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就像人生,它挑戰一個人設定目標並用少的杆數達成目標。
每一杆都極其相似,結果卻完全不同。
《愛上高爾夫的7堂課》及《愛上高爾夫的7堂課 . 推杆進階篇》,將以輕鬆而直觀的講述,教你如何提高球技並體會高爾夫這項運動中蘊藏的人生智慧。
愛上高爾夫,做人生大贏傢。
海報:
一次完美的推杆,將帶給人在藝術中纔能獲得的享受。
正確而明智的推杆動作猶如人的指紋,每一個都具有特殊形態,包含各異的人生智慧。
想輕鬆入門?請看讓你自在掌控的七堂課:
1.絕密技巧:避免OB區、長草區的擊球法、煎蛋球攻略、切球打法等
2.應急方法:如何應對逆風、失誤、球場阻塞等情況
3.避免誤區:如何跳齣視覺誤區、推球綫誤區、長距離推杆和短距離推杆的誤區等
想晉級推杆達人?請看令你手到擒來的進階教程:
打球姿勢、握杆手法、揮杆方法、找準距離感、
找準推球綫、強化心理素質和關於練習方法的秘籍……
LifeExpert
服務於現代人的智囊團,直擊當下人們遇到的各種煩惱和疑問,為理想的生活方式提供多角度研究和技術支持。《愛上高爾夫的7堂課》及《愛上高爾夫的7堂課.推杆進階篇》是日本LifeExpert智囊團,為高爾夫愛好者們撰寫的一套簡單實用的高爾夫運動指導。書中包含瞭對高爾夫各方麵技術的具體指導,包括長草區的擊球法、煎蛋球攻略、且球的打法等,同時介紹瞭如何應對球場意外情況的技術訣竅及心理支持。將直接有助於高爾夫技術的提高,並通過練習高爾夫感悟人生智慧,實現賽場和人生的雙贏。
愛上高爾夫的7堂課
目錄
預備課與頭腦不好說再見/1
第1課準備和開始/5
第2課比賽規劃/25
第3課球場障礙/65
第4課切球和推杆/85
第5課強化心理素質/117
第6課練習和練習場地/137
第7課球具/163
愛上高爾夫的7堂課.推杆進階篇
目錄
預備課成為推杆高手並不難/1
第1課關於姿勢的秘籍/5
第2課握杆方法的秘籍/21
第3課揮杆方法的秘籍/33
第4課找準距離感的秘籍/57
第5課找準推球綫的秘籍/77
第6課強化心理素質的秘籍/101
第7課練習方法的秘籍/117
坦率地說,總是無法突破100杆、90杆的高爾夫球手都是頭腦齣瞭問題!
“我腦子不夠用啊。”“學習能力太差……”
我們經常從那些反反復復犯同樣錯誤的高爾夫球手嘴裏聽到這種話。
而犯瞭低級錯誤張嘴罵自己“笨蛋!”的場景,也並不少見。
不管怎樣,在指責自己的那一瞬間,這些球手都承認自己“頭腦不好”。但他們卻沒有繼續深入思考,到底自己是真的頭腦不好,還是在最基本的揮杆要領或比賽規劃方麵齣瞭問題。比如,一些人把球打到OB區(OutofBounds,界外)後,會很驚訝地歪著腦袋“咦”一聲。
“咦”的這種球手打球肯定很盲目。聰明的球手在打球前會進行精密的計算,這一球有沒有進OB區的風險,需不需要冒這個風險。如果他選擇瞭冒險,最後球進瞭OB區,他不會“咦”,因為這是他已經預料到的;如果他沒選擇冒險,最後球還是進瞭OB區,他同樣不會“咦”,因為他肯定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在哪個環節上齣現瞭技術失誤。
隻有那些不知道什麼是“正確揮杆”、不肯動腦筋、不去觀察分析、不做比賽規劃的人,纔會天天“咦”來“咦”去。
這類選手絕不是因為笨纔打不好球。他們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揮杆動作,天天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練習,最後練就瞭一身錯得不能再錯的揮杆本領;無視自己的技術水平,一味“豪賭”,不動腦分析,把擊球結果寄托在運氣上麵;但同時他們又想提高球技,取得讓彆人颳目相看的好成績。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些人確實屬於“頭腦不好的高爾夫球手”。
高爾夫這項運動,想明白瞭的話其實一點也不難。它不需要棒球擊球手那樣快速的反射神經,不需要田徑運動員那樣強健的下肢,就是利用身體的迴轉把一個靜止的小球打齣去而已。隻要能正確掌握各個動作的要領,小學生也好花甲老人也好,誰都可以輕輕鬆鬆地把成績控製在100杆以內。
那些在球場上總是無法突破100杆、90杆的球手,無疑有著更好的運動神經和體力,經常往球場跑但成績就是不見提高,隻能說他們是在對高爾夫最基本的認識上齣瞭問題。
2008年7月,日本最大的高爾夫門戶網站GDO(GolfDigestOnline)和東京高爾夫在綫共同做瞭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那些大概每個月打一場比賽的業餘高爾夫球手裏麵,有75%的人成績在100杆以上。
“所以說,高爾夫球是一項很難的運動啊。”
算瞭吧,彆用這種數據來自我安慰瞭。什麼叫難?單差點的業餘選手(差點,Handicap。高爾夫球手的實力與標準杆之間的差距。單差點是指高爾夫球技術差點在10以內)拼命努力要把差點數減1,那纔叫難。對於長期無法突破100杆、90杆的高爾夫球手來說,在喊難之前先去好好學習一下什麼叫正確的揮杆和怎麼做比賽規劃吧。在打好瞭基礎以後纔會碰到真正的難關。
反之,隻要掌握瞭正確的揮杆方法,懂得如何進行比賽規劃,誰的成績都可以輕鬆突破100杆、90杆。就像前麵說的,這件事連小學生和花甲老人都做得到,想必你更不在話下。
仔細閱讀本書,與“頭腦不好的時代”說聲再見。誰都可以成為一位聰明的高爾夫球手。
這本書的書名真是太吸引人瞭,充滿瞭活力和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一直覺得,任何一項運動,如果能融入到生活的哲學層麵,那它就不僅僅是運動本身瞭。我猜想,這本書可能側重於如何通過學習高爾夫這項看似優雅實則充滿策略的運動,來反思和提升我們在職場和人際交往中的智慧。比如,它會不會探討在高爾夫揮杆過程中對“專注力”的極緻要求,以及這種專注力如何在處理復雜商業決策時轉化為優勢?我非常期待能讀到一些關於心態調整的章節,畢竟高爾夫被稱為“與自己較量的運動”,如何麵對失誤、如何保持從容和耐心,這些都是人生中非常寶貴的課題。如果作者能結閤具體的球場情境,將這些人生哲理巧妙地串聯起來,那就太棒瞭。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不是一本純粹的教學手冊,而更像是一本通過高爾夫這一載體來闡述成功學和生活藝術的指南。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看到高爾夫背後那些更深層次的價值,而不僅僅是如何把球打遠打直。那種“智慧”的提升,想必纔是這本書最核心的價值所在,讓人讀完後,不僅球技有所啓發,為人處世也更加通達。
評分這本書的副標題“愛上高爾夫,做人生大贏傢!”聽起來就像是給所有在生活中追求卓越的人發齣的邀請函。我猜測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可能會非常勵誌和鼓舞人心。它可能不會深入講解復雜的規則細節,而是更側重於“贏傢思維”的培養。比如,它會不會有一章專門講解“設定目標與擊敗自我”?在高爾夫中,每一步擊球都是一個微小的目標,纍積起來纔能完成一輪的成功。這種層層遞進的策略,想必在商場競爭中也是屢試不爽的。我更傾嚮於認為,這本書會提供一套係統的思維模型,教導讀者如何在高壓環境下做齣最優決策,如何管理期望值,以及如何將挫摺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如果書中能夠穿插一些成功人士(也許是高爾夫愛好者)的真實故事,用他們的經曆來印證“智慧”與高爾夫的關係,那就更具說服力瞭。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讓我在麵對人生的“沙坑”和“水障礙”時,都能保持冷靜,找到最佳的脫睏之道。它應該是一種精神層麵的賦能,而非單純的技能指導。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給我一種強烈的對比感:高爾夫的“慢藝術”與人生的“快節奏”之間的碰撞與融閤。我推測作者在書中會著重討論“時間管理”和“專注力隔離”的概念。高爾夫一輪下來需要數小時,期間你必須完全沉浸在當下這一杆上,排除外界一切乾擾。這本書會不會把這種“隔離”能力,提煉成一種職場生存技能?比如,如何在會議中保持專注,如何在處理復雜項目時,隻關注眼前最關鍵的環節。更重要的是,它是否會探討高爾夫中對“規則的尊重”與“人情的靈活”之間的微妙關係。在球場上,對規則的恪守是底綫,但這並不妨礙球友間的相互幫助和欣賞。這種界限感和分寸把握,對於現代人處理復雜社交網絡,無疑是極具參考價值的。我希望讀到的是一種成熟、內斂的智慧,而非浮躁的成功學口號。
評分從“7堂課”這個結構來看,這本書無疑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它提供瞭一個清晰的學習路徑。我猜想這七堂課可能是圍繞高爾夫運動的核心要素展開,但其內涵遠遠超越瞭球場本身。也許第一課是關於“準備與敬畏”,教導我們對目標保持充分的尊重和細緻的規劃;而最後一課可能是關於“收尾與傳承”,探討如何將球場上的風度和氣度帶入日常生活和傢庭責任中。我很好奇它如何平衡“技術”與“心法”。如果它能用一種非常簡潔明瞭的方式,將高爾夫中那些看似玄奧的物理原理,轉化為人人都能理解的生活哲理,那就太高明瞭。例如,關於“平衡”的論述,不僅僅是指身體的站姿,更可能是指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或者進取與知足的平衡。這本書似乎在暗示,真正的高爾夫高手,必然是生活中的智者。我期待看到那些關於“耐心”的論述,因為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真正耐得住性子,等待最佳時機的能力,纔是最高級的智慧。
評分“會打高爾夫的人更智慧”——這句話充滿瞭自信和一種“圈內人”的自豪感。我期待這本書能揭示高爾夫這項運動在社交和商業中的“隱形價值”。高爾夫球場往往是許多重要商業會談發生的地方,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探討如何在這種輕鬆非正式的環境中,建立信任、觀察對手的性格弱點,並有效地推進閤作?我猜想書中會有關於“觀察力”的章節,因為高爾夫要求你不僅要看球,還要看風嚮、看草紋、看對手的擊球節奏,這本質上是對環境信息的全麵捕獲與分析。如果這本書能教我如何將這種“全景式觀察”的能力運用到商業談判中,那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可估量瞭。它不光是教人打高爾夫,更是教人如何通過高爾夫這個獨特的社交平颱,去洞察人性,從而在人生的棋局上占據先機。這是一種由內而外散發的、基於深度思考的“贏傢氣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