观引导,比任何操作指南都来得更加持久和有效。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和装帧设计真是充满了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生活方式的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有考究,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翻阅,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设计风格上,它巧妙地融合了日式的侘寂美学与现代的简约线条,色彩运用上偏爱低饱和度的中性色调,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不同空间场景的摄影作品,每一个构图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光影的处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那些精心布置的角落,看似不经意的摆设,实则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考,让人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放松和洗涤。我个人觉得,光是翻阅这些图片,就已经算是一种享受了,它提供的视觉体验远超出了我对一本“实用指南”的预期,更像是一本高品质的家居美学画册。作者在排版布局上的用心程度也体现了对“少即是多”的深刻理解,每一页留白都恰到好处,让信息和画面得以自由呼吸,整体阅读流程非常流畅和愉悦。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极其巧妙,它没有采取传统的章节划分,而是用一系列主题性的场景和感悟串联起来,读起来非常有连贯性和探索性。我发现它在探讨空间整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时间管理和精力分配的议题,这种跨领域的连接处理得非常圆融。比如,从“腾空一个抽屉”的物理行动,作者很自然地引申到“为新的可能性腾出心力空间”的抽象思考,逻辑上的跳跃感处理得毫无违和感。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功能性”的定义进行了拓宽,不再局限于物品的实用价值,而是将“带来宁静感”和“激发创造力”也纳入了重要的衡量标准。这种多维度的衡量体系,极大地丰富了我对“有用”这个概念的理解。它不是一套僵硬的规则,更像是一个思维框架,鼓励读者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节奏和审美偏好,灵活地构建自己的秩序。每次读完一个部分,都会有一种“啊,原来还可以这样想”的豁然开朗的感觉,它的启发性是持续且具有延展性的。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尝试一些“慢生活”的实践,这本书的文字叙述方式对我触动非常大。它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反而像是一位阅历丰富的朋友,用非常亲切、娓娓道来的语气分享她的心路历程。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她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扔掉多少东西”的清单,而是深入探讨了物品与记忆、情感之间的复杂关联。我特别喜欢她描述“告别”那些承载着过去期望的物品时的心理挣扎,那种真实感让我感同身受。她笔下的生活哲学,不是一种激进的否定,而是一种带着温柔和理解的取舍,教导我们如何与自己的物质世界达成和解。读到一些关于“为什么我们不断累积”的段落时,我忍不住停下来反复思考了好几遍,仿佛她能看穿我内心深处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并温柔地指引我找到内在的平静。这种深度对话式的写作风格,让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让人感觉不仅仅是在阅读,更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和梳理。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所谓的“游牧式生活”或者“数字游民”的概念持有一种既向往又怀疑的态度,总觉得那是一种不接地气的理想化描绘。然而,这本书在处理“移动性”和“定居感”之间的辩证关系时,展现出一种非常成熟和务实的视角。作者没有鼓吹要彻底抛弃根基去漂泊,而是探讨如何在有限的、流动的空间内,锚定自己的精神坐标。书中对于如何建立一套“可移植的仪式感”的描述,让我眼前一亮——比如,如何用一套便携的茶具,在任何一个临时住所都能重现熟悉的宁静时刻。这完全颠覆了我对“游牧”的刻板印象,它强调的是携带核心精神价值的“轻量化生存”,而不是单纯的物理搬迁。这种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深刻洞察,使得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家居指南范畴,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保持自我连贯性的生存哲学手册,非常适合那些生活节奏快、经常需要转换环境的现代人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