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思想家交谈【Conversations With Great Thinkers】

与思想家交谈【Conversations With Great Thinker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寒哲(L.,James,Hammond) 著,胡亚非 译
图书标签:
  • 哲学
  • 思想史
  • 访谈录
  • 西方哲学
  • 东方哲学
  • 知识
  • 文化
  • 历史
  • 人物
  • 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9787515407005
版次:1
商品编码:11944687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1
字数:14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引导您进入哲学、文学、伦理、宗教、心理学等领域,向您介绍各领域的经典作家及其思想。精彩处处可见,关于天才的论述更是特出,最后提出了新的历史理论:衰朽与复兴。看了这本书,您会觉得跟经典作品关系密切,也会觉得那些生活在遥远时代的作家近在咫尺。

每一章都是独立的,可以从任何一章开始阅读。语言简洁明净。


作者简介

寒哲(L. James Hammond),1961年生于美国康乃狄克州韦斯特波特城;1983年毕业于哈佛大学;这本书起笔于1984年的夏天,当时作者住在西爱尔兰的一个偏远地区;1991年与胡亚非结为夫妻。他的网站LJHammond.com被英国媒体列入zui佳哲学网站排名榜中。

胡亚非(1955—2009),女,出生于安徽合肥;1978年,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学习并获得美国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进入美国史密斯学院学习。获得研究生学位后,成为一名中文教师,执教近二十年,为中美文化交流作出了努力。著有《来自两国:故事,随笔,回忆录》。2009年,不幸因病离世。她生前工作的学校设立“胡亚非奖学基金”以奖励优秀的汉语学习学生。网页:blog.sina.com.cn/yafeide。


目录

序言 / 1


一、哲学 / 1

哲学与生活 / 2

僵死而空洞的当代哲学 / 3

哲学的生命力所在 / 5

“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 / 7

哲学家和科学家 / 8

哲学思考的起因 / 10

形而上学的历程 / 11

形而上学的未来 / 14

逻辑是哲学必需的吗 / 15

叔本华和尼采 / 17

时代思想及其超越 / 19

哲学家的价值 / 21

对本土文化的态度 / 22

实用哲学与神秘哲学 / 23

第一流的哲学家是本土文化的产物 / 24

哲学发展的桎梏和契机 / 25


二、文学 / 27

简洁是好文章的标志 / 28

好作家的五种写作技巧 / 29

风格是个性的体现 / 30

读者与作者 / 31

文学的目的和美 / 33

什么是最好的文化 / 34

歌德的小说和诗歌 / 34

书信与写作自由 / 35

个人成长与欣赏水平 / 36

契诃夫与人所理解的现实 / 36

卡夫卡的主题和幽默 / 38

福楼拜的高傲 / 39

陀斯妥耶夫斯基与受虐狂性格倾向 / 42

托尔斯泰对人类本性的观察 / 43

乔伊斯的简洁、清新 / 45

普鲁斯特的怀旧 / 47

悲剧与痛苦 / 49

悲剧与史诗 / 51


三、教育 / 53

学术不等于文化 / 54

学者不等于知识分子 / 54

读书和写作 / 56

什么是经典 / 57

敢于带头鼓掌的少数人 / 58

新型考核与特殊学府 / 59

莎士比亚剧作的真正作者是谁 / 60

学习外语的目的 / 62

科学与人文学 / 63


四、伦理 / 67

新教工作价值观有害文化 / 68

文化与有闲阶级 / 69

四种世界观 / 71

旅行是“傻瓜的天堂”吗? / 73

西方世界生命力的来源 / 74

适度研究经典 / 75

艺术与道德 / 76

东方的智慧 / 77

静思 / 79

禅宗 / 80

自我膨胀和自我抑制 / 83


五、宗教 / 85

对话:上帝是否存在 / 86

《圣经》预言 / 88

对《圣经》的批评 / 89

宗教的真实性 / 90

宗教的未来 / 91

无神论与宗教 / 92

自杀与优生 / 93

生命的价值 / 95

上帝之死 / 97

尼采与纳粹 / 98

宗教的发展 / 99

无神论与未来世界 / 100


六、心理学 / 101

神秘的通灵现象 / 102

从上帝到无意识 / 104

个性与长幼顺序的关系 / 105

精神的钟摆 / 106

联想、理想化和模仿 / 107

等级差别与家庭背景 / 109

青少年时期的各个阶段 / 110

对无意识的态度 / 114

国家个性与浪漫爱情 / 115

祖先崇拜与人伦道德 / 117

无意识、意识与外部世界、精神世界 / 119


七、天才 / 121

什么是天才 / 122

天才的种类和层次 / 123

天才的起源 / 124

天才与预言家 / 125

希特勒和命运 / 126

天才与精神错乱 / 128

天才的女人气、孩子气 / 131

天才与自恋 / 133

天才与同性恋 / 134

古希腊的天才气质 / 135

天才与未成年人 / 137

天才与性 / 138


八、政治 / 141

眼前与长远 / 142

个人与社会 / 143

种族的衍变与融合 / 144

对话:民主的未来 / 146

和平、富足与文明的衰退 / 150


九、语言 / 153

语言的变化与政治的分化 / 154

梵语 / 156

方言 / 157

西方姓氏的四个来源 / 158


十、杂感 / 161

知识与创造力 / 162

不同世纪的文化特点 / 163

现代艺术与哲学的关联 / 164

中国绘画 / 166

西方文化的挽歌 / 169

如何对待现实中的苏格拉底 / 171

微妙的平衡 / 171

农夫与哲人 / 172

大众舆论词典 / 172


十一、生死本能 / 175

人性和动物性 / 176

本能与利他主义动力 / 177

快感与性 / 179

死的本能 / 179

预感死亡 / 180

天才的成就不可预知 / 181

意念与结果 / 182

生之欲望 / 184

惧怕死亡 / 185

生死本能之谜 / 186

尼采对衰朽的论述 / 187

萧伯纳的观点 / 189

如何超越先前的哲学 / 190

新哲学的基石 / 191

历史哲学的视角 / 192


十二、衰朽与复兴 / 195

七个命题 / 196

命题二:社会是一个有机体A / 196

命题三:社会具有生死本能 / 197

命题四:当生的本能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时,该社

会呈复兴状态;当死的本能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时,该社会呈衰朽状态 / 198

命题五:社会的死的本能达到极限时,就走向其反

面,即生的本能 / 199

西方历史上的衰朽与复兴 / 200

命题六:衰朽,或死的本能,在当今的大多数西方

社会已达到极限 / 210

命题七:多数西方社会现正处于复兴的开端 / 211


人名表 / 214

作者自述 / 227


精彩书摘

什么是天才

天才是性“里比多”的升华在文化理想与政治理想上的表现。“里比多”的升华使天才能够以超人的激情和精力为文化或政治的理想奋斗。天才人物天生的内在素质往往使他致力于以下四个领域的工作﹕哲学﹑艺术﹑科学或政治。

哲学天才是一种最罕见的天才。有些社会可能产生艺术天才,但却不可能产生哲学天才。例如,俄国出现过几位伟大的文学家,但却从未出现过伟大的哲学家。一个从未产生过伟大哲学家的民族的意识水平比那些产生过伟大哲学家的民族的意识水平要低。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部分西欧国家的主要思想家都超越了宗教。然而,俄国的主要思想家,如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和索尔仁尼琴,却还都依附于宗教。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俄国的意识水平低于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意识水平。这个结论与我们从俄国缺少哲学家的现象中所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

这是为什么呢﹖从地理上看,俄国位于西方文明的范围之外。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对俄国的影响比对西欧国家的影响小。同样,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典文化的重新发现对俄国的影响也比对西欧国家的影响小。如果说上述的原因阻碍了俄国文化的发展,那么,俄国文化将很快地赶上西方文化,因为,现在俄国人有机会兼容他们以前了解甚少的文化。


天才的种类和层次

一个人能成为多个领域里的天才吗﹖塞缪尔?约翰逊认为,天才可在各个领域里显现。他说﹕“假如牛顿写诗的话,他会写出一部杰出的史诗。一个充满活力的人既可以向东,也可以向西。”有人曾论证,莎士比亚的戏剧是培根写的,所以,培根就既是哲学天才也是艺术天才。

像达?芬奇和帕斯卡那样多才多艺的人是很少见的。大多数天才只在一个领域里显现。莎士比亚的戏剧和培根的哲学著作出自同一个人之手的假想是不可思议的。假如牛顿写诗的话,他可能会写出“一部杰出的史诗”。然而,正因为牛顿明确自己的局限,他才从未尝试过写诗。大多数天才都不涉猎非他们天生即属的领域。

天才的种类不同,天才的层次也不同。最低层次的天才与最高层次的有才者极为近似。因此,很难确定,天才与有才者的界线在哪里;也很难确言,谁是低层次的天才,谁是高层次的有才者。


天才的起源

什么是天才的起源﹖叔本华认为,人的性格来自父亲,人的才智来自母亲。他说,天才人物是意志坚强的父亲和才智过人的母亲的共同结晶。卡尔?亚伯拉罕是弗洛伊德的弟子之一。他认为,在精力与能力上日渐衰弱的家庭是产生天才人物的环境。尽管这种家庭在走向衰落,但它总还是能产生一二个既聪颖过人又“神经质”的人。他举了埃及国王易格纳坦的例子。易格纳坦的祖先都强健﹑实际而好战,他自己就既聪颖过人又神经质。

许多天才人物都出现在这种先是家境优越,后却在精力与能力上日渐衰弱的家庭里。托马斯?曼就是一个例子。曼的家庭长期享有经济的成功和显赫的社会地位。显然,他的祖先必定意志坚定﹑精力旺盛﹑才智过人。然而,曼这一辈人就似乎都有点儿不仅才智过人,而且神经质;或者,不说是神经质的话,至少也是精神状态不稳定。曼的哥哥亨利希就是一个知名作家,他的名气只比曼小一点点。曼的两个姐妹都自杀身亡。

对天才起源问题的最佳答案是把叔本华的理论和亚伯拉罕的理论结合起来的答案。天才人物产生于父亲意志坚强,母亲才智过人,但却在精力与能力上都日趋衰弱的家庭。

天才人物继承父母的某些品德与才华,但他们却很少给后人遗留什么。天才不再生天才。天才是终点,而不是起点。



天才与预言家

天才人物能够预见将来。罗马悲剧家塞内加预见到美州的发现。公元13世纪,培肯预见到机动车和飞机的发明。达?芬奇预见到许多机器的发明,其中包括蒸汽机﹑飞机﹑降落伞﹑潜水艇﹑坦克和机关枪等。鲁索在1762年预见到法国革命的爆发和欧洲君主制的崩溃。杰弗逊在1820年预见到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托克维尔在1835年预见到美国和俄国总有一天会成为世界的两大强国。

海涅预见到纳粹军国主义的崛起和种族大屠杀的悲剧。他说,德国的哲学所孕育的能量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来,并使世界为之恐惧和惊鄂”。他还预言道﹕“一出戏剧将会开演。这出戏剧会使法国革命相形之下像一首纯情的牧歌。”卡夫卡预言说,人类“会试图通过毁灭犹太人种来摧毁犹太教”。布尔克哈特预见到德国的遭遇。当德国皇帝于1871年在凡尔赛加冕时,布尔克哈特说﹕“这是德国的厄运。”尼采预见到无意识心理学的发展﹑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俄国的崛起。


希特勒和命运

动荡的时代是把天才人物推向领袖地位的时代,如西泽﹑拿破仑﹑列宁﹑墨索里尼和希特勒。

是个人控制历史还是历史或命运控制个人﹖天才人物的先知支持命运控制个人的论点,反对个人意志控制历史的论点。如果历史事件可以在它们发生之前就被人预知的话,那么,这些事件便决不是由个人的或环境的因素引起的,而是由历史和命运决定的。从表面上看,纳粹大屠杀是希特勒个性膨胀的恶果;从表面上看,希特勒的崛起是德国经济大萧条的结果。但是,如果纳粹大屠杀在它发生的一个世纪以前就被预知了,我们便不能把它完全归咎于某个个人或某种特殊的环境。虽然希特勒是纳粹大屠杀最直接的原因,虽然大萧条是希特勒崛起最直接的原因,但是,促使这些事件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却比某个个人或某种特殊环境的原因深刻得多。

希特勒一生的经历证明他不过是命运的体现。1920年,希特勒写了《我的奋斗》一书。在书中,他勾划了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的历史。他预想到一个规模巨大的战争即将爆发,他也预想到德国会在这个战争中毁灭。希特勒也意识到自己是命运的体现。他感到自己的生命和行动是命运的结果,而不是意外事变或人的选择的结果。由于意识到命运的支持,希特勒感到自己具有极大的力量,他觉得自己是不可战胜的,他对自己有无比的自信。他的自信使他在演讲时能够表现出激情﹑精力和说服力,他的自信使他能够迷惑一个民族。

希特勒凭仗自己的无意识预测注定要发生的事件,他的预感和直觉是他依靠的对象。他说:“我以一个梦游者的充分把握,在命运指给我的路上前行。”他对命运和无意识的十足依赖使他与现实失去了联系,并丧失了精神的健全。

拿破仑的经历在许多方面与希特勒的相似。拿破仑和希特勒一样,也意识到自己是命运的体现。他感到自己有能力预知未来;他感到自己无法摆布历史,却反过来被历史所摆布。他说:“我总是预先知道什么在等待着我,……从没有一件事的发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他坚信,在他走完命运为他规定的生命历程以前,任何企图谋害他的暗杀活动都是注定要失败的。事实上,的确有许多对拿破仑的暗杀活动以失败告终。


天才与精神错乱

为什么天才能够预知未来呢﹖一部分原因是天才具有极高的意识水平,另一部分原因是天才与无意识的联系极为紧密。天才的先知是无意识感知的结果,也是意识思维的结果。天才从他的无意识中汲取思想﹑捕捉形象﹑灵感和直觉。

由于天才与无意识联系过于紧密,精神错乱对他就总是个威胁。许多天才人物都最终落得精神错乱的结局。这样的例子有﹕塔索﹑牛顿﹑斯威夫特﹑孔德﹑果戈理﹑罗斯金﹑荷尔德林、舒曼﹑尼采﹑斯特林堡和梵高。

许多天才的精神状态不是不完全正常,就是完全不正常,还有许多天才的精神状态介于正常与不正常之间。精神状态不完全正常的天才的例子有叔本华。叔本华常表现出无端的恐惧和懮虑。他唯恐有一天人们会把他的昏睡误认为死亡,并因此而活埋他,就立下了这样一条规定:他死后,遗体保留的时间要比一般遗体保留的时间长。精神状态不完全正常的天才的例子还有塞尚。他患有“惯性妄想症”。他在朋友为他举行的生日晚会上忿然离去,他认为,他的朋友是在借故捉弄他。

天才的精神状态不完全正常表现在他们容易走极端,只看到事物的一面;他们往往缺乏伸缩性。陀斯妥耶夫斯基说过﹕“我无时无处不在走极端。从出生到现在,我一直在走极端。”

天才的精神状态不完全正常还表现在,跟大多数人相比,他们的情绪更常有喜怒无常的变化。换句话说,天才的情绪时而高涨,时而低落。情绪多变的天才的例子有克尔恺郭尔。他的精神状态被描述为“郁郁寡欢,偶而情绪高涨,更多的情况下是既郁郁寡欢,又情绪高涨”。情绪多变的天才的例子还有斯特林堡。他的传记作者这样写道﹕“他的一生充满了从极度兴奋到极度忧郁的情绪变化。”天才多落落寡合﹑抑郁不欢,这是他们情绪的基本表现。卡夫卡就是这样一个抑郁型天才的例子。他说﹕“我每天都恨不得能从地球上消失。”

另外,天才的精神状态不完全正常又表现在他们通常体弱多病。长期患病的天才人物有伊壁鸠鲁﹑帕斯卡﹑李奇登伯格﹑席勒﹑莱奥帕尔迪﹑达尔文﹑尼采和普鲁斯特。疾病通常与心理状态有关。某些疾病,如癫痫症和气喘病,则几乎总是与心理状态有关。患有癫痫症的天才人物有穆罕默德﹑陀斯妥耶夫斯基和福楼拜。同样,普鲁斯特的气喘病也是他的精神状态的表现﹕那是他乞求母爱的托辞。常言说,最理想的人有一个蕴含着健康的精神的健康的躯体。果然如此的话,天才的不健康的躯体里就蕴含着不健康的精神。许多天才都不幸早逝,这难道还奇怪吗﹖

天才具有多面性和变幻性。天才具有多种不同的个性。斯特林堡就是一例。比昂松这样对斯特林堡说﹕“啊﹗你这既热情﹑又强壮﹑又软弱的斯特林堡﹗你这既轻信﹑又多疑,既勇敢、又怯弱,既充满爱心﹑又充满憎恨,既充满诗意﹑又枯燥乏味,既时而对人牵挂不已﹑又时而对人漠不关心的斯特林堡﹗”


天才的女人气、孩子气

男性天才会表现出女子气。成年天才会表现出孩子气。弗吉尔就由于他身上的那股女子气而被称为“帕西尼亚斯”,或“贞女”。弥尔顿的绰号是“基督夫人”(他曾在基督大学就学)。契诃夫被人描述为“羞怯而恬静得象个小姑娘,走起路来也像个女孩子。”

艺术的创作特别要求极大程度的女子气质。然而,跟艺术的天才相比,哲学的﹑科学的和政治的天才就较少地带有女子气。因此,哲学的﹑科学的和政治的天才成为同性恋者的可能也就比艺术的天才成为同性恋者的可能要小。

天才人物孩子气十足,他们以自己的天真对待世界,似乎这世界有多么新奇。达?芬奇就是一个孩子气十足的天才。弗洛伊德曾这样说过﹕“伟大的达?芬奇在他整整一生中都保留着稚气。……作为一个成年人,他还是不停地玩耍。”据说,莫扎特的“艺术很早就表现出成年男子的成熟,但就一切其他方面而言,他却始终是个孩子”。

天才人物的性格有抑郁的一面,也有欢快的一面,这似乎自相矛盾。但是﹐活泼欢快是可能与抑郁忧闷共存的。天才性格中活泼欢快的一面是他的孩子气的表现;他享受着其他成年人已失去的东西。康德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赫尔德说,康德“总是像年轻人那样欢快活泼”。卡夫卡也是一位性格开朗而欢快的天才的例子。尽管卡夫卡有时陷入极度的忧郁,但据说,他“常常兴高采烈”。

天才,特别是艺术天才,和儿童一样具有创造幻想世界的内在倾向。天才和儿童都对现实世界置若罔闻,都热衷于创造自己的世界。艺术家常常被比作玩耍中的孩子。


天才与自恋

为什么天才都有女子气和孩子气呢﹖天才与女人和孩子有什么共同之处呢﹖女人和孩子都自恋,天才也有自恋倾向。天才的自恋常使他们孤寡无朋。米开朗基罗说﹕“我没有朋友。我不需要朋友,也不想有朋友。”据传,拉菲尔说过,米开朗基罗“孤独得像个守绞刑架的刽子手”。一个认识克尔恺郭尔和易卜生的女人曾说﹕“我从来也没见过像他俩这样宁愿独处的人,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也好。”

天才的自恋与自爱使他们很难爱别人。人们有时认为天才的爱情逸事也有自恋的本质。人们说,贝多芬“爱的是爱情本身,而不是女人”。奥塔加说,尽管斯丹达尔和夏多布里昂接二连三地卷入爱情风波,但他们却从未真正爱过哪个女人。

由于天才很难全心全意地爱别人,他们往往恪守独身。即使他们有的结了婚,并有了孩子,也往往不是好父亲。比方说,鲁索就不是一个好父亲。鲁索把他所有的孩子都送进了孤儿院。希施曼说﹕“如果天才人物的儿女无所成就,甚至毫无出息,……不应该忘记,他们的父亲的自恋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无所成就的天才人物的孩子有﹕歌德﹑梅尔维尔、乔伊斯和爱因斯坦。


前言/序言

序言

现在的大多数人即使从大学毕了业,也算不上真正受了教育。今天的大学强调的是职业教育,而不是人文教育。甚至连主攻人文专业的学生一般也只受到某个方面的人文教育,而不是全面的人文教育。

这本书旨在将人文学的各个方面汇集起来,如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宗教等,将其合为一体。这本书将向您介绍各个领域中的经典作品,它还将向您介绍那些创作出经典作品的人。看了这本书,您会觉得自己跟经典作品关系密切,也会觉得那些生活在几百年前的作家近在咫尺。读这本书就像在一个国家旅行——这个国家是文学、思想和经典著作的国家。

本书关于文学的一章试图描述众多重要作家的基本特点,如乔伊斯、普鲁斯特、托尔斯泰、卡夫卡等。这一章还讨论了有关文学的主要哲学问题,如文学的目的、人为什么喜爱悲剧和文学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等。

本书的第十二章提出了一个新的历史理论,一个关于衰朽与复兴的理论。这个理论预言我们的时代会有一次复兴,一个四百年以来的第一次复兴。两位十九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尼采和卡莱尔,都预言过我们的时代将有一次复兴。在复兴时期生存是我们的命运。这次复兴正在开始,它开始在人们最不能预料的时候,它开始在人们只看到衰朽和停滞的时候。第十二章强调说,复兴开始的时候正是衰朽达到极端的时候。

本书关于天才的一章使您能够从内部观察经典著作,能够从书外认识经典作家。然而,它做的还远不止把这些作家和艺术家介绍给您。天才是人类本质的一种,正如神经病是人类本质的一种一样。弗洛伊德着力研究神经病,但他的结论与整个人类相关。同样,当我们探索天才的心理状况时,我们的结论也与整个人类相关。这一章向您介绍心理学,向您介绍弗洛伊德的作品,也向您介绍现代探索无意识领域的运动。中国的著名资深学者董乐山先生(已故)说,本书对天才的探讨是他所见到的关于天才这个题目的最佳作品。

这本书是一本严肃而有趣的书。它使哲学既像报纸文章一样易读易懂,也具有真正哲学的学术性和深刻性。它不像许多其他哲学著作那样充满了艰涩的术语;它是用最简洁的英语写成。本书的读者会很快熟悉文化的各个主要分支,会很快熟悉英语语言的历史,会很快熟悉天才的心理状况等。由于本书每一章都是独立的一章,读者可以任意从任何一章开始阅读。




踏寻智慧的足迹:一段探寻人类思想深度与广度的旅程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的信息如潮水般涌来,裹挟着我们前进。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是否曾有过片刻的停歇,去回味那些穿越时空、依然闪耀着思想光芒的声音?是否曾渴望与那些塑造了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头脑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去理解他们洞察世界的视角,去感受他们对生命、宇宙、社会和自我的不懈追问? 本书,并非一本寻常的传记,也非枯燥的理论汇编。它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智慧探索之旅,一次穿越历史长河、跨越不同文化领域的思想漫游。我们邀请您,跟随笔者的脚步,一同潜入那些曾经激荡人类文明的伟大思想海洋,去聆听那些不朽的灵魂留下的智慧箴言。 这是一场跨越维度的会晤。 我们将与那些在哲学、科学、艺术、文学、政治等诸多领域留下浓墨重彩的先驱者们“面对面”。想象一下,在古希腊的广场上,您聆听苏格拉底以其独特的诘问方式,引导您去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您漫步在文艺复兴的佛罗伦萨,感受达芬奇对自然万物的细致观察与大胆创新;您置身于启蒙运动的沙龙,与伏尔泰、卢梭就自由、平等、人权展开热烈的讨论;您又或许会在20世纪的某个角落,与爱因斯坦一同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奥秘,或者在弗洛伊德的诊室里,窥探人类心灵深处的隐秘角落。 这是一次深入内省的契机。 伟大思想家的智慧,并非仅仅是历史的陈迹,它们依然在不断地启发我们思考当下,审视自身。他们提出的问题,比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真理?”、“我们应该如何生活?”、“社会的理想形态是怎样的?”,这些问题至今仍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困惑。通过理解他们的思考路径、逻辑推理以及对世界独特的观察方式,我们能够获得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的生活、价值观以及在世界中的位置。这不仅仅是学习他人的思想,更是通过他人的智慧,点燃我们自身思考的火花。 这是一次拓展认知边界的尝试。 我们的认知,往往受限于所处的时代、文化和个人经验。而伟大思想家,正是那些敢于突破时代局限、挑战传统观念、以非凡的洞察力去揭示事物本质的人。他们的思想,往往带着对未知的好奇、对真理的执着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通过接触他们的思想,我们可以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接触到那些可能我们从未设想过的观点,从而极大地拓展我们的认知边界,提升我们理解世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对每一位思想家进行流水账式的介绍,也非简单罗列他们的主要观点。 相反,它更侧重于: 思想的生成土壤与时代背景: 每一位思想家都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刻,他们的思想深刻地烙印着时代的印记。本书将努力去还原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政治环境,帮助读者理解他们的思想是如何萌发、成长,并最终对世界产生影响的。了解这些背景,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他们思想的独特性和历史意义。 思想的内在逻辑与核心关怀: 伟大思想的魅力在于其内在的严谨逻辑和深刻的生命关怀。本书将尝试去剖析他们的思想体系,理解他们是如何构建自己的理论框架,他们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以及他们是如何通过理性去解决这些问题的。这并非对理论的简化,而是力求展现思想的精髓与力量。 思想的演变与相互启迪: 思想的发展并非孤立的,它们往往是前人思想的继承、发展、批判与超越。本书将呈现思想家们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他们如何相互启发、相互争鸣,共同推动着人类思想的进步。理解这些思想的“传承谱系”,有助于我们把握思想发展的脉络。 思想的现代回响与现实意义: 伟大的思想之所以伟大,在于它们具有穿越时空的生命力。它们提出的问题,它们提供的洞见,在当下的时代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书将尝试去连接古老的智慧与当下的现实,探讨这些思想对我们理解当代社会问题、应对现代挑战的启示。 您将在这场旅程中邂逅的,不仅仅是名字和作品,更是鲜活的思想生命。 您将探寻古希腊哲学的基石: 从柏拉图关于理想国的构想,到亚里士多德关于逻辑与伦理的论述,我们将追溯西方哲学思想的源头,理解那些奠定西方理性精神的早期探索。 您将遨游中世纪的思想殿堂: 了解那些在黑暗时代仍坚持理性探索的学者,感受不同文明之间思想的碰撞与融合,理解宗教、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复杂关系。 您将置身于科学革命的浪潮: 聆听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巨匠如何用实验与数学颠覆旧有的宇宙观,感受科学理性如何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认知。 您将体验启蒙运动的理性光辉: 深入理解洛克、霍布斯、康德等思想家对政治、法律、人权的深刻思考,感受他们如何为现代社会的自由与民主奠定思想基础。 您将走进现代思想的纷繁世界: 探索马克思对社会经济结构的批判,理解尼采对价值重估的呐喊,感受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挖掘,领略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以及更多在20世纪及以后涌现的、深刻影响我们当下生活与思考的思想潮流。 这本书,献给所有渴望深度思考、乐于探索未知、对人类智慧充满好奇的读者。 它不是一本需要死记硬背的教科书,而是一场引人入胜的思想探险。它鼓励您带着开放的心态,去质疑、去反思、去连接。无论您是初次接触哲学史,还是已经对某些思想家有所了解,本书都将为您提供一个全新的、更具深度和广度的视角。 请准备好,与这些伟大的灵魂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在这场对话中,您可能不会立刻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但您一定会在追寻智慧的道路上,获得宝贵的启迪,拓展您心灵的疆界,并最终,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与这个世界。这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发现之旅,一次对人类思想最璀璨结晶的致敬,一次永不停歇的智慧追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它不像传统的哲学导论那样线性推进,而是采取了一种更加有机、更具探索性的编排。每一次翻开新的一章,都像是在进行一次全新的探险,你永远不知道这次会遇到哪种思维的激流险滩,或者哪片宁静的智慧湖泊。作者的笔触极其老练,他似乎能捕捉到人类思维最微妙的波动和转折点。我发现自己在阅读时,思维的活跃度被极大地激发了,我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脑海中不断地产生“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回答?”或者“这个观点和我在另一本书里看到的有什么异同?”的火花。这种体验非常难得,因为真正伟大的思想往往需要这种交互式的参与才能被内化。它不是简单地复述前人的观点,而是展现了思想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中流变、碰撞和演化,这种动态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思想史”的理解,不再是静止的墓碑,而是永不停歇的河流。

评分

对于一个像我这样,常常觉得哲学或深层思考是高悬于头顶的精英活动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一剂解药。它打破了知识壁垒,没有故作高深的术语堆砌,或者说,即便使用了那些术语,作者也用极其巧妙的比喻和情境将其解构得清清楚楚。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非常私密且安全的智力沙龙里,可以毫无顾忌地提出那些“愚蠢”的问题,而作者总能找到最恰当的方式来回应,既尊重了思想的严肃性,又照顾到了初学者的接受度。这种平衡做得极好,它既能满足资深阅读者对思想深度的渴求,也能让刚刚踏入这个领域的读者感到鼓舞而非挫败。阅读体验是极其顺畅且愉悦的,它更像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思想交流盛宴,而不是枯燥的学术研讨会,让人忍不住一页接一页地读下去,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转折。

评分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并没有试图给出任何权威性的“标准答案”,而是始终保持着一种开放的姿态,邀请读者一同参与到对存在的本质、知识的边界以及伦理困境的追问之中。它巧妙地利用了这些伟大思想家的观点,搭建了一个多维度的讨论场域,使得不同的、甚至相互冲突的观点得以并置和对话。我从中获得的并非是知识点的积累,而是一种“思考的姿态”——一种对世界保持好奇、对既有定论保持审视的批判性精神。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看日常的新闻、阅读社会现象时,不自觉地会带入多层级的分析框架,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远比记住任何一句名言警句来得更有价值。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催化剂,它点燃了我内心深处对“为什么”的永恒追问,是一次真正的智力唤醒之旅。

评分

这本书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反而像是一场场精心安排的、引人入胜的对话。我总觉得作者在努力搭建一座桥梁,连接我们这些平凡的思考者和那些站在人类思想顶端的巨人。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深吸一口气,回味那些文字。它不是那种读完就能立刻“掌握”的工具书,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漫游。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细腻,他似乎懂得如何引导读者去感受那些思想的脉络,而不是生硬地灌输。尤其是关于一些复杂概念的阐释,那种层层剥开、循序渐进的节奏感,让人在不自觉中就吸收了进去。我尤其欣赏它对历史背景的穿插,没有冗长的历史回顾,而是恰到好处地将思想家的处境与其理论的诞生联系起来,使得那些抽象的理论瞬间有了血肉和温度。这本书成功地做到了将“深度”与“易读性”完美地结合,让原本可能望而生畏的思想议题变得触手可及,仿佛我们真的坐在温暖的壁炉旁,与那些已逝的伟人面对面交流,分享彼此的困惑与顿悟。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震撼在于,它精准地把握了“对话”这一形式的力量。很多时候,我们接触伟大的思想是被简化和提炼过的结论,它们锋利、完美,但也因此失去了思考的曲折性。而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展示思想诞生的“过程”,那些犹豫、修正、甚至是自我矛盾的瞬间。作者非常擅长捕捉那种“思想的呼吸感”。读到某些段落时,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某种观点是如何在反复推敲中逐渐成型的,那种由模糊到清晰的质感,比直接给出最终答案要震撼得多。它让我明白,伟大的思想并非天启,而是艰苦卓绝的心智劳动的结果,充满了人性的挣扎与突破。这种“去神化”的处理,反而让我对这些思想家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敬意。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欣赏思想的“不完美”,因为正是那些不完美和探索的痕迹,才定义了思想的真实价值和永恒魅力。

评分

质量非常好,与卖家描述的完全一致,非常满意,真的很喜欢,完全超出期望值,发货速度非常快,包装非常仔细、严实,物流公司服务态度很好,运送速度很快,很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

比较浅显,只能说是入门类的书籍。

评分

这本书把哲学说活了,值得看看。

评分

好书,值得一读 物流不错

评分

收到东西很满意 速度超级快 下次需要再来

评分

干部学习推荐书籍,不少干部都选了。

评分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评分

非常给力,一定还会再回来

评分

与思想家交谈【Conversations With Great Thinkers】,不错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