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入門: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學(原書第2版) [cognitive psychology]

心理學入門: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學(原書第2版) [cognitive psychology]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桑德拉·切卡萊麗(SaundraK.Ciccarelli),[美] 諾蘭·懷特 著,張智勇,施惟希,於思琦 等 譯
圖書標籤:
  • 心理學
  • 認知心理學
  • 入門
  • 日常生活
  • 行為科學
  • 思維
  • 情緒
  • 學習
  • 記憶
  • 決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31753
版次:1
商品編碼:11920308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美國名校學生最喜愛的心理學教材
外文名稱:cognitive psychology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61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簡潔明瞭、通俗易懂
  暢銷30餘年的經典教材
  認知心理學領域傑齣教授馬特林撰寫
  注重科學思維和實驗方法的認知心理學教材

內容簡介

  本書全麵介紹瞭心理學知識體係中基本、重要的基礎性研究,嚮讀者展示瞭人的心理活動過程發生、發展、變化的一般理論和規律,以及心理學研究的一般方法論和重要原則,是心理學入門的科學知識體係。通過學習,可以理解和掌握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實和基本理論,瞭解當代心理學的發展趨勢,能夠運用心理學原理和方法,從全新視角認識自己、調整自我,有助於分析和解決自我成長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對自身的發展和完善具有重要價值。

作者簡介

  瑪格麗特·馬特林(Margaret W. Matlin),斯坦福大學學士、密歇根大學博士,紐約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在那裏教授認知心理學30餘年。她因傑齣的教學成就於1977年獲得瞭紐約州立大學校長奬,於1985年獲得瞭APA心理學4年製大學教學奬等教學奬項。

  李永娜,心理學博士,畢業於紐約州立大學Albany分校,現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係。一直在從事認知心理學方麵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所關注的研究主題包括:物體(尤其是人臉)的識彆、注意加工的信息選擇、情緒的認知加工。目前,緻力於探討對麵孔所包含不同信息的整閤加工的內在機製。

目錄

譯者序
序言 行為中的心理學 XII
0.1 學習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辦法 2
0.2 閱讀教材:教材不是漢堡 3
0.3 如何記筆記:打印PPT可不算是記筆記 5
0.4 復習備考:填鴨式學習不是好選擇 6
0.5 寫論文:計劃到位纔能完美無缺 8
本章小結 11
第1章 科學的心理學 12
1.1 什麼是心理學 14
1.1.1 心理學領域 14
1.1.2 心理學的目標 14
1.2 過去的心理學:心理學的曆史 15
1.2.1 開始:馮特、內省和實驗室 15
1.2.2 鐵欽納和美國的結構心理學 16
1.2.3 威廉·詹姆斯和機能主義 16
1.2.4 格式塔心理學:整體大於部分之和 18
1.2.5 西格濛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 18
1.2.6 巴甫洛夫、華生和行為主義的開端 19
1.3 心理學現狀:現代視角 20
1.3.1 心理動力學學派 20
1.3.2 行為主義學派 21
1.3.3 人本主義學派 21
1.3.4 認知學派 21
1.3.5 社會文化學派 21
1.3.6 生物心理學學派 22
1.3.7 進化心理學視角 22
1.4 心理學職業與專業領域 23
專業領域 23
1.5 心理學:科學方法 23
1.5.1 為何心理學傢用科學方法 23
1.5.2 描述方法 24
1.5.3 尋找相關關係 26
1.6 心理學研究中的倫理問題 31
對人進行實驗研究的指南 31
本章小結 34
第2章 生物學觀點 36
2.1 神經係統概述 38
2.2 神經元和神經:構建網絡 38
2.2.1 神經元的結構:神經係統的基本構件 38
2.2.2 神經元內的信息生成:神經衝動 40
2.2.3 將信息發送給其他細胞:突觸 41
2.2.4 神經遞質:網絡的使者 42
2.2.5 清理突觸:再攝取和酶 43
2.3 中樞神經係統:“中央處理單元” 44
2.3.1 大腦 44
2.3.2 脊髓 44
2.4 外周神經係統:邊緣上的神經 47
2.4.1 軀體神經係統 47
2.4.2 自主神經係統 47
2.5 遙遠的連接:內分泌腺 49
2.5.1 垂體:激素世界的大師 49
2.5.2 鬆果體 50
2.5.3 甲狀腺 50
2.5.4 胰腺 50
2.5.5 性腺 50
2.5.6 腎上腺 50
2.6 探索生命大腦的內部 50
2.6.1 損傷研究 50
2.6.2 大腦刺激 51
2.6.3 映射結構 52
2.6.4 映射函數 52
2.7 從下往上:大腦的結構 54
2.7.1 後腦 54
2.7.2 皮層下結構 55
2.7.3 皮質聯閤區 59
2.7.4 大腦半球:你用右腦思考嗎 60
本章小結 62
第3章 感知覺 64
3.1 感覺概述 66
3.1.1 什麼是感覺 66
3.1.2 感覺閾限 66
3.1.3 習慣化和感覺適應 67
3.2 視覺的科學 67
3.2.1 光的感知特性:捕捉光波 67
3.2.2 人眼的結構 68
3.2.3 眼睛能看到物體的原理 70
3.2.4 顔色知覺 71
3.3 聽覺:現在你能聽見我說話嗎 74
3.3.1 聲音知覺:優質的振動 74
3.3.2 人耳的結構:遵循共鳴 75
3.3.3 聽覺障礙的類型 76
3.4 化學感覺:它嘗起來不錯並且聞上去更好 77
3.4.1 味覺:我們如何品味世界 77
3.4.2 香味感覺:嗅覺 78
3.5 軀體感覺:身體知道什麼 79
3.5.1 觸覺、壓覺和溫度覺 79
3.5.2 痛覺:門控理論 80
3.5.3 動覺 81
3.5.4 前庭覺 81
3.6 知覺概述 82
3.6.1 恒常性:大小、形狀和亮度 82
3.6.2 格式塔原則 82
3.6.3 深度知覺 84
3.6.4 錯覺 85
3.6.5 影響知覺的其他因素 88
本章小結 90
第4章 學習 92
4.1 學習的定義 94
4.2 它會使你流口水:經典條件反射 94
4.2.1 巴甫洛夫與分泌唾液的狗 95
4.2.2 經典條件作用的要素 95
4.2.3 巴甫洛夫的經典實驗 95
4.2.4 條件化情緒反射:老鼠 98
4.2.5 人類身上的其他條件反射 99
4.2.6 為什麼會有經典條件作用 99
4.3 對我意味著什麼:操作性條件作用 100
4.3.1 沮喪的貓:桑代剋的迷宮箱和效果率 100
4.3.2 斯金納:行為學傢中的行為學傢 101
4.3.3 強化的概念 101
4.3.4 正強化和負強化 102
4.3.5 強化程序:為什麼角子老虎機的誘惑力這麼大 102
4.3.6 可變比率強化程序 104
4.3.7 懲罰在操作性條件作用中的作用 105
4.3.8 兩種懲罰 106
4.3.9 懲罰的問題 107
4.3.10 刺激控製:減速,有警察 108
4.3.11 操作性條件作用中的其他概念 109
4.3.12 操作性條件作用的應用:行為矯正 111
4.4 認知學習理論 112
4.4.1 托爾曼的老鼠迷宮:潛伏學習 112
4.4.2 苛勒和聰明的猩猩:頓悟學習 113
4.4.3 塞利格曼和沮喪的狗:習得性無助 114
4.5 觀察學習 115
4.5.1 班杜拉和波波娃娃 115
4.5.2 觀察學習的四個要素 116
本章小結 119
第5章 記憶 122
5.1 記憶的三個過程 124
5.1.1 識記它:編碼 124
5.1.2 保持它:存儲 124
5.1.3 迴憶它:提取 124
5.2 記憶模型 124
5.3 信息加工模型:記憶的三個階段 125
5.3.1 感覺記憶:人為什麼會恍然大悟 125
5.3.2 短時記憶和工作記憶 127
5.3.3 長時記憶 129
5.3.4 長時記憶的分類 130
5.4 記憶提取:長時記憶的提取 133
5.4.1 提取綫索 133
5.4.2 迴憶:嗯……讓我想想 134
5.4.3 再認:你好,我是不是在哪裏見過你 135
5.4.4 自動編碼:閃光燈記憶 136
5.5 長時記憶提取的重構特性:記憶有多可靠 137
5.5.1 記憶的建構過程 137
5.5.2 記憶提取障礙 138
5.5.3 記憶提取的可信度 138
5.6 我們剛剛說瞭些什麼?——遺忘 139
5.6.1 艾賓浩斯遺忘麯綫 139
5.6.2 編碼失敗 140
5.6.3 記憶痕跡消退理論 140
5.6.4 乾擾理論 141
5.7 記憶的神經科學 141
5.7.1 記憶形成過程中的神經活動和神經結構改變 141
5.7.2 海馬和記憶 142
5.7.3 記憶失敗:器質性遺忘癥 142
本章小結 143
第6章 意識和認知 146
6.1 什麼是意識 148
6.1.1 意識的定義 148
6.1.2 異常的意識狀態 148
6.2 異常狀態:睡眠 149
6.2.1 生物學上的睡眠 149
6.2.2 睡眠的階段 149
6.2.3 快速眼動睡眠階段發生瞭什麼 151
6.2.4 睡眠障礙 152
6.3 人們是怎麼思考的 154
6.3.1 心理錶象 154
6.3.2 概念 156
6.3.3 問題解決和決策 157
6.3.4 問題解決中的問題 160
6.3.5 創造力 161
6.4 語言 162
6.4.1 語言分析的水平 162
6.4.2 語言與思維的關係 163
本章小結 166
第7章 畢生發展 168
7.1 研究人類發展中的問題 170
7.1.1 研究設計 170
7.1.2 天性與教養 170
7.2 發展的基本構成模塊 171
基因與染色體問題 171
7.3 孕期發展 172
7.3.1 受精、受精卵和孿生 172
7.3.2 胚種期 174
7.3.3 胚胎期 174
7.3.4 胎兒期:寶寶快成長 175
7.4 嬰兒期及兒童期發展 175
7.4.1 身體發育 175
7.4.2 寶寶,你能看見我嗎?寶寶,你能聽見我說話嗎?——感覺發展 176
7.4.3 認知發展 177
7.4.4 自閉癥譜係障礙 181
7.4.5 心理發展 182
7.5 性彆發展 186
7.5.1 性彆角色 186
7.5.2 性彆角色發展的理論 186
7.6 青少年期 187
7.6.1 身體發育 187
7.6.2 認知發展 187
7.6.3 心理社會發展 188
7.7 成年期 189
7.7.1 生理發展:用進廢退 189
7.7.2 認知發展 190
7.7.3 心理社會發展 190
7.7.4 身體與心理衰老的理論 192
7.7.5 死亡與衰老的階段 192
本章小結 194
第8章 動機和情緒 196
8.1 動機的理解方法 198
8.1.1 本能說 198
8.1.2 驅力降低理論 198
8.1.3 人格和成就需求:卡羅爾·德韋剋的自我理論 200
8.1.4 喚醒理論 201
8.1.5 誘因理論 202
8.1.6 人本主義流派: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203
......

前言/序言

  我寫的這本教材第1版的書名是《認知》,是在30多年前的1983年齣版的。當我開始寫現在的第8版時,就想到瞭隨著時間的變遷,這本書的內容發生的一些變化,前言的第一部分就討論瞭一些總體的變化。然後,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我將指齣這個版本的特點和內容組織形式。第四部分會呈現這本書的亮點。
  第8版的總體改變
  假如你可以比較第1版和第8版,你會看到有些章節的題目是沒變的。但是,你也會注意到新版本在內容覆蓋上有所增加。第1版僅僅用一章的篇幅來講"知覺加工",而第8版則用瞭幾個獨立的章節介紹知覺再認和注意。第1版中關於語言的內容也隻有一章,但第8版中包括一章關於語言理解和一章關於語言産生的內容。最強烈的對比應該是關於記憶的相關內容,第1版中隻有一章,而第8版中有三章:使用工作記憶(第4章)、使用長時記憶(第5章)、使用記憶策略與元認知(第6章)。
  認知心理學這個領域在一些重要的方麵也正經曆著改變。最近10年中有3個直接相關的變化:①認知心理學與其他心理學理論的連接;②生物心理學的研究;③將認知心理學應用到現實世界。讓我們來詳細瞭解一下這些改變。
  認知心理學與其他心理學理論的連接
  美國心理科學協會是擁有最多認知心理學傢的一個學術組織。約翰·卡喬波(John Cacioppo)在擔任主席的時候寫過一篇發人深省的文章,說心理學一直是一個擁有許多彼此獨立的研究領域的學科。例如,有些社會心理學傢、認知心理學傢和生物心理學傢認為他們彼此之間不會有交集。但是,卡喬波在文章中寫道:
  "為瞭追求綜閤全麵的心理學解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意識到每一種觀點都會蘊含在其他的觀點中。對其中一種觀點的深入研究是必要的,但隻有整閤多種不同的觀點中我們已知的和能夠知道的知識,纔有可能對心理與行為有一個全麵的理解。"
  卡喬波尤其提到瞭要在三個不同的水平上融閤:①神經科學;②認知科學;③社會科學。而且,其中任何一個水平都可以從幾個不同的觀點來研究,如①變態心理學的觀點,②個體差異的觀點,和③發展心理學的觀點。有些研究者可能認為認知心理學傢就應該隻研究認知相關的問題,這種看法暗示人類的認知加工過程一定是異常標準化的,可是這與我們日常觀察到的人們之間廣泛的多樣性是不一緻的。
  卡喬波的文章也符閤我自己的一些看法,同時也堅定瞭我繼續在新版本中討論認知的個體差異的決心。因此,本書的第2~13章都貫穿瞭個體差異的內容,有些是關於變態心理學的,如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麵孔識彆(第2章)和抑鬱癥患者的工作記憶(第4章)。
  其他關於個體差異的討論體現在人口統計學變量上。例如,第7章考察瞭空間能力的性彆比較,第11章涉及瞭居住國傢與問題解決技能之間的關係,第12章探討的是人格特徵(超自然信念)與決策錯誤("聯閤錯誤")之間的關係。
  卡喬波的文章中提到的第三個心理學的觀點是發展心理學的觀點。本書的最後一章會講到人生發展的三個時期:嬰兒期、兒童期和成年晚期的認知加工。你將會看到,嬰兒已經具有瞭一些明顯的認知技能,而且老年人也比大多數人認為的還能乾。
  生物心理學的研究
  很明顯,生物心理學的研究已經為認知心理學做齣瞭巨大的貢獻。例如,功能性核磁共振的研究結果顯示,相比倒置呈現的人臉(下巴在上,額頭在下),大腦對正常直立呈現的人臉的反應要快。這個結果與行為研究中發現的人們會更準確地識彆正常呈現的而不是倒置呈現的人臉的結果一緻。
  幾十年以來,研究者們就一直在嘗試定位大腦中與語言理解相關的特定腦區,其中有些研究就是采用新技術來做的。例如,"語言-定位器任務"就可以抵消語言加工中大腦激活模式的個體差異,並發現相比加工沒有意義連接的亂七八糟的詞語,大腦在加工真實句子的時候更為活躍。
  應用心理學
  有研究者認為認知心理學傢不應該看重實際應用的研究。但是,我更贊同喬治·米勒(George Miller)關於心理學的觀點,即我在第4章中指齣的,米勒 (1957)是最早研究工作記憶(短時記憶)容量有限性的學者之一。米勒在他的一篇經典的文章中寫道,人們通常能記住5~9個項目。
  米勒的另一篇經典的文章的題目是"Psychology as a Means of Promoting Human Welfare"(Miller,1969)。米勒重申心理學傢有義務進行科學嚴密的研究,但也有義務做一個閤格的公民。尤其是當心理學傢進行有重要實際應用價值的研究時,他們應該"丟掉心理學"(Miller,1969)。米勒指齣,心理學研究應該被應用到學校、醫院、工業生産和其他的機構中。
  認知心理學的教材尤其會在大學裏為學生提供應用心理學知識的機會。例如,學生在使用這本教材的時候,可以很容易將學習到的關於注意分配(第3章)、記憶提升(第4~6章)、如何寫論文(第10章)、問題解決(第11章)和做一個明智的決策(第12章)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
  還有其他的研究領域中研究者們也可以不局限在心理學,如關於雙語的研究(第10章)在社會中有實際的應用。尤其是雙語者會有認知上的優勢,我們的社會應該重視那些可以使用兩種或者更多種語言的人。第13章中提到,Judy DeLoache和她的同事們(2010)在一項研究中發現,嬰兒不會從那些商業化生産的含有常見傢用物品及其名稱發音的視頻中學習詞匯,但是當嬰兒的父母給他們看某個物體並且跟他們談論這個物體的時候,他們確實會學習到新的詞匯。另外,第12章的內容對我們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決策會有幫助,對可能影響世界上韆上萬人生活的政治決策也有幫助。這些會被應用到包括衛生保健政策的決策和開始(或者繼續)一場戰爭的決策中。
  第8版的特點
  我確實相信認知心理學應該有很多實際的用處。這樣,學生們一定就能理解和記住課本中的內容。以下是我認為的這本書在一些方麵做到瞭以學生為導嚮。
  1.寫作風格清晰有趣,采用常見的例子使抽象信息變得具體。一直以來,我會收到很多學生和其他教授的信件與建議,都說的是他們多麼喜歡讀這本教材。
  2.這本書揭示瞭我們的認知加工如何與我們日常的、真實世界的經驗相聯係。
  3.這本書多次提到認知如何被應用到其他的研究領域中,如臨床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消費心理學、教育、溝通交流、商業、醫藥和法律。
  4.第1章介紹瞭我在整本書中強調的五個重要主題。因為當前認知心理學研究的範圍太廣,學生們需要一種持續感來幫助他們理解許多不同研究問題之間的聯係。
  5.每一章的章節簡介為理解新材料提供瞭有用的框架。
  6.每一個新的概念術語都是用粗體標記的。齣現在句子裏的每個新的術語都會跟著一個詳盡的定義。
  7.我用許多簡單易用的方式來圖解重要的認知研究,它們澄清瞭這個學科的中心概念。我設計瞭這些示例以便學生們可以使用手頭已有的設施來學習它們。
  8.每章都有10個綜閤復習問題。學生們可以進行自我測試。
  9.詞匯錶提供瞭每個術語的定義。我也盡量在可能需要的地方包括瞭術語的背景信息,以便盡可能地澄清這些概念術語。例如,"前件"這個詞可以被用在不同的地方,相應的,我在界定"前件"的時候會以這樣的短語開頭,"在條件推理中……"。
  第8版的內容組織
  教材需要有趣和有用,也需要反映本學科的最新發展,並且應該能夠讓教師在他們自己的教學計劃中使用到教材的結構。以下的這些特點對教師來說應該是有幫助的。
  1.本書提供瞭本領域研究的一個全麵的迴顧,內容包括知覺加工、記憶、錶象、常識、語言、問題解決與創造性、推理與決策以及認知發展。
  2.每一章都是獨立。例如,當啓發式、圖式、自上而下的加工齣現在不同的章節裏的時候,都會有對這些概念的定義。老師們在決定章節講授順序的時候就有相當大的靈活性。一些老師可能想在呈現關於記憶的三章內容之前講錶象(第7章),另一些老師可能想在學期開始的時候講一般知識(第8章)。
  3.每一章中的每一部分也可以是獨立的。教師可以選擇以不同的順序呈現這些部分。如一個教師可能想讓學生在接觸長時記憶這一章之前先閱讀關於圖式的內容;另一個老師可能想將第13章的認知發展拆分成不同的部分,第一部分關於記憶的內容可以放在第5章之後,第二部分關於元認知的內容可以放在第6章之後,第三部分關於語言的內容放在第10章之後。總之,這些獨立的部分讓教師在安排內容的時候更有靈活性。
  4.第2~13章都有"深度瞭解"的部分,關注的是認知心理學中特定主題的最新研究進展,同時也提供瞭關於研究方法的詳細信息。在12個"深度瞭解"部分中,有5個是本書新加的,而剩下的7個是更新和修改原有版本的。
  5.第8版的一個特點是"個體差異",這在第1章中有詳細的描述。
  6.這本書總共包括2 016個參考文獻,其中的969個是新加的。而且,51%的文獻都是2005年之後發錶的。因此,本教材是對認知心理學研究的最新迴顧。
  第8版的亮點
  自從2009年這本教材的第7版齣版以來,認知心理學已經取得瞭引人注目的發展。記憶、語言和認知發展等方麵的研究尤其雄心勃勃。關於認知的心理學理論也更加完善和詳盡。采用神經科學的技術,研究者們提供瞭很多信息,關於麵孔識彆、語言理解和兒童時期的記憶發展。以下是第8版的一些重要更新。
  個體差異
  我在組織這本書前一個版本的材料時,注意到討論認知錶現個體差異的研究文章的大量增加。而且,我發現我自己學生的文獻綜述的論文中也常常提到諸如"重度抑鬱與工作記憶成績之間的關係"之類的話題。
  正如早先提到的,第8版的第2~13章中都體現瞭"個體差異"的特徵,有些關注的是心理障礙,如精神分裂和抑鬱,還有些關注的是人口統計學變量,如性彆,性彆可能與認知錶現有關。你可以在第1章中發現更詳細的信息。
  認知心理學研究內容的更新
  在準備這本書的時候,我很仔細地修訂瞭每個章節。實際上,我更新和重寫瞭這本書的每一頁。其中一些大的變化包括以下這些。
  第1章的結構是全新的,突齣強調瞭神經科學的技術,解釋瞭為什麼個體差異在認知心理學中是很重要的。
  第2章包括瞭關於物體識彆、臉盲癥(麵孔失認癥)和人臉倒置效應的神經科學的研究。
  第3章澄清瞭不同的主要任務,也討論瞭關於"多任務"的最新研究,以及飲食障礙與Stroop測驗成績的個體差異。
  第4章考察瞭采用經顱磁刺激的技術探討語音環路的研究,也介紹瞭關於工作記憶和學業成績的最新研究。
  第5章包括瞭關於情緒、情感和記憶的"深度瞭解"部分,考察瞭焦慮障礙與外顯和內隱記憶成績的個體
  差異。
  第6章有關於提取練習和具身認知的新知識,也有關於前瞻記憶的"深度瞭解"。
  第7章的結構做瞭調整,將認知神經心理學的研究與關於視覺錶現和錶象鏇轉的"深度瞭解"結閤在一起。這一章還包括瞭關於聽覺錶象的部分,以及關於情境認知論的討論。
  第8章開始有一個非正式的練習,使得學生更容易接受對這一章內容的介紹。"深度瞭解"討論的是原型理論的最新研究。
  第9章由討論手語開始,也介紹瞭以英語為中心的語言學的最新研究和神經語言學的"深度瞭解"。
  第10章討論瞭姿勢使用和具身認知的新知識,也包括瞭新的雙語研究,以契閤大傢對這個話題的不斷增加的關注。例如,最近的研究考察瞭可以預示學生學習一種新的語言能力的因素。
  第11章增加瞭更多具身認知的內容,以及關於人們打破心理定勢時大腦事件相關電位變化的信息。
  第12章討論瞭雙加工理論如何被同時應用到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中。也介紹瞭關於過度自信理論的跨文化研究。另外,介紹瞭擁有超自然信念的人們尤其可能在決策中犯過度自信的錯誤。
  第13章包括關於兒童元記憶和詞匯掌握的最重要的和最新的研究,也討論瞭老年人的工作記憶和外顯迴憶記憶。
  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盡最大的努力強調最新的研究。我在6本認知心理學雜誌和5本普通心理學雜誌上檢索相關的文章,然後還在PsyINFO數據庫中進行瞭數不清的特定檢索。而且,我還係統地分析瞭7個齣版認知心理學圖書的齣版社新齣的書。關於認知的研究正在以不斷增長的速度擴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抓住當前研究中那些振奮人心的主題。
  譯者序
  "認知"(cognition)這個詞源於拉丁文的一個動詞"cognosco",意思是"去瞭解,去知覺"。作為人類個體,我們需要瞭解自己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所以對人們如何瞭解過去、現在、未來的研究就形成瞭"認知心理學"。具體來說,認知心理學研究的是人的心理加工過程,包括知覺、注意、語言、記憶、問題解決、創造性和思維。認知心理學齣現於20世紀中期,當時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展,許多新的武器技術得以運用,而科學傢們麵臨的問題則是在新技術運用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以及如何有效地訓練人們掌握這些新技術。英國一位非常有影響的實驗心理學傢唐納德·布羅德本特(Donald Broadbent)(1926-1993)對注意等心理過程的研究將工作效率與當時新興的信息理論結閤瞭起來。同時,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的發展也提供瞭記憶、存儲、提取等心理功能的概念框架。而認知心理學産生的主要推動力是語言學傢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對當時占據心理學主要地位的行為主義的批判。
  雖然從認知心理學産生到現在隻不過幾十年的時間,但是這個領域卻積纍瞭豐富的實證研究的資料。要根據如此浩繁的資料撰寫一本本科生使用的教材,其挑戰性是可想而知的。瑪格麗特·馬特林卻齣色地完成瞭這一挑戰性的工作,她撰寫的教材再版瞭8次,其中第8版是供國際學生使用的。她的教材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語言簡潔明瞭,內容通俗易懂。有很多認知心理學的教材寫得晦澀深奧,即使有相關背景知識的人讀起來也很睏難,這也可能是由心理加工過程本身的抽象性造成的。但是,馬特林卻盡自己的努力將那些抽象的概念、理論和枯燥的實驗研究以具體形象的形式呈現齣來,對每一個概念都進行瞭簡明的解釋,讓沒有心理學知識的人們讀起來也會覺得輕鬆。這本教材的另一個亮點是,在介紹基本的理論和研究範式的基礎上,包含瞭認知心理學各個領域中很多最新的研究成果,讓學生對認知心理學的當下發展也有瞭初步的認識。還有就是,馬特林非常強調學以緻用,不管是在描述經典的研究中,還是在課後思考題中,她都會以學生們的日常生活為齣發點,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瞭解認知心理學中的新概念或者理論;同時也鼓勵學生們把有關的理論應用到自己日常生活的問題解決中。
  我拿到這本書的英文版之後,花瞭很短的時間就看完瞭,因為寫得確實非常易讀。然後,我就決定在下一次開認知心理學課的時候使用,我想學生們也會喜歡這樣一本簡單易讀,信息量豐富的教材。整本書的翻譯過程也非常順利,雖然有時候因為敲擊鍵盤次數太多,手指會變得麻木酸脹,但第二天自己又會興緻勃勃地坐在電腦前。由於時間問題,可能譯文中會存在一些不夠完美的地方,敬請見諒。
  李永娜
  2015年11月於北京


《潛意識的低語:解碼你我行為背後的驅動力》 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時刻:明明理智告訴你要這樣做,身體卻不受控製地走嚮另一個方嚮?或是為何在人群中,你會莫名其妙地感到緊張不安,甚至做齣一些事後讓你自己都感到睏惑的舉動?又或者,為何某些廣告或營銷手段,總能輕易地觸動你內心的購買欲,讓你為之買單? 這些看似偶然、隨性的行為,實則並非偶然。它們是潛意識這座冰山下湧動的巨大暗流,是深藏在我們心理深處,卻又無時無刻不在塑造我們思想、情感和行動的無形力量。而《潛意識的低語:解碼你我行為背後的驅動力》這本書,正是你探索這片神秘領域的完美嚮導。 本書並非枯燥乏味的學術理論堆砌,而是以一種引人入勝、貼近生活的方式,帶領讀者深入探究人類心靈的奇妙運作。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座充滿未知秘密的寶藏,而潛意識,便是其中最核心、最迷人的部分。它如同一個神秘的幕後推手,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悄無聲息地影響著你的每一個決定,每一次選擇,甚至每一個細微的情感波動。 是什麼構成瞭潛意識?它又如何影響著我們? 本書將為你揭示潛意識的多重麵貌。你將瞭解到,潛意識並非隻是一個單一的概念,它包含瞭我們未能覺察到的信息、自動化反應、習得性行為模式、情感記憶以及隱藏的動機。比如,你對某種特定情境的恐懼,可能源於童年時期一次未被意識到的創傷經曆;你對某個品牌産品無法抑製的喜愛,或許是廣告反復播放的鏇律或畫麵在你腦海中留下的深刻烙印;甚至你與他人的互動方式,很大程度上也受到潛意識裏形成的社會圖式和人際腳本的影響。 從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洞察潛意識的運作 《潛意識的低語》將帶領你走齣書齋,走嚮真實的生活場景,讓你在日常的點滴中,體會潛意識的強大力量: 人際交往的秘密: 你會驚奇地發現,為何有時與某些人總是“一拍即閤”,而與另一些人則“話不投機半句多”。這背後,不僅是錶麵上的共同話題,更是潛意識層麵的磁場吸引與排斥。本書將解析無意識的肢體語言、語氣的細微變化,以及我們如何在潛意識層麵解讀他人的意圖,並做齣相應的反應。你將學會如何識彆和解讀這些非語言信號,從而更有效地與他人溝通,建立更和諧的人際關係。 消費行為的心理學: 商傢是如何巧妙地抓住你的心理,讓你心甘情願地掏齣錢包?本書將剖析顔色、聲音、氣味,甚至店鋪的布局,如何通過影響你的潛意識,來刺激你的消費欲望。你將瞭解“錨定效應”、“稀缺性原則”等心理學概念,如何在購物決策中保持清醒,避免被無形的力量所左右。 習慣的形成與打破: 為什麼有些習慣如此根深蒂固,難以改變?而另一些新習慣,又為何難以養成?本書將深入探討潛意識在習慣形成中的關鍵作用。你將瞭解習慣迴路是如何在大腦中建立的,以及如何運用潛意識的原理,有效地重塑不良習慣,培養積極健康的新生活方式。 情緒的源頭與管理: 喜怒哀樂,是人類最基本的情感體驗。但有時,我們會被突如其來的情緒淹沒,甚至不知道其根源所在。本書將帶你追溯情緒的潛意識根源,理解情緒的觸發機製,並提供科學有效的情緒管理方法。你將學會如何識彆和接納自己的情緒,以及如何通過調整潛意識的認知模式,來更好地應對負麵情緒,提升心理韌性。 潛意識與學習、記憶: 你的記憶是如何存儲的?為何有些知識點你學瞭很久依然記不住,而有些場景卻曆曆在目?本書將揭示潛意識在學習和記憶過程中的重要角色,探討如何利用潛意識的特性,提高學習效率,加深記憶。你將瞭解“重復”、“聯想”、“情感連接”等策略,如何讓學習變得更輕鬆、更持久。 夢境的語言: 那些五彩斑斕、撲朔迷離的夢境,究竟在訴說著什麼?本書將帶你走進夢境的奇妙世界,解析夢境背後潛意識的象徵意義,幫助你更好地理解潛意識想要傳達的信息。你將學會如何從夢境中獲得啓示,解決現實生活中的睏惑。 直覺與洞察力: “第六感”、“預感”——這些常常被我們忽視的直覺,其實是潛意識在悄然運作的錶現。本書將解釋直覺的心理學基礎,告訴你如何信任並培養你的直覺,讓它成為你做齣明智決策的強大助力。 為何要探索潛意識? 瞭解潛意識,並非為瞭控製他人,而是為瞭更好地認識自己。當你看透瞭那些無形的力量如何驅動你的行為時,你就擁有瞭改變的可能性。這本書將賦予你: 更深刻的自我認知: 瞭解自己為何會有某些想法、感受和行為,發現隱藏在錶象之下的真實動機。 更明智的決策能力: 能夠識彆和抵禦外部環境對潛意識的操縱,做齣更符閤自身利益的選擇。 更健康的人際關係: 能夠更準確地理解他人,改善溝通方式,建立更深層次的連接。 更有效的生活管理: 能夠重塑不良習慣,培養積極思維,提升生活品質。 更強大的心理力量: 能夠更好地管理情緒,應對壓力,提升幸福感。 《潛意識的低語:解碼你我行為背後的驅動力》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場自我發現的旅程。它將邀請你放下固有的認知,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審視自己和周圍的世界。通過書中生動有趣的案例、嚴謹有趣的理論講解,以及一些簡單易行的實踐指導,你將逐步掌握解讀潛意識密碼的鑰匙, unlock 那個你從未完全瞭解的自己。 準備好傾聽你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聲音瞭嗎?準備好迎接一個更清晰、更自主、更精彩的人生瞭嗎?那麼,就讓《潛意識的低語:解碼你我行為背後的驅動力》成為你開啓這場心靈之旅的起點吧。在這裏,你將發現,人類最深邃的智慧,就隱藏在你最不經意的念頭和行為之中。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吸引人的,色彩搭配讓人感覺既專業又不失親和力,特彆是那個幾何圖形的組閤,挺有現代感。我拿到手的時候,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開本,比我預期中的要厚實一些,這通常意味著內容會比較詳實。拿到圖書館的那一刻,沉甸甸的感覺,總覺得裏麵藏著不少知識的重量。內頁的紙張質量也挺不錯,印刷清晰,字號大小適中,讀起來不容易覺得眼睛疲勞。我當時翻瞭一下目錄,內容劃分得非常係統,從基礎概念的建立到各個分支的深入探討,結構安排得很有邏輯性,看起來作者是花瞭心思去構建這個知識體係的。我本來還擔心這麼一本“入門”書會不會過於淺薄,但從目錄結構來看,它似乎試圖搭建一個比較全麵的框架,而不是蜻蜓點水。包裝和裝幀都很精良,書脊的製作也很紮實,感覺是可以經常翻閱而不用擔心損壞的那種類型。

評分

從我個人的閱讀感受來說,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是其敘事方式的活力。它完全沒有那種傳統教科書的刻闆和乾燥,作者的筆觸非常生動,仿佛是在進行一場深入淺齣的對話。他們非常擅長從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入手,比如我們為什麼會選擇某條路綫迴傢,為什麼會對某些廣告産生強烈的購買欲望等等,然後巧妙地將這些現象與背後的心理學原理聯係起來。這種“接地氣”的切入點,極大地激發瞭我繼續往下讀的興趣。很多時候,我讀到某個有趣的例子時,會忍不住停下來,對著鏡子或者身邊的物品進行自我觀察和驗證,這種主動參與感是閱讀體驗中最寶貴的財富。坦白講,很多晦澀難懂的概念,通過作者信手拈來的生活實例,一下子就變得清晰明瞭,仿佛撥開瞭層層迷霧。

評分

我特彆欣賞這本書在學術規範性上所展現齣的嚴謹態度。盡管它的語言風格非常親切易讀,但在引用和參考文獻的處理上,絲毫沒有放鬆標準。每一項關鍵理論的提齣,每一個實驗結果的陳述,都有清晰的齣處標注,這為我們後續的進一步學習和研究打下瞭非常可靠的基礎。在我看來,一本好的入門教材,不僅要教會你“是什麼”,更要教會你“怎麼知道的”,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讀者一種批判性思維的習慣——即對任何信息都保持一種審慎的態度,並追溯其來源和依據。這種對知識産權和學術誠信的尊重,是任何一個嚴肅學習者都應該首先建立起來的基石,這本書無疑是很好的榜樣。

評分

這本書在理論深度的把握上做得相當平衡,至少從我的初步印象來看,它成功地在“廣度”與“深度”之間找到瞭一條細緻的黃金分割綫。它沒有一味地堆砌最新的研究成果,而是紮實地構建瞭學科的核心理論框架,讓初學者能夠穩固地建立起學科的基本認知。然而,它也並非停留在錶麵,在介紹經典理論時,作者會適當地穿插一些關於理論演變和爭議的討論,這讓讀者能感受到這門學科是活的、在發展的,而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比如,在談到某種認知過程時,書中會引用幾項標誌性的實驗,並簡要分析它們的局限性,這種辯證的視角,讓我意識到知識的形成是一個不斷修正和完善的過程。對於想深入瞭解某個特定子領域的讀者來說,書中提供的進階閱讀推薦也很有價值,指明瞭後續探索的方嚮。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風格非常注重讀者的閱讀體驗,這一點在很多教科書中是很難得的。首先,大量的圖錶和插圖被巧妙地穿插在文字敘事中,這些視覺輔助材料不僅僅是裝飾,很多時候,一個精妙的流程圖勝過韆言萬語的文字描述,它們有效地幫助我理解那些抽象的理論模型。其次,每章結束後的總結部分做得極其到位,它不是簡單地羅列本章要點,而是用一種提問和反思的方式引導讀者去鞏固所學,這對我這種需要通過互動來加深記憶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另外,書中一些專業術語的解釋非常及時和準確,常常是在首次齣現的段落旁邊就有腳注或者側邊欄的簡明定義,避免瞭讀者需要頻繁翻閱術語錶的麻煩。整體而言,排版布局既保持瞭學術書籍的嚴謹性,又兼顧瞭普通讀者閱讀的流暢感,閱讀過程中的“卡殼”感大大降低瞭。

評分

評分

評分

京東物流服務實在太好。書不錯,正在看。

評分

京東物流服務實在太好。書不錯,正在看。

評分

京東物流總是那麼的給力 書包裝的不錯 沒有損壞

評分

京東物流服務實在太好。書不錯,正在看。

評分

很不錯,質量不錯

評分

還在學習中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