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既很容易读,又很难读。同样,这一点,可能也就解释了这本书名满天下、但事实上又很少有人读懂的奇特命运。很容易读,是因为莫斯对具体事实情有独钟,而对抽象视若仇雠,其表述总是十分简单透彻,无半点斧凿之痕。要说很难读,那当然是因为本书涉及到极其多样的社会实践和异常丰富的民族志材料,读起来未免有点让人伤脑筋。
人类社会原本没有市场、买卖、互赠或易物贸易,那么,到底有什么呢?有的就是礼物。
作者莫斯为法国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现代人类学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译者汲喆,法国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法国社会·宗教·政教关系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员,已出版有多部译著。
这套丛书的汇集,标志着一个重要的学术回归——回归那些奠定学科基础的原始文本。我记得自己当年初涉人种学时,手头的参考资料多是二手分析或综述,总感觉隔了一层纱。只有直接面对马林诺夫斯基、莫斯或者迪尔凯姆这些先驱者的“第一声呐喊”,才能真正感受到他们的智识冲击力。这些经典不仅是历史文献,它们提出的问题和方法论框架,即便在今天,依然是检验新理论是否站得住脚的试金石。因此,拥有一套完整的丛书,就像拥有了一张通往人类学思想源头的藏宝图,它保障了研究者能够随时回到历史的现场,汲取最纯粹的智慧养分,确保自己的研究不会沦为空中楼阁。
评分最近一直在系统性地重温经典人类学著作,希望能对早期人类社会结构的演变有一个更细致的理解。我发现,很多早期人类学家的观察视角非常独特,他们不像后来的结构主义者那样热衷于抽象的理论建构,而是扎根于具体的风俗和仪式之中,用一种近乎于博物学家的细致,记录下那些转瞬即逝的文化片段。阅读这些扎根于实地考察的文本,就像是穿越回了那些遥远的部落现场,去亲身体验他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这种原初的、未经现代性过度过滤的田野资料,对于理解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根源,提供了无可替代的第一手材料。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种不同于主流叙事的视角,或许能在某个被忽略的文化角落,找到理解人类普遍性的新线索。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引人注目,厚实的纸张和沉稳的字体搭配,散发着一种古典而厚重的学术气息。我特别喜欢封面那种留白的处理方式,既不会过于拥挤,又能让人一眼捕捉到核心的主题。拿到手上,就能感受到它所承载的知识分量,那种油墨的清香似乎都在诉说着过往那些田野调查的艰辛与不易。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深入阅读,但仅从这个外观上,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丛书整体风格上的用心良苦,这对于一个热爱人类学经典的老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视觉和触觉的双重享受。它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装饰,一种对学术精神的致敬。它提醒着我,人类学的知识体系是多么的庞大和复杂,需要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去慢慢探索。这种对物理载体的重视,在如今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我对人类社会中关于“礼”与“赠予”的文化逻辑向来抱有浓厚的兴趣。在很多前资本主义或非市场经济的社会形态中,物品的交换远非简单的经济行为,它往往被纳入一个复杂的社会义务网络之中,维系着亲属关系、政治联盟乃至宇宙观的平衡。那些看似无偿的馈赠,实则蕴含着沉重的社会记忆和未来责任。我总是在思考,当代的社会关系,比如人情债、礼尚往来,是否还能从中找到某种遥远的文化基因。探索这些早期社会如何通过物质和非物质的流动来构建和再生产社会秩序,对于反思我们今天过度强调效率和个人主义的交换模式,具有重要的批判价值。
评分老实说,人类学的经典读起来往往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力,很多句子充满了晦涩的术语和冗长的论证过程,这对非专业读者构成了不小的挑战。因此,一套优秀的译本至关重要,它不仅要忠实于原文的意义,更要力求传达出原作者思考的脉络和内在的逻辑张力。我非常看重译者在处理文化特定概念时的选择,比如,如何精准地传达一个特定群体对于“灵魂”、“禁忌”或“互惠”的独特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套用我们自己文化语境下的对应词汇。如果译文流畅自然,不生硬地制造阅读障碍,那么即使是再深奥的理论,也能被更广泛的求知者所接受。这套丛书的出版,无疑是为学术普及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
评分好书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很经典的一本书,大家都应该阅读
评分很专业的优质书 推荐阅读
评分珍贵的早期社会学资料,值得收藏。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不错不不不错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评分咦
评分学术专著,内容严谨丰富,题目也很吸引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