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生活中的父子,寫作上的同颱作傢。民間說書人父親+古典詩詞暢銷書作傢兒子=中國當代“父子書”
※“父子書”的意思是,作者李顔壘與其民間說書人身份的父親李民許於同一時間和同一齣版社,同步推齣父子倆的新書《新民間故事》和《新歲時歌古詩詞中的二十四節氣》
※《新歲時歌古詩詞中的二十四節氣》為百萬暢銷書青年作傢李顔壘2016年度為你傾心繪製的巨幅光陰畫捲,盡現時序之美、幽趣之美、詩意之美
※本書配有著名剪紙藝術傢袁升科的“二十四節氣”剪紙插畫,圖文搭配,味道濃鬱
※“二十四節氣”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中民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價值獨特,它與我們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聯係緊密,仿佛一段美麗而溫馨的傳說
※《新歲時歌古詩詞中的二十四節氣》一書選輯一係列具有代錶性的二十四節氣古詩詞,結閤其時代背景、作者生平等多重信息,以詩寫人,以人說史,以史賞詩,以清新的筆調優遊於節氣詩詞的田野中,直抵每個人心中的詩詞夢
※此外,《新歲時歌》也是關於中國曆代詩詞與古典文化變遷的一個梳理,在帶來美的享受的同時,拓展知識麵
※這本書在寫作手法上質感十足、文風細膩流暢,整部作品如同一副清新的詩意畫捲,在曆代節氣的抒情暢遊中,我們既能夠領略古人生活的趣味風情,又能找到與我們心底浪漫的契閤點
《新歲時歌 古詩詞中的二十四節氣》為“父子書”之一。
時節更替,節氣輪迴,這是中國獨有的節日文化。本書以二十四節氣詩詞為綫索,選取中國古詩詞中與二十四節氣相關的作品,用散文筆法串聯歲時節序中的光陰之美、幽趣之美、民俗之美,共同繪成一幅幽美的光陰畫捲。
由此,二十四節氣從古人清婉的詩詞、水墨氤氳的畫捲中走來,踏過二十四節氣的輪迴,盛放於你的眼前。
李顔壘,男,河南許昌人,青年作傢,“父子書”作者之一。
鄭州大學廣告學學士,廈門大學傳播學碩士,讀書成癡,精耕文史。
已齣版古典詩詞賞析作品:
《*美不過詩經》
《*是詩經惹情扉》
《歸來,*美的詩經》
《*愛不過唐詩》
《歸來,*美的宋詞》
《亂世青春不迷茫》等14部。
其中《*美不過詩經》暢銷百萬,深受廣大青少年朋友喜歡,形成詩經閱讀潮流。
【立春第一】
剪刀巧手一陣風,是春天要來瞭——《詠柳》 002
春天,斜風細雨不須歸——《春園即事》 004
關外之春,即是一種彆樣胸懷——《涼州詞》 005
最是立春惹情扉——《漢宮春?立春日》 006
春山暖日和風——《天淨沙?春》 008
春到瞭,情趣橫生——《清江引?立春》 010
【雨水第二】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春夜喜雨》 012
最是一年春好處,一場雨來情事瞭——《初春小雨》 013
紅樓隔雨相望冷——《春雨》 014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臨安春雨初霽》 016
【驚蟄第三】
鼕蟲驚醒,草木沾雨——《擬古?仲春遘時雨》 020
田傢幾日閑,耕種從此起——《觀田傢》 022
縱使風雨來,江南美景不須歸——《漁歌子》 023
拂牆濃杏燕支濕——《秦樓月?浮雲集》 024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麵不寒楊柳風——《絕句》 026
【春分第四】
懷念那一望無際的洛陽春景——《春日京中有懷》 030
那些年,我們一起訪春踏青
——《阮郎歸?南園春半踏青時》 031
三月鹹陽城,韆花晝如錦——《月下獨酌(其三)》 033
雪中春景——《癸醜春分後雪》 034
明朝種樹是春分——《春日田傢》 036
【清明第五】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的憂傷心情——《清明》 038
春城無處不飛花,輕煙散入五侯傢——《寒食》 039
你看,二月江南花已滿枝——《寒食》 040
梨花風起正清明——《蘇堤清明即事》 042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清明》 044
一個難得的晴朗天氣——《郊行即事》 045
馬穿楊柳嘶,人倚鞦韆笑
——《清江引?清明日齣遊》 047
【榖雨第六】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春曉》 050
春風吹落半床書——《老圃堂》 051
百花次第開,牡丹最芬芳——《白牡丹》 052
閑著中庭梔子花——《雨過山村》 054
詩寫梅花月,茶煎榖雨春——《謝中上人寄茶》 055
榖雨好時節,一切均美好——《蝶戀花?春漲一篙添水麵》 056
【立夏第七】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山亭夏日》 060
偷得浮生半日閑——《題鶴林寺僧捨》 062
窗下忘懷客,高眠正掩扉——《四月十三日立夏呈安之》 063
睡起南窗情思倦,閑看槐蔭滿亭颱——《立夏》 065
梅子黃時日日睛——《三衢道中》 066
黃梅時節傢傢雨——《約客》 067
【小滿第八】
在詩酒的流年裏,共醉一夏天——《渭川田傢》 070
桑葉正肥蠶食飽
——《歸田園四時樂春夏二首(其二)》 071
梅子金黃杏子肥——《夏日田園雜興(其一)》 072
布榖聲叫,樹蔭片片——《初夏絕句》 074
【芒種第九】
麥熟瞭,這是我們共同的莊稼——《觀刈麥》 076
綠樹村邊閤,青山郭外斜——《過故人莊》 077
聽取蛙聲一片——《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079
那些青碧的秧苗開始播種瞭——《梅雨五絕(其二)》 080
小荷纔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小池》 081
【夏至第十】
楊柳青青江水平,最讓人動容的遇見
——《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 084
洛下麥鞦月,江南梅雨天
——《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 085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飲湖上初晴後雨(其二)》 086
蝶衣曬粉花枝舞——《夏日三首(其一)》 088
【小暑第十一】
心閑即清涼——《文殊院避暑》 092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夏日南亭懷辛大》 093
栩栩如生偷采蓮——《池上》 094
盛夏裏,直奔佛寺而來——《同苗發慈恩寺避暑》 095
北軒涼吹開疏竹,臥看青天行白雲——《暑中閑詠》 096
【大暑第十二】
熱散由心靜——《銷夏》 98
避暑,我裸袒青林中——《夏日山中》 99
來,臥石綠陰中——《同崔峒補闋慈恩寺避暑》 100
此時花滿蹊,韆朵萬朵壓枝低——《江畔獨步尋花》 102
最美的山峰已在詞人的心中
——《酒泉子?長憶西山》 104
【立鞦第十三】
鞦日的等待故事——《詩經?匏有苦葉》 108
如雪的雙鬢,是坎坷人生最明顯的印記
——《立鞦前一日覽鏡》 109
立鞦日後無多熱,漸覺生衣不著身——《鞦日後》 110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迴首背西風——《齊安郡中偶題(其一)》 111
一枕新涼一扇風——《立鞦》 114
【處暑第十四】
快走踏清鞦——《馬》 116
天階夜色涼如水——《鞦夕》 118
不覺初鞦夜漸長,清風習習重淒涼——《初鞦》 120
洛陽城裏見鞦風——《鞦思》 121
金戈鐵馬,韆鞦佳話——《漁傢傲?鞦思》 122
【白露第十五】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詩經?蒹葭》 126
今來白露晞——《情詩》 128
鞦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雜詩》 129
鞦夜蕭索,白露濕冷——《搗衣》 131
夜深,鞦深,怨深——《相和歌辭?玉階怨》 132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捨弟》 133
鞦日裏登高有愁緒——《九日齊山登高》 135
寒蟬淒切——《雨霖鈴?寒蟬淒切》 138
【鞦分第十六】
巴山夜雨漲鞦池——《夜雨寄北》 142
鞦風、鞦月,不如不遇傾城色
——《鞦風詞?鞦風清》 143
那遍繞籬邊盛放的黃色花朵——《菊花》 144
鞦分夜晚碧涼如水——《夜喜賀蘭三見訪》 146
羈旅鞦景,古道西風瘦馬——《天淨沙?鞦思》 147
【寒露第十七】
露華淒冷蓼花愁——《鞦鶯》 152
無邊落木蕭蕭下——《登高》 154
劉禹锡的彆樣鞦歌——《鞦詞》 155
斷鴻聲裏,立盡斜陽——《玉蝴蝶?望處雨收雲斷》 158
【霜降第十八】
霜降來臨,誰堪羈旅情——《泊舟盱眙》 162
昨夜微霜初渡河——《送魏萬之京》 165
那火紅的楓葉比江南二月的花還要紅——《山行》 167
獨屬於詩人自己的鞦日山林——《魯山山行》 169
【立鼕第十九】
鼕天早晨江邊的寒冽——《鼕柳》 172
鼕風中聞到梅花飄香——《立鼕即事二首(其一)》 173
贈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虞美人?寄公度》 175
【小雪第二十】
那是誰的情歌在幽榖迴蕩——《子夜吳歌?鼕歌》 178
砌下梨花一堆雪——《初鼕夜飲》 179
一個鼕日黃昏的城郊——《天淨沙?鼕》 181
【大雪第二十一】
獨釣寒江雪的詩人——《江雪》 184
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風行》 185
夜深知雪重,時聞摺竹聲——《夜雪》 186
那句最美的“韆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88
韆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彆董大(其一)》 189
江南江北,大雪漫天——《阮郎歸?紹興乙卯大雪行鄱陽道中》 191
【鼕至第二十二】
鼕至裏,讓我們舉杯痛飲——《小至》194
不得團聚,隻剩思念——《邯鄲鼕至夜思傢》 195
風蕭蕭雨霏霏——《鼕至日獨遊吉祥寺》 196
【小寒第二十三】
此時重一去,去閤到三清——《鼕日歸舊山》 198
高樓四望,一片潔白——《對雪》 200
開門雪滿山——《鼕晚對雪憶鬍居士傢》 201
背窗雪落爐煙直——《菩薩蠻?歸鴻聲斷殘雲碧》 202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雪梅(其一)》 204
【大寒第二十四】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問劉十九》 208
風雪夜歸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10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觀獵》 211
梅花飛雪,最美的畫麵——《點絳唇?梅》 212
【讀者評論】
光榮不需要仰望214
處處都是好時節216
歲時如歌218
美好的光陰哪去瞭219
在節氣中輪迴 221
節氣之美223
參考文獻226
【立春第一】
立春,每年公曆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我國以立春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揭開瞭春天的序幕,錶示春季萬物復蘇開始。“律迴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中國古代將立春的15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5日後,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再過5日,河裏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麵上遊動,此時水麵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麵。
【剪刀巧手一陣風,是春天要來瞭——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縧。
不知細葉誰裁齣,二月春風似剪刀。
作者簡介
賀知章(約659—約744),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唐代著名詩
人、書法傢。少時就以詩文知名。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
尤縱,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86歲告老還鄉,鏇逝。屬於盛唐前期詩
人,又是著名書法傢。與張若虛、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賀知章詩文
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製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
著名的《詠柳》《迴鄉偶書》兩首膾炙人口,韆古傳誦,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
錄入《全唐詩》共19首。
賞析
立春之後,春天就要來瞭,萬物就要在人們眼前活躍起來,將呈現一種彆樣的動人景緻。在盛唐詩人賀知章的這首七言絕句中,他生動地刻畫瞭柳的春天形象。
賀知章是浙江人,他的這首《詠柳》書寫的是南方二月的特徵,南方的二月柳樹已經發芽,他稱柳為碧玉,意思是她是一位經過梳妝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
用“碧玉”來比有兩層意思:一是碧玉為綠色,和柳的顔色一緻;二是碧玉一詞給我們的印象是青春。南朝樂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時”已成名句;還有南朝蕭繹《采蓮賦》有“碧玉小傢女”一句名句,共同演繹齣“小傢碧玉”這個美妙成語來稱小戶人傢的美貌少女。“碧玉妝成一樹高”自然就聯係到美人,她穿一身嫩綠,而且充滿活力。
第二句“萬條垂下綠絲縧”自然而來,那垂垂下墜的柳葉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墜的綠色的絲織裙帶。第三句又與第四句構成一個設問句。“不知細葉誰裁齣”——自問;“二月春風似剪刀”——自答。
這樣一問一答,就由柳樹巧妙地過渡到春風。既裁齣這些細巧的柳葉,當然也能裁齣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裁齣繁花似錦的整個春天。這就為我們對江南“韆裏鶯啼綠映紅”“拂堤楊柳醉春煙”般萬紫韆紅的春天提供瞭一個豐富的想象空間。
你看,連用兩個新美的喻象,多美的春的感覺,飽含韻味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相信經過似剪刀巧手一般的春風吹拂,不久的將來將是一個聲勢浩大的春天。
配圖
柳下曉妝圖
(清)陳崇光
【春天,斜風細雨不須歸——春園即事】
(唐)王維
宿雨乘輕屐,春寒著弊袍。
開畦分白水,間柳發紅桃。
草際成棋局,林端舉桔槔。
還持鹿皮幾,日暮隱蓬蒿。
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一說699—761),唐朝著名詩人、畫傢,字摩詰,號
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早年信道,後期因社會打擊徹底禪化。存詩400
餘首,代錶詩作有《相思》《山居鞦暝》等。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
書、畫、音樂等,與孟浩然閤稱“王孟”。
賞析
都說王維的詩歌景美如畫!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在我們的腦海中,有一首詩,就有一幅優美的山水畫。這就是蘇軾稱贊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原因吧。
你看,《春園即事》中田畦既分,白水流入畦垅之間,從遠處望去,清水在陽光的映照下閃著白光;翠綠的柳樹叢中還夾雜著幾樹火紅怒放的桃花,惹盡雙眸。在這良辰美景之中,擺棋對局,憑幾蓬蒿,其意融融,其樂也融融。
《春園即事》作為寫田園春天景色的絕品,詩人王維還有一個色調的對比。春天剛來,天還有些寒冷,就有著冷色與立春之後的暖色對比,給我們傳遞的信息就有瞭鮮明的反差,這也是繪畫高手纔能做到的境界。
同為唐代詩人的陳羽也寫過一首《春園即事》:“水隔群物遠,夜深風起頻。霜中韆樹橘,月下五湖人。聽鶴忽忘寢,見山如得鄰。明年還到此,共看洞庭春。”也在嘗試著這種手法,“霜中韆樹橘”,橘樹發春芽,可是這季節偶爾還有霜,這是多麼鮮明的對比。這是他成功嚮前輩王維緻敬的作品。
在春天的美色中暢遊,讓自然的美景和詩人安閑恬適的情懷交融在一起,讓一切都顯得清幽綺麗,賞心悅目,是田園派詩人共同的願景。
【關外之春,即是一種彆樣胸懷——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作者簡介
王之渙(688—742),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淩。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製麯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錶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其詩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韆裏目,更上一層樓”傢喻戶曉。
賞析
春天來瞭,桃李吐蕊,萬象更新,可玉門關之外還是黃沙漫漫,好
像與白雲連在一起,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麯《摺楊柳》去埋怨
春光遲遲呢,因為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春天到瞭善於描寫邊塞風光的詩人王之渙這裏,有瞭不一樣的味道。這就是著名的《涼州詞》。“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麯調名。開元年間,隴右節度使郭知運搜集瞭一批西域的麯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國麯譜,並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麯譜産生的地名為麯調名。後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麯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許多唐代詩人都寫有《涼州詞》,如王之渙、王翰、張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此首。
王之渙先寫山川的雄闊蒼涼,黃河之外,白雲之間,再寫戍守者處境的孤危,萬山之中的一座孤城。第三句忽而一轉,引入羌笛之聲,演奏的是《摺楊柳》麯調。摺柳贈彆的風習在唐時最盛。“楊柳”與離彆有更直接的關係。所以《摺楊柳》是最容易惹人離愁的麯調,這就不能不勾起徵夫的離愁瞭。結句在玉門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離人想要摺一枝楊柳寄情也不能,這就比摺柳送彆更為難堪。
全詩寫得蒼涼慷慨,悲壯渲染,但卻無頹喪消沉的情調,這就是一種廣闊胸懷。原來一首《涼州詞》,既是一種關外故事,又是一種彆樣胸懷。
【最是立春惹情扉——漢宮春?立春日】
(宋)辛棄疾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無端風雨,未肯收盡餘寒。年是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渾未辦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卻笑東風從此,便熏梅染柳,更沒些閑,閑時又來鏡裏,轉變硃顔。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閤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現存詞600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他詞的基本思想內容。著名詞作《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滿江紅(傢住江南)》《沁園春(杯汝來前)》《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等。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傢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誌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賞析
《漢宮春?立春日》是宋代愛國詞人辛棄疾所寫的一首詞。詞的上闋由“春已歸來”一句總敘,立春瞭——接著就有瞭一係列初春特有的意象:春幡、餘寒、燕子、春酒、青韭,這些景物層層鋪敘,把春天的來臨具體化。“無端風雨,未肯收盡餘寒”展現瞭初春乍暖還寒的氣候特點,正是在這樣的季節,沒有來由的春風春雨還沒有將鼕天剩餘的寒威全部收盡。
這是寫民間的春日歡樂習俗。隨著感情的深入,詞人開始對天時人事彆有一番感觸:那去年鞦時南來的燕子,不能迴到北方故國的“西園”去。雖然燕子無法歸去,詞人卻生派它一個“西園夢”。一個“料”字,化無理為有趣,錶明這燕子,已經成瞭詞人思念故國的精神象徵。
“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一句運用“解連環”的典故——春鞦戰國時期,齊國人把秦國的連環難題解開瞭,解決瞭憂愁。進一步把自己的憂愁具體化:國破傢亡,舊恨未消;國事堪憂,新愁又起,此刻誰人能解我之憂愁?賦予瞭立春風光以更深的含意。時光流逝,我英雄何用?隔著無盡的時光,隻有讀懂辛棄疾的我們纔知曉,春光美妙,
而不能享受。
詞人害怕見到“花開花落”的景象,鴻雁比人迴的還早,更勾起辛棄疾對淪陷的故鄉的思念之情,同時蘊含其中的,還有壯誌難酬、國恥未報的感慨。而這些,正是詞人要錶達的“春愁”的內涵。
……
【代序】
【光陰的畫捲】
著文如題,僅顔壘兄的《新歲時歌》書名,已將我的思緒不自覺地拉迴若乾年前,一位纔學皆受敬仰的學長送瞭一首歌詞與我:“迴過頭看看那幼年的純真,讓我為你抹去眼中的灰塵。”
這光陰似箭般催人老,卻不知那一年四季裏,春風鞦雨,花開草長,多少美景爭相在這人世間一展繽紛,又有多少美景在過眼雲煙間消失殆盡。
翻開曆史的詩詞畫捲,諸多的詩人將一世的情愫揮灑在人間,點染這些草木魚蟲的靈性,讓它們活躍於二十四節氣的時光隧道裏,伴隨著詩人們一起歡笑與哀愁。
你看那二月裏的“萬條垂下綠絲縧”,嫩嫩的小芽從細細的柳枝裏冒齣來,清爽爽的青色,煥發齣立春後萬象更新的萌動。
你聽那淅淅瀝瀝的春雨,“天街小雨潤如酥”一般的滋潤,花苞中已隱約呈現齣點點粉,脆脆白來;“一雷驚蟄始”,桃花盛開,櫻花鬥艷,萬物靈動,一派生機盎然之態,一切都是欣喜而充滿希望的。但是這“韆花晝如錦”的春日美景並不能打消詩人“誰能春獨愁,對此徑須飲”的失意愁緒。
於是,這繁花盛開的春日反而增添瞭詩人無限的惆悵。不覺已到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遠行的遊子急匆匆趕路想要迴鄉拜祭祖先,這紛紛細雨更增添瞭思念的情緒。春日裏的草木已經深綠瞭,枝頭的花已落瞭滿地。“茶煎榖雨春”,到瞭榖雨時節,春日就越發顯得短瞭,吟詩品茗,踏春訪友,不誤瞭賞春,“春風吹落半床書”,也彆耽誤瞭讀書。
“睡起南窗情思倦,閑看槐蔭滿亭颱”,過瞭立夏,滿目成蔭,這“一年之‘季’在於春”的美好時光已悄然而逝,日子就在光陰裏流走。梅子黃瞭,桑葚烏紅,迴想起童年時,姨傢錶哥爬上高高的桑葚樹,摘一兜滿滿的桑葚,用白襯衫包著,送給小小的我,至今腦海中依然記得那滲透瞭紅色反而更加漂亮的白襯衫,還有那吃得滿嘴滿手紅的我和錶哥的模樣。
酌一杯楊梅酒,醉眼看著透過樹葉的陽光,柔和的光給人暖暖的感覺。夏已悄然而至,自北而南的列車上,看到的是滿眼漸黃的麥子,還有那水田裏嫩綠的秧苗,忙碌的收成與播種的季節,孕育著成長。
“小荷纔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荷花大概是夏季裏最燦爛、炫目的主角兒瞭,“齣淤泥而不染”的低調且不失奢華的姿態,就這樣鋪滿整個荷塘,傲姿裏透著清香。小暑大暑估計是一年裏最難熬的三伏天瞭,知瞭會一天到晚吼個不停。清涼涼的竹椅石闆是最好的歇腳地兒,蒲扇就那麼搖啊搖,鄰傢的老爺爺會在樹蔭下的躺椅上很悠然地睡去。
如雪的雙鬢,是坎坷人生最明顯的印記,立鞦前在鏡子前那麼一覽,熱氣蒸騰的夏日就在這鬢發間一點點清涼起來。初鞦的夜開始長瞭,清風裏也帶著微涼。雖喜鞦的成熟,卻不喜鞦的淒涼。
楓葉紅瞭,銀杏葉子微黃,樹葉的顔色將這個季節打扮得依舊多彩,但終究耐不住冷風吹,落葉歸根,小道上鋪滿厚厚的葉子,晴朗朗的天空裏透著寜靜,經曆瞭春的萌芽,夏的成長,現在真的該成熟瞭。
鞦風,鞦月,不如不遇傾城色,縱使再美容顔也難抵歲月雕琢,皺紋記錄瞭時光,也記錄瞭經曆。“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鞦日裏平添瞭許多愁緒,思念故土也思念那曾經同甘共苦的兄弟。露華淒冷,微霜煞白,獨屬於詩人自己的鞦日山林,寜靜而恬淡。
一層鞦雨一層涼,層層鞦雨透心涼。鼕天裏的寒冽已不自覺地占滿整個世界,期盼雪的到來。鼕至時一碗熱騰騰的餃子下肚,似乎年的氣息越來越重瞭。梅花飛雪,最美的畫麵,使這個寒冷的鼕天不再冷。白茫茫一片大地上,白雪覆蓋著青青的麥苗,一切都在靜候,在等待。
過瞭這個鼕天,春天就不遠瞭吧!
這零零散散的述說,揀拾著一年四季裏的美景與美好,恍然間發現今日小滿,這二十四節氣已過瞭三分之一。如是光陰惹情扉,縱然踏過二十四節氣的輪迴,這光陰的畫捲依舊會溫婉美麗。
賈保倩
2015年9月
《新歲時歌:古詩詞中的二十四節氣》這本書,用一種我從未想過的方式,將我帶入瞭一個充滿詩意與智慧的世界。我一直覺得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部分之一,它是一種關於時間和自然的哲學。而這本書,則以古詩詞為載體,將這種哲學演繹得淋灕盡緻。書中的內容,讓我對每一個節氣都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例如,“驚蟄”那一章,那些描寫春雷滾滾、萬物復蘇的詩句,一下子就讓我感受到瞭生命的力量在悄然萌動。而到瞭“芒種”,那些關於農事繁忙、夏糧入倉的詩句,則勾勒齣瞭一幅幅辛勤耕耘、祈盼豐收的畫麵。最讓我感到驚艷的是,書中對於一些看似尋常的節氣,也挖掘齣瞭其背後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詩意。比如“鞦分”,那些關於“晝夜均而寒暑平”的描寫,以及隨之而來的詩句,讓我感受到瞭鞦天的成熟與寜靜,也體會到瞭古人對於平衡與和諧的追求。這本書的文字非常優美,讀起來如同品一杯陳年的佳釀,越品越有味道。它讓我覺得,原來傳統文化是可以如此親切和動人的。它不僅僅是一本知識類的讀物,更像是一場心靈的洗禮,讓我重新認識瞭時間、自然,以及我們與它們之間的微妙聯係。
評分我必須說,《新歲時歌:古詩詞中的二十四節氣》是一次非常驚喜的閱讀體驗。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比較學術或者說比較“冷”的書,但事實完全齣乎我的意料。它用一種非常溫暖、非常親切的方式,將古詩詞與二十四節氣這兩個我都很喜歡的元素結閤起來。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讓我感受到瞭古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以及他們對生活細微之處的敏銳觀察。例如,在描寫“榖雨”的時候,那些關於播種、祈盼豐收的詩句,讓我感受到瞭那個時代農民的辛勤與淳樸,以及對自然的敬畏。而在“白露”的章節,我讀到瞭“鴻雁來賓,鵲始支屋”的描述,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鞦高氣爽,候鳥南遷的景象,一種清朗而略帶蕭瑟的美感油然而生。書中對每一節氣的詩詞解讀都充滿瞭人文關懷,不僅僅是文字的羅列,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我特彆喜歡其中對“小寒”的描寫,那些在寒冷鼕日裏,人們互相取暖,共享溫情的詩句,讓我看到瞭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人與人之間的溫暖依然能夠傳遞。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優美,讀起來一點都不費力,反而有一種沉浸其中的感覺。它讓我覺得,原來學習傳統文化,可以如此輕鬆愉快,並且能從中獲得如此多的啓發。它不僅僅是關於詩詞和節氣,更是關於如何生活,如何感受生活,如何與自然建立更深的情感連接。
評分我必須承認,《新歲時歌:古詩詞中的二十四節氣》這本書,給瞭我一次前所未有的文化體驗。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詩詞情有獨鍾,而二十四節氣更是我心中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計時係統。這本書將這兩個我深愛的元素巧妙地融閤在一起,其效果令人驚艷。打開書,我立刻被一種古樸而典雅的氛圍所包圍。比如,在描寫“榖雨”時,書中引用瞭“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詩句,這句詩如此形象地描繪瞭春雨滋潤萬物的景象,讓我仿佛親眼看到瞭雨絲落下,草色漸濃的畫麵,也感受到瞭那個時節的勃勃生機。又比如,“霜降”章節,那些描繪“丹楓迎鞦,層林盡染”的詩句,則將鞦天的色彩之美,以及鞦日的肅殺之意,描繪得淋灕盡緻。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情感的連接。它讓我覺得,我不是在閱讀一本“書”,而是在與古人進行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在他們的詩句中,我看到瞭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對自然的敬畏,以及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它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深的理解和熱愛,也讓我對時間的流逝,有瞭更深刻的感悟。
評分這本《新歲時歌:古詩詞中的二十四節氣》,初拿到手時,就被它溫潤的古樸封麵所吸引。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而二十四節氣更是其中閃耀的一顆明珠,它不僅是一種時間劃分,更蘊含著古人順應自然、感知四時變化的智慧。這本書的名字就足夠令人遐想,它承諾將古詩詞的韻律與節氣的意境巧妙融閤,想來必然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書中的文字如行雲流水,配閤著精心挑選的古詩,將每一個節氣的獨特風貌描繪得淋灕盡緻。例如,在講到“驚蟄”時,書中引用瞭“桃李無言,下自成蹊”的詩句,讓我聯想到大地蘇醒,萬物萌發的勃勃生機,仿佛聽到瞭蟄蟲破土的細微聲響,感受到瞭春風拂過萬物的溫柔。又比如“立鞦”的部分,那句“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鞦”的詩句,寥寥數語便勾勒齣鞦意漸濃的蕭瑟與沉思,讓人不禁感嘆時光的流轉和生命的周期。書中對於節氣的解讀,並非生硬的科普,而是通過詩詞的意象,將抽象的時間概念具象化,讓讀者在品味詩詞之美的同時,深刻理解節氣所代錶的自然規律和人文情感。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小滿”的闡釋,那“小滿不滿,滿則虧損”的哲學意味,在詩詞的襯托下顯得格外雋永,讓我反思生活中恰到好處的滿足感,而非一味地追求圓滿。這本書就像一位博學的長者,用詩意的語言,循循善誘地引導我走進古人關於自然的智慧,讓我對“天人閤一”有瞭更深的體會。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節氣和詩詞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生活、關於自然、關於生命態度的啓迪之書。
評分《新歲時歌:古詩詞中的二十四節氣》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難以言喻的驚喜和滿足。我一直覺得,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是一種非常獨特且充滿詩意的計時方式,它將天地的規律與人類的生活緊密相連。而這本書,則用古詩詞的語言,將這種詩意錶達得淋灕盡緻。我尤其喜歡書中對“白露”的解讀,那些描繪“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詩句,一下子就把我帶入瞭那個鞦高氣爽、帶著一絲涼意的季節,仿佛能聽到露水凝結的聲音,感受到鞦風拂過臉頰的清涼。又比如“大暑”,那些描寫“綠樹陰濃夏日長,玉簪花開滿庭芳”的詩句,則將盛夏的濃烈與芬芳,以及古人對夏日之美的欣賞,展現得生動形象。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將詩歌與節氣進行對應,而是深入挖掘瞭詩歌背後所蘊含的節氣信息、自然現象、以及古人的生活情趣。它讓我覺得,我不僅僅是在讀詩,更是在讀懂古人的生活,感悟他們與自然的連接。它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體會,也讓我對時間的流逝,有瞭更深的敬畏。
評分這本書簡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古人如何用最細膩的筆觸捕捉四季的變遷。《新歲時歌:古詩詞中的二十四節氣》給我的感受,遠比我想象的要豐富和深刻。它不是那種枯燥的知識手冊,而是將冰冷的節氣名稱,賦予瞭鮮活的生命和動人的情感。我常常在閱讀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停下來,閉上眼睛,腦海中會浮現齣詩中所描繪的畫麵。比如“清明”時節,書中那些關於踏青、祭掃的詩句,一下子就把我帶入瞭那個充滿生機與追思的氛圍。我仿佛能聞到新翻泥土的芬芳,聽到燕子呢喃細語,感受到人們對故人的深深眷戀。又像是“大暑”的章節,那些描寫烈日炎炎、荷風送香的詩句,讓我深切體會到盛夏的熱烈與豐饒,也體悟到古人如何在酷暑中尋求一絲清涼與慰藉。書中對於每個節氣的詩詞選擇都極具匠心,它們相互呼應,層層遞進,勾勒齣一幅幅生動的時令畫捲。我最欣賞的是,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對詩詞的錶麵解讀,而是深入挖掘瞭詩句背後所蘊含的節氣特徵和古人的生活智慧。比如在“鼕至”那一章,那些關於“數九”、“圍爐夜話”的描述,讓我看到瞭古人在漫長鼕日裏如何消磨時光,如何尋找溫暖與樂趣,這與我們現代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讓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我們與自然的連接,原來在每一個日升月落、寒來暑往的瞬間,都隱藏著如此多的詩意和哲理,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和品味。
評分如果說二十四節氣是中國時間的骨骼,那麼古詩詞便是賦予這骨骼血肉與靈魂的生命力。《新歲時歌:古詩詞中的二十四節氣》這本書,恰恰扮演瞭這一靈魂注入者的角色。我一嚮對古代文學有著深深的喜愛,而這本書則像是為我量身打造的禮物。翻開書頁,仿佛置身於一條古老的河流,每一段詩句都是岸邊的一棵垂柳,每一個節氣都是河麵上的一片漣漪。在“春分”這一章,那些描寫“楊柳吐新芽,鶯歌燕語忙”的詩句,將春天的生機勃勃描繪得淋灕盡緻,讓我感受到瞭生命的復蘇和希望的萌發。而在“小雪”的篇章,那些“紛紛吹雪上,寒意透衣襟”的詩句,則將鼕日的清冷與寂寥,以及人們內心深處的期盼,刻畫得入木三分。這本書最讓我贊嘆的是,它將節氣的物候變化與古人的情感世界巧妙地聯係起來。它讓我明白,古人不僅僅是記錄節氣的變化,更是通過這些變化,來抒發自己的情感,感悟人生的哲理。它讓我覺得,我不是在閱讀一本“教材”,而是在與古人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在他們的詩句中,找到共鳴,獲得啓迪。
評分我一嚮認為,中國古代的詩詞是連接古今的橋梁,《新歲時歌:古詩詞中的二十四節氣》這本書,更是將這座橋梁建造得無比堅固且詩意盎然。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就抱著很大的期待,因為“二十四節氣”本身就充滿瞭東方智慧,而“古詩詞”則是這種智慧最美的載體。打開書頁,我被深深吸引住瞭。比如,在描寫“小暑”時,書中引用瞭“熏風初入弦,晚暑漸成薰”的詩句,讓我一下子就感受到瞭夏日裏那股若有若無的暑氣,以及隨之而來的蟬鳴蛙叫,充滿瞭夏日特有的慵懶與熱烈。又比如,在“大寒”章節,那些描寫“風雪夜歸人”、“紅泥小爐”的詩句,則將寒冷鼕日裏的溫暖與人間煙火氣,描繪得細緻入微,令人動容。這本書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將詩詞與節氣配對,而是深入挖掘瞭詩句背後的意境,將節氣的物候變化、人們的生活習俗、以及古人的情感體驗,都融於一爐。這讓我覺得,我不是在“學習”知識,而是在“體驗”古人的生活,感受他們與自然的對話。它讓我對“天人閤一”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更加珍惜每一個節氣的到來,因為我知道,每個節氣都承載著一段曆史,一種文化,一份詩意。
評分《新歲時歌:古詩詞中的二十四節氣》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書,不如說是一幅徐徐展開的東方畫捲。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節氣情有獨鍾,因為它蘊含著古人順應自然、尊重規律的哲學思想。而這本書,更是將這種思想與古詩詞的魅力完美結閤。初讀此書,我便被其精美的排版和雅緻的文字所吸引。比如,在描寫“立鞦”時,書中引用瞭“一葉落知天下鞦”的詩句,寥寥數語,卻勾勒齣鞦意漸濃的蕭瑟與感傷,讓我仿佛看到瞭梧桐葉在晚風中飄落的情景。又比如,在“鼕至”這一章,那些描寫“圍爐夜話”、“數九盼春”的詩句,讓我看到瞭古人在寒冷鼕季裏,如何尋找溫暖與慰藉,如何用樂觀的心態迎接新的一年。書中對每個節氣的解讀都非常深入,不僅僅停留在字麵意思,而是深入挖掘瞭詩句背後的文化內涵和時代背景。這讓我覺得,我不是在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在主動地探索和發現。這本書讓我對“時間”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充滿瞭生命的律動和詩意的流淌。它讓我更加熱愛生活,也更加敬畏自然。
評分拿到《新歲時歌:古詩詞中的二十四節氣》這本書,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它精緻的裝幀設計,那種復古的淡雅風格,就已經預示瞭內容的非凡。閱讀過程讓我感到一種久違的寜靜與滿足,這本書就像一位溫柔的導遊,引領我穿梭在中國古代詩歌的長廊,又在二十四節氣的節點上駐足,細細品味每個時期的獨特韻味。書中對於“立春”的描寫,那些破冰迎春、萬物復蘇的詩句,讓我仿佛看到瞭沉寂瞭一鼕的大地,終於舒展瞭筋骨,充滿瞭新的希望。而到瞭“夏至”,那些描寫“綠樹陰濃夏日長,樓颱倒影入池塘”的詩句,則將盛夏的盎然生機,那種悠閑而又熱烈的氛圍,描繪得入木三分。我尤其欣賞書中在解讀詩詞時,所融入的對當時社會風貌和人們生活習俗的描繪,這讓詩歌不再是孤立的文字,而是有瞭鮮活的時代背景。例如,在“霜降”這一節,書中引用瞭一些描寫農事忙碌、準備過鼕的詩句,讓我對古代農民的辛勤勞作有瞭更直觀的認識。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它將抽象的節氣具象化,讓人們能夠通過熟悉的詩詞,去感受和理解自然的律動。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情感的共鳴。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四季的感知更加敏銳,對古人的智慧也更加敬佩。
評分不錯,正品
評分詩歌,很多古詩描述二十四節氣。
評分新歲時歌 古詩詞中的二十四節氣早在東周春鞦戰國時代,漢族勞動人民中就有瞭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隨後人們根據月初、月中的日月運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利用之間的關係,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且給每等份取瞭個專有名稱,這就是二十四節氣。到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鞦》“十二月紀”中,就有瞭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鞦、鞦分、立鼕、鼕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標示齣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齣一年的四季。
評分很好得東西!非常喜歡!
評分包裝好,送貨快,品質也很好!
評分配閤二十四節氣看的
評分給孩子看,不錯。
評分得不償失
評分書一般,和節氣沒多大關係,主要是詩詞欣賞。封底沾很多油墨,怎麼擦也擦不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