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積極心理學産生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美國,它一改心理學關注心理病理的傳統,開始研究人的積極心理品質,積極心理學作為“一門關於人的潛能與美德的科學”,研究領域涉及三個層麵:在主觀水平上,研究積極的主觀體驗,例如幸福和安寜、滿足和滿意、希望和樂觀,以及流暢和快樂;在個體成長水平上,積極的心理學主要研究積極的心理特徵,如愛的能力,創造的勇氣,積極的人際關係,審美體驗,堅持、前瞻、天纔,寬容和智慧靈性等等;在群體水平上,研究積極的公眾品質,例如責任、利他、關愛、文明、自製力、容忍力,以及職業道德。積極心理學正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成長、交際、婚姻、傢庭、工作、娛樂,以及教育,它旨在激發個體的優勢與潛力,促進個體的發展與適應,實現個體的生活幸福和價值超過。在積極心理學的時代精神下,病理化、醫學化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勢必實行積極的轉嚮。
內頁插圖
目錄
序 積極心理學:當代人的精神救贖
前言
Ⅰ 樂觀的本質
1.7 樂觀一一決定人生升降的心理資本
1.1.1 樂觀悲觀決定人生的升降
1.1.2 樂觀是重要的心理資本
1.1.3 樂觀是可開發、可選擇的
1.1.4 樂觀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
1.2 樂觀是什麼
1.2.1 樂觀是指從積極方麵看問題
1.2.2 樂觀是指對未來的積極期望
1.2.3 樂觀是指對生活事件的積極解釋
1.2.4 樂觀傾嚮和解釋風格(歸因)樂觀的關係
1.2.5 樂觀不同於知足常樂
1.3 樂觀的屬性
1.3.工樂觀屬於一種人格特質、一種潛意識自動化的動機傾嚮
l.3.2 樂觀屬於一種信念和普遍化的自我效能感
1.3.3 樂觀屬於一種認知策略與偏見
1.3.4 樂觀是主觀幸福感的重要前因變量
1.3.5 樂觀有大小之分
1.4 樂觀的測量
1.4.1 樂觀傾嚮問捲
1.4.2 歸因風格問捲(ASQ)
1.4.3 言語解釋的內容分析
Ⅱ 樂觀的作用機製及其影響因素
2.1 樂觀的作用機製
2.1.1 樂觀是生物進化的適應機製
2.1.2 樂觀的生理機製
2.1.3 樂觀的心理機製
2.1.4 樂觀積極錯覺的適應價值
2.1.5 樂觀的效用價值源於其積極行為方式
2.2 成敗對樂觀的影響
2.2.1 悲觀比樂觀更不穩定
2.2.2 成功後的內部歸因能提升一個人的樂觀水平
2.2.3 低自我價值感是影響樂觀傾嚮穩定性的重要因素
2.2.4 “真”樂觀與“真”悲觀兩亞類型歸因方式上的兩極性
2.2.5 “真”樂觀者成功後自我價值判斷上的偏誤
2.2.6 不管成敗,“真”悲觀者對自己錶現的滿意度都最低
2.2.7 失敗後,“真”悲觀者易産生逃避退縮行為傾嚮
2.3 樂觀形成的影響因素
2.3.1 先天遺傳及身體素質
2.3.2 傢庭教養方式
2.3.3 創傷及個體對挫敗經驗的解釋
2.3.4 樂觀的教育訓練
Ⅲ 樂觀塑造健康與恢復力
3.1 樂觀與健康
3.1.1 悲觀與抑鬱
3.1.2 樂觀與生理健康
3.1.3 樂觀與長壽
3.2 樂觀促進健康的機理
3.2.1 樂觀避免抑鬱的心理機製
3.2.2 樂觀提升免疫力
3.2.3 樂觀促進健康的認知行為機製
3.2.4 樂觀營造社會支持係統
3.2.5 樂觀促進生活適應
3.2.6 樂觀使人關注積極方麵
Ⅳ 樂觀實現成功自我的預言
4.1 樂觀與成就
4.1.1 樂觀與工作績效
4.1.2 樂觀與學業成績
4.1.3 樂觀與創造力
4.1.4 樂觀與婚姻成功
4.1.5 樂觀與幸運
4.2 樂觀者成功的內在機製
4.2.1 樂觀者有一種“自我實現的天使般循環係統”
4.2.2 樂觀積極情緒具有擴建功能
4.2.3 樂觀帶來良好的人脈和婚姻關係
4.2.4 樂觀積纍發展資源
4.2.5 樂觀激發戰鬥力、提升行動力
4.2.6 樂觀者采取以問題為中心的積極處理方式
4.2.7 樂觀者更具有堅持性
4.2.8 樂觀者幸運背後的心理奧秘
Ⅴ 樂觀彰顯領導魅力
5.1 樂觀者更具領導影響力
5.1.1 樂觀與領導影響力
5.1.2 樂觀者更容易當選領導者
5.1.3 領導人要樂觀思考,悲觀計劃,滿懷信心去執行
5.2 丘吉爾的樂觀感召力
5.2.1 危難中,丘吉爾的樂觀自信彰顯非凡感召力
5.2.2 麵對挫摺,丘吉爾善於在睏境裏看到機會
5.2.3 生活中,丘吉爾以樂觀幽默化解壓力
Ⅵ 認知建構樂觀
6.7 悲觀的認知改變
6.1.工人認知上的自我限製
6.1.2 悲觀者常見認知上的限製
6.1.3 悲觀者的認知改變技術
6.1.4 利用樂觀問題引導認知突破
6.1.5 從關注結果轉嚮關注過程
6.1.6 認知改變真的有效果嗎
6.2 樂觀應對生活、工作壓力
6.2.1 樂觀擁抱壓力
6.2.2 發現工作中的樂趣,具有使命感
6.2.3 樂觀對待競爭
6.2.4 確立恰當的期望
6.2.5 明確自己的需要與想要
6.2.6 接納自我,欣賞他人
6.3 樂觀麵對失戀
6.3.1 愛情隻是生命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6.3.2 失敗的戀愛總比一次失敗的婚姻更幸運
6.3.3 你就是一顆葡萄,最好的歸屬應該是需要並能欣賞葡萄的人
6.3.4 每一次挫摺,都是一種人生資源的積纍
6.3.5 體驗之後,要學會分解
Ⅶ 行動創造樂觀
7.1 關注自身積極方麵的行動
7.1.1 寫齣最好的自己
7.1.2 記錄發生的好事
7.1.3 設定積極有意義的目標
7.1.4 運用自己的優勢
7.2 關注他人及當下的行動
7.2.工錶達寬恕與感恩
7.2.2 幫助他人
7.2.3 專注於做好眼前能産生自我積纍的事
7.3 調整身心的行動
7.3.1 昂首闊步往前走
7.3.2 體育運動
7.3.3 鬆弛與冥想
7.3.4 腹式呼吸
附錄 基子優勢目標的行動樂觀傾嚮訓練方案
訓練程序一:認識樂觀
訓練程序二:識別自我優勢
訓練程序三:確立人生願景
訓練程序四:達成現實目標
訓練程序五:強化付諸行動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相比之下,“高樂觀低悲觀”者的情緒是最穩定的。無論是在正反饋任務下還是在負反饋任務下,他們的樂觀、悲觀的前後變化都不顯著。所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寵辱不驚”。這可能與他們的自我概念有關。研究發現,“高樂觀低悲觀”這種類型的人自尊水平最高,對自己的看法最為積極。
而自尊低的人,即自我價值感低的被試在樂觀、悲觀上錶現齣某種不穩定性:低自我價值感的被試在失敗後悲觀程度會明顯升高,在成功後其樂觀程度也會明顯升高。
斯戴芬根曾指齣:“自尊是個性的核心。因而它也是所有行為的基礎。”有研究證明,低自尊者在成功的時候對自己感覺很好,失敗的時候對自己的感覺很差。但高自尊者全然不是這樣,他們對自己的感覺並不取決於他們剛剛成功瞭還是失敗瞭。可見提升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是避免其失敗後過度情緒低落、悲觀的有效策略。
2.2.2成功後的內部歸因能提升一個人的樂觀水平
實驗數據揭示,失敗後個體的歸因方式對樂觀、悲觀的變化影響都不太顯著,而成功事件的高內部歸因可以顯著提高樂觀水平。其他研究也揭示,內控性(歸因方式)隻與樂觀正相關,與悲觀無關,也就是說內外的歸因方式隻會影響樂觀而不會影響悲觀。
産生這種結果的可能原因是受人類基本需求動機的影響。人類有對自我感覺良好的基本需求即自我增強的動機。成功後的內部歸因容易符閤這種人類基本需求動機,使人從潛意識中容易相信是真的,因此,可以顯著提升樂觀水平。而失敗後的內外歸因,帶有明顯的“自我欺騙”性質,一個具有正常認知水平的人難以發自內心地相信,也就難以影響其樂觀、悲觀。
總之,該實驗說明,人成功後的內部歸因是提升一個人的樂觀積極心態、塑造其樂觀個性的有效途徑。樂觀的個性需要持續的積極成功的事件去塑造。生活中我們也會發現,一個悲觀的人隨著做事成功次數的增加,其樂觀水平會得到明顯的提高。
2.2.3低自我價值感是影響樂觀傾嚮穩定性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數據顯示,自我價值感高的被試無論是在成功任務下還是在失敗任務下,樂觀、悲觀的前後變化都不顯著,也就是說自我價值感高的被試樂觀傾嚮較為穩定,不容易被情景因素影響而發生改變。
而自我價值感低的被試樂觀、悲觀錶現齣某種不穩定性:低自我價值感的被試在失敗後悲觀程度會明顯升高,在成功後其樂觀程度也會明顯升高。自我價值感是自尊中一個重要的與情景關係非常密切的狀態性變量。
斯蒂夫哈根曾指齣:“自尊是個性的核心。因而它也是所有行為的基礎。”有研究證明,低自尊者在成功的時候對自己感覺很好,失敗的時候對自己的感覺很差。但高自尊者全然不是這樣,他們對自己的感覺並不取決於他們剛剛成功瞭還是失敗瞭。因此,自我價值感的變化必然會導緻自我價值感低的被試在失敗後悲觀程度會明顯升高,在成功後其樂觀程度也會明顯升高。而高自我價值感的被試受成敗反饋影響較小。可見,成敗對自我價值感低的被試影響較大。可以說提升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是避免其失敗後過度情緒低落、悲觀的有效策略。
……
積極心理學叢書:如何學會做一個樂觀的人 導語 在這充斥著挑戰與不確定性的時代,保持樂觀的心態,如同在風暴中屹立不倒的燈塔,指引我們穿越迷霧,抵達平靜的彼岸。然而,樂觀並非與生俱來的天賦,而是一種可以學習、可以培養的心智模式。本叢書,“積極心理學叢書:如何學會做一個樂觀的人”,正是秉持著這一信念,緻力於為您揭示樂觀的科學原理,並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助您在日常生活中,播撒樂觀的種子,收獲豐盛的喜悅。 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擁有發現並放大內在積極力量的潛力。樂觀,不隻是對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抱有期待,更是一種在逆境中尋找意義、從挫摺中汲取經驗、並以積極視角審視周遭環境的智慧。本書係,將帶領您深入積極心理學的核心,探索人類情感、認知與行為之間的奧秘,讓您理解樂觀為何如此重要,以及它如何深刻地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人際關係、工作錶現乃至整體幸福感。 第一章:理解樂觀的本質:不止是“想當然”的快樂 樂觀,究竟意味著什麼?它是否意味著對所有問題視而不見,一味地沉浸在虛幻的快樂之中?絕非如此。本章將撥開籠罩在樂觀身上的迷霧,澄清常見的誤解,為您構建一個清晰、科學的樂觀定義。 我們將從積極心理學創始人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等學者的研究齣發,深入探討樂觀的幾個關鍵維度: 對未來的積極預期(Hope and Future Orientation): 樂觀的人相信未來是充滿可能性的,他們能夠設定有意義的目標,並相信自己有能力達成這些目標。這並非盲目的期待,而是基於對自身能力和環境資源的一種現實評估。 對當下事件的積極解釋(Attributional Style): 樂觀者的解釋風格常常是“偶然的”(external)、“暫時的”(temporary)和“具體的”(specific)來解釋好事,而將壞事解釋為“偶然的”(external)、“暫時的”(temporary)和“具體的”(specific)。他們不會將成功歸因於個人特質(“我就是聰明”),而是歸因於外部因素(“這次我運氣好”),並將失敗視為一次性的經曆(“這次我沒準備好”),而不是能力上的根本缺陷。反之,他們會把好事歸因於自身,並把壞事視為外部的、暫時的。 應對逆境的能力(Resilience): 樂觀並非意味著從未遭遇睏難,而是指在麵對挑戰、挫摺和失敗時,能夠快速恢復,並從中學習成長。樂觀者不會被睏難擊垮,而是將其視為成長的契機。 積極的情感體驗(Positive Emotions): 樂觀與積極情感緊密相連。當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對當下感到滿足時,我們自然會體驗到更多快樂、感恩、愛等積極情緒。 本章還將探討悲觀的負麵影響,以及為何培養樂觀如此迫切。我們將通過生動的案例和科學的研究證據,讓您深刻認識到樂觀的力量,並激發您探索樂觀之旅的決心。 第二章:樂觀的科學基石:神經科學與心理學的雙重視角 樂觀並非玄學,而是根植於人類心理與生理機製的科學現象。本章將為您揭示樂觀的科學基石,從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的角度,解釋樂觀是如何在大腦中運作,以及它為何能對我們的身心健康産生如此深遠的影響。 我們將深入探討: 大腦中的“快樂迴路”: 多巴胺、血清otonin等神經遞質與樂觀情緒的關聯。瞭解這些化學物質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動機和奬賞係統。 認知偏差與樂觀: 探討積極幻想(positive illusions)、積極濾鏡(positive filtering)等認知模式如何幫助我們維持樂觀。我們將討論這些認知模式的積極作用,以及如何避免其發展為脫離現實的幻想。 基因與環境的互動: 樂觀的遺傳基礎以及後天環境的影響。理解我們的基因 predisposed tendencies 如何與我們的生活經曆相互作用,共同塑造我們的樂觀程度。 行為改變與樂觀: 樂觀不僅僅是一種思維方式,更體現在我們的行為模式中。我們將探討積極的行為習慣,如尋求支持、解決問題、感恩等,如何促進樂觀心態的形成。 通過本章的學習,您將對樂觀有一個更深入、更科學的理解,從而更有信心去踐行和培養自己的樂觀能力。 第三章:發掘內在的樂觀火種:識彆與調整你的思維模式 思維模式是影響我們樂觀程度的關鍵因素。許多時候,我們並非因為外部環境的不如意而感到沮喪,而是因為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本章將引導您深入探索自己的思維模式,識彆那些阻礙您成為樂觀者的“悲觀陷阱”,並提供有效的調整策略。 我們將重點關注: 自動負麵思維(Automatic Negative Thoughts - ANTs): 識彆那些在我們腦海中自動冒齣的消極想法,例如“我總是失敗”、“彆人不喜歡我”、“事情隻會變得更糟”等等。 認知扭麯(Cognitive Distortions): 學習常見的認知扭麯,如全有或全無思維(all-or-nothing thinking)、過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災難化(catastrophizing)、情緒化推理(emotional reasoning)等,並理解它們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 挑戰與重構負麵思維: 提供一係列實用技巧,幫助您質疑和挑戰那些不準確、不健康的負麵想法。我們將學習如何用更積極、更現實的視角來重新解讀事件。 培養積極思維的習慣: 探討如何通過正念(mindfulness)、冥想(meditation)、感恩練習(gratitude practice)等方法,主動訓練大腦,使其更傾嚮於積極的思考模式。 通過本章的實踐練習,您將能夠更敏銳地捕捉到自己的負麵思維,並學會如何有效地將其轉化為支持您成長的積極力量。 第四章:樂觀的力量在行動:構建應對挑戰的策略 樂觀並非被動地等待好運降臨,而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應對機製。當挑戰來臨時,樂觀的人會采取有效的行動來剋服睏難,而不是被動地承受。本章將為您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行動指南,幫助您在逆境中保持樂觀,並從中汲取力量。 我們將探討: 積極解決問題的藝術: 學習如何將復雜的問題分解,製定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並采取積極的行動。重點關注“做”而不是“想”,將精力投入到可控的行動中。 從失敗中學習與成長: 如何將失敗視為一次學習的機會,從中總結經驗教訓,並將其轉化為未來成功的基石。我們將探討“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的重要性。 尋求支持與建立連接: 樂觀的人並非孤軍奮戰。學習如何有效地尋求他人的支持,建立牢固的人際關係,從而在睏難時期獲得力量和鼓勵。 設定 SMART 目標與持續行動: 學習如何設定具體、可衡量、可達成、相關、有時限(SMART)的目標,並保持持續的行動,從而獲得成就感,強化樂觀心態。 積極應對壓力與不確定性: 掌握有效的壓力管理技巧,如運動、放鬆練習、時間管理等,以及如何在不確定的環境中保持冷靜和積極。 本章的重點在於實踐,我們將提供大量的練習和案例,幫助您將理論轉化為實際行動,在生活的每一次挑戰中,都能展現齣樂觀的力量。 第五章:樂觀的社會維度:滋養積極人際關係與社群 個體層麵的樂觀固然重要,但人際關係和社群的支持,更是樂觀得以蓬勃發展的沃土。本章將探討如何將樂觀的精神融入到您的人際互動中,如何建立和維護積極的社會聯係,以及如何在一個充滿支持的社群中共同成長。 我們將深入研究: 溝通的藝術:積極傾聽與錶達: 學習如何用積極、支持性的方式與他人溝通,如何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以及如何清晰、有效地錶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建立信任與閤作: 探討信任在人際關係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可靠的行為和真誠的溝通來建立和維護信任。 同理心與理解: 學習如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他人的感受,從而建立更深層次的連接。 積極社群的力量: 探討積極的社群環境如何影響個體樂觀程度,以及如何主動參與或創建支持性的社群。 樂觀對他人的積極影響: 瞭解您的樂觀如何能夠感染和激勵您身邊的人,從而營造一個更積極、更美好的整體環境。 通過本章的學習,您將認識到,樂觀是一種能夠傳遞和擴散的力量,它不僅能提升您自身的幸福感,更能為您的傢庭、工作和社群帶來積極的改變。 結語:開啓您的樂觀人生之旅 “積極心理學叢書:如何學會做一個樂觀的人”係列,並非一本瞬間改變您命運的速成秘籍,而是一段探索、學習與實踐的旅程。我們鼓勵您將本書中的理念和方法融入您的日常生活,持之以恒地練習。 樂觀,不是一蹴而就的狀態,而是一種不斷培育和精進的心智習慣。您的每一次積極思考,每一次勇敢嘗試,每一次對生活的熱愛,都是在為您的樂觀人生添磚加瓦。 願您在這段旅程中,發現內在的無限可能,擁抱積極的力量,最終學會做一個真正的、堅韌的、閃耀著樂觀光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