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本科整合教材)

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本科整合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施秉银,陈璐璐 编
图书标签:
  • 内分泌学
  • 代谢病学
  • 医学教材
  • 本科教育
  • 临床医学
  • 疾病学
  • 内科学
  • 整合教材
  • 医学
  • 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214575
版次:1
商品编码:1184120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包含垂体疾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糖尿病和代谢性骨病等临床常见、多发疾病,每类疾病成一章节,皆以临床病例为线索并贯穿始终,结合病例对临床表现进行分析,针对临床特征安排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形成诊断和鉴别诊断思路和步骤,针对疾病特点和需要制定治疗原则并介绍具体药物、手术和其他治疗内容,最后归纳出该病临床诊疗流程图,使读者感受到从接触病人开始的临床实际思维的完整过程。

作者简介

  施秉银,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第壹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院长,陕西省教学名师。1983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原西安医科大学)第壹附属医院工作。现为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委暨甲状腺专业学组副组长、陕西省内分泌疾病质量控制中心主任,陕西省三五人才。Thyroid、《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在国内首次成功制备自身免疫性甲亢动物模型,在国际上首次成功诱导对Graves甲亢的免疫耐受、首次制备恒河猴甲亢模型。1998年获第五届吴介平医学研究奖、2005年获中国医师奖、2007年中国科教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全国医德标兵”称号、2013年获五一劳动奖章及陕西省教学名师。

目录

第一章 内分泌与代谢系统总论1
第一节 概述1
第二节 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的诊治4
第二章 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影像学诊断8
第一节 概述8
第二节 垂体和下丘脑9
第三节 甲状腺11
第四节 甲状旁腺17
第五节 肾上腺19
第六节 性腺25
第三章 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核医学诊断和治疗29
第一节 概述29
第二节 甲状腺疾病29
第三节 甲状旁腺疾病45
第四节 神经—内分泌腺肿瘤47
第五节 体外配体结合分析50
第四章 垂体瘤54
第一节 垂体瘤54
第二节 泌乳素瘤59
第三节 生长激素瘤63
第四节 垂体意外瘤67
第五章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第一节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70
第二节 尿崩症76
第三节 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83
第六章 垂体疾病的外科治疗90
第七章 甲状腺疾病97
第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97
第二节 甲状腺炎107
第三节 甲状腺结节 与甲状腺肿瘤113
第八章 甲状旁腺疾病124
第一节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124
第二节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128
第三节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130
第九章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的外科治疗133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的外科治疗133
第二节 甲状旁腺疾病的外科治疗138
第十章 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140
第一节 皮质醇增多症140
第二节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44
第三节 嗜铬细胞瘤150
第十一章 原发性肾上腺增生/性发育异常/青春期延迟/性腺功能减退154
第一节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154
第二节 性发育异常159
第三节 性早熟164
第四节 青春期发育延迟和性腺功能减退169
第十二章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175
(附)肾上腺意外瘤179
第十三章 糖尿病182
第十四章 低血糖症211
第十五章 肥胖症217
第十六章 血脂异常226
第十七章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235
第十八章 骨质疏松症247
第十九章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与伴瘤内分泌综合征257
第一节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57
第二节 伴瘤内分泌综合征261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266

前言/序言


《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本科整合教材)—— 疾病诊断、治疗与管理的新视角 本书旨在为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学习教材。我们摒弃了传统教材的碎片化叙事,而是以“整合”为核心理念,将基础理论、临床实践、前沿研究以及多学科协作的思维模式融为一体,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临床思维和解决复杂疾病问题的能力。本书内容涵盖了内分泌腺体功能异常、代谢紊乱的最新认识,并着重于疾病的诊断、治疗策略的优化以及长期的管理与预防。 第一部分:内分泌系统基础与多维度的疾病认识 本部分将首先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的解剖、生理基础进行系统梳理,强调各内分泌腺体(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腺、性腺等)在机体稳态维持中的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引入“疾病谱”的概念,不再局限于单一疾病的孤立讲解,而是将其置于整个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的框架下进行分析。 下丘脑-垂体轴的复杂调控与疾病:我们将深入探讨下丘脑-垂体轴的反馈调节机制,以及在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激素分泌异常时引发的垂体瘤、垂体功能减退、巨人症/肢端肥大症、库欣病、尿崩症等疾病。本书将特别关注垂体瘤的影像学诊断进展、手术治疗适应症及术后激素替代治疗的个体化方案。 甲状腺疾病的动态诊断与管理: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减退、甲状腺炎(包括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进行详细阐述。本书将重点介绍最新的甲状腺超声、细针穿刺活检(FNA)技术在结节诊断中的作用,以及放射性碘治疗、手术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和实践指南。对于甲状腺癌,将详细讲解不同类型(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的病理分型、分期、预后以及个体化治疗策略。 甲状旁腺与钙磷代谢紊乱:详细介绍甲状旁腺激素(PTH)在钙磷代谢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原发性、继发性、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包括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和治疗原则。本书将强调理解电解质紊乱在多系统影响中的重要性,并探讨与肾脏疾病、维生素D缺乏等相关的复杂钙磷代谢问题。 肾上腺疾病的精准诊断与治疗:全面讲解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醛固酮)和肾上腺髓质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调控及其功能。本书将重点阐述库欣综合征(内源性与外源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Conn综合征)、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皮质癌等疾病的病因、诊断流程(包括激素抑制试验、兴奋试验、影像学定位)以及个体化的手术、药物治疗方案。 胰腺内分泌功能与代谢疾病:深入探讨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并以此为基础,系统讲解糖尿病(1型、2型、妊娠期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征、急慢性并发症(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等)的预防与管理。本书将强调糖尿病的个体化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治疗的最新进展和选择原则,以及连续血糖监测(CGM)和胰岛素泵的应用。同时,也将涵盖胰岛素瘤、胰高血糖素瘤等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性腺功能异常与生殖内分泌疾病:分析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在性别分化、生殖功能、骨骼健康、心血管健康等方面的作用。本书将系统讲解青春期发育异常、性腺发育不全(如特纳综合征、克兰费尔特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包括激素水平测定、遗传学检查)和治疗策略(激素替代疗法、生育力管理)。 第二部分:代谢系统疾病的整合性解读与管理 本部分将关注体内物质(如糖、脂、蛋白、核酸)代谢的紊乱,以及这些紊乱如何与内分泌功能相互作用,并对机体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血脂异常的风险评估与防治:深入剖析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等血脂异常的病因、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生发展的密切关系。本书将重点讲解血脂异常的危险分层、最新指南推荐的血脂检测项目和目标值,以及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等降脂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及联合用药策略。 肥胖症的综合管理与体重控制:将肥胖症视为一种慢性疾病,系统介绍其多因素病因(遗传、环境、行为、内分泌)、能量代谢失衡机制,以及肥胖相关的并发症(如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骨关节炎、部分肿瘤风险增加)。本书将强调多学科团队(营养师、运动专家、心理医生、内分泌科医生)在肥胖症管理中的重要性,并详细讲解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如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等GLP-1受体激动剂)以及减重手术(如胃旁路手术、袖状胃切除术)的适应症、技术选择与术后管理。 痛风与尿酸代谢紊乱:阐释高尿酸血症的病因、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关系,以及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治疗、慢性期管理和预防。本书将详细讲解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的机制、选择和副作用,以及非药物干预措施(饮食调整、戒酒、规律运动)的重要性。 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中,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是内分泌和代谢疾病中常见的伴随问题。本书将系统总结水、钠、钾、钙、镁、磷等重要电解质的生理功能、稳态维持机制,以及在各种内分泌和代谢疾病中可能出现的紊乱及其临床表现。重点讲解酸碱平衡紊乱(如呼吸性酸中毒/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碱中毒)的诊断思路(血气分析、阴离子间隙计算)和纠正原则。 第三部分: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的诊断技术、治疗进展与跨学科协作 本部分将聚焦于临床实践中常用的诊断技术、最新的治疗进展以及多学科协作在疾病管理中的价值。 内分泌疾病的影像学与功能学诊断:详细介绍内分泌腺体的超声、CT、MRI、PET-CT等影像学检查在疾病诊断和分期中的作用,以及激素动态测定(兴奋试验、抑制试验)、同位素扫描等功能学检查在功能评估中的地位。 糖尿病足的早期识别与综合治疗:将糖尿病足作为一个典型的慢性并发症案例,系统讲解其发病机制(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免疫功能异常)、危险因素、早期识别标志、伤口评估与处理原则,以及包括清创、感染控制、负压吸引治疗(NPWT)、高压氧治疗、支具应用、血管重建手术等在内的综合治疗策略。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介绍近年来在内分泌与代谢疾病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药物,如新型降糖药物(SGLT2抑制剂、DPP-4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新型降脂药物(PCSK9抑制剂)、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治疗、甲状腺癌靶向治疗等。 多学科协作(MDT)在复杂内分泌代谢疾病管理中的应用:强调内分泌科医生、外科医生(普外科、骨科、心血管外科、神经外科)、影像科医生、病理科医生、营养科医生、康复科医生、心理科医生等组成的MDT团队在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优化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关键作用。例如,垂体瘤的MDT、肾上腺肿瘤的MDT、糖尿病足的MDT等。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的预防与公共卫生:探讨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的危险因素筛查、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以及在国家层面和区域层面的疾病防控策略,旨在提升全民健康水平,降低疾病负担。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并结合大量临床病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学习,能够帮助本科生构建起扎实的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的知识体系,培养其成为一名具有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的未来医学人才。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拿到这本《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本科整合教材)》时,我首先被它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图示所吸引。然而,真正让我沉浸其中的,是书中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逻辑性阐述。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陈述,而是充满了探索和解谜的乐趣。例如,在分析继发性高血压时,书中会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角度出发,详细解释不同环节的异常如何导致血压升高,并结合相关疾病,如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进行深入分析。这种从机制到临床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疾病的根源,并学会如何根据病理生理机制来推断可能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回顾”和“前沿展望”的内容,这些内容让我了解到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研究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这不仅增加了我的学习兴趣,也让我对医学的不断进步充满了信心,觉得自己也能够为这个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种感觉非常有成就感。

评分

这本《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本科整合教材)》无疑是一部为医学生量身打造的精品教材。它在叙事结构上,尤其是在对复杂疾病的解释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并非将知识点简单地罗列,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读者深入理解。例如,在讲解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时,它不会仅仅停留在“高雄激素血症”这一层面,而是会详细阐述其发病机制可能涉及的遗传、环境、内分泌和代谢等多方面因素,并深入分析胰岛素抵抗、LH/FSH比值异常等关键环节,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共同作用,导致卵巢功能紊乱、月经不调、排卵障碍和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这种深入的剖析,让我能够从根本上理解PCOS的病理生理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其诊断标准和治疗策略。而且,书中还强调了不同类型PCOS患者的异质性,并提出了个体化的治疗建议,这让我看到了医学研究的严谨性和临床实践的灵活性,让我觉得自己在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名正在攻读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本内容详实、讲解清晰的教材是至关重要的。这本《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本科整合教材)》在这方面无疑达到了非常高的标准。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于疾病的“整合”概念的体现。以往的教材往往将内分泌和代谢系统分开讲解,但这本书却将两者紧密结合,强调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比如,在讲解糖尿病时,它不仅会分析胰岛素的功能,还会深入探讨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其他激素对血糖代谢的影响,以及这些激素异常如何进一步加剧糖尿病的病情。这种整合式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更全面、更系统地认识疾病,避免了知识的碎片化。此外,书中对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案的介绍,也考虑到了多学科的合作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例如在讨论肥胖症时,它会提及营养学、运动医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介入,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药物治疗。这种 holistic 的视角,让我认识到医学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也让我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我可以说,《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本科整合教材)》是我在医学学习道路上遇到的又一本经典之作。它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做得非常出色。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内分泌疾病的系统性治疗理念的阐述。很多疾病的治疗不仅仅是单一的药物或手术,而是需要多方面的综合干预。例如,在讨论2型糖尿病的治疗时,它会从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运动)入手,然后逐渐引入口服降糖药,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使用胰岛素治疗,同时还会关注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防治。这种“循序渐进”、“个体化”的治疗思路,让我认识到医学治疗的复杂性和精妙之处,也让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此外,书中对一些前沿的内分泌治疗方法,如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也进行了介绍,虽然这些技术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但了解它们的存在,能够让我对未来的医学发展方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科研的兴趣。

评分

作为一名即将步入临床的医学生,我深知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疾病诊治的重要性。这本《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本科整合教材)》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学习平台。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疾病的分类和鉴别诊断的讲解。很多时候,相似的临床表现可能指向不同的疾病,准确的鉴别诊断是成功治疗的第一步。这本书通过列举典型的病例,并详细分析其鉴别要点,让我能够快速掌握不同疾病之间的细微差别。例如,在区分不同的低血糖原因时,它不仅列出了常见的原因,还结合了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提供了一套清晰的思路。此外,书中对一些罕见病的介绍也为我打开了视野,让我意识到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虽然这些疾病在临床上不常见,但了解它们的存在,有助于在遇到疑难病例时,能够有所启发,不至于走入死胡同。这本书的逻辑性非常强,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让我能够顺着作者的思路,一步步构建起对整个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的认知地图,这种系统性的学习方法,比零散地记忆知识点要有效得多。

评分

这本《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本科整合教材)》简直是我学习内分泌和代谢系统疾病的“宝典”。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生理过程的细致描述,它不是那种简略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讲解。例如,在讲解垂体激素的调控时,它会详细描述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反馈机制,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的作用,以及这些反馈信号如何影响激素的分泌。这种深入的讲解,让我能够真正理解为什么激素水平的微小变化也会引起巨大的生理效应。同时,书中对各种疾病的并发症和合并症的讲解也十分到位,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内分泌或代谢疾病,或者内分泌疾病会引发其他系统的功能障碍。比如,长期的高血糖不仅会导致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些内容都让我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有更全面的认识,也为我将来处理复杂的临床病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我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书本知识,更是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真正能帮助病人的医生。

评分

这本《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本科整合教材)》就像一本精心打磨的教科书,它并非仅仅罗列病症和治疗方法,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一步步深入理解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的复杂性。我尤其欣赏它在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方面的深入剖析。以往学习时,对于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总感觉是孤立的知识点,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认识。但这本书不同,它通过大量的图表、流程图,将激素合成、分泌、调节的精妙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一旦失常如何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描绘得淋漓尽致。例如,在讲解糖尿病时,它不仅仅停留在胰岛素抵抗或分泌不足的层面,而是详细阐述了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功能、信号通路传导的关键节点,以及不同类型糖尿病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这种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真正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疾病,而不是死记硬背“是什么”。此外,书中对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的介绍,也紧密结合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强调了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让我对接下来的临床实习充满了期待,觉得自己已经具备了初步的临床思维能力,能够更自信地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评分

这本《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本科整合教材)》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实用性”。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是将这些理论知识巧妙地融入到了临床实践中。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临床常用检查的解读。例如,在讲解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它会详细说明TSH、FT3、FT4、TPOAb、TgAb等指标的意义,以及它们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它还会结合临床表现,教我如何解读这些结果,并根据不同的组合来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这对于我们这些即将接触临床的学生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此外,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临床案例分析,这些案例往往非常贴近实际,让我能够将书本知识融会贯通,并学习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诊断和治疗中。例如,一个关于生长激素缺乏症的病例,从儿童生长迟缓的初期表现,到一系列内分泌检查的实施,再到激素替代治疗的方案制定,整个过程都被描绘得细致入微,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了一次完整的诊疗过程,收获良多。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本科整合教材)》在内容编排上,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惊喜。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部精美的医学百科全书。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经典病例的分析,它们往往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的临床实践紧密联系起来。通过阅读这些病例,我仿佛置身于真实的临床场景,亲身体验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书中对每个病例的分析都非常透彻,从病因、发病机制到诊断、治疗,再到预后和并发症,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不仅加深了我对疾病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例如,书中有一个关于库欣综合征的病例,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一系列辅助检查,最终确诊并制定了手术治疗方案,整个过程条条是道,让我受益匪浅。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知识拓展”和“临床提示”栏目,这些内容往往能够提供一些额外的、有价值的信息,例如一些新的诊断技术、治疗进展,或者一些容易被忽视的临床细节,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的临床工作充满了期待,觉得自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帮助病人。

评分

我拿到这本《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本科整合教材)》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心想着能否为我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一丝光彩。果然,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在描述各种疾病时,作者并没有采用过于煽情或夸张的语言,而是用客观、准确的医学术语,辅以大量的参考文献和研究数据,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扎实的知识体系。这对于我们这些正在学习医学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股清流。我曾被一些通俗读物误导,以为内分泌疾病只是简单的激素失衡,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每一个疾病背后都有着复杂而精密的生化、免疫和遗传学基础。比如,在探讨甲状腺疾病时,它详细介绍了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途径,碘的吸收与代谢,以及自身免疫抗体在桥本氏甲状腺炎和Graves病中的作用机制,让我对这些疾病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书中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内分泌功能变化也有详尽的阐述,比如青春期、妊娠期、更年期等,这让我明白了内分泌系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人生的不同阶段而动态调整,这一点对于理解一些特殊人群的疾病尤为重要,也让我对医学的精妙之处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

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评分

很好很满意。,物流也很快。

评分

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评分

评分

快递运送弄成了这样。心塞啊。我有强迫症啊*

评分

很详尽,有很多新的内容,尤其是还有影像学,快递也很给力

评分

评分

快递运送弄成了这样。心塞啊。我有强迫症啊*

评分

快递运送弄成了这样。心塞啊。我有强迫症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