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笔记中的西域资料汇编

明清笔记中的西域资料汇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姚晓菲 著
图书标签:
  • 明清笔记
  • 西域
  • 历史地理
  • 地方志
  • 文化交流
  • 边疆研究
  • 文献汇编
  • 历史文献
  • 丝绸之路
  • 中西关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ISBN:9787507749595
版次:1
商品编码:1190184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文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4
字数:25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在明清笔记中有大量的有关西域(在此主要指今新疆、中亚一带)的记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土民俗等等方面。其现实性、具体性、丰富性远超过正史、诗文等,具有一定的史料、认识和文学价值,是了解古代西域的又一重要窗口。但笔记“杂”而“散”的特征往往让众多研究者望而却步。《明清笔记中的西域资料汇编》主要从历史琐闻类的明清笔记入手,用“披沙沥金”的方法将散杂在其中的西域资料加以采择、辑录、汇编。所选笔记作者或曾对西域亲历考证,或耳闻于亲历者的讲述,或有条件掌握有关西域的一手资料,创作态度较为严谨。《明清笔记中的西域资料汇编》的编撰必将有助于丰富西域资料文库,为学人的西域研究提供多便利。

目录

明代笔记中的西域资料
《草木子》
《使西域记》
《双槐岁钞》
《菽园杂记》
《马氏日抄》
《青溪暇笔》
《都公谈纂》
《治世余闻》
《今言类编》
《殊域周咨录》
《松窗梦语》
《万历野获编》
《五杂组》

清代笔记中的西域资料
《池北偶谈》
《广阳杂记》
《西域闻见录》
《阅微草堂笔记》
《檐曝杂记》
《竹叶亭杂记》
《榆巢杂识》
《啸亭杂录》
《啸亭续录》
《听雨丛谈》
《蕉轩随录》
《蕉轩续录》
《蕉廊脞录》
《庸闲斋笔记》
《郎潜纪闻初笔》
《郎潜纪闻二笔》
《郎潜纪闻三笔》
《郎潜纪闻四笔》
《行素斋杂记》
《归庐谭往录》
《椒生随笔》
《国闻备乘》

前言/序言


《明清笔记中的西域资料汇编》内容简介 卷一:边疆地理与民族风貌 第一章:西北形胜与疆域变迁 本卷聚焦明清两代对于西域地理环境的观察与记录。收录的笔记详尽描绘了河西走廊、天山南北麓、以及更西方的广袤地域。记录者们以朴素而精准的笔触,勾勒出戈壁、沙漠、高山峡谷的险峻面貌。重点关注了玉门关、嘉峪关等重要关隘的军事战略地位,以及不同时期国家对西域疆域的实际控制范围与界线变迁的民间记载。特别收录了对罗布泊、塔里木盆地水文特征的早期观察记录,对比了不同笔记中对河流走向、绿洲分布的异同,为后世地理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侧面证据。 第二章:西域诸部族群风俗志 本章汇集了大量关于西域主要民族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与文化习俗的零散记载。涵盖了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部族的服饰、饮食、婚丧嫁娶、乃至部落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原始资料。笔记中详述了不同部族在不同季节的游牧路线、毡房的搭建技巧、以及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特点。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对一些早已消亡或融入其他民族的小型部族的模糊记载,这些零碎信息往往是其他正史文献所未见或语焉不详的。同时,本书也细致梳理了笔记中对不同族群间贸易往来、冲突械斗的描述,展现了边疆社会复杂的族群关系图景。 第三章:宗教交融与民间信仰 西域自古为宗教传播的要冲。本卷专门辑录了关于伊斯兰教、佛教(包括藏传佛教在当地的影响)、乃至萨满教等多元信仰形态在明清时期的生存状态。笔记详细记录了清代官方对宗教的管理政策在地方的实际执行情况,以及民间对寺庙、清真寺的修建与供奉情况的描述。收录的文字展现了信仰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例如对特定宗教节日、禁忌习俗的描绘,以及不同信仰群体间在日常交往中表现出的宽容或隔阂。部分笔记甚至记载了关于宗教圣迹、高僧大德的传说故事,极具地方色彩。 --- 卷二:对外关系与地缘政治 第四章:清朝治边方略的民间侧影 本卷侧重于收录笔记中反映的清政府对西域的管辖与控制。通过官员、商人、驿卒等不同身份的记录者之笔,我们得以窥见“伊犁将军”、“乌什办事大臣”等机构的实际运作情况,以及“伯克制”在基层治理中的具体体现。笔记中不乏对流放官员、戍边将士家庭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地方赋税、兵役制度的私下议论。这些非官方记录,为理解清朝“以夷制夷”的复杂策略提供了生动的社会背景。 第五章:藩属国情与外部往来 西域不仅是清朝的疆域,更是连接中亚和内陆的枢纽。本卷汇集了关于浩罕(布哈拉汗国)、喀什噶尔、哲合忍耶等周边政权的信息。笔记记录了清廷处理藩属关系的微妙外交辞令、互市贸易的规模与商品种类、以及对藩属国汗王觐见朝贡过程的私人观察。对于清廷处理边疆叛乱或部族迁徙时,外部势力的干预与反应,也有零星但关键的记述。 第六章:丝路贸易与经济活动 贯穿本书的线索之一是对丝绸之路贸易活动的记录。本卷整理了关于茶叶、丝绸、药材等内地产出物资西运,以及玉石、皮毛、香料等西域特产东输的详细情况。笔记记录了沿途驿站的物资周转、驼队行进的艰辛、以及重要商业市镇如喀什、伊犁的商业氛围和物价水平。部分笔记还涉及了秘密的走私贸易、货币的使用情况(如使用何种银币或当地铸币),反映了西域经济的活力与复杂性。 --- 卷三:人物见闻与文化交流 第七章:旅人足迹与异域见闻录 本卷主要收录了因公或因私前往西域的士人、僧侣、甚至异域商人的游记片段。这些记录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记录了作者面对异域风物的惊奇与感叹。包括对沿途奇特动植物的记载,对异族服饰、语言的尝试性模仿,以及对当地风土人情中“奇异”部分的着墨。这些记载虽然可能夹杂着主观臆断,却是了解明清时期汉地士人对“边疆世界”认知变迁的重要文本。 第八章:文化传播与语言记录 文化交流的痕迹细微却重要。本卷辑录了笔记中关于文字、文学艺术的记载,例如对当地歌谣、民间故事的转述,对西域传来的乐器、戏剧形式的描述。虽然多数笔记作者不通当地语言,但仍试图记录下一些音译词汇或短语,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珍贵旁证。同时,也收录了汉文书籍、佛经、道藏等文化产品在西域的流传情况。 第九章:军事行动与地方治安 涉及西域的军事行动笔记往往记录了战争的残酷性、后勤补给的困难性以及对当地民众的影响。本卷梳理了关于准噶尔之战、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重大军事事件的民间描述,着重于前线士兵的口述、战地见闻以及对战役结果的民间情绪反应。此外,也包括对地方盗匪出没、治安维护的日常记录,展现了边疆地区治理的艰巨性。 --- 总结: 《明清笔记中的西域资料汇编》旨在通过爬梳散佚于各类志书、文集、日记中的零星记述,构建一个多维度、去中心化的西域历史图景。它并非一部系统严谨的官方报告,而是不同阶层、不同目的的记录者在特定时空下对西北边疆的真实心声、所见所闻的汇集。这些资料与正史互为补充,为研究明清之际西域的地理、民族、宗教、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民间视角与鲜活细节。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历史爱好者,我最看重的是资料的权威性和广博性。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发现其中收录的许多笔记片段,是我在其他综合性著作中从未见过的孤本或鲜被引用的材料。这种“淘金式”的资料挖掘工作,无疑是极其耗费心力的。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原始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点滴的记录,勾勒出了一个更加立体、多维度的古代社会侧影,而非单一的官方叙事。这种对史料深度的挖掘和广度的覆盖,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文献汇编,它更像是一个微型的“历史宝库”,等待着有心人去开启。

评分

我抱着极大的兴趣翻开了内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目录结构,不得不说,编排的逻辑性极强。它不像某些资料集那样杂乱无章,而是按照时间脉络或地域板块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这极大地提高了查找效率。我尝试随机抽取了几个篇章进行浏览,发现作者在引言部分对资料的甄选标准和研究方法的阐述非常到位,这为后续内容的理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资料的呈现方式也值得称赞,除了原始文本的引用外,还配有必要的现代汉语释义,兼顾了学术的严谨性与普通读者的可读性。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编纂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读者的尊重。对于研究某一特定事件或人物的学者来说,这种清晰的组织方式无疑是省时省力的利器。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种沉稳的色调和古典的字体搭配,仿佛一下子就将人带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明清时代。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看得出出版方在细节上是下了功夫的。我尤其欣赏封面那种留白的处理,既突出了主题,又不失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排版布局也十分人性化,注释清晰地标注在侧边,不会打断阅读的连贯性,这对于需要频繁查阅辅助信息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装帧上的考究,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资料汇编,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物。整体来看,从视觉到触觉,这本书都传递出一种专业和严谨的气息,让人对内部的内容充满期待,也愿意花时间去细细品味。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与我过去接触过的同类研究有着显著的不同。它没有过度使用晦涩的学术术语来构建壁垒,而是力求用一种平实、抽丝剥茧的方式来呈现复杂的史料。读起来非常流畅,即便是涉及复杂的政治事件或宗教习俗的描述,也显得条理分明,易于消化。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某些地方风俗的记述,那种细致入微的笔触,仿佛能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时的社会氛围。这种叙事的张力,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史料阅读变成了一种探寻历史真相的乐趣。编纂者成功地在保持史料原貌和提升阅读体验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

评分

从使用体验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整体感觉是极其专业且令人愉悦的。装帧的坚固性保证了它能够经受住反复查阅,而内文的清晰度则有效减轻了长时间阅读带来的视觉疲劳。我注意到,书中某些关键概念的索引做得非常细致,即便没有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迅速定位到自己感兴趣的核心信息。此外,整本书的重量和尺寸控制得也很好,便于携带和在不同场合阅读,不像有些学术巨著那样笨重难当。总而言之,这本书的设计和制作水平,完全配得上其作为一份重要历史资料汇编的地位,是对知识传播事业的一种尊重和贡献。

评分

还没看,算是一个资料集吧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还没看,算是一个资料集吧

评分

很给力,书籍很好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很给力,书籍很好

评分

这个资料汇编,选题很有意思,西域

评分

属于@师大的博士文丛,值得一看。

评分

在明清笔记中有大量的有关西域(在此主要指今新疆、中亚一带)的记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土民俗等等方面。其现实性、具体性、丰富性远超过正史、诗文等,具有一定的史料、认识和文学价值,是了解古代西域的又一重要窗口。但笔记“杂”而“散”的特征往往让众多研究者望而却步。《明清笔记中的西域资料汇编》主要从历史琐闻类的明清笔记入手,用“披沙沥金”的方法将散杂在其中的西域资料加以采择、辑录、汇编。所选笔记作者或曾对西域亲历考证,或耳闻于亲历者的讲述,或有条件掌握有关西域的一手资料,创作态度较为严谨。《明清笔记中的西域资料汇编》的编撰必将有助于丰富西域资料文库,为学人的西域研究提供多便利。,资料汇集,但无注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